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

正在皇極殿裡的崇禎帝可不這麼想。

他端起面前的成窯玲瓏瓷酒杯,正要一口喝下去,到了面前卻停在那裡,開始細細地端詳起這酒杯來。

他以前從沒有仔細看過這幾個日日在用的杯子,今天許是喝了些酒又有些恍惚,他突然發現這酒杯看上去竟然是無比美麗,那杯身鏤空瓷胎的釉色裡,在燈光下隱約透出杯裡晃動的水波光影,流光轉動下只覺一片如此嬌小一時不可方物的玲瓏剔透,正捏在自己的兩指之間。

他禁不住有些沉醉起來。

一陣冷風從敞開着的殿門外吹了進來,讓崇禎身上一冷。

他拉了拉衣襟,猛然省起想起這十七年來,自己從沒一刻有現在這樣的閒心,去仔細看一看哪怕是日日在眼前的那些東西,譬如這隻酒杯。

想到這裡,他心裡頓時充滿了一股貫徹天地的不平怨氣。

他想不通,他的祖父和哥哥那樣地不理朝政任用奸佞,甚至多少年都沒上過一次朝,卻居然安安穩穩地做完了皇帝。

萬曆四十二年,首輔閣臣葉向高上奏,六部尚書現在只剩下一部有尚書,全國巡撫、巡按御史、各府州縣知事已缺了多半;萬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鳳羽又上奏說,皇上不見廷臣,已足有二十五年之多。

到天啓年間,他哥哥醉心木工,成日只在宮裡做木匠,所信任的奸宦魏忠賢乘機播弄權柄,朝廷上下都被魏忠賢及其黨羽所控制。

崇禎即位以後不露聲色,然後精心佈局,只憑一己之力,便一舉粉碎閹黨,定了逆案。這是他極得意,也是讓他充分相信自己可以中興大明朝的事情。隨後他下詔撤掉各鎮的內臣,徹底根絕了以後宦官亂政的可能。一時間,大明朝上上下下的臣民們興奮不已,額手稱慶,說,國家“神明自運,宗社再安”,終於出了一位聖明的中興之君,總算有指望了。

這十七年來,他勵精圖治,節儉自律,一心只想着中興大明。所以他是如此的勤奮,如此的竭盡心智,除了生病之外,沒有一天睡覺會超過四個時辰,日日雞鳴而起,夜分不寐,以至於時常焦勞成疾,無一天能好生休息。

他的後宮也從無宴樂之事,甚至連田皇親送來的一班名聞天下的淮楊絕色歌伎,如陳沅、顧壽、楊宛等等,也全都被他退了回去。要說的話,只有一位田妃,勉強算略得他寵愛一些,不過寵愛歸寵愛,自己也從未因此廢過一日朝,甚至連晚起都沒有過。

崇禎不會把自己當做堯舜禹湯那樣的聖人,雖然臣子們時常在奏摺裡把他與他們相提並論,但他很清楚,那是套子話,那些是無上先賢,誰也比不得的。但崇禎也自覺從始皇帝起兩千年以來的皇帝中,沒有一位能比他更勤勉的,包括太祖武皇帝在內。

可今日,他卻竟然要成爲一個亡國之君。

即使大明要亡,也不應該亡在他手上。這不應該,這實在太不應該了,他不甘心。

他仰首喝乾了杯中的酒,重重地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只聽“啪”地一聲,那隻青花玲瓏瓷杯竟是碎了。被他強令坐在對面的王承恩趕緊起身過來把碎片收了,轉身從身邊的大漆食盒裡又拿出一隻,把酒給滿上了,放在了崇禎面前。

崇禎默默地看着王承恩做着這一切,突然又感到了起了一股哀意。

今日逆闖大舉犯闕,傍晚申刻,內監曹化淳開彰義門降,北京外城被破。

剛纔他帶王承恩去前殿親自鳴鐘,召集百官。然而堂堂的一個大明朝,偌大的禮儀之邦,滿朝的聖人弟子,平日裡在廟堂上義正詞嚴慷慨激昂滔滔不絕的國家棟梁們,竟然到現在,還是無一人至。

而眼前這位被那些名仕重臣、聖人弟子們在私下裡稱爲“閹人”、“內閹”的老太監,這位服侍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卻寸步不離地一直陪伴在身邊。該做什麼還做什麼,甚至都沒說過一句多餘的話。他和平時一模一樣,在他眼裡,滿世界裡依然還是隻有他這個皇上,似乎什麼事情也沒發生。

