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回 節後

雷霆手段一出,京城內外的形勢便如同下雪的天氣。

一下子變得晴朗無比,不管原來抱着何等目的,這會兒也都夾起尾巴,消停下去,畢竟,身家『性』命纔是最重要的,那些給鎮撫司抓起來,家財都給抄沒的豪強,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啓七年的春節便顯得歡樂祥和,大年初一那天,遼東那邊還送來捷報,說是建奴想要趁着冰雪的天氣,偷襲蓋州城,卻讓蓋州的守軍殺傷一百多,狼狽逃走。

李彥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就有些不屑一顧,建奴始終都是老眼光,以爲明軍在這樣的天氣下面,會沒有什麼戰鬥力。殊不知復遼軍中大部分兵員都是出身遼民,並不懼怕東北的嚴寒天氣。更重要的是遼東的復遼軍裝備水平遠超歷史上的明軍。都有棉衣棉被,營房裡還有爐子甚至是火炕。

復遼的軍事訓練雖然辛苦,不過生活的條件卻也不低,當然,要是誰因爲生活條件好了,軍事素質跟不上,那就只能等着給開掉了,至少到目前爲止,復遼軍中的士氣和紀律水平,還是有保證的。

殺傷一百多,在如今的背景下面,已經算不上什麼勝績,這同歷史上的情況有很大區別,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斬首人數也就是這麼多,而且還存疑,這固然同明軍計算軍功首級的做法有關,不過當時明帝國在軍事上的弱勢,還是很明顯的,至少建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遼西防線的唯一作用,可能就只是不讓建奴輕鬆越過山海關。進入京畿一帶。

不過,這一作用也在一年之後即不復存在,建奴饒過遼西走廊,從薊鎮破關而入,這樣的戰略迂迴,對當時的明帝國來說,打擊可謂是巨大的。如今看來,這樣的情況應該不會再度發生,隨着復遼軍收復廣寧、蓋州,盡復遼西之地,已經切斷建奴和蒙古人之間的聯繫,就像一把利刃,同時未必東邊的建奴和西邊的蒙古人。

當然,李彥也沒放棄對關口的警惕,在京畿駐軍完成整編以後,就將重點在北線佈防,包括薊鎮、大同等邊鎮,可謂京城內外的第一道防線。

雖然說蓋州取得的這次勝績算不上大勝,駱養『性』主持遼東的軍事,甚至都沒有在軍報上面加上“報捷”之類的意思,不過因爲是春節送到的,這小子未必沒有別的意思。李彥正好在兵部值班,看到以後就笑了笑,這會兒也找不到那麼多的人抄寫,他就讓下面的親兵,騎着馬,或者扛上軍旗,隨便到人多的地方叫兩聲去,兵部衙門門口。還放了一串鞭炮,顯得很熱鬧。

中午賜宴的時候,羣臣和皇帝朱由校都因爲這個消息而喜笑顏開,朱由校金口一開,就是一通封賞,不過給李彥笑眯眯駁回去一大半,現在內庫的開支都要通過節慎庫,朱由校貴爲皇帝,其實也沒啥錢,他這隨便封賞,早就超出他所能支配的限額。

當然,封賞還是要給的,主要是榮譽,既顧全了朱由校的面子,也給了前方將士以實惠。

春節一過,朝廷上下就開始忙活起來,因爲這一天有許多部法律開始正式頒行,大明幾百年以來,也就是開國那會兒,弄了部大明律出來,以後就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一下子頒行十幾部不同的法律條文出來。

新法要落實推行,官員與百姓都要有一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特別還會涉及一些官員和衙署的調整,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他們需要做的事情會比以前更多,因爲要求變得更加具體了,特別是吏部、六科,開始花大力氣對官員的業績進行考覈。

這可能是一系列新法中,對官員影響最大的,有人戲稱其爲“新的考成法”。而事實上,吏部和六科執行的考覈標準,距離李彥所想要的,還有很大距離。吏部、六科,甚至內閣大員,在這一事情上,都比較強調道德教化,這可能是華夏幾千年以來,一直都存在的傳統。

李彥在反覆考慮過以後,也覺得自己那種過於強調“實績”的做法,未必就是最好的,而且很多指標細化之後,其實也是重複了後世那種唯經濟路線,唯gdp的粗暴做法,雖然說傳統中對於道德教化的強調,『操』作起來太過人治,不過這種思想,卻有其可取之處。

最終,李彥還是做出了妥協,可以說,現在這種考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兩種思路的優點,雖然還會存在很多問題,遠遠談不上完善,思路無疑是很好的。

一系列調整的效果,還需要有待時間的考驗,而皇家博覽會卻實實在在讓正月裡的京城,變得更加熱鬧。

皇家博覽會還沒有真正開始,此時只能說是之前的造勢、熱身,之所以會這樣安排,就是想在正月裡,讓京城變得更加熱鬧。

各地的商家對於這樣一次機會也都挺珍惜,雖然說這個時代的商人還不像以後那樣,對廣告情有獨鍾,不過成功的商人,多少都會意識到,產品的宣傳展示。有時候總會帶來很大的好處,而這次博覽會無疑就是最好的展示場合與機會。

