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

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

車裂商鞅,咸陽的世族元老們大相慶賀了。

連日來大雪封門,太師府邸卻是門庭若市。總管府務的家老督促着二十多個僕役不停地清運院落、門庭與車馬場半人深的積雪,才堪堪容得流水般的車馬停留轉圜。到太師府拜訪的,都是清一色的世族貴胄。他們駕着華貴的青銅軺車,穿着歷代國君親賜的各種色式的勳貴禮服,談笑風生地聯袂而來,喜慶之情超過了任何盛大節日,在冰天雪地肅殺凜冽的咸陽城,映出了另一道風景。

太師府的正廳早已經滿當當無處立足,臨時應急在庭院中搭起的防雪蓆棚下,也站滿了衣飾華貴的賓客。貴人們擠擠挨挨地走動着相互寒暄,卻都只是高聲談笑着老天有眼、雪兆豐年之類的萬能話語,時不時爆發出一陣舒暢之極的鬨然大笑。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談論邦國大事,盡都在閒扯,卻無不興味盎然。秦人管這種閒扯叫“諞閒傳”,是窩冬時節親朋鄰里相聚時消磨寒天的傳統功夫。但這些華貴的賓客們高車駿馬冒雪而來,卻不是爲了在這裡諞閒傳來的,他們顯然在等待什麼,卻是誰也不說,只管高興。

冬日苦短,看看暮色已經降臨,暴雪雖然小了,可雪花還是紛紛揚揚地飄舞着,寒氣襲來,已經有人開始跺腳了。這時候,華貴的賓客們漸漸安靜下來,喧譁談笑在不知不覺間凝固了。

“哎,怪也!我等沒吃沒喝,在這裡磨叨了一天?”有人驚訝了。

“對呀,老太師該出來說幾句了。”有人恍然醒悟過來。

“然也,冠帶如雲,還不是要老太師定奪一番?”

“是也是也,老太師爲何還不出來?”

議論紛紛中,有老人大聲咳嗽起來。一聲方落,引來滿庭院一片喀喀之聲,有幾個白髮老人被猛烈的咳嗽憋得滿臉通紅,蹲在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大喘起來,抹鼻涕擦涎水忙個不停。華貴的賓客們在整日亢奮中原是不覺,一旦亢奮平息,那隨着一整天喋喋不休的談笑侵入體內的冰雪風寒之氣驟然發作出來,使這些久不任事的勳貴大是難堪,在庭院蓆棚下紛紛蹲坐,自顧喘息不暇了。

“老太師接見諸位大人!”偏在亂紛紛之際,家老走出正廳高高喊了一嗓子。

華貴的賓客們突然來了精神,一齊站了起來,殷殷望着正廳通向寢室的那一道拱形門。

一聲蒼老的咳嗽,白髮蒼蒼的老太師甘龍顫巍巍走出了隔門。他扶着一支桑木杖,身着一領沒有漂染的本色麻布袍,一頭白髮披散,頭上沒有玉冠,腰間沒有錦帶,活似一個鄉間老翁,與盈廳滿室的華貴賓客相比,老甘龍寒酸得禿雞入了鶴羣一般。但就是如此一個老人,當他穿過廳堂,走到廊下,目光緩緩掃過正廳,掃過庭院時,華貴的賓客們卻都羞愧地低下了頭,避開了他那呆滯尖利的目光。

“老太師,我等都,都想聽聽,你的高見。”太廟令杜摯期期艾艾地開了口。

“哼哼。”老甘龍冷冷笑了一聲,“老夫唯國君馬首是瞻,何來高見?爾等都是老於國政了,邦國大事要在朝堂商議,懂麼?”說完,徑自顫巍巍轉身,誰也不搭理地回去了。滿室勳貴大是尷尬,你看我我看你,一臉大惑不解。新任客卿趙良極是聰敏,略一思忖恍然透亮,高聲道:“諸位大人請回,天氣冷得緊也。”說完徑自回身走了。

“回去回去。”杜摯似乎也明白了什麼,粗聲大氣道,“也是,只能做,不能說也。”