偌大的一個國家,這個時候居然會只剩下了他們二人相守。這樣的君臣二人,就這樣守在紫禁城裡的大殿之上,對酌。

想到這裡,崇禎突然有點想笑。

於是,他真的笑了。

昏黃飄曳的燭光下,崇禎那張因常年待在屋子裡,又日日熬夜而變得有些蒼白的面容上,突然顯現出了一絲笑容。他的笑浮在長方形端莊的面孔皮膚上,可是他的眼神卻是冰冷的。慢慢地,他的眼睛紅了起來,一滴淚水從他的眼角向外滲了出來,爬過他蒼白帶着微笑的皮膚,鑽進他抿緊了的嘴角。

王承恩見狀就要離座跪下,崇禎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動。王承恩猶豫了一會,終於沒有起身。可卻馬上忍不住發出了輕輕一聲哽咽,緊接眼圈就紅了,他慌忙低下頭,擡起手來用袖子按了按渾濁的眼睛。

崇禎看着王承恩,猛然想起象今天這樣只有君臣兩人相守,鳴鐘召集百官而無一至者,已經是自己登基以來的第三次了。前兩次都是發生在元旦,分別是癸未和甲申年的第一天。

事不過三。想到這裡,他心裡一激靈:難道真的是氣數已盡,老天要在今年亡了大明?

大明朝每年的正月初一,羣臣都要照例早朝朝賀,然後由天子率領重臣,去太廟拜謁大明的列祖列宗們,此爲朔政。

去年,也就是崇禎十六年,元旦早上鐘響之後,階下文班只有一個首輔周延儒,武班是一個勳戚,過了很久,百官才陸續來到,可依然十缺五六。於是周延儒上揭自劾說:“政本怠弛,以致廷臣慢誤,乞奪俸自臣等始”云云,當時念東虜入寇,京師動盪,就姑且了這些朝臣一回,沒有懲罰他們。

但想想去年結果真的就是不大好,九邊不寧,內患日益,天降災患,奸佞倍出。

先是遼東邊患,建州東虜入寇。自前年崇禎十五年十一月進關,一直此年到五月間才陸續退還遼東。期間一路南下入寇至山東兗州,致使大明宗室魯王及以下數千官吏殉國,居各部後來所報,此次東虜所敗壞者共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降虜六城,劫走黃金一萬二千二百五十兩,銀二百二十萬五千二百七十兩,珍珠四千四百四十兩,擄走百姓三十六萬九千口,牲畜三十二萬一千餘,真正是流毒千里。

內亂則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肆虐山陝、荊楚,殘破西安、承天、潼關、華州、渭南、臨潼、商州、鳳翔、榆林、寧夏、慶陽、蘄州、甘州、武岡、黃州、漢陽、武昌、嶽州、衡州、寶慶、永州、常德、西安、吉安、建昌、撫州、平陽等地方,大明宗室福王、岷王、楚王被殺,秦王降賊,韓王被俘;督七省三邊的兵部尚書孫傳庭夫婦殉國;各地方又有大學士賀逢聖、巡按御史劉熙祚、巡撫都御史宋一鶴、巡撫都御史馮師孔、按察使黃絅、兵備副使都任總兵官尤世威、巡撫都御史林日瑞、總兵官馬爌、留守沈壽崇等無數大小官吏被害殉國。

天災則京師五城大疫,有疙瘩瘟、西瓜瘟、探頭瘟等惡癘流行,人民暴骸遍地。

奸佞則首輔閣臣周延儒、文選郎中吳昌時、督師侍郎範志完、薊鎮總督及趙光抃等一幫人朋比結黨,廷臣勾連閣臣,欺君罔上,導致邊患內亂不斷,最終或是賜死,或是被下獄、革職。

所以,今年崇禎想在朝賀完畢之後,率百官好好的去拜謁一下列祖列宗,希望祖宗保佑,能一洗去年的黴氣,中興大明朝。

鑑於去年的元旦朝賀亂班,因此崇禎在鐘聲響過後,又特意略拖延了一會才前往皇極殿升殿。

皇極殿,是由大明成祖皇帝於永樂十八年所建,落成後名爲奉天殿,到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一年,才改稱皇極殿。也就是聞名天下、俗稱“金鑾殿”的地方。

這地兒可說是紫禁城內最最要緊的去處。大明朝自成祖皇帝之後的的新君登基典禮,都必須在此舉行,所以天下人也把做皇帝稱做“坐金鑾殿”。除此之外,涉及社稷安定的大事,如天子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等等儀式,也必須在此舉行。最後則是每年的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天子要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然後可以在此地賜宴宗室、大臣,以示辭舊迎新,天下同樂之意。

然而,等崇禎上殿一看,卻發現今年比去年還不如,竟然連一個臣子都沒到!

崇禎當時心裡就騰地一股火上來了:去年還有個年紀大的勳戚和一個善於逢迎的奸臣周延儒,今年居然連個奸臣都沒了,這算什麼?大明朝的朝綱竟懈怠到這個地步了麼?!

