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協調會(1)

(感謝十年的打賞,謝謝了。)

江寧縣三十餘戶的士紳富戶,齊聚在四海酒樓。

能夠稱之爲士紳富戶的,標準是很苛刻的,家裡的主事人,至少是舉人或者國子監監生以上的身份,有些甚至是進士,其中以從官員位置上致仕的居多。他們的身份很是特殊,見官不拜,相互之間,只是稽首行禮,而且他們的待遇是很不錯的,算是江寧縣的特權階層。

這些士紳富戶,與商賈是不同的,商賈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一般,雖然說明末這種情況,有所改變,所謂的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區別,已經不是太大了,但商賈在士紳的面前,還是擡不起頭來的,這些士紳富戶,也瞧不起商賈。

來到江寧縣,蘇天成和這些士紳,有過不少的接觸,相互之間,都是比較客氣的,真正令這些士紳富戶,對蘇天成開始注意,而且產生了敬畏之心的,還是因爲周順清的事情。周順清是南京禮部鑄印局大使,國子監監生,關鍵當時的周順清,是內閣首輔周延儒的侄子,但蘇天成秉公執法,周順清被判決斬立決,在大牢裡面,畏罪自殺了。

通過這件事情,江寧縣的士紳富戶,發現蘇天成不簡單,不是簡單的主兒。

一段時間過去了,大家發現,蘇天成很是維護農民和普通百姓的利益,看不慣一些特權階層的做法,突出反映。就是在刑名事情之中,不袒護士紳富戶。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執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蘇天成在剛剛上任的時候,整頓吏治,罷免了典史馬家壽,解僱了絕大部分的衙役,而且殺掉了一批仗勢欺人、惡性太多的衙役。

這必然觸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說,江寧縣的士紳富戶。表面上是尊重蘇天成的,實際上,很少到縣衙去,和縣衙基本沒有多少的往來。

他們用行動,做着無言的抗爭。

這次接到縣衙的邀請,來到了四海酒樓,大家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情。

說到底。是與糧食收購有關的事情,畢竟秋收時節剛剛過去,縣衙還在加緊的收購糧食,影響到了江寧縣從事糧食經營的商賈的生意。

士紳富戶是不怕的,他們的土地,都是自家的。佃戶租種了,自然是要上繳糧食,今年的收成不錯,大家都是要求佃戶,上繳總收成的五成。算起來,收到的糧食。也不少了。

這年月,手裡有糧食,纔是最要緊的,關鍵時刻,金銀珠寶,都比不上糧食的。

再說了,糧食的價格,大家也是清楚的,收購價格與交易價格,有着不小的差距,誰願意拋售糧食啊,要是知縣蘇天成說到這樣的事情,大家肯定是不會理睬的。

士紳富戶的這些想法,蘇天成都是知道的。

這得益於渠清澤的功勞,南京城內的事情,沒有錦衣衛不知道的,這裡是陪都,地位重要,錦衣衛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方方面面的情報,都是要收集的。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是蘇天成慢慢開始樹立起來的要求,既然召集士紳富戶來,就要去的成功,否則,人得罪了,戲也不好看,那就太冤了。

這是一次觸動士紳富戶利益的協調會,也是蘇天成走出來的第一步,這一步至關重要,不觸動士紳富戶的利益,很多的事情,就無從談起。

當然,這是很溫和的一步,無傷大雅。

他和渠清澤兩人,秘密的商議了。

渠清澤得知了蘇天成的決定,非常吃驚,他雖然是錦衣衛,也知道士紳富戶的利益,是不能夠輕易觸動的,這些人,和京城裡面的官員,有着不少的接觸,有些人家的子弟或者是親屬,就在京城做官,能量不小。

可聽了蘇天成的解釋,渠清澤默然了,蘇天成說的確實有道理,收購糧食的事情,也不會令這些士紳富戶吃多大的虧,又不是強行徵繳他們的糧食。

召開會議之前,蘇天成做了不少的事情,包括統一縣衙官吏的思想,包括找到了一個關鍵的人物,那就是應天府知事鄭克友。

可不要小看鄭克友,雖然只是從八品的知事,但身份特殊,作爲應天府對外的聯絡人,他接觸了很多的士紳富戶,重點就是上元縣和江寧縣的士紳富戶,應該說,和諸多的士紳富戶,關係是很不錯的。

鄭克友有些特性,主要就是見風使舵的問題,這也怪不得他本人,沒有很好的關係,辛辛苦苦的忙碌,不過是從八品的知事,稍微不注意,很有可能成爲替罪羊,而且在上層人物的鬥爭中,有着最大的可能,成爲犧牲品。