勳貴們這才活泛過來,紛紛擡頭望天:“走吧走吧,冷凍時天,回家窩着去。”不鹹不淡地相互議論着,各自匆匆去了,連三三兩兩的同路都沒有,與來時的成羣聯袂高聲談笑大相徑庭。片刻之間,太師府門可羅雀,又恢復了清冷的光景。

當家老走進書房稟報時,老甘龍正偎着燎爐,用一柄長長的小鐵鏟翻動着紅紅的木炭,彷彿要看透木炭火一般。聽完家老稟報,他那溝壑縱橫的臉只是抽搐了幾下:“家老,叫甘成來。記住,太師府從今日起,不見任何客人。”家老恭敬點頭:“曉得了。”匆匆去了。

片刻之後,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進了甘龍書房。他是老甘龍的長子甘成,也是一領麻布袍,樸實得像個村夫,唯獨那炯炯發亮的目光,那赳赳生風的步態,自然透露出一種精明強悍。老甘龍有三個兒子,次子甘碸與三子甘兗都早早在國府做了相當於下大夫的實權吏員。唯獨這最有資格做官的長子甘成,卻一直是白身布衣,在家閒居,而且極少與人來往。除了過從甚密的幾個門生故吏,朝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老甘龍有這個長子。但是,恰恰是這個白身布衣的兒子,纔是老甘龍真正的血肉肱股,纔是支撐甘氏部族的棟樑。老甘龍被完全湮沒的二十三年中,所有的密謀都是通過這個貌似木訥的甘成實施的。沒有甘成,甘龍當初便不可能製造太子殺人事件,也不可能知道公孫賈的真相,更不可能與他共謀密聯世族力量從而促成車裂商鞅。甘成是老甘龍的秘密利器,是斡旋秦國政局的主軸。現下車裂了商鞅,秦國正當十字路口,老甘龍又要使出他的秘密利器了。

撥旺了燎爐木炭,啜吸着濃稠的米酒,父子從天黑一直密談到東方發白。

半個月後,封堵道路的大雪還沒有完全消融,一輛牛車出了咸陽北門,咯吱咯吱地上了北阪,冒着呼嘯的寒風駛進了北方的山地。

趕車的兩個人一身紅袍,一口大梁官話,任誰看也是魏國商人。他們不急不慌地在冰雪地裡蠕動着,每遇村莊便用藥材換取獸皮,偶爾也在哪個山村歇息兩天,與獵戶、農夫、藥人盡興地諞着閒傳。如此這般走走停停,連過年都在路上晃悠,待到雪消冰開楊柳新綠的三月初,這輛牛車終於來到了隴西地帶的山林河谷。這一日,牛車翻過一座高山,一片蒼黃的林木,一片凌亂的帳篷赫然顯現在眼前。

“甘兄,義渠國麼?”年輕商人指着樹林帳篷,興奮地喊了出來。

“何有甘兄?謹細些了。”四十多歲的紅衣商人老成持重地斥責了一聲。

“一高興忘記了,掌嘴!”年輕商人嬉笑着打了自己一個耳光。

“高興事在後頭,急甚來?先歇口氣兒,聽我說說義渠國的底細。”

“早該說了!害我做了一路悶葫蘆,憋氣!”年輕人一邊高聲大氣地嚷着,一邊利落地從牛車上取出一塊乾肉與一隻酒囊走了過來。中年商人接過酒囊拔開塞子

,咕咚咚大喝了一氣,大袖沾沾嘴角,長長地喘了口粗氣,便指着河谷密林中的帳篷,緩緩說了起來……

義渠,一個古老的部族。商末周初的時候,義渠是西戎中有數的大部族,也是少數幾個以“國”自稱的強大部族。那時候,義渠的活動區域在漠北草原,是個完全遊牧的草原部族。義渠人剽悍善戰,佔據着漠北最好的河谷草原。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失政亂國,要廢黜太子宜臼。申侯(申國國君)是太子舅父,便秘密聯絡西戎發兵保護太子。西戎本來就對中原敬慕垂涎不已,黃髮、紅髮、義渠、犬丘等八個最大的部族聯合組成了八萬騎兵攻進了鎬京,號稱“八戎靖國”。八戎騎兵本打算爲中原王室建立一個大功,從新天子手裡得到一個封爵、一片邊緣草場就滿足了。及至攻進鎬京,發現王室軍隊竟不堪一擊,中原諸侯也無人敢於應戰,八戎野心大爲膨脹,殺死了周幽王,將王室洗劫一空,又大火焚燬了鎬京。其中義渠騎兵殺戮最烈,被周人呼爲“牛魔義渠”。太子宜臼發憤雪恥,秘密跋涉到隴西請求秦人發兵靖難。秦部族舉族秘密東進,五萬騎兵與八戎八萬騎兵展開了血戰,將八戎騎兵殺得屍橫遍野。從此,八戎與秦人結下了血海深仇。尤其這義渠部族,死傷最多,兩萬精壯只逃回了五千,仇恨最大。