他略顯蒼白的白皙面頰上一下子泛起了兩片潮紅。

在邊上站的王承恩見了,知道大事不妙,慌忙悄聲讓身邊的小太監去喚當班的執金吾來。崇禎雖然看見了,卻裝做不知道,一個人繼續木無表情地坐在龍椅上。

不一會當值執金吾到了,見了眼前情景頓時張大了嘴一時愕然不知所措,直到被王承恩狠狠地瞪了一眼才醒悟過來,慌忙跪下道:“啓奏皇上,午門的鐘鼓一向響的時間很短,現在天冷,昨兒又是三十,臣子們一時聽不見以爲聖駕未出,或者是起晚了也未可知。按舊例,鐘聲響則東、西兩門俱閉,說不準現在就有些朝臣正在門外侯着。皇上可下旨再鳴鐘啓門,如此在外邊坐門的朝臣自當疾馳而入。”

金吾官一說到“坐門”這個詞,當時倒讓崇禎想起了去年元旦失朝的時候,周延儒說的話來。

那次在等着朝臣們入班的時候,周延儒婉婉說道,因爲不知道皇上什麼時候就會上朝,而又只要午門的鐘一響,東、西兩門就關上進不來了,所以臣子們大多得天不亮就從家裡出來,先在門外侯着,等着鳴鼓開門。這照着朝裡的規矩叫“廷臣待漏”,意思是怕皇上比臣子們先到,所以臣子們都先到門前看着時辰侯着,故而謂之“待漏”。這另外還有個別稱呢,就叫做“坐門”。萬一皇上有天因爲什麼事情給耽擱了,鼓就晚得響,在那一直站着也是吃不消,尤其那些年紀大的臣子或是腿腳不好的人,會先坐在由府裡僕人帶來的小馬紮上歇着,等着開門,所以大夥又管這叫“坐門”。坐門的辛苦之處在於,不管天冷天熱,颳風下雨飄雪揚砂,什麼時候都得在那侯着。

到了年尾三十晚上,基本上家家人都會闔家吃頓團圓飯,另外還有守歲什麼的,一時鬧晚了早上起不來,也是有的。

崇禎是頭一回知道這些,一來聽着新鮮,二來覺得做臣子們的也確實不容易。想想自己從後宮出來,一路轎輦,颳風下雨什麼的和自己一概無涉,距離又近,自是感覺不到其中的辛苦。於是覺得應該體恤一下臣子,以示聖明,不和他們在這個事上計較,因此也就不以爲意。所以後來雖然周延儒自請從他起挨個罰俸,自己還是暫且姑息了他們一下,沒有處罰,只是罵了幾句做罷。

想想那周延儒雖然是個佞臣,不過說話總是極得體,等後來把他給殺了,就再也沒什麼人能和他一樣,可以在不知不覺間讓自己把氣給消了的。想到這,崇禎又是一恨,周延儒也正是因爲仗着能善體上意,才私下勾結外臣,事事糊弄自己,最後終於成了個奸佞之臣,把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的。虧得自己精明過人發現及時,不然還真不知道會鬧成什麼樣,要換了其他人,難保不再出個魏忠賢。所以,這人實在是死有餘辜,殺他殺得一點不冤枉,殺得好。

這一轉念過來,崇禎當時就覺着氣已消了點,臉上的潮紅也漸漸褪了下去。他一擡眼看見執金吾正跪在那等自己的旨意,於是便道:“知道了,你且再去鳴鐘,啓門。”

執金吾領旨退下,正要出殿門,崇禎突然又把他叫了回來,道:“這回鐘鳴不歇,禁門不閉,去吧。”

在皇城午門正中的門樓兩邊,分別有兩座闕亭,裡邊各有鐘鼓一座。這鐘鼓的鳴法是有講究的:天子祭祀壇廟,或要出行午門,只鳴鐘;祭祀太廟,只擊鼓;升殿行大典或緊急事情,則鐘鼓俱鳴。鼓一響,文武大臣自東西門入進皇極殿站朝班,鳴鐘後,門閉,朝班列畢。這個過程,就叫“鼓嚴肅班,肅班鳴鐘”。

鐘聲歇下,天子鸞駕升殿,接着是侍衛來響靜鞭。靜鞭一旦響後,兩邊站着的的文、武大臣就必須保持“有容無意,有意無聲”的儀態,然後朝賀方纔正式開始。

於是,甲申年的春正之朔,紫禁城上鐘鼓齊鳴不歇,東西兩門不閉,半日方止。庚寅,大風霾,震屋揚沙,咫尺不見。

同日,大明太祖故里鳳陽的守陵官谷國珍快馬飛報,鳳陽地震。

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自序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前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楔 子(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前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一,皇帝與士人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楔 子(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
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自序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前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楔 子(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前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一,皇帝與士人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楔 子(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