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

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

大澤鄉出事的時候,咸陽廟堂仍繼續着噩夢般的荒誕日月。

大肆殺戮皇族同胞之後,胡亥亢奮得手足無措,立即丟開繁劇的政事開始了做夢都在謀劃的享樂生涯。胡亥認定父皇很不會做皇帝,將數也數不清的只有皇帝纔可以享受的樂事都白白荒廢了,除卻用了幾個方士治病求仙,胡亥實在看不出父皇做皇帝有甚快樂。最大的憾事,是父皇將囤積四海九州數千過萬的美女統統閒置,當真暴殄天物也。父皇安葬時,胡亥下令將所有與父皇有染的女子都殉葬了,可數來數去連書房照應筆墨的侍女算上,也只有三十多個。胡亥驚訝得連呼不可思議,最後對趙高說:“父皇甚樂子也沒有過,連享用女人都蜻蜓點水。大度些個,湊個整數給父皇顯我孝心。”趙高問一千如何?胡亥立即連連搖頭:“多了多了,可惜了,一百足矣!”趙高大笑,會意地連連點頭。

於是,除了殉葬的一百女子,除了父皇在世時派往南海郡的宮女,整個皇城女子少說也還有三五千之多。胡亥謀劃的第一件大樂之事,是專一致力於享受這些如雲的美女。閱遍人間春色之後,胡亥的第二件大樂事,是親自出海求仙,將父皇期許於方士的求仙夢變成自家的真實長生樂事,長生不老活下去,永遠地享受人間極樂。爲此,胡亥生出了一個宏大謀劃,阿房宮建成之後用五萬材士守護,專一囤積天下美女,將美女們像放逐獵物一般放逐於宮室山林,供自己每日行獵取樂……謀劃歸謀劃,目下的胡亥還只能在皇城深處另闢園林密室,一日幾撥地先行品咂這些胭脂染紅了渭水的數也數不清的如雲麗人。可無論胡亥如何不出密室,每日總有大政急報送到榻前案頭,也總有李斯、馮去疾等一班大臣嚷嚷着要皇帝主持朝會商討大事。

胡亥不勝其煩,可又不能始終不理。畢竟,李斯等奏報說天下羣盜大舉起事,山東郡縣官署連連叛離,大秦有存亡之危!果真如此,胡亥連頭顱都要被咔嚓了,還談何享樂?怏怏幾日之後,胡亥終於親自來到了連日不散卻又無法決斷一策的朝會大殿。胡亥要聽聽各方稟報,要切實地問問究竟有沒有大舉起事反秦,究竟有沒有郡縣叛離?

那日,山東郡縣的快馬特使至少有二十餘個,都聚在咸陽宮正殿焦急萬分地亂紛紛訴說着。李斯拄着竹杖黑着臉不說話,馮去疾也黑着臉不說話,只有一班丞相府侍中忙着依據特使們的焦急訴說,在大板地圖上插拔着代表叛亂舉事的各色小旗幟。胡亥一到正殿,前行的趙高未曾宣呼,大殿中便驟然幽谷般靜了下來。李斯立即大見精神,向胡亥一躬便點着竹杖面對羣臣高聲道:“陛下親臨!各郡縣特使據實稟報!”胡亥本想威風凜凜地一個個查問,不防李斯一聲號令,自己竟沒了底氣,於是沉着臉坐進了帝座,心煩意亂地開始聽特使們惶急萬分的稟報。

“如此說法,天下大亂了?”還沒說得幾個人,趙高冷冷插了一句。

“豈有此理!”胡亥頓時來氣,拍打着帝座喊道,“一派胡言!父皇屍骨未寒,天下便告大亂!朕能信麼?郎中令,將這幾個謊報者立即緝拿問罪!”趙高一擺手,殿前帝座下的執戈郎中便押走了幾個驚愕萬分的特使。如此一來舉殿死寂,沒有一個人再說話了。

“老臣以爲,仍當繼續稟報。”李斯鼓着勇氣說話了。

“是當繼續稟報。報了。”趙高冷冷一笑。

“好!你等說,天下大亂了麼!”胡亥終於威風凜凜了。

“沒……”被點到的一個特使惶恐低頭,“羣盜而已,郡縣正在逐捕……”

“業已,捕拿了一些。陛下,不,不足憂。”又一個特使吭哧着。

“如何!”胡亥拍案了,笑得很是開心,“誰說天下大舉起事了?啊!”

