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回 盟友

光鬥再次主持屯田,在看到徐光啓主持的治水工程進後,本是抱着極大的期望,沒想到還是會遇上老問題,不過他並不打算就此放棄。

他一邊組織田地丈量,登記在冊,儘可能調整田地,使得那些無主的田地可以集中成片,從而組織屯墾,又想辦法與那些大地主溝通,希望他們能夠配合朝廷的屯墾大計,所得到的響應卻很少。

“爲什麼他們寧願看着土地荒蕪,也不想組織屯墾?”李彥一直關注屯墾的進展情況,知道出現新的問題以後,就來工部視察工作。

雖然說李彥插手自己的工作,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好在左光斗認爲李彥是爲百姓謀福利,就比較配合。

至於箇中原因,左光斗也做過了解,無非就是不希望出錢,要想讓荒地變成良田,不是有人就可以的,需要耕作,需要修造水利,還需要種糧投入。

地主不肯在地上做出讓步,有地的自耕農,或有地種的佃農,都不會願意種植這些荒地,而無地的流民,他們又沒有能力對荒地進行投入,他們甚至連肚子都吃不飽,家無隔夜糧,自然不可能有種糧,也很難熬到季末糧食收穫。

想要屯墾荒地,以朝廷組的屯墾來說,並不是招募到人手,有田地可種就行的,還需要提供農具、牲畜、種子,乃至一季的口糧,以及組織修建水利工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佃農無力投,地主不願投入,這就使得荒地越來越多,而朝廷組織屯墾,顯然也不會是一點回報都不收取,通常來說第一季投入以後,屯種農民今後幾年的收穫,都會按更高的比例徵繳,如果是無主的土地繳的比例雖高,也只是相當於地租,種田的佃農仍然可以留下一些口糧

果這些田地是地主的麼問題就很難協調,歸根到底,還是涉及到利益,因爲地主不願意放棄地主,那麼對朝廷或佃農來說,屯墾就無利可圖;反過來說,對地主也是一樣的,不收地租主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證,左光斗也試圖以長遠的利益來勸說那些地主,只是效果甚微。

“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問題,”李彥笑了笑,意味深長地看了左光斗一眼,他不相信左光斗看不到這一點,或許他的骨子裡就認爲這件事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也說不定。

“這就關鍵問題就是很多人佔了地。卻用納糧要交稅!”張居正時期。曾經對全國地田地進行丈量、統計。並推行攤丁入畝地改革。從而大大改善了明帝國地財政狀況。沒有張居正打下地基礎帝國在三大徵以後。很可能就會因爲財政破產而滅亡。

但是張居正改革在他死後經差不多都廢掉了。土地兼併地情況反而更加嚴重紳、皇親貴戚雖然佔了大量地土地。卻不需要繳稅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有人考取功名。四鄰八方都有人投身“爲奴”。爲地就是不用繳稅。

當大量地土地都集中在這些人手中地時候。或很多土地都不用繳稅地時候。朝廷能夠收得地田賦自然就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地現象。雖然晚明地人口越來越多。農業技術也有所展。但是田賦地收入卻出現了下降。

李彥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同時拿眼睛地餘光看着左光斗。左光斗皺着眉頭。露出沉思地表情:“大人。士紳不納糧。此乃古之成法。

“那麼左大人以爲,這樣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李彥笑了笑,同樣的話,他已經聽到過很多次,在遼南,以及政變以來,李彥所做,無不是在破除“成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因爲重重阻力只能暫時放棄,並緩緩謀求進取。

左光斗不會看不到士紳不納糧,只不過作爲“不納糧”的成員,或許因爲習慣使然,或許是並沒有想得那麼深遠,他並沒有認爲這是個問題。

至於屯墾荒地中遇到的問題,他則以爲是土地兼併太過嚴重,抑制豪強的土地兼併,這是早有成例的,明王朝的前期,太祖朱元璋就曾經爲此定下很多制度

。只不過在農業社會,土地始終是最可靠的增值資產、最值得信賴、並且不會貶值的財產,土地兼併總是難以避免。

土地兼併是問題之一,但並非根源,導致土地兼併的原因纔是。

士紳不納糧的傳統由來已久,本來是對獲得功名的一種獎,所謂“一人得道、

天”,一躍龍門,古人才會對科舉表現出一種驚人而缺乏必要的限制,不納糧的人就越來越多,一些傳統豪強名下的田地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不用納糧的田地更是快速增多。

“本官並不反對土地兼併,事實上,小戶種植能夠精耕細作,土地兼併能夠形成大生產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優勢,譬如農田水利的建設。不過現在的豪強兼併大量土地,都是將田地租給佃農種植,本身並不做經營。”李永放下茶盞,與左光斗說起土地的經營方式,在遼南,土地即是由遼南衙署所有,然後分配給農戶種植經營,農戶就只需要給衙署納糧,不需要再向地主交糧,而衙署則組織農田水利工程,爲農戶經營土地提供便利。

