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回 兵戰遊戲

茅圓儀並非爲李彥而來,而是聽到京裡的好友在信中說起兵戰俱樂部,心癢難耐,特意從南方趕來,想要看看這個兵戰俱樂部到底如何。

兵戰俱樂部將遊戲與軍事聯繫,以獨特的活動內容,成爲很多年輕人的最愛,在這裡,他們可以穿上盔甲,手持刀劍,嘗試金戈鐵馬的滋味,而且也不僅僅如此。

兵戰俱樂部的活動主要有幾種:一種是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日的軍事訓練,當然和軍隊的訓練項目不同,而與後世的拓展訓練更加類似,譬如高空的“斷橋”、雙人獨木橋、地雷陣、定向尋寶等,與軍事聯繫更多的可能就是“圍獵”。

這些富家子弟平常吃喝玩樂,無非是看戲、下棋、喝酒、聽曲,或者鬥狗、鬥蟲,拓展訓練本身不乏趣味性,又是如此新奇,而且還是所謂的“軍事”項目,自然能滿足這些公子的好奇心與**。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拓展訓練的要求,但因爲是集體活動,大部分人還是堅持了下來。

後世那種拓展訓練往往是企業用來增強內部凝聚力的,不過每年一兩次的活動,在李彥看來能起到的作用實在有限。

兵戰俱樂部則不同,他們是每三天一次活動,每三次活動有一次是訓練,也就是一個月有三次,而且李彥在通州建立的訓練場,也對外進行開放,有些人平時也會去“玩樂”。

長期訓練的效果也更加明顯,這些紈絝的作風比之往日有了很大的改觀,更有朝氣、待人更有禮貌,也更有合作和團隊意識。

有些紈絝平時不學無術、欺男霸女,走路也是橫着走。他們身上生的變化。不僅讓人嘖嘖稱奇,有些家長甚至鼓動自家子弟參加這個兵戰俱樂部。

至於兵戰俱樂部這些項目流傳到外面,也平息了一些非議,因爲表面來看。這些項目與軍事無關,無非就是一些耍樂的玩意。即便有地出格,也因爲這些子弟們地身份而被忽略。

李彥的本意只是想通過兵戰俱樂部賺錢,並且打響趣玩館的牌子,私底下也有些試圖影響明朝重文輕武風氣的想法。

不過在組織地過程中,他也現這些活動確實能夠培養參與者擁有諸如團結、勇敢、堅韌等軍人的素質。^^^^因而刻意做了加強。

對外要弱化兵戰俱樂部地軍事色彩,對內則有意識地加強這種聯繫。既能夠激紈絝們的興趣,也能夠達到李彥所想的某種目的。

俱樂部的活動李彥通常都會參加,既是籠絡人心,也可以放鬆一下,除了這些常見地拓展項目,李彥最喜歡的就是“圍獵”。明朝地生態環境還算不錯,京城周圍也有大量的山林,圍獵的時候,大家通常都能拿到弓弩、刀槍,甚至火銃。以俱樂部特有的班排分組。通過獵取飛禽走獸,演練各種戰術配合。

雖然說平時爲了避嫌。從未進行過軍中的戰術訓練,李彥卻覺得通過這種方式,兵戰俱樂部成員的戰術素養,要比李營的兵士提高得更快。

這當然也與紈絝們受到教育的條件要比流民更好有關,他們也更適合這種更爲外向的行爲方式。

在訓練日,通常是上午拓展,下午圍獵,一個多月時間,四五次圍獵下來,這一百多個人拉進山中的時候,已經頗有些軍隊地樣子。

兵戰俱樂部逢一日訓練,逢四日則是辯論。

李彥地本意是想辦成讀交流會,或者學術講座,考慮到紈絝們只對玩有興趣,最後才決定採用這種辯論的形式,理由就是戰國地合縱連橫。

一開始,這個所謂的辯論就好像是吵架,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分作正反和反方,各有幾個人,不分所謂的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就在那裡自由地吵,這種形式的辯論在後世的電視上也常常看到。

