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鉅變

多爾袞突然從宣府鎮方向展開進攻了。

早就做好準備的多爾袞,動作非常的迅猛,養精蓄銳的軍士,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了宣府三衛,其實宣府三衛所剩的兵力本來就不多了,一大半的軍士被抽調到滄州去了,參與對江寧營的作戰,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一觸即潰,臘月二十四小年夜這天,多爾袞攻陷了宣府鎮,朝着昌平州開進。

多爾袞的手段非常的殘忍,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這就導致了大量的人員開始逃亡,這裡麪包括有士紳富戶,也有老百姓,大量的人員朝着京城的方向涌去,就連昌平州的士紳富戶,也是什麼都不顧了,朝着京城的方向逃命。

消息傳到京城,引發了巨大的震動,誰也不會想到,蜷縮在大同的多爾袞,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發動進攻,難道多爾袞想着憑藉幾萬人,就拿下大明的京城嗎,怎麼看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啊。

多爾袞的進攻,引發的震動巨大,也令大明朝廷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慌亂之中,特別是那些朝中大臣,以及京城裡面的士紳富戶,若是江寧營進攻京城,他們到不擔心,因爲蘇天成不會劫掠,而且他們也可以依附蘇天成,在大晉朝廷裡面做官,畢竟蘇天成是漢人,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語,漢人做皇帝,誰都是差不多的,而且蘇天成是真正有能力的,但滿人就不一樣了,滿人慘無人道,根本不講漢人當人看,而且在滿朝文武大臣的眼裡。滿人算是什麼東西啊,也有資格入主中原嗎。

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頭腦都有些發暈了,多爾袞突然發動進攻,也是他沒有想到的,若是真的讓多爾袞攻下了京城,那京城就徹底毀掉了。朝中本來不大做聲的文武大臣,這個時候都開口說話了,數不清的奏摺飛向了內閣,大都是要求朝廷必須要應對,一定要打敗後金韃子,不能夠讓後金韃子在京城周圍囂張的。

提出來的辦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多的還是調集遼東邊軍抵禦後金韃子,畢竟遼東還有近三十萬的大軍,後金韃子不過區區數萬人。甚至有人提出來建議,讓朝廷趕快將這個消息,通報給駐紮在天津的江寧營,讓江寧營去收拾後金韃子。

皇上已經陷入到徹底的絕望之中,對於如此重大的事宜,也不是很關心了,想想也是,朝廷本就無法應對駐紮在天津的江寧營了。現在後金韃子又趁機進攻,一下子要面對兩面的進攻。不覆滅都說不過去了。

壓力全部都到了周延儒的身上,內閣爲了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也出現了激烈的爭吵,最終的意見,還是調集遼東邊軍,抵禦後金韃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夠讓後金韃子威脅到京城。其實衆人很清楚,既然多爾袞從昌平方向展開進攻了,那麼在遼河以南駐紮的後金韃子,豈會沒有行動,說不定調動遼東邊軍。會令遼東也出現危局,可這個時候,衆人已經管不到遼東的事宜了,他們想到的是京城的安全,是自身的安全。

在這種爭吵的過程之中,大量的人員開始涌入到京城裡面,客棧酒樓都是爆滿了,不少的老百姓,選擇在大街上露宿,臘月的氣候是最爲寒冷的,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在外面露宿怎麼可能承受,京城外面,也有着大量的人員,哭喊着要求進入到京城,彷彿進入了京城,他們的小命就能夠保住了。

京城的防禦,本來就非常嚴密了,這個時候,更加的緊張了。

周延儒最終給皇上稟報的意見,是調集遼東二十萬邊軍,護衛京師,留下的接近十萬的遼東邊軍,要防禦後金韃子的進攻,關寧錦防線是必須要保護好的,否則後金韃子長驅直入,再多的大軍都難以保衛京城了。周延儒清楚,憑着不足十萬的遼東邊軍,想要護衛遼東,不大可能,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可惜到了這樣的境地,周延儒沒有任何的辦法,朝廷也想不到好的應對辦法了。

這個意見很快得以通過了,聖旨迅速發往遼東。

短短几天的時間,京城內外塞滿了人,巨大的消耗,令京城無法承受了,就在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糧食的短缺問題出現了。朝廷已經沒有地方能夠調集糧食了,南方不可能了,遼東也調不到糧食,至於說永平府,自身都難保了。

周延儒很清楚,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短時間之內就要出現重大的問題,糧食短缺是致命的問題,導致的後果就是大量人員的死亡,京城裡面,雖說有京營維持秩序,老百姓不敢隨意騷亂,但這種氛圍,會最大限度的影響到京營的戰鬥力。

