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

朝廷大臣之間的爭論,一切都在朱由檢的眼裡。

收到蘇天成的密摺之前,他的想法是很多的,探究也是無止境的,蘇天成的這份密摺,給予了他從未有過的震撼。

自古以來,皇室和大臣之間,就是對立的,雙方有着各自的利益,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皇帝稱孤道寡,所謂的孤家寡人。

君權和臣權,自古以來就是對立的,優秀的君主,不會允許任何人的權勢強大到挑戰自身權威的地步,也不會無條件的相信任何的大臣,必須要牢牢掌控國家的局勢,讓所有人爲皇權服務,這纔有可能貫徹自身的主張,讓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圖前行。

可惜到了現在,朱由檢已經沒有這樣的能力了,說的不客氣一些,他已經不能夠完全掌控朝政,一旦朝廷裡面出現大的風波,他只能用更換大臣的辦法來解決。

這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夠實現。

從登基的那一天開始,朱由檢就想着能夠振興大明朝,鞏固皇權,可惜的是,他自身沒有這樣的驚天才學和能力,所以說,他只能依靠文武大臣,幾年時間過去,他發現自己的做法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他無條件的信任袁崇煥,最終不得不斬殺袁崇煥,他視周延儒爲最大的依靠,可朝政得不到絲毫的改善,最終也只能夠剝奪周延儒的內閣首輔的職位,如今,內閣首輔溫體仁,已經執政兩個年頭,局勢依舊沒有多少的改變。

優秀的治國之策究竟是什麼。書上寫了那麼多,爲什麼拿到現實中間來,就是沒有作用,八年時間了,朱由檢一直都在思索和探究。他夙興夜寐,兢兢業業,不講究吃穿,不在乎個人的享受,甚至是不近女色,可依舊沒有效果。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長期奮鬥之後,看不見結果,自然會悲觀失望,脾氣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慢慢的,朱由檢也發現。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壞了。

他一直都記得三國時期的典故,曹軍壓境的時候,東吳君王孫權徵求大臣的意見,不少大臣都是贊成投降的,唯有周瑜的意見不一樣,孫權由此更加的器重周瑜了。因爲周瑜理解他,投降曹操之後,大臣是可以繼續謀取利益的,可君主就不一定了,會失去一切。

或許是上天可憐,終於出現了一個蘇天成。

好幾次交談,還有蘇天成做出來的事情,令朱由檢看到了希望,若不是蘇天成太過於年輕,他恨不得讓蘇天成來擔任內閣首輔。

當然。蘇天成提出來的一些主張,也令他心驚膽戰。

蘇天成認爲,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他們目光短淺。沒有爲大明朝的將來考慮,在蘇天成的奏摺裡面,隱隱的有着替張居正和魏忠賢說話的意思了。

蘇天成列舉出來的幾個例子,令朱由檢心服口服。

最令他不能夠忘記的一個例子,說到了文武大臣的某些主張,譬如說堅決反對開啓海禁,堅決反對收取礦稅,堅決反對增加商稅,以至於堅決反對增加紳士富戶的賦稅等等。

蘇天成做了精闢的分析,所有這些禁止的事情,表面上看,有着很多的道理,藉着減輕民衆負擔的旗幟,站在了大義凜然的角度,其實都是別有用心,任何的一條堅決反對,後面得到利益的,並非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士紳富戶,那些士大夫,看看諸多的大臣,已經慢慢的形成了家族勢力,他們集官僚、地主、商賈於一身,利用手裡掌握的權力,兼併土地,走私販私,控制鹽鐵經營,最大限度的謀取利益,在這個過程中,遭遇削弱的,是皇權,是國家的府庫,真正遭受壓迫的,是底層的百姓和農民,長此以往,國家不堪重負,如何繼續維持。

最需要得到照顧的,恰恰是衆多的農民,可這些執載朝政的大臣,沒有誰真正提出來減少田賦,沒有誰真正想到了,減輕農民的負擔,他們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想到的就是糊弄,某個地方遭遇災害了,免去賦稅,卻沒有想到從根本上改變。

蘇天成在江寧縣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證明,一方面壓制豪強的利益,迫使他們做出來貢獻,一方面減輕農民的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從江寧縣發生的改變來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條路是可行的。

抑制士紳富戶的權勢,大力發展商貿,大幅度的調整稅收政策,保護農民的利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對外擴張,增強國家的實力,這就是蘇天成提出來的辦法。

這些建議,的確是肺腑之言,但朱由檢還是有些猶豫和後怕。

朝廷裡面文武大臣的勢力,不能小覷,士紳富戶也掌控着地方上的事務,若是全面按照蘇天成說的來做,還不知道會遭遇什麼樣的巨大波動。

這個時候,朱由檢開始真正的感覺到了,蘇天成爲什麼一直堅持在府州縣做事情,爲什麼不願意到京城來,目前的情況下,蘇天成在府州縣做事情,能夠起到最大的作用,一旦這些政策,在府州縣推開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股洪流了,那就不是朝廷中某些人反對,所能夠動搖的。

