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

大明政客sodu

雖然身體日漸的衰弱,但皇太極的思維是非常清晰的,而且越是到了關鍵時刻,他越是能夠做出來準確的決定,自從確立豪格爲皇太子之後,大清國雖然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局面,但情況沒有出現什麼變化,主要還是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對他的決定表現出來了堅決的支持,就算是不服氣的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表面上,也不敢有什麼異常的舉動。

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皇太極已經非常滿意了,豪格被立爲皇太子之後,留在了瀋陽,而且全面負責瀋陽的護衛事宜,這也在無形之中,加強了豪格的權威,護衛瀋陽,歷來都是正黃旗和鑲黃旗負責的,因爲豪格成爲了皇太子,正藍旗也開始負責瀋陽的護衛事宜了,也就是說,豪格能夠直接調動的軍隊,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了,在力量方面來說,遠遠強於多爾袞和多鐸了。

豪格負責瀋陽的守衛,還有一個最大的權力,那就是能夠決定,哪些人可以留在瀋陽,哪些人不能夠留在瀋陽,特別是那些滿人的權貴。

這方面的安排,皇太極沒有提出來要求,讓豪格自己去處理。

皇太極儘管身體不好,但還是有着極大的信心,不管什麼樣的情況下,他都可以處理大清的所有事宜,不管是代善、濟爾哈朗,還是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都是要聽從他的調遣的,開國的皇帝,就有着這方面的自信,他不會擔心豪格奪取權力,更不會擔心豪格有着什麼不一般的舉措,也相信豪格不會做出來什麼出格的事情。

考驗是必須的,豪格儘管有着不令人滿意的地方。

出於這樣的原因,在豪格剛開始理事的時候,皇太極幾乎沒有干涉,他想着歇息一下,也想着豪格能夠儘快的熟悉朝政。

皇太極的這一番苦心,最能夠理解的就是范文程了。

范文程已經成爲了豪格的智囊,通過多年的努力,范文程總算是達到了目的,不僅僅成爲皇太極最爲信任的漢人,也成爲了豪格倚重的大臣,放眼整個的大清國,做到了這一點的,也僅僅是他范文程。

本身就是漢人,接受了漢文化的教育,范文程的認識是很透徹的,世上最難做的,就是皇太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所有的行動,都要受到制約,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事情,要照顧到上上下下的關係,稍微不注意,就難以保證皇太子的位置。

大清國的情況有所不同,皇太極的地位是非常牢固的,這也是因爲多年的征伐、英明的決定和不一般的能力所形成的,任何人都無法抗衡,更不可能說動什麼歪心思。皇太極確立豪格爲皇太子,這個決定也並非是百分百的滿意,只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其他的人選了,加之皇太極的身體日漸衰弱,還不知道能夠支撐多長的時間。

矛盾肯定是存在的,這也是因爲大清國的傳統,英勇善戰是大清國唯一確立能人的標準,至於說決策方面,反而沒有那麼的重要了,范文程認爲,大清國必須要改變這樣的認識觀點,皇上不一定要親自衝鋒陷陣,重點還是運籌帷屋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可惜豪格不是這樣的認識,長時間的征伐,豪格還是習慣了在戰場上的衝鋒,這不一定是壞事情,要是豪格依舊是豫親王,依舊帶領正藍旗廝殺,遵照皇太極的要求來做事情,這不是缺點,但成爲了皇太子,僅僅有這樣的認識,那肯定是不行的,對於今後的發展也是不利的,至少豪格要考慮到大清國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到多多爾袞和多鐸等人在大清國的影響,要考慮到皇太極龍御歸天之後,自己怎麼樣統領整個的大清國。

好處也是有的,那就是皇太極能夠完全掌控局面,能夠放手讓豪格去做事情,甚至是做出來決定,不會對豪格有懷疑的情緒,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豪格對皇太極是非常尊重的,做出來任何的決定,都是要請示皇太極的,絕不會擅自做出來主張。

基於這樣的情況下,范文程作爲智囊,面臨的困難也是不少的,這也是考驗他智慧的時候,若是能夠很好的輔佐豪格,順利的登上皇位,就可謂是大清國最大的功臣之一,就不需要考慮到漢人難以在大清國立足的問題了。

所以,在給豪格提出來意見建議的時候,豪格非常注意,多方考慮之後,纔會說出來。

大清國的守衛事宜,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爲要害的三個地方,守衛都出現了一些變化,遼東方面,代善與多爾袞共同來守衛,這等於是削弱了多爾袞的權力,海州方向,濟爾哈朗與多鐸一同守衛,也是削弱了多鐸的權力,至於說阿濟格,暫時不能夠掌握軍權,根本就形不成什麼威脅,皇太極這樣的安排,令范文程大爲敬佩,一方面大清國需要驍勇善戰的多爾袞和多鐸,一方面也要限制兩人的權力。

