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回 皇權

湛然話音剛落,參加議事的七個人都是轉動目光,相,然後臉上露出笑容,接着都開始放聲大笑,指點江山,激揚豪情,也不過如此了。

參加這次議事的七個人,李彥、駱養性、郭振明、鞏永固、劉文炳、申湛然,還有宋鍾國,並不能囊括復遼系核心團隊的全部,還有情報部的包有才、參謀部的茅元儀、後勤部的鄭書,華夏社的石柱國,水師的崔石頭等人,都可以說位置重要,而且一路走來,立下過汗馬功勞。

不過就決策來說,復遼軍體系中過去的重大決策,多數是由李彥拍板的,這次事關重要,徵求大家的意見,定下集體決策的辦法,最後還是要李彥來拍板。

而且,幾位沒有列席的重要人物中,鄭書、包有才、崔石頭等人,最早就跟隨李彥出來打拼,屬於他嫡系中的嫡系,李彥拿了主意,他們鐵定支持,至於參謀部那邊,茅元儀也一直跟在李彥身邊,支持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申湛然也算是參謀部那邊的代表。

石柱國有些特殊,他跟隨李彥起家,但卻一直留在京城,已經身負民望,成爲京城華夏系的精神領袖,也因爲分開較遠,對遼東的體系,反倒是有了一些疏遠。

當然,至少目前爲止,石柱國和華夏社,還是很配合李彥在京城起的行動。

看大家都笑得開懷,過了一會,李彥才伸了伸手:“魏忠賢那邊暫且不去說他,有才和邵榮已經佈置好了,軍事上的安排並不複雜,郭振明、駱養性、鞏永固,你們都下到營哨一線,親自掌握下面地將士,此事重要,輕忽不得,申湛然、劉文炳、宋鍾國,你們留在大本營,申湛然負責參謀籌劃,劉文炳你點子多,在旁邊協助,宋鍾國,事後如何宣傳,這個任務交給你,不要太激進,要靈活。”

李彥迅速安排了衆人的分工,京城周圍可以直接掌握的力量,如今有邵榮的特戰營一部,大概一個哨多一些,接近一千人左右;包有才的情報部行動營,屬於另外一個特別的力量,也有一千人左右,還有就是京灤廠衛營,以及從遼東拉回來的幾個哨。

李彥回京的時候從蓋州調了一個哨,駱養性從東江帶了兩個哨,郭振明動用了一個營,不過考慮到行動的隱秘性,這些軍隊並沒有一下子集中到通州,而是在懷柔、薊州等地的農莊、工場裡藏着。

當然,就軍事上來說,能夠立刻動用地正規軍加起來也就是兩個營,六七千人左右,但就人數對比來說,相差巨大。

不過。大家似乎都沒把京營京衛那幾十萬人。還有魏忠賢內操地幾萬人放在眼裡。申湛然略一沉吟。就開始說起之後地安排:“掀翻閹黨以後。我們需要迅速控制局面。一面混亂擴大。閹黨雖不足懼。此事卻不容輕忽。”

李彥也點了點頭。說句實話。這些年他們打了很多次仗。戰場作戰。甚至戰區地民生開都能駕輕就熟。然而涉及到朝廷中地政治鬥爭。他們還真地不熟悉。這也是大家選擇武力解決地原因之一。

李彥在遼南。郭振明在遼西地時候。倒是受到地影響。不過那時候大家手上有兵。遼東形勢也差。加上那時候還有孫承宗以及東林一些官員地支持。站在強硬地立場上。最後居然也都順利地走過來了。

這一次。顯然不同以往。而且大家也都知道。這件事要是成功。那很好說。清君側。廓清朝政。重振大明。要是失敗。那就是亂臣賊子。遺臭萬年。

所以。他們不能失敗。失敗不起。

李彥見大家臉色都有些凝重。不禁微微一笑:“怎麼。害怕了?”

“害怕什麼?”鞏永固第一個忍不住反駁:“就是……就是有些沒底,不知道要怎麼做。”

“想當初,我們一腔熱血前往遼東的時候,還不是什麼都不知道?”李彥微微笑道:“然後,我們不也走過來了?”

“那倒是,我們在遼東能做好,現在一樣能,”駱養性大聲道:“大人,那你說說看,我們要怎麼做?”

衆人都將目光看向李彥,一直以來,遼東的許多重要決策、創新做法,都是李彥拿的主意,幾年下來,大家已經習慣遇到問題地時候,由李彥拿出辦法,這也算是一種威信和信服。

李彥將大家的表情都看在眼裡,知道他們已經拋開猶豫,便笑了笑道:“第一,拿下魏閹以後,我們需要始終強調‘清君側’,請皇上出來主持局面,給予誅殺魏閹地追認,以及組閣的允

須緊緊抓住這一點,爭取皇上地支持,以皇上的名義”

“要是皇上不支持呢?”宋鍾國跟着反問了一句。

這話一說,大家地臉色也都變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迴避不了,那就是清君側成功以後,到底要置皇上於何位置,是不是將權力還給皇上,如果皇上支持他們也好說,但若是不支持,有猜,那是不是取代魏閹,成爲新的攬權,甚至是——自己來做皇上?