兩百多年後,東周衰弱,西戎各族又開始殺進中原。南邊的山夷、東邊的東夷、北邊的諸胡、西邊的戎狄,四面喊殺蠶食,汪洋大海般包圍了中原。義渠最爲強悍,竟一路燒殺到了黃河南岸,佔了兩三百里大的一片荒原,宣佈稱“王”,要將這裡作爲建立“義渠國”的根基。這時,齊桓公聯合諸侯,尊王攘夷,九次聯合中原諸侯,對入侵中原的夷狄展開了大戰。義渠部族西撤時,被剛剛即位的秦穆公率領秦軍堵住了退路。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戰,義渠一族被殺得只剩下兩三萬人突圍逃竄,又一次和秦人結下了血海深仇。

後來,中原爭霸,秦穆公卻全力平定西方戎狄。大大小小一百多個戎狄部族,全部被秦軍打敗,變成了秦國的附庸諸侯。也就是說,戎狄臣服秦國,繳納貢賦,但依然自治。秦穆公唯獨對義渠國恨之入骨,將義渠精壯三萬人全部遷徙到秦國腹地,罰做奴隸民戶,將其餘老幼女人則全部驅趕到陰山以北的荒漠地帶去了。義渠部族對秦人又記下了一筆血仇。

秦穆公之後,秦國四代衰弱,義渠部族又頑強地殺了回來,佔據了涇水上游的河谷草原。直到秦獻公即位,秦國整軍經武,要先除義渠這個眼中釘,而後再對魏國開戰。打了幾次,義渠都敗了,但卻逃得極快,始終未傷元氣。秦軍一退,義渠立即捲土重來,氣得秦獻公哭笑不得。這時,年輕的上大夫甘龍提出了“安撫義渠,以定後方”的謀略,又慨然請命,隻身前赴義渠和談。歷經三月,甘龍與義渠首領達成了“義渠稱臣,秦國罷兵”的血契。秦國後方安定了,義渠也獲得了休養生息。

當時,義渠佔據的只有涇水上游的河谷草原。可是在秦獻公無暇西顧的二十多年間,義渠又趁機佔據了漆水河谷與岐山、梁山一帶的山地草原,變成了半農半牧的大部族。秦孝公與商鞅二十多年間忙於變法,只要西部戎狄不生叛亂,也不會去觸動他們。如此這般,義渠國安定地繁衍了五十多年,已經變成了一個富庶強盛的部族。

“我說也。”年輕人一笑,“老哥哥成算在胸,原是老伯於義渠有再生之恩,好!”

“雖說如此,還是不能大意。”中年人凝望着河谷密林中的縷縷煙柱,“戎狄兇頑,只是可用之利器罷了,不能與他認真。好了,走。”

牛車嘎吱嘎吱地下了山坡,順着小道走向林中。只見河谷兩岸的山坡上大火熊熊,圍着山火的大羣赤膊男女揮舞着手中的木耒鐵耜歡呼雀躍,嬉鬧一片。山火一熄,歡呼的人羣立即撲進還冒着火星的草木灰中,揮舞着木耒鐵耜猛力挖翻熱土,又是一陣呼喝喧鬧。中年人低聲告訴年輕同伴:義渠部族認定牛是自己的祖先,是神靈,不能用牛拉車耕田,更不能宰殺,只能騎着牛打仗,拓荒種田都是人力。

“怪誕!”年輕人輕蔑地搖搖頭,冷笑一聲。

“別亂說。到了,看。”

前方的河谷樹林已經是枯葉蕭疏,一片大瓦房顯露出來。房前空場上飄着一面黑色的大纛旗,依稀可見旗面繡着一頭猙獰的牛頭人身像。兩人在林外停下牛車,徒步向瓦房走來。

突然,林中“哞”的一聲低沉的牛吼,有人高聲喝道:“牛,生身父母!”

