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回 登萊練兵

“沈將軍應該知道,復遼軍的做法與別不同,並非在編制、裝備上改變就能打造一支強兵的,要真的說起來,戚少保的練兵之法,要比復遼軍更加全面、合理”李彥看着沈有容,微微笑道。

沈有容略一沉吟:“正要請教復遼軍練兵之法。”

“實不相瞞,我大明立國以來,國力強盛,軍威赫赫,向來不缺名將,更不少練兵之法,李某所做,也不過是將前人所作的,針對今日的情弊,予以加強而已,李某覺得,與從前相比,我明軍戰力下來,其緣由無非是戰意而已,”李彥道。

“戰意?”沈有容不解地皺起眉頭:“敢問李大人,何爲戰意?從前如何,而今又如何?”

“從前,我明軍在戰場上一往無前,勇不可擋,哪怕前面是兇悍的韃靼、瓦刺;而今,常有聞風而潰,畏而不前者,這就是戰意,”李彥道。

“李大人的意思,是我明軍現在缺少作戰的勇氣?”沈有容看了李彥一眼,倒覺得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勇氣?”李彥笑了笑:“古往今來,能有勇氣赴死者,能有幾人?軍中戰意的維持,所憑並非勇氣,而是紀律、心氣、封賞。”

“紀律者,不得不爲也,此在建奴軍中體現最爲明顯,遼東多有漢人投降建奴,爲遼東軍時,望風而潰,毫無戰意,一旦入了建奴軍中,往往作爲前鋒。明知送死而一往無前,何也?因爲他們身後有建奴的督戰隊,知道要是後退,也免不了一死,這就是紀律,他用死亡的威脅迫使士兵向前,不敢後退,不能潰散……”

“令行禁止。此誠練兵不二之法,”沈有容點了點頭:“李大人所說,確屬前人所行之法,想我大明軍中也有督戰隊,卻往往望風先潰,難以起到督戰的作用,這又如何?”

“還是因爲紀律不行。”李彥苦笑着搖了搖頭:“所謂獎懲分明,要是戰場上潰逃,都不予以嚴懲,還能官復原職,不受影響,又何談紀律?”

沈有容目光一閃,沒有說話,他也知道李彥所說的是什麼,遼瀋之戰。逃跑五監軍都是官復原職,依然還是監軍,如此做法,又何談督戰?何談紀律?

“這心氣又是說得什麼?”沈有容岔開話題,畢竟這五監軍地任命,是朝廷的旨意,不是他們能夠隨便議論的。

“這個說起來,可能會比較複雜,簡單來說。一支強軍,在面對敵人的時候,都應該有戰勝敵人的心氣,而如今,各地班兵。未上戰場。依然逃跑甚衆,以爲遼東乃必死之徒。又如何能夠在戰場上死戰到底?”李彥搖頭嘆息。

“這並非單純的膽氣、怕死,怕死是一回事。覺得沒有必要送死是另外一回事,因爲士兵們不知道爲什麼要作戰……”

“當然是爲了大明,爲了皇上……”沈有容向着京城的方向抱拳拱手,慨然說道。

“不是爲了自己麼?”李彥笑了笑:“我和沈將軍都知道,忠於大明,忠於皇上,可士兵不知道,將軍練兵,可曾告訴他們,練兵打仗爲的是誰?”

“古人常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大明養着你們,到了打仗地時候,你們自然應該效命,可現在呢?衛所屯軍,所得糧食,得納之於上;旗兵、募兵,該得餉銀,數月、年餘不至,又如何與將士們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兵既未養,如何用兵?”

“朝廷也有朝廷的難處,”沈有容猶豫着說道,老將軍縱橫沙場很多年,倒並不迂腐,知道當兵的連肚子都吃不飽,這心氣是肯定沒有。

“遼東有句俗話,叫做要想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草,沒有不吃草還能跑得快的馬兒,沈將軍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李彥微微笑道。

“所以,復遼軍練兵,一是餉銀要足,哪怕是欠着,也要有所交代,給他們盼頭;二是思想教育,每個人都得有心氣,都得知道他們爲何而戰。”

“據本將所知,復遼軍五月出徵,至今也不曾過餉銀?”沈有容疑惑地看了李彥一眼。

李彥苦笑着說道:“那也是沒有辦法,朝廷給的餉銀倒是充足,復遼軍的裝備卻太費錢,都投到那上面去了,再說復遼軍的餉銀雖然沒有,吃地東西可就好多了,裝備也好,這些大家都看得到,至於餉銀,軍部是給他們打欠條的,承諾復遼以後償還,而且,一旦將士們戰死沙場,軍部哪怕再窮,也會將他所欠的餉銀雙倍奉上,支給他的家人,並承諾一直到復遼成功之前,都會按時向其家人支付餉銀,之後,會一律評定功勳,按勳給賞,復遼軍上下有一個口號:不拋棄不放棄”

“不拋棄不放棄”沈有容唸叨了幾聲,擡頭對李彥說道:“也幸虧復遼軍三戰三捷,沒有什麼大的傷亡,要不然,你這撫卹的銀子都不出。”

李彥點了點頭:“本官的想法,向來是兵貴精,而不在多,熊經略與廣寧的巡撫王大人計議二十萬大軍,說句不客氣的話,未必及得復遼軍兩萬地作用。”

