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

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

冰雪消融,李斯草擬的王書終於擺在了嬴政案頭。

這是開春後將要頒佈的第一道王書,朝野呼爲春令,亦呼爲首令。歷來戰國傳統:歲政指向看的便是開春之後的第一道王書。唯其如此,儘管國事千頭萬緒,開春之時都要審慎選擇一方大事開手。《呂氏春秋》雲: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先定準直,農乃不惑。先定準直,於國事便是開春首令。去歲隆冬大雪時一次議事,嬴政曾問與會大臣:“來春首令,將欲何事開之?”丞相王綰答曰:“整軍財貨稍嫌不足,當以關市賦稅開之。”鄭國答曰:“涇水渠成而墾田不足,當以農事開之。”李斯獨雲:“新政全局未就,當從用纔開之。”嬴政當即拍案:“長史所言甚是。興國在人,從人事開之!”於是,草擬春令的職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李斯頭上。年節期間突發尉繚事件,李斯謀劃春令的腳步也不期中止了。

追救回來的尉繚,在太醫館整整療毒一月,劇烈的頭疼才漸漸消失,然言語行動終見遲緩,鬚髮也突然全白了。秦王嬴政怒火中燒,回咸陽次日立馬派出內史將軍嬴騰爲特使,星夜趕赴大梁,以最鄭重的國書狠狠威脅魏王增:若尉繚部族但有一人遭害,魏國入秦士子但有一人不安,秦國大軍立即滅魏,決將魏國王族人人碎屍萬段!本次爲施懲戒,並確保魏國不再陰毒脅迫入秦臣民,魏國必須立即割讓五城,否則關外大軍立即猛攻大梁!老魏王眼見虎狼秦王大發威勢,秦國關外大軍又近在咫尺,嚇得喉頭咕的一聲當場軟倒在王案。次日,太子魏假代父王立約,旬日內便交割了河外五城。及至桓齕大軍接收五城,嬴騰趕回咸陽覆命,堪堪不過半月,可謂戰國割地之最利落的一次。之後又有消息傳來:老魏王魏增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已經不能理事了。

自此,秦王怒氣稍減,政事方得入常,李斯方得入靜。

邦國人事,歷來是最大題目,也是最難題目。最大者,牽一髮而全身動也。最難者,利害相關人人矚目也。儘管秦國法政清明,箇中利害衝突也不能說全然不須顧忌。李斯來自楚國,又有早年官場之閱歷,自然更是審慎在心。秦王首肯人事開年,但沒有明定從何方用人開之?之所以沒有申明,秦王實際上便是默認了李斯的路徑。畢竟,李斯有此主張,不可能心下沒有大體謀劃。雖則如此,李斯還是沒有草率從事。尉繚事大體安寧,他便立即在各大官署間開始奔走,備細查勘了官吏缺額與可能的人選來路,尤其對王綰丞相府的大吏餘缺詢問最細。如此之後,李斯開始草書,嬴政始終沒有過問。

這日,嬴政一進書房坐進書案,立即挑開了趙高已經擺在案頭的銅匣的泥封。拿出一看,整整三卷,嬴政不禁有些驚訝。人事王書難則難矣,行文卻最是簡便,何等人事當得三卷之長?及至一卷卷攤開,嬴政這才長吁一聲:“李斯膽識兼具而不失縝密,大才也!”

第一卷,是李斯對春令的意圖說明,很是簡潔:“臣遍察秦國官署,裁汰高年老吏之後各式吏員缺額雖大,然終非新政之要害,可在秦國郡縣與入秦山東士子中專行招募少壯,考校而後任事;但有三年磨鍊,官吏新局可成矣!唯其如此,臣以爲秦國人事之要,仍在廟堂大臣之完備。是以,臣所擬春令,以新近之三才爲要,王自定奪。”

第三卷是一個附件,備細羅列了各官署的吏員缺額。

第二卷,纔是李斯擬定的春令定件,樣式很是新

鮮,嬴政看得頗有興致:

秦王春令

大秦王書曰:興國之本,盡在人才薈萃。大政之要,首在用人任事。尉繚頓弱姚賈三人,各以際遇先後入秦,各負過人之才,本王量才而取,任事如左:尉繚,拜任國尉。(臣斯察:尉繚者,三世兵家之後也,入秦輒疑,繼對王推崇有加,將四代所成兵書獻國,身遭脅迫而終思報秦,其赤忠之心足見矣!今其療毒後雖見遲滯,然大智畢竟清醒,臣以爲仍當大用,以爲山東士人入秦之楷模也!)