來自大江南北的商人,帶着自己商號最好的產品,有的甚至連師傅都帶來了,這樣要是碰上事情,有什麼需要的話,也可以讓師傅出手,要比那些做好的樣品更有說服力。

他們的出現,讓京城變得更加熱鬧。剛剛落成的博覽會館,也提前開放,提供給各商家使用。

博覽會館也位於京城東南,同新建的書院靠在一起,屬於李彥構想中的新城的一部分。而所謂的博覽會館,是一座三層的寬大建築,要是有誰見了這座建築的內部結構,可能也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爲看上去這座博覽會館,更像後世的超級市場,裡面就是一家又一家的店鋪,似乎同什麼博覽會沒有什麼聯繫。

這裡其實就是新城規劃中的商業區,博覽會館在博覽會結束以後,也將會繼續存在下去,將鋪位出售,或者出租給商家。

商家的到來,爲冷冷清清的“新城”帶來大量人氣,春節過後,天氣放晴,加上從京城到新城,可以通過京通路,然後轉過來,全程都是整齊寬闊的路面。不管是坐車,還是走路、騎馬,都會覺得相當的舒服、便捷。

另外,在新城和通州、京城之間,李彥還讓人弄了幾條公共馬車的路線,如今的四輪馬車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昂貴。雖然說價格還是不低,不過由華夏車輛廠自己來運營,那就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李彥讓華夏車輛廠下面專門成立了一個遞運社,暫時只負責開通運營新城到通州,新城到京城,京城到通州這三條公共馬車的客運路線,以後再考慮繼續擴張,發展貨運、公共交通,甚至郵遞業務。

在華夏社下面,這些年爲了完善報刊發行、遞送的網絡,在有些地方,華夏社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遞送網絡,不過在大多數地方和時候,還是會藉助地方上的驛站網絡,畢竟,想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遞送網絡,會需要很多資源,投入也會很大。

對此,李彥也不是太擔心,之前華夏社報刊的發行,已經促成有的地方出現了地方『性』的遞送網絡,特別是在江南地區,原本就有民營『性』質的民信局,從事這方面的業務,雖然說發展得還不充分,不過,只要給他們時間和環境,那是肯定會發展起來的。

公共馬車的出現,在這個時代顯得非常新鮮,能夠擁有四輪馬車的都是頂級的富豪,甚至能騎馬的人也不是很多,尋常人家,要去別的地方,多數就只能用走的,或者是坐船。

華夏遞運社的大馬車,雖然比不上富豪家的四輪馬車,不過在車輛『性』能上,並不遜『色』,車上的設施雖然簡陋,倒也乾淨舒適。

公共馬車價格便宜,從京城到通州,雖然要比坐船貴一點,但是短距離的交通,馬車又要比行船上不少。此外,公共馬車總是走固定的路線,要坐車也很方便,只需要在路邊招手,付錢以後,就能上車,然後到了目的地再下車。

公共馬車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好奇,花幾分銀子圖個新鮮的人不在少數,而且京城到通州這條路線上人本來就比較多,加上博覽會在新城拉開帷幕,這三條公共交通路線,倒是挺熱鬧。

天啓七年是會試年份,春節剛過不久,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開始向京城。這些舉子來到天津、通州之後,就會發現當地的巨大變化,並且街道上會有一種公共馬車,不過是誰都可以乘坐,來往京城,顯得非常方便。

對於那些三年前曾經赴京考過一次的舉子們來說,三年之後,京城似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多數是政變發生以後幾個月內的事情。

第29回 施恩第260回 新內閣第20回 助陽第106回 輪番大戰序章選擇第117回 殺傷策第49集 針鋒相對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18回 機器藍第245回 屯墾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14回 問罪第4回 尋仇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09回 抵京第7回 寡 婦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11回 進城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40回 商稅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36回 整編第66回 木工作坊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33回 天價番薯第42回 聞香教民第207回 對策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4回 去青樓第104回 欲練兵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51回 當堂論辯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04回 欲練兵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12回 相迎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66回 效率第一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1回 換 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207回 對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16回 後路第260回 新內閣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39回 辯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2回 銀錢第104回 欲練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29回 放權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0回 商稅第26回 買人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49集 針鋒相對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0回 激盪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9回 私宴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46回 盟友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8回 追隨者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27回 身死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31回 訓練家丁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57回 測量工具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
第29回 施恩第260回 新內閣第20回 助陽第106回 輪番大戰序章選擇第117回 殺傷策第49集 針鋒相對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18回 機器藍第245回 屯墾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14回 問罪第4回 尋仇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09回 抵京第7回 寡 婦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11回 進城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40回 商稅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36回 整編第66回 木工作坊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33回 天價番薯第42回 聞香教民第207回 對策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4回 去青樓第104回 欲練兵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51回 當堂論辯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04回 欲練兵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12回 相迎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66回 效率第一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1回 換 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207回 對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16回 後路第260回 新內閣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39回 辯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2回 銀錢第104回 欲練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29回 放權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0回 商稅第26回 買人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49集 針鋒相對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0回 激盪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9回 私宴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46回 盟友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8回 追隨者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27回 身死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31回 訓練家丁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57回 測量工具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