後來大家都覺得這樣沒意思,從第二次開始,就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規則,譬如不能攻擊,不要罵街,雙方的言要有時間限制,不能談及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並且設置了裁判員。

自此以後,這個辯論才逐漸走上正規,如果參與者想要贏得辯論,蒐集相關方面的資料,是必不可少的。

因爲辯論雙方都坐在聽衆前面搭起的,略微高出一些的臺子上,因此就將每逢四日舉辦的這個辯論簡稱爲“兵戰論臺”,叫辯臺則有些不大好聽。

“兵戰論壇”最近的焦點就是李彥提出的“簡化戰術”,作爲俱樂部的“司令”,他的這個觀點得到大部分會員的支持。^^,,,,發^^

“使用鳥銃,同樣可以實現三段、四段式射擊,”鞏永固大聲說道,他和很多紈絝一樣,對戰術並不瞭解,爲了準備這次辯論,才用心看了幾本兵。

“統一使用鳥銃,可以揮鳥銃的威力,還能減少後勤壓力……”

“鳥銃使用的火藥,可比快槍的難得,如果都使用鳥銃的話,豈不是反而會增加後勤的困難?”宣城伯家的公子衛時春大聲反詰。

“我大明能工巧匠無數,什麼火藥造不出來?”新樂侯家的劉文炳馬上說道。

“既如此,何必擔心後勤?”新城侯家的王國興與衛時春站在相同的立場。

“火藥易造、精兵難得”茅圓儀進京後就加入兵戰俱樂部,和其他人不同,他的《武備志》已經編撰過半,對軍事方面的瞭解,遠非常人可及,就連李彥也要自嘆弗如。

茅圓儀論述的理由便要詳實很多,但他也不是完全支持李彥的觀點,只是在大方向上,纔有些一致。

茅圓儀也認爲後勤輜重十分重要,所以他提出火銃兵、長槍兵外。還要有騎兵、車兵、炮兵、刀盾兵等。

茅圓儀贊同取消鳥銃以外的其它一些火器。包括快槍、火箭等,所謂的快槍,就是在一段鐵管中放上火藥,末端安裝槍刃。點燃火藥後,槍尖飛出傷敵。然後可以再裝一槍尖,近身肉搏。

茅圓儀覺得,這樣做的效果並不明顯,不如增加更多地鳥銃。

雖然兵戰論臺地水平有些業餘,不過茅圓儀很喜歡這樣的氛圍。特別是他將一部分《武備志》的稿拿出來以後,立刻被一衆公子驚爲天人。

與第一次拿給李彥看的框架不同。如今這部分爲兵訣、戰略、陣練、軍資、佔度五大部分地兵學百科全,已經完成不少。

李彥看到茅圓儀也很高興,立刻聘其擔任俱樂部的特別顧問,至於茅圓儀,也對兵戰俱樂部很感興趣,特別是逢七日地“遊戲”活動。

如果嚴格來說的話,拓展訓練也是一種遊戲,兵戰俱樂部所說的遊戲主要是一些棋牌,除了傳統的象棋、圍棋以外,俱樂部流行的是李彥新創地一種軍棋。^^,,,,發^^以及兵戰棋。

軍棋基本上是按照後世軍棋的格局與規則。棋子名稱也一樣,因爲在俱樂部內部除了積分等銜。在職位上就是按照司令、軍長、師長、旅長直到排長、工兵進行地安排,既和明朝甚至歷史上的軍職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李彥自己比較熟悉,大家也容易接受。