“人,牛身靈性!”中年人奮力回答。

林中小道走出一名壯漢,身穿筒狀的獸皮長袍,粗聲大氣問:“秦人麼?”

“正是。”

“要做甚來?”

“要見大牛首,特急公事。”

“啊,懂了,是否甘、杜二位公子?”獸皮長袍者審視一番,顯然是個知情頭領。

“正是,在下甘成。”中年人一指同伴,“這位乃公子杜通。我等見過將軍。”

“將軍算個甚來?我是二牛!”獸皮長袍者認真糾正着自己的官號,又向樹林外一瞥,臉黑了下來,“你,敢用牛神爺拉這爛車?”

“二牛大人,”甘成拱手答道,“這是頭神牛,它自己非要拉着車來見大牛首。”

“噢?車裡可是給大牛首的貢物?”二牛黑着臉。

“正是。藥材、獸皮、刀劍。”

二牛突然哈哈大笑:“難怪難怪!當真神牛!”又轉身高喝,“五牛,去將牛爺爺卸套,叫兩個女人去侍候。你自己拉車到宮裡來!”

“嗨!五牛遵命!”林外有人粗聲答應。

“好了。你,你,隨我二牛來。”頭前大步帶路走了。

杜通拼命憋住笑意,跟在鄭重其事的甘成身後,穿過曲曲折折的林間小道。不經意一瞥,杜通卻發現密林中隱藏着至少一兩百身穿土黃色獸皮的弓箭手,引弓對準林間小道,心中一驚,不禁冒出了一身冷汗,四面環顧,卻又不禁“噗”地笑出聲來。原來林間疏疏落落的空隙處,閒走着幾頭壯碩的黃牛,一羣男女正爭相鑽在牛腹下吮奶,更有幾個半裸少女爬在牛脊樑上氣喘吁吁,呻吟不斷……甘成回身,向杜通嚴厲地瞪了一眼,拉起他的手大步向前。

出得樹林,來到那片大瓦房前,甘成拉着杜通便向那面牛頭人身的大纛旗撲地拜了三拜。領路的二牛兩手圈在嘴邊,向大瓦

房內高聲傳呼:“哞!秦國老太師公子,求見大牛首!”

大瓦房內也“哞”的一聲牛吼,隨即一個悠遠的聲音應道:“進——”

甘成、杜通來到正中的大瓦房前,卻見一扇整石大門洞開着,六名虎皮弓箭手雄赳赳站立門外。進得門內,幽暗一片,渾如夜晚。原來房內沒有窗戶,進深又深,若非一盞粗大的獸油燈吱吱冒着油煙搖曳閃爍,還真難以開目見物。甘成、杜通不由得揉揉眼睛,纔看見大屋最深處有一方極大的義渠人叫做“火炕”的土榻。炕上一大張虎皮,虎皮上斜臥着一個鬚髮花白的老人。甘成心知,這是大牛首無疑了。大牛首的火炕下有一個大洞,洞裡火光熊熊,滿屋子都熱烘烘的。兩個半裸的女奴正偎在眯着雙眼的大牛首身旁,一個爲他仔細地梳理白髮,一個用小木槌輕叩他的小腿。火炕旁邊的地上,昂首挺立着一頭彎角閃亮的威猛公牛,牛身披着紅布,牛頭戴着銅面具,不斷出蹄踩踏着伏在地上的一個裸體女人。女人輾轉反側輕輕呻吟着,似乎並不感到痛苦。

甘成還算得鎮靜如常。杜通卻因第一次來義渠,驚訝得進了夢境一般。

“來者可是甘、杜二位公子?”火炕上的老人沙啞地悠然開口了。

“甘成、杜通,參見大牛首。”

“好了好了。老太師給我老牛帶甚個好物事來了?”

