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回 圖窮

知李彥已經在京城內外部署了三營左右的兵力,孫外,雖然還有疑慮,卻也知道以復遼軍的實力,若是籌謀得當,能夠控制中樞,那麼事情還大有可爲。

孫承宗知道,以他的身份,這個時候不方便詢問太多,他的心裡也非常矛盾,毫無問,孫承宗也想改變魏忠賢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他的想法,原先還是更傾向於通過皇上,在皇上面前揭魏忠賢的跋扈與罪行,然而事實卻是,到了最後,他給罷官免職。

與大多數官員相比,孫承宗的格局比較宏偉,不拘一格,然而他也有自己堅守的原則,即便閹黨招他回京的時候,作爲遼東經略,掌控薊遼大軍的孫承宗明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也沒有做出反擊的舉動,此刻雖然落魄,對於李彥“清君側”的計劃,亦沒有附和,但也沒有表示反對。

或許,他也知道反對沒有用;也或許,在孫承宗的心目中,“清君側”未嘗不可。

孫承宗也沒有詢問“清君側”以後,李彥打算如何安排天啓皇帝,李彥既然說是“清君側”,那麼將要做的事情也就很清楚了。

至於具體如何安排,孫承宗不打算問,也不想知道,反正很快也能夠看到。

李彥看出孫承宗的心意,也不多說,只是淡淡道:“清君側,請皇上親政,到時候還要各位大人回朝主持局面。”

李彥站起來躬了躬身:“孫大人,下官在後面爲您安排了房間,不如過去先休息一下。”

孫承宗點了點頭,起身跟着進來的親衛向後面走去,在事情結束之前,他是不能從這裡離開了,孫承宗也沒打算離開。

送走孫承宗,李彥坐着了會呆,雖然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挺長時間,有些事情,他還是不能夠理解,或說即便理解,也無法認同。

依然無法得到休息地時間。李彥又見到了另外一位關鍵人物。也就是當年手下三傑之一石柱子。如今華夏社地主筆石柱國。

常年操持華夏社。石柱國在大明可謂家喻戶曉。其名望甚至可以與星、高攀龍等東林巨頭相比。

當然。李彥地名頭其實也不小。作爲華夏社地創始人。長期佔據了報紙版面上總編撰地位置。後來去了遼東。朝爭逐漸激烈。爲了避免華夏社受到影響。李彥才提出去掉他地名字。

即便如此。李彥地一些文章也經常出現在華夏社地報刊上面。在博採衆家之長。維持百家爭鳴方面。石柱國做得非常徹底。

之前。在天津議事地時候。石柱國有些不同意見。但還是很配合地執行了李彥聲討魏忠賢地計劃。如今計劃動在即。李彥還想和石柱國溝通一下。看看他地態度如何。

李彥不可能軟禁石柱國。所以就沒有和他直接道明接下來地計劃。而是和石柱國談起了華夏社。與李彥主持時候明着保持中立。實際上更偏向於東林黨以及個人地政治立場不同。石柱國主持時期地華夏社。雖然政治色彩鮮明。但是旗下地報刊。卻保持了中立。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李彥覺得,華夏社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立場,事實上,閹黨也是這麼認爲的,所以千方百計要讓華夏社關門,此次藉機封了京城的書院和報社,也在讀書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李彥要和石柱國討論的問題就是:媒體應該監督朝廷官府,爲何在關鍵時候卻又揮不了作用?

石柱國就挺無奈,雖然歷來有“不以言罪人”地說法,大明律裡面的規定,華夏社也儘量注意規避。然而在現實當中,官府說你違法就違法,特別是錦衣衛抓人,從來不管什麼“王法”,想抓就抓,抓人判罪不經過刑部和大理寺,並設有專門地監牢,叫做“詔獄”。

楊漣、左光斗他們,現在就給關在詔獄裡面,都是曾經朝廷中的高品級大員,說抓就抓了,何況他們這些沒有官身地編撰?

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石柱國寄希望於朝廷能夠明確書院、報社的地位,由皇上親自頒鐵券一類地豁免御牌。

石柱國與李彥保持了比較密切的思想溝通,然而他畢竟是傳統的讀書人,有些事情未必就能夠理解,思想上的侷限性,無法出這個時代。

石柱國的優點在於,他很執着地堅持言論自由這條底線,並且體察民間百姓的需要,在關鍵時刻,都能夠站出來。

李彥曾經給石柱國提過“人治”與“法治”之間的區別,石

認爲,如果實行法治,那麼可以通過法律來規範報並提供保護,然而法治顯然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在現實當中,還是實行的“人治”。

石柱國支持李彥所說的“法治”,不過他看不到“法治”的前景,大明的法律很完備,但是能夠真正執行的不多。

其實,李彥說的很多思想和方法聽上去都很不錯,但有一個關鍵問題無法解決,那就是不管是何種方法,現有體系下面,皇帝總是越一切的,這就讓再完備的法律都會成爲擺設。

石柱國也曾經研究過遼南的做法,那種投票表決的方式顯然有助於爭端的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緩解立場不同造成的撞擊,達成最終的共識。

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很容易抱成一團,也就是形成“黨派”。可以說,“結黨”歷史是封建王朝最忌諱的一件事,甚至過對外戚、宦官專權的擔心。