“老臣聞,博士叔孫通等方從山東歸來,可得實情。”趙高又說話了。

“好!博士們上殿稟報!”胡亥一旦坐殿,便對親自下令大有興致。

“博士叔孫通晉見——!”殿口郎中長宣了一聲。

一個鬚髮灰白長袍高冠的中年人,帶着幾個同樣衣冠的博士搖搖而來。當先的博士叔孫通旁若無人,直上帝座前深深一躬:“臣,博士叔孫通晉見二世陛下!”胡亥當即拍案高聲問:“叔孫通據實稟報!天下是否大亂了?山東郡縣有無盜軍大起?”叔孫通沒有絲毫猶疑,一拱手高聲道:“臣奉命巡視山東諸郡文治事,所見所聞,唯鼠竊狗盜之徒擾害鄉民,已被郡縣悉數捕拿歸案耳。臣不曾得見盜軍大起,更不見天下大亂。”

“李斯馮去疾,聽見沒有!”胡亥拍案大喝了一聲。

“你,你,你,好個儒生博士……”李斯竹杖瑟瑟顫抖着。

“叔孫通!你敢公然謊報!”馮去疾憤然大喝。

“爾等大臣何其有眼無珠也!”叔孫通冷冷一笑,“大秦自先帝一統天下,自來太平盛世,萬民安居樂業,幾曾天下大亂盜軍四起了?若有盜軍大舉,爾等安能高坐咸陽?二世陛下英明天縱,臣乞陛下明察:有人高喊盜軍大起,無非想借平盜之機謀取權力,豈有他哉!”

“其餘博士可曾得聞?”趙高冷冷一問。

“臣等,未曾見聞亂象。”幾個博士衆口一聲。

“先生真大才也!”胡亥拍案高聲道:“下詔:叔孫通晉升奉常之職。”

“臣謝過陛下——!”叔孫通深深一躬,長長一聲唸誦。

一場有無羣盜大起的朝會決斷,便如此這般在莫名其妙的滑稽荒誕中結束了。李斯不勝氣憤,夜來不能成眠,遂憤然驅車博士學宮,要與這個叔孫通論個究竟。不料到得學宮的叔孫通學館,廳堂書房卻已經是空蕩蕩了無一人,唯有書案上赫然一張羊皮紙幾行大字:

廟堂無道 天下有盜

盜亦有道 道亦有盜

有盜無道 有道無盜

道滅盜起 盜滅道生

“叔孫通也,你縱自保,何能以大秦安危做兒戲之言哉!”

李斯長長地嘆息了一聲,沒有下令追捕緝拿叔孫通等,踽踽回府去了。

叔孫通說得不對麼?廟堂沒有大道了,天下便有盜軍了。盜之驟發,爲生計所迫,此生存大道也,你能苛責民衆麼?大政淪喪,爲奸佞所誤,豈非道中有盜也!最叫李斯心痛的,便是這句“道亦有盜”。順孫通所指道中盜者何人耶?僅僅是趙高麼?顯然不是。以叔孫通對李斯的極大不敬,足以看出,即或柔弱力求自保的儒生博士們,對李斯也是大大地蔑視了,將李斯也看做“道中之盜”了。李斯素以法家名士自居,一生蔑視儒生。可這一次,李斯卻被儒生博士狠狠地蔑視了一次,讓他痛在心頭卻無可訴說,最是驕人的立身之本也被儒生們剝得乾乾淨淨了。第一次,李斯體察到了心田深處那方根基的崩潰,心灰意冷得又一次欲哭無淚了……

散去朝會之後,胡亥自覺很是聖明,從此是真皇帝了。

回到皇城深處的園林密室,胡亥對郎中令趙高下了一道詔書,說日後凡是山東盜事報來,都先交新奉常叔孫通認可,否則不許奏報。趙高跟隨始皇帝多年,自然明白此等事該如何處置。然則,此時的趙高已經是野心勃發了,所期許的正是胡亥的這種自以爲聖明的獨斷,胡亥的詔書愈荒誕滑稽,趙高心下便愈踏實。一接如此這般詔書,趙高淡淡一笑,便吩咐一名貼身內侍去博士學宮向叔孫通宣詔。趙高着意要這位長於誆騙的博士大感難堪,之後便在他向自己求援時再將這個博士裹脅成自己的犬馬心腹。畢竟,天下亂象如何,趙高比誰都清楚。唯其如此,趙高已經預感到更大的機遇在等待着自己,從此之後,趙高的謀劃不再是自保,不再是把持大政,而是帝國權力的最高點,是登上自己效忠大半生的始皇帝的至尊帝座。而要登上這個最高點,畢竟是需要一大撥人甘效犬馬的,而叔孫通等迂闊之徒既求自保又無政才,恰恰是趙高所需要的最好犬馬。

“稟報郎中令,叔孫通逃離咸陽!”