這裡面,最爲核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態度,說得不客氣一些,要堅決支持蘇天成的所作所爲,不管產生什麼樣的波動,不能夠被朝廷大臣所左右。

不敢保證在大明各地推行這樣的政策,可個別的府州縣,朱由檢自忖,還是能夠做的,好比說如今的江寧縣,將來的河南府,自己若是不能夠堅決的支持蘇天成,讓朝政切切實實的發生改變,還奢談什麼振興大明。

下定決心之後,朱由檢提筆開始寫信了。

他要賦予蘇天成最大的保護,這種保護,其實就是賦予權力。

一直守候在朱由檢身邊的王承恩,發覺朱由檢看着蘇天成承奏的密摺,足足有一個時辰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太少見了。

他靜靜的站在後面,就當自己不存在。

朱由檢親自寫信的時候,王承恩更加的吃驚,他做過秉筆太監,皇上下發的旨意,基本上都是秉筆太監執筆的,想不到這一次,皇上親自寫信了。

“公公,朕準備賜予蘇愛卿尚方寶劍,你認爲如何啊。”

長期跟隨在朱由檢的身邊,王承恩早就瞭解皇上的心思了。

“皇上英明,蘇大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皇上惜才愛才,蘇大人一定會盡心竭力的。”

“嗯,廷議之後,你代表朕,到河南府去傳旨。”

早朝之時,朱由檢提出來賜予河南府知府蘇天成尚方寶劍,立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反對者居多,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尚方寶劍是皇上賜予欽差大臣的,欽差大臣代表皇上到各地巡視,督查政務,代表皇上行使權力,由此可以看出來,欽差大臣的權力是很大的,尚方寶劍的威力也是不一般的,不應該隨意授予大臣尚方寶劍。

也有支持的,都察院僉都御使徐爾一支持授予蘇天成尚方寶劍。

這一次,朱由檢沒有猶豫,果斷拍板,授予蘇天成尚方寶劍。

因爲蘇天成遠在河南府,故而大太監王承恩代表皇上,到河南府,授予蘇天成尚方寶劍。

至於說有關河南府遭遇流寇侵襲,以及陝西流寇重新開始擡頭的事宜,朱由檢責令兵部拿出來具體的條陳。

朱由檢的話語,實際上否定了兵部的建議,兵部曾經提出來,鑑於目前剿匪不力的局面,建議洪承疇統一協調指揮朝廷大軍和江寧營,同時責令各省的衛所軍隊,全力投入到剿滅流寇的事情中間去。

兵部的建議,得到了內閣的支持,可惜被朱由檢直接否決了。

早朝結束之後,朝廷大臣議論紛紛,絕大部分人都認爲,皇上此舉不妥,授予一名知府如此大的權力,太不應該,尚方寶劍可以直接斬殺四品以下的文武官員,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斬首三品以下的武官,蘇天成本身不過是四品的知府,若是臨時督查地方事務,賜予尚方寶劍,尚可以理解,可要是長時間授予尚方寶劍,不要說河南府的官吏,不敢得罪蘇天成,就是河南巡撫、布政使,也要考慮,說話也要注意了。

有些大臣,甚至準備召集給事中和監察御史,提出來彈劾奏摺,要求皇上廢止這道聖旨,不過,都察院的僉都御使徐爾一,明確要求諸多的監察御史,不要上奏摺,至於說給事中,願意上奏摺,那是他們的事情。

奏摺上去之後,石沉大海,根本沒有迴音。

幾天之後,皇上明確說了,關於這件事情,不要繼續議論,聖旨已經下發,朝廷必須要維護,不可隨意的議論。

這一下,議論更多了,諸多的文武大臣發現,皇上好像有些變化了,過去總是很重視給事中的意見,現在卻有些獨斷專行的意味,難道說這樣的改變,來自於蘇天成嗎。

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7章 安排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26章 眼藥水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9章 從容應對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55章 真相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5章 租子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9章 聖眷難測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73章 海戰(3)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95章 問責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419章 賀瘋子第69章 發榜(1)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495章 宿命論(4)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11章 詫異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371章 探究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081章 暗戰(2)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1章 收拾你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
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7章 安排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26章 眼藥水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9章 從容應對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55章 真相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5章 租子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9章 聖眷難測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73章 海戰(3)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95章 問責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419章 賀瘋子第69章 發榜(1)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495章 宿命論(4)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11章 詫異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371章 探究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081章 暗戰(2)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1章 收拾你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