距離最近的兩個漢人王朝,唐代有“牛李黨爭”,宋代有“新黨舊黨”之爭,一旦採用投票制度,那麼結黨就會變得光明正大,這是很多人無法接受。

也就是遼東一隅之,又是戰時這樣特殊的環境,才讓李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建立起來。

而這種方法顯然不能夠在大明朝廷中使用,因爲法理上來說,最終決斷權屬於皇帝,皇帝說哪個好就是哪個好,因此就不需要投票。

李彥其實也知道,不打破舊的體系,想要建立新體系是不可能的,他沒有向石柱國透露即將動的政變,但是就自己想要建立的新體系,與石柱國做了交流,並隱晦地指出,要想建立理想社會,那必須要有所犧牲。

至於石柱國能夠領會多少,李彥對他還是有信心的。

這次交流,李彥也不是沒有收穫,雖然石柱國還不敢對皇權提出質疑,起碼李彥說的新體系,他是比較認同的,只是找不到協調兩個體系的辦法。

就在李彥和石柱國說話的時候,京城一列車隊正在錦衣衛的看防下向城外行來,朱雀大街的兩邊,巷子裡、半掩的木門後面,千萬雙眼睛含淚看着車隊的離開。

人們都以爲,這就是原都察院副都御使、兵部侍郎、遼東巡撫的車隊,此刻,這位戰功赫赫的二品大員,已經給免去了所有的官職,成爲白身,不過那些全身散出冷冽氣息的親衛,還是拱衛在李大人的車駕前後,緩緩駛向城門口。

一路都很平靜,街面上安靜得只能聽到馬蹄聲和車軲轆聲,然而押送的錦衣衛千戶卻不敢有絲毫大意。

雖然他連李彥的面都沒有見到,卻知道車裡坐着的那位大人,可是在遼東的血海屍山中活下來的,曾經打過建奴,看看他身邊那些親衛就知道,那種戰場上經歷過生死搏殺才有的氣息,絕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

當“李彥”的車隊駛出東門以後,北京城破天荒地提前關上了城門,完成任務的錦衣衛千戶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剛纔,他就擔心那些遼東來的親衛突然飆,雖然他們只有幾十人,千戶帶了好幾百人,而且一旦生變故,周圍還有更多的軍隊趕過來,但是千戶卻有種感覺,這幾十個人,哪怕是在千軍萬馬中,也能殺一個三進三出。

還好,他們終於是走了,有了城門的保護,就不用擔心他們再殺進來。

到了下午,京城的城門才又開放了一會兒,很快又提前關上。

當天夜裡,通州駐紮的復遼軍拒絕接受新任兵部尚書,遼東經略高第的指揮,不辭而別。

魏忠賢大罵高第無能,卻也同時鬆了口氣。

遼東軍雖然桀驁,也只是一些驕兵悍將罷了,到時候有糧有餉卡着他們,不怕不聽話。

如今,李彥已經罷官離京,遼東軍也回去了,放眼京城內外,全都是臣服自己之人,那些反對他的人,有的給罷了官,有的給關在大牢裡,都已經不足爲慮。

魏忠賢終於志得意滿,瞥了旁邊的魏廣微一眼,尖聲說道:“前天有份摺子說什麼來着……是建什麼生祠?”

魏廣微略微一愣,很快想到是前兩天一道請爲魏忠賢立生祠的摺子,立刻跪倒在地,大聲說道:“正是!”

“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皆有感於督公恩德,紛紛上書,請爲督公立生祠!”

第95回 廣而告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1回 紅顏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21回 表決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53回 變局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38回 工商第221回 表決第205回 回京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3回 交鋒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05回 回京第14回 去青樓第94章 華容道第84回 風力水車第30回 農事第59回 寶鎖問世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6回 買人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18回 前夜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10回 針對第233回 憲政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38回 工商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44回 大殺四方第209回 抵京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2回 銀錢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0回 問 罪第214回 問罪第216回 後路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30回 內閣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208回 兵鋒第1回 騙子第52回 按律當絞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25回 圖窮第12回 小 弟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29回 放權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30回 內閣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32回 流言蜚語第45回 負天下人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25回 圖窮第217回 攔街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1回 紅顏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92回 發行渠道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18回 機器藍第25回 家僕第234回 輿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6回 買人第19回 海外第225回 圖窮
第95回 廣而告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1回 紅顏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21回 表決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53回 變局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38回 工商第221回 表決第205回 回京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3回 交鋒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05回 回京第14回 去青樓第94章 華容道第84回 風力水車第30回 農事第59回 寶鎖問世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6回 買人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18回 前夜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10回 針對第233回 憲政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38回 工商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44回 大殺四方第209回 抵京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2回 銀錢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0回 問 罪第214回 問罪第216回 後路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30回 內閣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208回 兵鋒第1回 騙子第52回 按律當絞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25回 圖窮第12回 小 弟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29回 放權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30回 內閣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32回 流言蜚語第45回 負天下人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25回 圖窮第217回 攔街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1回 紅顏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92回 發行渠道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18回 機器藍第25回 家僕第234回 輿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6回 買人第19回 海外第225回 圖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