軍棋的規則相對簡單,李彥另外設計了一種更加複雜的兵戰棋,試圖以這種棋來演示真實的戰場。

與其說這是一種棋,不如說是沙盤或地圖演習,而規則的設計則源於《三國志》這樣的電腦遊戲,只不過數據是由人進行的計算。

毫無疑問,兵戰棋的設計相當於是策劃並製作一款策略型地電腦遊戲,其工作量非常之大,李彥至今不過是剛開了個頭,拿出設計地思路,已經引起很多紈絝的興趣。

雖然還沒有能夠拿出規則,不過兵戰俱樂部已經有人在地圖上,模擬各種作戰情況。

“三娃是要制訂一種規則,來反應地圖上作戰地勝負?”茅圓儀覺得這有點匪夷所思,兵者,詭道也,哪裡能算出來?這與軍棋的行棋規則可不同。

“正是如此,”李彥點了點頭:“雖然不能完全切合實際,但可以做到儘量相似,譬如,初級槍兵的攻擊爲十,防禦爲三,度爲三,生命值爲一百,兩隊步兵互相攻擊,一次攻擊造成的傷害爲十攻擊乘十傷害乘十一人,傷害值爲一千一百點,對方步兵的防禦爲三,可以抵掉三防禦乘十傷害乘十一人,也就是三百三十點傷害,最終這次攻擊可以造成七百七十點傷害,幹掉對方七個人……”

“這、這樣也行?”茅圓儀聽得目瞪口呆:“要知道,打仗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數字計算,還要考慮地形、士氣、裝備、指揮等。”

“不錯,”李彥點了點頭:“所以軍隊的這些點數,還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譬如其中一隊步兵地形有利,可以獲得防禦或進攻的加成,守城的步兵防禦加五,攻擊加五;如果是一個大將領軍,士兵的攻防素質也能獲得加成,諸如此類的……”

李彥所說的這些計算規則,在很多策略類型的遊戲中都能看到,真正的高手都會去簡單地計算,電腦也同樣是根據這些規則進行計算、處理。^^^^

“這……”茅圓儀已經震驚得很難說出話,過了半天才漸漸緩過神來,不得不說,李彥的這個想法確實有可能實現。

“不過,戰場上的因素千變萬化,真要是都考慮到,這個數據的計算,怕是非常複雜。”

李彥笑了笑:“這只是個思路,咱們可以一步一步來,先做些簡單規則,然後逐步完善,止生可願意幫忙?”

“對於不同兵種、地形、戰術的參數,也只有止生兄纔會清楚。”

茅圓儀沒有回答李彥的問題,而是擰着眉頭,聲音微微顫抖道:“三娃。你、你說這種方法。可不可以用在打仗中?”

“打仗?”李彥倒是沒有往這方面考慮,不過隨即想起後世的參謀部,雖然說不會用這樣的計算方法,不過道理也差不多。

“如果只用戰力來表示隊伍。譬如薩爾滸之戰大明軍隊爲九萬,戰力爲九。則劉鋌部爲三、杜鬆、馬林、李如柏部各爲二,建奴軍兩萬,因是騎兵,稍稍高出我明軍,也爲三……”

“若是以九敵三。自然必勝;若是以二敵三,再考慮地形、士氣等因素。則明軍必敗;若以三敵三,或許可以一戰……”

茅圓儀疾說着,臉上的神情數度變化,眼睛越睜越大:“是了,可以的,一定可以地……這纔是真正地廟算。”

茅圓儀意識到剛纔這番分析,雖然是事後所爲,也有些兒戲,不過這確實代表了一種方向,雖然他一時間還不清楚到底應該怎麼做。

李彥對後世參謀制度的細節並不是很清楚。想來。也就是如同茅圓儀這樣,通過比較敵我雙方的實力。在地圖或沙盤上推演作戰的進程。

對茅圓儀來說,《武備志》只是一本資料總結,百科全,而這種地圖推演,卻讓他走上一條全新地道路。但是具體如何推演,要遵守怎樣的規則,這都需要從頭摸索,

茅圓儀便決定留在京城,一方面繼續編撰《武備志》、參加兵戰俱樂部地活動,並與李彥一起,嘗試制訂兵戰棋的規則。

李彥玩過不少策略類遊戲,譬如《英雄無敵》、《文明》系列,此外還有一些web網頁遊戲,對這種建設、殺傷的數值計算了解不少,參照這些,就構成兵戰棋的基本框架。

茅圓儀在軍事方面的理論水平很高,可以向李彥提供很多有用地信息,使李彥的構想與實際更加貼切。

而有些信息和數據,則要兩人再去了解、蒐集。

李彥地思路是從簡入繁,先拿出建奴騎兵、大明鳥銃手、長槍兵這三類兵種,並單獨開放比武功能,在兵戰俱樂部試玩,然後逐步補充進其他功能,譬如將領功能、建設功能、練兵功能、會戰功能等等,其最終的形態,幾乎就是一部人算版的電腦遊戲。