可週延儒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切,萬般無奈之下,周延儒甚至想到了,向天津的江寧營求助,懇求他們調撥糧食,解決京城糧食短缺的問題,不管怎麼說,饑荒造成的是老百姓的死亡。

京城的糧價開始飛漲,原來糧食的價格,維持在每石三兩銀子左右,可現在已經漲到了每石三兩黃金的價格了,短短几天的時間,暴漲了十倍。

京城外面的老百姓就更加的可憐了,寒冬臘月的,想着吃樹皮野草都是很困難的,一些大樹的皮很快被扒光了,就連地底下挖出來的觀音土,都成爲了稀罕的東西,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最終就是大量的人員死亡,甚至有可能出現人吃人的境況。

這個臘月,是周延儒最難熬的臘月了,他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如何的改變,也沒有好的辦法應對,皇上陷入到了絕望之中,根本就不過問朝廷裡面的事情了,每日裡都是躲在後宮裡面,誰都不見,就算是有什麼奏摺,也全部都是內閣來處理。

其實周延儒要真的向天津的江寧營求助,這樣的窘境是能夠解決的,可惜在京城高壓的氛圍之下,周延儒不敢提出來這樣的辦法來,或許求助信還沒有送到天津去,他自己就進入到大牢裡面去了,這個時候進入大牢,是什麼下場,那是不用說的。

就這樣,周延儒喪失瞭解決京城糧食危機的最佳時機。

多爾袞很快攻下了昌平州,這一天是臘月二十七。

京城頓時大亂,從昌平到京城,不過一百多裡地,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絕大部分都是騎兵,不過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京城。若是多爾袞一鼓作氣進攻京城,那京城就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了。

這個時候,周延儒的想法也出現改變了,他開始不斷的催促遼東的史可法,迅速率領大軍前來護衛京城,至於說遼東的局面,暫時顧不上了,京城裡面也進入了高度的戒嚴狀態,京營軍士全部都部署到京城的四門,京城分爲內城和外城,內城當然是護衛的重點,皇宮在這裡,若是後金韃子攻到這裡來了,那大明朝廷就真正的覆滅了。

但奇怪的是,多爾袞拿下了昌平州之後,沒有馬上展開進攻,而是派出了小股的部隊,開始在京城的周邊騷擾,這種騷擾形成的後果是致命的,更多的老百姓開始流離失所和逃亡,涌向了京城的方向。

後金韃子爲什麼暫時停止了進攻,這個問題周延儒一直想不明白,與諸多的內閣大臣商議,也沒有得到最終的答案,其實周延儒大可不必這麼着急,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不足四萬人,想要進攻京城,可謂是登天,京城裡面,尚有五萬京營的將士,加上錦衣衛以及各府的護衛等等,組織十萬人抵抗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加之京城的城牆堅固,護城河寬大,沒有特殊的準備,根本不要想着能夠隨意的拿下京城。

不僅僅是周延儒慌神了,整個的朝廷都慌神了。

可怕的鉅變,就是在這種慌神之中出現的。

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大年夜還有兩天的時間,京城外面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死人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沒有任何的預兆,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症狀,那就是脖子粗大,或者是頸部會突然冒出來巨大的腫瘤,這些腫瘤在短短的一兩天時間之內就會潰爛,散發出來惡臭,一些人死後,身體發黑,同樣散發出來惡臭。

到了臘月二十九,京城裡面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了,死人開始驟然上升,官府甚至來不及統計數量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以前也出現過,最早還是在崇禎六年的時候,曾經在陝西出現過,不過隨着糧食漸漸的充足,這種情況逐漸消失了,也就沒有引發衆人的注意,可不知道爲什麼,京城周邊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了。

這個情況,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他們認爲是糧食短缺,引發了老百姓大量的餓死,而且朝廷目前根本就顧不上其他的事情了,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纔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其他的統統放在後面。

一場鉅變,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出現了,這也預示着大明朝廷必定走向滅亡。(未完待續。。)

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775章 海戰(5)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676章 分析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07章 授官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8章 威信第483章 抉擇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67章 迅雷(2)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57章 遇匪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29章 忠告第417章 訓斥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485章 計劃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240章 故人來(2)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52章 大度第100章 殿試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448章 誓師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629章 巡視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283章 太子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82章 屠城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章 下人的規矩
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775章 海戰(5)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676章 分析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07章 授官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8章 威信第483章 抉擇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67章 迅雷(2)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57章 遇匪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129章 忠告第417章 訓斥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485章 計劃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240章 故人來(2)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52章 大度第100章 殿試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448章 誓師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629章 巡視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283章 太子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82章 屠城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章 下人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