左光斗雖然做過屯田,對屯田的運作有所思考,但是卻考慮到具體的經營運作,畢竟在這個時代,講究的是道德高於效率,官員們能夠對經濟民生有深入瞭解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好在左光斗確實想要把事情做好,故而能夠用心而謙遜地向李彥請教農田的經營管理,李彥自然趁機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盤托出。

遼南實際上採用的是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將田地分給農戶個體耕作、經營,有點類似於自耕農的性質,只不過沒有土地的所有權;另一種方式則是由衙署組織集體耕作,收穫皆歸衙署徵收,衙署給部分口糧和銀錢。

以左光斗的見,自然能夠很快明白,李彥所說的一些方法,確實能夠減輕農民的負擔,並提高土地耕作效率。但是,稍微一想,又覺得很難落實,因爲現在的經營方式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總不能剝奪地主士紳的土地所有權。

一邊是士紳,一邊是農民,然儒家一直強調以農爲本,然而對讀書人,對士紳又要更加的重視。

左光斗緊緊着眉頭,苦思其中的得失利弊。

“非要士紳對土地如何,關鍵是要讓士紳更好地經營土地,而不是任由土地荒蕪,這是對國家的一種傷害,作爲朝廷恩遇的對象,他們自然應當承擔一點應盡的責任

。”李彥微微笑道。

“大的意思,是按田地徵收田賦?”左光斗眉頭一展,沉聲道。

李彥微微點了點頭:“總之,田地作爲最要的生產資源,不能浪費,佔有若是需要爲之付出,就會考慮產出同付出之間,是不是划算,就會出現大量的田地荒蕪。

左光斗並不慣李彥的這種分析方式,無非就是用利益的得失判斷事情的展,然而他無法否認的是他那一套說教和道德倡議的方法,在士紳的那裡並不能取得效果,而李彥的這種方法,無論是出點,還是最終的結果,似乎都很不錯,只有過程讓人有些不太認同。

“對於士紳的優渥待遇,似乎也不用全都廢除,譬如說一人中舉,其地可免交田賦,但最多隻能免交十頃,十頃以上,則當另算,左大人以爲如何?”李彥笑了笑問道。

左光斗無奈地點了點頭:“百姓中曾經有句話說,不當家不知材米油鹽貴,下官操持屯田細務,方纔知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大人所言,確實乃謀國之策,也爲富民之舉,雖說細節處尚有待商議,然則清丈土地,釐清田賦,於國於民,都殊爲重要。”

李彥沒想到左光斗能夠很快就表現出明確的傾向,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消息,畢竟他在朝中的親厚勢力還很薄弱,若是能得到更多官員的支持,對於新政的推動,無有很大好處。

“李大人,釐清田賦,必將得罪天下士紳,大人可敢強力推之?”左光斗突然擡起頭,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彥。

李彥啞然失笑,沒想到左光斗會反過來激他,不由微微一笑:“好叫左大人知道,李某既然說出胸中方略,總是想要落實的,不過,所謂有魄力有氣度,還要有策略有手腕,李某自詡比不上張居正張大人,在朝中也顯得孤立無援,故而只能緩緩圖之。”

“只不知左大人願否與李某攜手,共同開創這造福千秋之舉?”李彥回望左光斗,眼中全是期待。

給李彥的目光盯着,左光斗竟然有種想要閃避的感覺,略一遲疑,便哈哈大笑:“左某自詡精誠報國,此事既有利於大明、百姓,我何避之?”

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第二四六回 盟友)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4回 尋仇第216回 後路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402回 格物院第245回 屯墾第38回 驚天發現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6回 輿論力量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54回 糧荒第2402回 格物院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8回 絕境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5回 廣而告之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13回 交鋒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32回 司法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39回 辯論第14回 去青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60回 分工合作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27回 身死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83回 新的征程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回 種菜第236回 整編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6回 才子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54回 三日製鎖第84回 風力水車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7回 身死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44回 大殺四方第222回 民主第246回 盟友第209回 抵京第19回 海外第80回 華夏商報第9回 炒 蛋第2403回 新城第253回 變局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17回 攔街第26回 買人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55回 屠刀第9回 炒 蛋第206回 計議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6回 整編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1回 獻策釀酒第3回 大官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87回 遼海戰區
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4回 尋仇第216回 後路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402回 格物院第245回 屯墾第38回 驚天發現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6回 輿論力量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54回 糧荒第2402回 格物院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8回 絕境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5回 廣而告之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13回 交鋒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32回 司法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39回 辯論第14回 去青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60回 分工合作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27回 身死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83回 新的征程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回 種菜第236回 整編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6回 才子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54回 三日製鎖第84回 風力水車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7回 身死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44回 大殺四方第222回 民主第246回 盟友第209回 抵京第19回 海外第80回 華夏商報第9回 炒 蛋第2403回 新城第253回 變局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17回 攔街第26回 買人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55回 屠刀第9回 炒 蛋第206回 計議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6回 整編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1回 獻策釀酒第3回 大官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87回 遼海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