頓弱,職任上大夫兼領行人署,執邦交事。(臣斯察:頓弱諳熟列國,辯才無雙,堪領邦交以周旋山東。邦交須重臣,故以頓弱爲高職。)

姚賈,擢升上卿,兼副行人署同領舉國邦交。(臣斯察:姚賈者,大梁監門子也,貧賤布衣而不失其志,敏行銳辭而不失其厚,入秦跌宕而不瀆其職,更兼精通秦法,後堪大任矣!)

“小高子,請長史。”嬴政輕輕叩着碩大的青銅書案。

李斯本來在外室等候,見趙高遙遙一拱手,立即進了書房。嬴政開門見山道:“長史春令甚當,去‘臣察’之語,即可定書頒發。另有一事,可並行發書。”李斯一拱手道:“但請君上示下。”嬴政拿起那捲附件道:“吏員補缺,長史查勘得極是時機,所提之法也大體得當,該當立即着手。我意,長史與王綰議出一個章法,做一書兩文同時頒發。”李斯大是欣然:“君上明斷!臣即赴丞相府會商,兩日內定書。”

啓耕大典之日,秦王的春令正式頒行朝野。

所有官署都忙碌起來,遴選考校、簡拔能才、安置新吏職司、梳理既往政務,朝野一片勃勃生機。秦王不涉具體政務,只將目光盯在新任三才身上。對尉繚與蒙武的國尉署交接,嬴政分外上心,每遇大事必親臨決之。尉繚原本不欲就任國尉,在春令頒發之後正式上書秦王,以“病體虛弱,心緒恍惚,謀不成策,無以爲大軍做堅實後盾”爲由,辭謝國尉高職。嬴政讀罷上書立即趕到已經移居驛館的尉繚庭院,堅請尉繚出任國尉。嬴政的說辭很簡單,也很結實:“嬴政固有一天下之志,然天下大勢與一統方略不明。先生入秦,明轉折大勢,一舉奠定秦國一統天下之文武偉略,使秦一天下立定可行也!更兼先生之兵書,使政大明君王運兵治軍之道。僅此兩事,未操實務而定秦國根基,先生功績何敢忘也!今先生遭間人毒手,雖體弱心遲而大智在焉!秦國若棄先生,天下正道何在?先生若棄秦國,人心轉折何在?唯兩不相棄,一心共事,陰謀間人不能得逞,一統大業可成也。先生大明之人,寧執迂腐退隱之心而不任事乎!”尉繚滿目含淚,喟然一嘆道:“得秦王肺腑之言,老夫死而無憾矣!老夫非無報效大業之心,誠恐心力不足誤事也。”嬴政又是結結實實一句:“先生只把定舵向,國尉府事務不勞先生。”尉繚心感無以復加,終於點頭,搬進了國尉的六進府邸。

之後,嬴政又立即着手爲新國尉府物色副手大吏。

多方查勘遴選,嬴政看準了年輕的蒙毅。蒙毅,蒙武之子,蒙恬之弟,文武兼通剛嚴沉穩,敏於行而訥於言,深具凜然氣度。更有兩樣別人無法比擬的長處:一是蒙毅自幼便對父親的國尉府事務瞭如指掌;二是蒙毅與尉繚一樣,也算得上國尉世家,在邊防要塞府庫大營的各式吏員中口碑極佳,頗具門第少年之資望。蒙毅若任國尉丞,還可以同時解決一個難題,這便是成全老國尉蒙武久欲爲將之志,可許蒙