李彥最初並沒有將兵戰棋看得很重要,直到茅圓儀加入,才驟然重視起來,兵戰俱樂部的其他成員,也差不多參與到試玩、規則的討論中,使兵戰棋的規則日益完善。

兵戰俱樂部、趣玩館,以及彥熙樓、機器廠、大生紡織廠、華夏社的運轉有條不紊,各種事情讓李彥忙得足不沾地,其中又以軍器的事情最多。

軍器局雖然是個小單位,經手的物資卻不少,李彥帶人過去搞精密製造,一整套嚴密的制度與工藝規範,無疑砸了很多人地飯碗,很快有人開始搞小動作。

軍器局大使、副大使下面,還有一些不入流地小吏,掌管着軍器局的物資採辦、倉庫、分等,有些位置油水很足。

與大使、副大使經常調動不同,這些小吏以及作坊中地工頭,多數是已經在軍器局待了很多年,相互間的關係盤根糾結。

“老吳,按照這個新來大使的搞法,再想從中扣些物料便難了。”

“做夢呢,每隻槍頭用幾斤鐵打製,這都要定得死死的,倉庫裡有多少東西,下撥多少,一絲手腳也做不成……”

幾個小吏與工頭聚在一起,說起製造新規,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從精作坊調過來的技術員王軒原來上過幾天社學,認識字,不過他最喜歡的是和數字打交道,正是這一特性,讓他在華夏工場的精作坊如魚得水,並被李彥所欣賞,這次特意調他來協助整頓軍器局。

軍器局的分工並不細緻,譬如有些工匠既要做刀劍,也要做箭簇,甚至是火銃銃管,只是按照加工材料的不同,大致分爲鐵作、木作、火藥作等。

李彥對此倒沒有想要馬上整改,但先是要將火器的生產製造獨立出來。組成火器坊。又包括火銃作、火炮作、火藥作。

王軒受命執掌最重要的火器坊,按照李彥的意思,先引入精作坊一直在做的精密製造以及相關管理制度。

差不多經過三天的調整,火器坊纔算真正開始運轉。不過王軒很惱火地現,精密製造地要求根本貫徹不下去。先一天下去地卡尺,第二天就不見了,也沒有人爲此負責。

“看來,規定工藝的同時,先要規定管理制度。”李彥不悅地靠在椅背上,這些天忙裡忙外。沒想到還有人來添亂。

這些日子,李彥算是認認真真地讀了不少兵,特別是明朝戚繼光的《紀效新》和《練兵紀實》,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字就是:斬

有地時候,可能很小一件事,譬如少帶了一根火繩,結果就是斬,再比如戰場上火銃射擊不得法,結果是割下一隻耳朵,回兵後查出來還是斬。可見軍紀要求之嚴格。

“軍器局事關作戰成敗。以後就用軍法來治理,”李彥聽了王軒的彙報。立刻將各作坊地工頭,還有局裡的小吏都召集起來,重申了新規的重要性。

李彥雖然已經成爲軍器局大使,不過錦衣衛的職位還保留着,他身旁就站着一排身穿飛魚服,手按秀春刀的錦衣衛兵士,使得他說出地話充滿殺氣。

軍器局的工匠都屬於坐匠,沒有什麼人身自由,酬勞也很低,明代地官俸也是出名的低,軍器局的小吏、工頭自然也不例外。

但這並不意味着李彥認同他們以腐化的形式來提高個人待遇:“不管你們以前如何,從今而後,必須按照新規做事,一旦出現差錯,定懲不饒。”