趙高接到內侍稟報,實在有些出乎意料。這個叔孫通被二世當殿擢升爲九卿之一的奉常,竟能棄高官不就而秘密逃亡,看來預謀絕非一日,其人也絕非迂闊之徒。雖然,叔孫通逃亡對趙高並無甚直接關聯,可趙高還是感到了一種難堪。畢竟,叔孫通的當殿誆騙是他與這個博士事先預謀好的,而在其餘朝臣的心目中,則至少已經將叔孫通看成了他趙高的依附者。也就是說,叔孫通逃離咸陽,至少對趙高沒甚好處。思謀一夜,趙高次日進了皇城。在胡亥一夜盡興又酣睡大半日醒來,正百無聊賴地在林下看侍女煮茶時,趙高適時地來了。

“郎中令,朕昨日可算聖明?”胡亥立即得意地提起了朝會決斷。

“陛下大是聖明,堪與先帝比肩矣!”趙高由衷地讚歎着。

“是麼?是麼!”胡亥一臉通紅連手心都出汗了。

“老臣素無虛言。”趙高神色虔誠得無與倫比。

“朕能比肩先帝,郎中令居功至大也!”

驟聞胡亥破天荒的君臨口吻,趙高几乎忍不住要笑出聲來。然則,在胡亥看來,趙高僅僅是嘴角抽搐了一下而已,反倒更見真誠謙恭了。趙高一拱手道:“老臣之見,陛下再進一步,可達聖賢帝王之境也。”

“聖賢帝王?難麼?”胡亥大感新奇。

“難。”趙高一臉肅然。

“啊呀!那不做也罷,朕太忙了。”胡亥立即退縮,寧可只要享樂了。

“陛下且先聽聽,究竟如何難法。天賦陛下爲聖賢帝王,亦未可知也。”趙高分外認真,儼然一副胡亥久違了的老師苦心。不管胡亥如何皺眉,趙高都沒有停止柔和而鄭重其事的論說,“聖君之道,只在垂拱而治也。何爲垂拱而治?只靜坐深宮,不理政事也。陛下爲帝,正當如此。何也?陛下不若先帝。先帝臨制天下時日長久,羣臣不敢爲非,亦不敢進邪說。故此,先帝能臨朝決事,縱有過錯,也不怕臣下作亂。陛下則情勢不同,一代老臣功臣尚在,陛下稍有錯斷,便有大險也。今陛下富於春秋,又堪堪即位年餘,何須與公卿朝會決事?不臨朝,不決事,臣下莫測陛下之高深,則人人不敢妄動。如此,廟堂無事,天下大安也。政諺雲:天子所以貴者,固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號爲‘朕’。願陛下三思。”

“天子稱朕,固以聞聲?天子稱朕,固以聞聲……”胡亥轉悠着唸叨着,猛然轉身一臉恍然大悟的驚喜,“這是說,甚事不做,只要說說話,便是聖君了?”

“陛下聖明!”趙高深深一躬。

“不早說!朕早想做如此聖君也!”胡亥高興得手舞足蹈。

“國事自有法度,陛下無須憂心矣!”

“好!國事有大臣,朕只想起來說說話,做聖賢帝王!”

“老臣爲陛下賀。”趙高深深一躬。

於是,大喜過望的胡亥立即做起了聖

wωω• TTkan• ¢O

賢帝王,不批奏章,不臨朝會,不見大臣,不理政事,每日只浸泡在皇城的園林密室裡胡天胡地。皇皇帝國的萬千公文,山東戰場雪片一般的暴亂急報,全部都如山一般堆積在了郎中令趙高的案頭。趙高的處置之法是:每日派六名能事文吏遍閱書文奏報,而後輪流向他簡約稟報,趙高擇其“要者”相機處置。所謂要者,所謂相機處置,便是趙高只將涉及人事兵事的公文擇出,由他擬好詔書再稟報胡亥加蓋皇帝玉璽發出,其餘“諸般瑣事”一律交丞相府忙活。

其間,趙高唯一深感不便的是,每加皇帝印璽便要去找胡亥。從法度上說,此時的趙高是郎中令執掌實權,也仍然兼領着符璽令,符璽事所的吏員都是其部屬。然則,皇帝印璽加蓋的特異處在於:每向詔書或公文國書等加蓋印璽,必得皇帝手書令方可。實際則更有一處特異:無論符璽令由何人擔任,實際保管並實施蓋印的印吏,從來都是皇族老人,沒有皇帝手令,即或符璽令趙高本人前來也照樣不行。如此法度之要義,便是確保皇帝印璽實際執掌在皇帝本人手中。對於趙高而言,雖說糊弄胡亥根本不是難事,然則也難保這個聰明的白癡冷不丁問起某人某事,總有諸多額外周旋,是以趙高每每爲這加蓋印璽深感不便。

這日,趙高接少府章邯緊急奏章,請以驪山刑徒與官府奴隸子弟編成大軍平定暴亂。趙高立即擬定了皇帝詔書,可一想到要找胡亥書寫手令便大大皺起了眉頭。平定山東盜軍自然要做,否則趙高也照樣要被咔嚓了。可趙高不想讓胡亥知道天下大亂,趙高要讓胡亥沉湎於奇異享樂不能自拔,成爲自己股掌之間的玩物。然則不找胡亥又不能加蓋印璽,趙高一時當真感到棘手了。