得知蘇天成的要求之後,鄭克友沒有馬上表態,思考了足足一天的時間,蘇天成的所作所爲,令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危險,可官場與商場是一個道理,都是要拼搏的,所謂的富貴險中求,若是跟着蘇天成幹,今後很有希望得到提拔的,自己不過是從八品的知事,不可能引起府尹大人的注意,必須另闢蹊徑,所以說,他最終答應了,私下裡做江寧縣士紳富戶的工作,而且到四海酒樓,參加宴請。

做工作的情況,不是令人滿意的,江寧縣的士紳富戶,根本就不願意售賣糧食,這明顯是吃虧的事情,誰願意做啊,雖然他們和鄭克友的關係不錯,看在面子上,說話很是客氣,但沒有誰答應給商賈售賣糧食。

鄭克友很是氣惱,他也隱隱有些明白了,蘇天成的認識,確實是很到位的,這些所謂的士紳富戶,眼裡看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根本不會去關心官府的情況,若是真的遭遇什麼事情了,想着依靠這些士紳富戶,那是天大的笑話。

做工作的過程,也是鄭克友的認識,慢慢轉變的過程,他開始逐步接受了蘇天成的認識和觀點,認爲蘇天成即將要做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江寧縣縣衙的官吏,想法早就不同了,這裡面,盧天明的變化是很大的。

以前,盧天明謹小慎微,做事情非常的注意,在京畿縣做事情,本來就要特別注意的,若是得罪人了,人家的身份都不一般,動動指頭,他就承受不住的。蘇天成來到江寧縣之後,他以前的那些雄心,慢慢激發出來了。

其實大膽做事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越是害怕得罪人,越是不能夠做好事情,越是被人家看不起,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今後都不要想着能夠做什麼事情了。

蘇天成舉薦他出任都察院的監察御史,這是巨大的跨越,京官和地方官,本來就沒有可比性,自己雖然是正七品的京畿縣縣丞,可不管怎麼說,都是佐官,不是主官,難以引起上面的注意,運氣好,能夠到其他的縣擔任知縣,就很不錯了。

可進入了都察院,成爲了監察御史,前途就完全不一樣了,今後的出路,很是廣闊了,要麼外派,成爲知州甚至是知府,要麼鍛鍊一段時間,進入六部。

蘇天成準備動員江寧縣士紳富戶,售賣一些糧食,便於本縣的商賈做生意,這是好事情,只是施行的難度是很大的,但盧天明是堅決支持的。

一年多時間過去,盧天明已經成爲蘇天成強有力的支持者,不管蘇天成做出來什麼樣的決定,他都是毫不猶豫的去執行的。

劉仲基的變化,也是明顯的,他曾經自詡爲功利主義者,因爲蘇天成做事情,需要看到的,就是結果,往往不是很注意過程,從不適應到適應,劉仲基也經歷了一個過程的。

他畢竟是讀書人,受到的教育不同了,儒家的思想,深入了內心,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很是吃驚蘇天成的表現,和錢謙益當面辯論,之後和黃道周辯論,對東林書院,不是很在乎,甚至招募劉雲清爲幕僚,和東林黨結下了樑子。

這一切的表現,在讀書人看來,都是大逆不道的,所以說,江寧縣的士紳富戶,很少到縣衙來拜訪。

畢竟身在縣衙,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蘇天成做事情的風格,也需要處理諸多具體的事情,空談是沒有作用的,也是無法做好事情的,慢慢的,劉仲基感覺到了,蘇天成不是一味的排斥和質疑東林黨和復社,而是對於東林黨復社存在的問題,毫不客氣的指出來,不盲目的遵從,自己跟着蘇天成的思路做事情,往往能夠解決諸多的具體問題。

所以說,到了後來,他自詡功利主義,這個所謂的功利主義,就是要爲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要真正的想到老百姓和農民。

這次蘇天成做出來決定,動員縣內的士紳富戶,售賣一些糧食,此等的舉措,劉仲基是完全支持的,瞭解的情況多了,他已經發現,好多所謂的士紳富戶,嘴裡說的冠冕堂皇,其實想方設法盤剝農民,骨子裡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

至於說蘇平陽、蘇俊、蘇二童等人,只要是蘇天成提出來的事情,他們無條件的去辦好,不會有絲毫的意見,唯恐不能夠做好,給自家少爺添麻煩。

第1105章 自作孽(1)第728章 江湖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821章 廷議第1101章 帝心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92章 稱帝(4)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764章 開埠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034章 聖旨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191章 稱帝(3)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93章 新科會元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405章 募捐(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69章 心結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247章 協調會(1)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483章 抉擇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
第1105章 自作孽(1)第728章 江湖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821章 廷議第1101章 帝心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92章 稱帝(4)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764章 開埠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034章 聖旨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191章 稱帝(3)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93章 新科會元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405章 募捐(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69章 心結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247章 協調會(1)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483章 抉擇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