李彥藉着火器坊的調整,對軍器局內部進行了辣手整治,將那些沒有技術的胥吏全部清除,選用一些手藝突出的工匠,或者是執行精密製造比較好的工匠作爲工頭。

李彥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軍器局中被裁汰地那些胥吏很多都是過來混日子,賺油水地,他們本身沒有技術,卻能進入軍器局,身後多少有些關係。

李彥知道這樣做會得罪人,但他也不願意妥協,這正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搞政治的原因。便索性弄得跟二愣子似地,藉着這個由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們統統清理。

後來果然有人上疏彈劾李彥胡作非爲,甚至工部的官員也提出質疑,都被李彥給頂了回去,既然要做,他就要將軍器局搞成大明最好的兵工廠。

李彥這種做法,很快讓他成爲一些人的眼中釘,不過沒等他們作,朝中又生了變化,剛剛登基一個月的泰昌皇帝身體不行了。

朱常洛的身體本來就不好,當上皇帝以後,鄭貴妃爲了緩和兩人間的緊張關係,送了幾個美女給他,弄得朱常洛的身體更加不行,病體沉重。

這個時候,又出來一個叫崔文升的內侍獻藥,朱常洛吃了以後,腹瀉不止,一晝夜如廁三四十次。

楊漣等以此彈劾鄭貴妃、崔文升,促使鄭貴妃移宮,請求皇上謹慎用藥,楊漣劾崔文升,謂“文升之肉,豈足食乎”?

後來又冒出一個鴻臚寺的官員李可灼要獻藥,在羣臣的要求下,李可灼與御醫及諸臣商議不決,劉一、孫如遊都反對,不過朱常洛最後還是服用了李可灼進獻的藥。

朱常洛服下第一顆藥以後,似乎身體略有好戰,又讓李可灼進獻了第二顆,當夜,這個短命的皇帝終於一命嗚呼。

當日,李彥正在軍器局督造火銃,突然接到駱思恭的手令,要求其立刻整兵進宮,加強皇城的守衛。

李彥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到朱常洛竟然是如此短命,才做了皇帝一個多月,這豈不是說,朱由校就要做皇帝了?

在短短的時日內,大明王朝連續失去了兩位皇帝,這座巍峨的皇城也似乎顯得無比壓抑,羣臣齊集在乾清宮門外,要入內請皇長子朱由校如禮,卻被幾個太監給攔着。

給事中楊漣大聲叱開太監,羣臣方纔得以入內,卻沒有看到皇長子朱由校。

“誰敢匿新天子者?”大學士劉一大聲詰問。

第223回 皇權第253回 變局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18回 機器藍第259回 班底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27回 身死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19回 弄權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1回 進城第16回 才子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05回 回京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7回 對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09回 抵京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50章 政黨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7回 寡 婦第1回 騙子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0回 問 罪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25回 圖窮第222回 民主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5回 言論第222回 民主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28回 見駕第9回 炒 蛋第217回 攔街第56回 精密製造第5回 單挑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6回 匕現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24回 安排第45回 負天下人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回 論兵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40回 商稅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260回 新內閣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17回 殺傷策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9回 施恩第104回 欲練兵第28回 絕境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2回 小 弟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51回 風起第3回 大官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回 騙子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59回 班底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60回 新內閣第3回 大官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07回 布匹分級
第223回 皇權第253回 變局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18回 機器藍第259回 班底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27回 身死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19回 弄權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1回 進城第16回 才子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05回 回京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7回 對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09回 抵京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50章 政黨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7回 寡 婦第1回 騙子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0回 問 罪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25回 圖窮第222回 民主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5回 言論第222回 民主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28回 見駕第9回 炒 蛋第217回 攔街第56回 精密製造第5回 單挑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6回 匕現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24回 安排第45回 負天下人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回 論兵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40回 商稅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260回 新內閣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17回 殺傷策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9回 施恩第104回 欲練兵第28回 絕境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2回 小 弟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51回 風起第3回 大官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回 騙子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59回 班底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60回 新內閣第3回 大官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07回 布匹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