這個念頭,大家隱約都意識到,不過都沒敢往下面去想,更不會說出來。

宋鍾國一句話,等於是將這件事揭開了,有人低下頭,有人偏過目光,但都把耳朵豎了起來,等待李彥的回答。

李彥看了大家一眼,這個問題,其實他都已經考慮過了,他熟知今後幾百年歷史大勢的變化,自然知道如何去做。

李彥笑了笑:“當今皇上奉天承運,代天守國,此乃天下人心所向。”

李彥這麼一說,大家就都知道他的意思了,鬆了一口氣的同時,隱隱也有些失落。

他們也知道,如果說要改朝換代,那麼新皇帝肯定是李彥,郭振明、劉文炳等人,都算是朱由校的親戚,駱養性那也是勳貴,推翻舊朝,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些矛盾的。

當然,這也並非說他們就不會考慮這個可能,畢竟,改朝換代的話,他們就是開國元勳,對於這些當年能夠熱血沸騰跑到遼東去的青年來說,如今雖然成熟了很多,建功立業的**從未失去。

正因爲如此,他們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確實也有些失落。

只有申湛然徹徹底底鬆了口氣,他更清楚李彥話裡的意思,雖然李彥一直喜歡把話說明白,有些時候,說與不說,還是有區別的。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天下人心所向,大明這個金字招牌還是挺好用的,如果他們這個時候要改朝換代的話,那肯定是天下紛亂,要知道,幾年前山東就鬧過聞香教暴動,到時候有野心的,有實力的都會聞風而起,天下大亂,剛剛穩定下來的遼東格局,勢必又生變化。

“此番清君側,改朝政,第一要着就是穩定,”李彥再次強調這一點,又緩緩說道:“朱子曾說‘天下,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立天子以爲天下,非立天下以爲天子,天子一人,也無法儘管天下之事,天下之人,所以才設百官。

“朝廷設內閣,六部九卿,爲皇上治理天下,也是爲天下人治理天下,然而,魏閹卻因爲掌握了內廷,而控制了外廷,大權獨攬,此乃不合理之處,究其原因,就是將天下作爲一人之天下,而非天下人之天下。”

李彥事實上不是第一次說起權力的治理結構,以往在遼東,李彥軍政大權在手,地方建設也和軍事緊密結合在一起,所以復遼軍體系的一方總兵,郭振明、駱養性也都是地方上的軍政腦。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民政這一塊是屬於遼南政務院,以及後來的議事會,軍事上相對集權,但是在民政上,已經形成一套獨特的自治體系。

此刻,李彥長話短說,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繼續尊奉皇帝,皇帝依然是大明最高的統治,爲天下人治理天下,但是以往的權力格局需要改變,內廷必須廢除,皇上在外廷處理國家大事。

而外廷的決策體系也需要改變,李彥的想法就是,朝政大事,除了爭辯,也採用今日這種舉手表決,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

最終,重要的事情,都必須要經過內閣表決通過,以及皇上的同意,方能生效。

這一方法,既保證了皇上的威權,又限制了皇權的泛濫,李彥着重申明的一條,那就是皇帝無私權,包括詔獄、東廠、編制龐大的內監,都需要逐步撤除。

由於是內部小範圍的議事,又涉及到未來的重大決策,所以大家商量得比較細緻,原則上都能認同,不過當李彥提出來的時候,又都感到十分震驚。

畢竟,有些東西都是存在了很多年的,應該說是存在了幾千年的東西,突然之間就給李彥揭破了。

不過,李彥提到的一些東西,雖然是慣例,說到底又像是細枝末節,宮裡的作坊之類,郭振明等人都覺得無所謂,李彥卻很堅持,別人沒意識到,他卻很清楚,打破皇帝特權之後,接下去要打破的,可就是各種封建特權。

第2401回 內監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31回 立憲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45回 屯墾第229回 放權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6回 後 臺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回 論兵第2回 種菜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18回 前夜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5回 家僕第223回 皇權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73回 創業想法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19回 弄權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4回 去青樓第214回 問罪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34回 輿論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6回 節後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7回 殺傷策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32回 司法第9回 炒 蛋序章選擇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7回 美姬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7回 退縮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55回 屠刀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08回 兵鋒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2回 不如創業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22回 民主第20回 助陽第238回 工商第2403回 新城第54回 三日製鎖第252回 風雪夜第2402回 格物院第225回 圖窮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0回 分工合作第217回 攔街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247回 對手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18回 機器藍第257回 舉子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00回 空前激烈
第2401回 內監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31回 立憲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45回 屯墾第229回 放權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6回 後 臺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回 論兵第2回 種菜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18回 前夜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5回 家僕第223回 皇權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73回 創業想法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19回 弄權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4回 去青樓第214回 問罪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34回 輿論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6回 節後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7回 殺傷策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32回 司法第9回 炒 蛋序章選擇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7回 美姬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7回 退縮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55回 屠刀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08回 兵鋒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2回 不如創業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22回 民主第20回 助陽第238回 工商第2403回 新城第54回 三日製鎖第252回 風雪夜第2402回 格物院第225回 圖窮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0回 分工合作第217回 攔街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247回 對手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18回 機器藍第257回 舉子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00回 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