李彥與沈有容說得投機,雖然年齡相差極大,頗有忘年交的感覺,也就直言不諱地說道。

“說句實話,將軍練兵登萊,沒有復遼軍那般寬鬆的環境,可以施行復遼軍的這些做法,本官覺得,將軍若是真想做一點事情,哪怕練出兩千精兵,也好過兩萬不能上戰場的雜兵。”

沈有容肅然點頭:“李大人所言甚是,只怕朝廷、袁大人的想法又不一樣。”

“將軍可以慢慢的來,”李彥沉思着說道:“本官可以從遼南抽調一些軍官,幫助將軍練兵,在登萊軍中搞一個類似的俱樂部,通過這個俱樂部,培養新式軍官和精兵,將軍也可以派出將士到遼南考察,或者接受訓練,本官可以保證,只練兵而不染指兵權。”

沈有容微微點頭:“聽說復遼軍的中高級將領都是兵戰俱樂部中地精英,倒不知這俱樂部又有何奇特之處。”

李彥笑了笑:“倒也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兵戰俱樂部無非就是三個部分,一是通過兵戰棋學習作戰之法,交流比拼,大家都憋着一股勁,所以復遼軍中武將世家或者出身武舉的將領很少,但卻通過刻苦鑽研,你追我趕,在短時間裡熟悉了基本的作戰之法,上了戰場,說不上奇謀妙策,卻也有板有眼,這便是復遼軍的風格。”

“二是通過兵戰論臺相互爭鳴,使大家明確爲大明、爲皇上、爲百姓而戰的立場與態度,這卻是極爲重要地一環。”李彥慎重地說道,兵戰論臺地某些做法,已經類似後世的政治工作,他以忠君愛國爲旗幟,倒也並不擔心沈有容會產生其他地想法。

至少,到目前爲止,李彥自己也沒有別的想法。

“第三,就是一些特別地訓練,這些訓練可以培養將士們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以及勇氣、堅韌等基本素質,有此三項,再配合常規的步兵操典,則強兵可期,”李彥微微笑道。

沈有容露出沉思的表情:“李大人練兵,果然別有蹊徑,如此看來,復遼軍的成功並非偶然,那就請李大人不吝指教,助本將在登萊建立這樣的俱樂部,本將別無他求,但能練出一支精兵,他日收復遼東,老夫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沈將軍”李彥有些動容地看着沈有容:“沈將軍但請放心,某雖不才,也當竭盡全力,與將軍齊心合力,使將軍有生之年,能看到遼東恢復。”

沈有容今年六十七歲,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沈有容也知道自己的歲月無多,所以真心想做一些事情,所以他在見識了復遼軍的軍容以後,也確實想要將登萊的水陸兩營打造成爲同樣的強

沈有容打算在登萊建立類似遼南的兵戰俱樂部,並請復遼軍派人協助,通過這個機構,培養合格的新式軍官。

沈有容還與李彥商定了由復遼軍幫助訓練登萊軍的具體做法,一則是由復遼軍指派軍官在登萊協助練兵;二則登萊可以輪流分派各營前往金州與復遼軍一起訓練,沈有容希望通過這兩種做法,使得登萊軍迅接受復遼軍的戰法。

在這個過程中,協助練兵的復遼軍只能參與練兵事務,不會篡奪登萊軍的軍權,軍隊練成以後,復遼軍的人還是要回到原來的地方,沈有容並不擔心李彥會藉此控制登萊軍。

對李彥來說,能夠通過這種形式,爲復遼軍培養出一支值得信賴,並且是一脈相承的助力,這對復遼軍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同時,復遼軍現在的狀況也表明,理念是凝結一個團體的最好方式,若是登萊軍真的可以做到復遼軍這樣,那麼在大明軍隊之中,這兩支特立獨行的軍隊,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也會很大。

第48回 致命缺陷第6回 後 臺第20回 助陽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3回 番薯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7回 力量對比第28回 絕境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40回 商稅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67回 軸承計劃第99回 京城發展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2回 銀錢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59回 班底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6回 才子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54回 糧荒第246回 盟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40回 商稅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31回 立憲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228回 見駕第18回 論兵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2403回 新城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47回 對手第3回 大官第13回 番薯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96回 營造輿論序章選擇第217回 攔街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04回 欲練兵第236回 整編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08回 兵鋒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93回 天津東林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27回 身死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06回 計議第206回 計議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07回 對策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54回 糧荒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45回 屯墾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回 尾行第2401回 內監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73回 創業想法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2回 銀錢第221回 表決第1回 騙子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5回 家僕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0回 問 罪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38回 金州攻略
第48回 致命缺陷第6回 後 臺第20回 助陽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3回 番薯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7回 力量對比第28回 絕境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40回 商稅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67回 軸承計劃第99回 京城發展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2回 銀錢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59回 班底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6回 才子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54回 糧荒第246回 盟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40回 商稅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31回 立憲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228回 見駕第18回 論兵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2403回 新城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47回 對手第3回 大官第13回 番薯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96回 營造輿論序章選擇第217回 攔街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04回 欲練兵第236回 整編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08回 兵鋒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93回 天津東林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27回 身死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06回 計議第206回 計議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07回 對策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54回 糧荒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45回 屯墾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回 尾行第2401回 內監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73回 創業想法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2回 銀錢第221回 表決第1回 騙子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5回 家僕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0回 問 罪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38回 金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