武入軍爲偏師大將。嬴政拿定主意,立即造訪蒙氏府邸,開首一句:“本王欲任仲公子爲國尉丞,老國尉應我麼?”蒙武愕然默然,及至嬴政將一番話說完,蒙武當即慨然拍案:“老夫但能入軍爲將馳騁疆場,萬事好說!”於是,蒙毅立即接手國尉府事務,尉繚尚未正式入主國尉府堂,國尉府的一應事務已經井然有序地運轉起來。

國尉府安置妥當,正是灞柳風雪之時,嬴政邀頓弱姚賈進了灞水南岸山林。

頓弱遊學秦國有年,卻從來沒有進入過渭水以南的山林地帶,一路行來大是感慨。一條大河從終南山流出,滾滾滔滔涌入渭水,這是秦中九流之一的灞水。灞水與渭水交匯處,林木蔥蘢覆蓋曠野,綿延數十里莽莽蒼蒼。柳絮漫天飛舞,白瑩瑩恍如飛雪飄灑綠林,令人心醉不知天上也人間也。馬隊漸入大森林深處,時有短而直的灰色白色屋頂隱隱顯現城堡氣象,荒莽中頗顯幾分神秘。走馬片刻,遙見一處林中高地聳立着一座白石築成的城堡,一圈有小城樓小垛口的白石城牆,粗簡厚重而又雄峻異常。高地坡前矗着一道丈餘高的石柱,上刻兩個斗大紅字——灞宮。

“兩位以爲此地如何?”嬴政揚鞭遙指笑問。

“堅城形勝,邦交密地,好!”頓弱高聲讚歎。

“近在咸陽肘腋,隱蔽便捷,好!”姚賈也由衷讚歎一句。

“這灞宮也叫灞城,乃關中二十七離宮之一,穆公所築。”

嬴政一揮手。趙高利落下馬,飛步走到一棵枝杈虯張的古老大樹後,推下了一枚合抱圓石。隨着一陣幽深的地雷隆隆滾動聲,巨大厚重的城堡石門軋軋開啓。隨之門內鬨然衆聲:“恭迎君上!”城堡前卻了無人跡。及至君臣一行下馬步入城堡,又聞鬨然雷鳴般一聲:“黑冰臺十六尉恭迎君上!”幽深的庭院依舊空無人跡。嬴政哈哈大笑:“將士們顯身,你等征程要開始了!”笑聲落點之間,城堡天井驟然現出兩排面具黑衣人,森森然整齊排列兩面石廊。

“兩位,黑冰臺恢復有年,利劍尚未出鞘也。”

“謝過君上!”頓弱姚賈異口同聲。

“黑冰臺移交行人署,兩位以爲要旨何在?”

“匕首之能!”頓弱慨然一句。

“威制奸佞!”姚賈立即補充。

嬴政突然轉身高聲道:“諸位將士,黑冰臺職司何在?”

“保護特使!死不旋踵!”

“好!黑冰臺使命正在此處!”嬴政慷慨高聲,“秦國行將大舉東出,兩位特使正是開路前軍。此等邦交,非尋常邦交可比,危機四伏,險難重重,特使時有性命之憂!照實說,若非尉繚子突遭暗算,本王還想不到要黑冰臺當此大任。將士們切記:你等出山之根本,在於護衛兩位特使不能出事!本王要特使活生生出關,活生生回來!你等將士出使山東,實則勇士身赴戰場。本王之軍令只有一道:用你等之利劍,用你等之熱血,保護特使!”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古老的誓言鬨然迴盪在城堡山林。

那一日從灞城回來,頓弱姚賈聚酒對飲通宵達旦。頓弱說:“生遇秦王,雖死何憾!”姚賈說:“入秦方知布衣之重,寧做烈士不負秦國!”兩人唏噓感喟有之,慷慨激昂有之,奮發議論有之,縝密謀劃有之,一夜未眠立即在濛濛曙色中開始了事務奔走。到立秋之時,兩人已經將行人署整合得井井有條,兩路使團人才濟濟,只等開赴山東的最佳時機了。

(本章完)

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楔子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名將_蒙恬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秦風_秦軍兵種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楔子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名將_蒙恬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秦風_秦軍兵種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