因爲確立皇太子的事情,大清國與大明朝廷再次交惡了,皇太極認爲,年內的時間,明軍一定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或許是決戰了,談判的事宜,令朱由檢丟掉了面子,這樣的氣,朱由檢是忍不下去的,一定會主動的發起戰鬥。

大清國諸多的滿人權貴,也是這樣的認爲,大半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很多的事情得到了完善,特別是正紅旗再次的建立起來,大清國軍士的總人數,恢復了以前的數字,滿八旗將士接近二十萬人了,漢八旗的將士也超過了十萬人,這其中,漢軍的總人數銳減,大部分的漢軍,都編入到漢八旗之中了,漢軍曾經的三個江寧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三人,悉數都喪命了,如此的情況下,只能夠將諸多的漢軍,編入到漢八旗之中去了。其實這也是一種完善的舉措,讓漢八旗能夠壯大起來,讓以前比較孱弱的漢軍,得到系統的訓練,也讓漢軍的地位逐漸穩固。

有了這麼多的軍士,面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大清國的滿人權貴,還是很有信心的,甚至有人提出來了建議,可以派遣一部分的大軍,再次的進入蒙古草原,展開對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的打擊,讓草原平定下來。

豪格是有些沮喪的,他習慣了騎馬在野地裡馳騁,帶領將士廝殺,從勝利之中感受到喜悅,可稱爲了皇太子之後,他沒有這些機會了,連續幾個月的時間,他都需要在宮裡,看着數不清的奏摺,坐着一些不可能做出來的決定,每當要做出來決定的時候,豪格必須首先考慮清楚,想想該怎麼做,接着就是向皇太極稟報,最終按照皇太極的要求,發佈命令。

這樣的日子,可不是豪格所期望的。

好在有范文程等人,在一邊幫忙建議,代善與濟爾哈朗,也從中斡旋,這多少令豪格感覺到了欣慰。

最近的時間,大清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防備明軍的進攻事宜,重點是預防蘇天成的江寧營,明軍可以從兩個甚至三個方向展開進攻,最爲可能的是從復州和宣州方向,可以直接進攻海州,威脅到遼陽,其次是從遼東展開進攻,威脅到廣寧,渡過遼河之後,可以直接進攻瀋陽,另外就是從草原上展開進攻了,威脅到大清國的後方。

豪格重點考慮的,也就是這個問題了。

征伐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僅僅是軍隊的調遣問題,還有人員的安置問題,這方面,范文程提出來了建議,軍隊駐紮的地方是不需要變動的,滿八旗和漢八旗的旗主,悉數都留在瀋陽,聽候調遣,一旦明軍展開進攻了,旗主按照皇太極和皇太子的調遣,前去指揮軍隊迎戰,至於說這個建議背後的原因,范文程沒有做出來過多的解釋,衙相信豪格能夠明白。

偏偏豪格在這個問題上面卡殼了,豪格的認爲,滿八旗和漢八旗的旗主,必須和軍隊在一起,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應對明軍的挑釁,能夠更好的做出來決定,全部都留在瀋陽了,遇見了緊急的情況,豈不是措手不及。

豪格在稟報皇太極的時候,提出來了兩個建議,皇太極追問豪格,認爲哪一種建議更好,豪格老老實實的說了,旗主跟隨軍隊的建議更好,聽見豪格這樣的回答,皇太極臉上帶着微笑,嘴裡嘆氣,皇太極清楚,想要豪格如同自己一樣,能夠考慮到諸多的不利因素,可能性是不大的,不過豪格能夠以大清國爲重,時時刻刻想着大清國的安危,而不是一味的想着自身的位置是否鞏固,從這個方面來說,豪格所做的一切事情,是能夠令皇太極放心的。

皇太極最終準了豪格的意見,而且通過一定的渠道,將這件事情透露出去了,也是爲了展現豪格以大局爲重的觀念。

得知了這個情況,范文程暗暗嘆氣,他萬萬想不到,豪格還是不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以爲成爲了皇太子,一切都安定下來了。RS

第115章 在路上(2)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14章 剪不斷第1185章 行動(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082章 暗戰(3)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772章 海戰(2)第623章 行刺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5章 在路上(2)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92章 偶遇(3)第118章 秦淮河(2)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82章 對決(4)第496章 內訌(1)第1106章 自作孽(2)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章 破局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490章 近憂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6章 鄉試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413章 羣英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97章 內訌(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239章 故人來(1)
第115章 在路上(2)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14章 剪不斷第1185章 行動(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082章 暗戰(3)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772章 海戰(2)第623章 行刺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5章 在路上(2)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92章 偶遇(3)第118章 秦淮河(2)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82章 對決(4)第496章 內訌(1)第1106章 自作孽(2)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章 破局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490章 近憂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6章 鄉試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413章 羣英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97章 內訌(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239章 故人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