“召閻樂。”思忖良久,趙高終於低聲吩咐了一句。

早已經是趙高女婿且已做了咸陽令的閻樂來了,帶着一隊隨時聽候命令的駐屯咸陽的材士營劍士。兩人密商片刻,立即帶着劍士隊向符璽事所來了。閻樂雖是犬馬之徒,然趙高很明白此等大事必須親臨,印璽要直接拿到自己手中,不能在任何人手中過渡。符璽事所在皇城深處的一座獨立石牆庭院,雖大顯幽靜,卻也有一個十人隊的執戈郎中守護着。趙高是郎中令,統轄皇城所有執戈郎中,到得符璽事所庭院外立即下令護衛郎中換防。十名郎中一離開,閻樂立即下令劍士隊守護在大門不許任何人靠近,便大步跟着趙高走進了這個神秘幽靜的所在。

“郎中令有何公事?”幽暗的正廳,一個白髮老人迎了出來。“皇帝口諭:交皇帝印璽於郎中令。”趙高很是冷漠。“郎中令敢矯詔麼?”老人冷冷一笑。

“足下該當明白:皇帝印璽必須交郎中令。”閻樂陰狠地一笑。

“大秦社稷依舊,大秦法統依舊……”

話音未落,閻樂長劍洞穿了老人胸腹。老人睜着驚愕憤怒的雙眼,喉頭咕咕大響着終於頹然倒地了。趙高冷冷一笑,一把揪下了老人胸前碩大的玉佩,大步走進了石屏後的密室,片刻之間便捧出了一方玉匣。見趙高點頭,閻樂走到門外一揮手,劍士隊立即衝進了庭院各間密室,幾乎沒有任何呼喝動靜,片刻間便悉數殺死了符璽事所的全部皇族吏員。

當夜,趙高向章邯發出了加蓋皇帝印璽的詔書。之後,趙高小宴女婿閻樂與族弟趙成賀功。閻樂趙成都沒見過皇帝印璽,一口聲請趙高說說其中奧秘。趙高也有了幾分酒意,說聲“索性教爾等開開眼界”,便搬出了那方玉匣打開,拿出了那方人人只聞其名而不見其實的天下第一印璽。那是一方在燈下發着熠熠柔潤的光澤而說不出究竟何等色彩的美玉,其方大約三四寸許,天成古樸中瀰漫出一種熒熒之光。

“一方石頭,有何稀奇?”趙成很是失望。

“你知道甚來!”趙高訓斥一句指點道,“夏商周三代,青銅九鼎乃是王權神器,於是有楚莊王中原問鼎之說也。自九鼎神奇消遁而戰國一統,這皇帝印璽就成了皇權神器。爲甚?秦之前,臣民皆以金玉爲印。自始皇帝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爲印材,臣民不能以玉成印。故此,玉璽便成皇帝獨有之天授神器也!這印鈕是何物?知道麼?”

“這……”閻樂趙成一齊搖頭。

“這叫螭獸鈕。螭者,蛟龍之屬也,神獸之屬也,頭上無角,若龍而黃。所以如此,秦爲水德,蛟龍以彰水德也。”趙高對學問之事倒是分外認真,“這印面刻着八個秦篆文字,知道是甚?”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閻樂趙成異口同聲。

“何人寫的?”

“李斯!”

“對了。”趙高嘴角抽搐着,“李斯此人,老夫甚都不服他,就服他才藝。你說這個老兒,非但一手秦篆驚絕天下,還能制印!這皇帝玉璽,當初連尚坊玉工也不知如何打磨,這個李斯親自磨玉,親自寫字,親自刻字,硬是一手製成了皇帝玉璽!人也,難說……”趙高一時大爲感喟了。

“聽說,這塊石頭也大有說頭。”趙成興沖沖插話。

“再說石頭,割了你舌頭!”趙高生氣了,“這叫和氏璧!天下第一寶玉!是楚人卞和耗盡一生心血踏勘得來,後來流落到趙國,幸得秦昭王從趙國手中奪來也。不說皇帝之璽,也不說印文,只這和氏璧,便是價值連城也!若是當年的魏惠王遇上和氏璧,你教他用都城大梁交換,只怕那個珠寶癡王也是樂得不得了也!”

這一夜,趙高醉了,李斯老是在眼前晃悠……

(本章完)

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名將_田單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名將_蒙恬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諸子百家_道家名將_王翦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楔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名將_孫臏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
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名將_田單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名將_蒙恬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諸子百家_道家名將_王翦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楔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名將_孫臏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