“稟報大牛首,家父奉送藥材一百斤、獸皮一百張、上好刀劍一百口。”

“噢,都是老牛想要的物事嘛。說,是要我出兵咸陽麼?”老人依然眯縫着眼睛。

甘成拱手道:“大牛首,義渠靖難咸陽,並非家父一人之意,實是萬衆國人之心。商鞅新法不廢,穆公祖制不復,義渠人也將大禍臨頭。”

“老太師可有親筆書信?”大牛首沒有理睬甘成的慷慨陳詞。

“大牛首明察,家父陰書隨後便到,只怕……只怕義渠無人可以整讀,是故,先由甘成杜通爲特使,以彰誠信。”

“嘎嘎嘎嘎嘎!”突然一陣老鴰似的長笑,大牛首道,“中原陰書算個甚?老牛懂得!敢小視我義渠麼?”

杜通一直沒敢插話。他當然明白“陰書”的講究:但凡軍國大事要傳遞秘密命令,便將一份書信的十多支竹簡打亂分成三五份,由幾個快馬騎士分路急送,每個快馬騎士只送一份,若萬一被敵方截獲,任誰也看不懂其中意思。收信人收齊竹簡後,按照竹簡背後的暗符重新整理排列,便知原意。這叫“三發一至”或“五發一至”,若無有經驗的書吏,確實容易弄錯順序,導致錯解密信內容。義渠蠻戎,何來此等書吏?想想生氣,杜通不禁高聲道:“大牛首不明事理!老太師派出公子,還不如一封陰書麼?”

大牛首又是一陣嘎嘎怪笑:“你這小子,說得還算有理。好,這件事撂過,老牛也不在乎那幾片竹板子。”

“大牛首明斷。”甘成不失時機地奉承了一句。

“哼哼。”大牛首冷了臉,拾起了方纔的話題,“甘成,你也休得欺瞞老夫。商君變法,與我諸族有約:戎狄祖制,三十年不變。我義渠,有何大禍可言?”

“大牛首差矣!”甘成連連擺手,“縱然三十年不變,大牛首的安寧時光也只剩得五年了。五年後新法推行西陲,義渠人就得用牛耕田拉車了,族奴也得廢除。大牛首也只能做尋常族長,再也不是義渠封國的大牛首了。義渠人,也得編入官府戶籍,男丁得從軍,女子得種桑麻,一人犯法,十家連坐。到得那時,義渠封國的牛神日月,只怕要從涇水河谷消失了。”

一時間,屋內的義渠牛官都驚慌憤怒地望着甘成。

大牛首霍然坐直,推開身邊女奴,冷冷一笑:“恢復了穆公祖制,義渠又有甚個好處?”

“祖制恢復之日,秦國世族元老將擁立新君。義渠國可得散關以西三百里地面,正式立國,大牛首可稱義渠大公,與秦國並立於天下!”甘成慷慨豪爽,儼然一國使臣。

“只可惜呀,空口無憑,嘎嘎嘎嘎嘎!”大牛首又是一陣老鴰大笑。

杜通跨步上前:“大牛首,這是世族三十二元老的血契!”雙手捧上的是一方白色羊皮。火炕上的大牛首接過,湊近吱吱冒煙的獸油燈,一片血字赫然在目。最後是大牛首耳熟能詳的一片名字。大牛首端詳一陣,抖抖羊皮笑道:“那我就留下這篇血契了,日後也有個了結。”

杜通急道:“大牛首,這可不行,我等還要到其他部族……”

甘成連忙搶斷話頭:“大牛首,旬日間我便可從狄道歸來,屆時留下血契爲憑,如何?”

大牛首陰沉着臉沉吟道:“也好,我不怕你等騙詐。但有血契,我便發兵。否則,甭怪我老牛說了不算。”

甘成愣怔住了。按照他父子的謀劃,血契“只做看,不做留”。如此重大的裂土分國的憑據,絕不能留在這些素無定性的蠻夷手裡。然則這個老奸巨猾的大牛首,沒有血契便不發兵,這卻如何是好?他之所以要從最近的部族開始聯結,就是怕萬一在他們的聯結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咸陽突變,已經聯結的部族就能立即發兵;如果不給他留下血契,這個萬全謀劃等於落空,豈不壞了大事?思忖片刻,甘成拱手道:“大牛首如此看重血契,我等就留它在義渠。然則,我有兩個約件。”

“說吧。老牛隻要不受騙,就不爲難你。”

“其一,若其他部族頭領派人來查,大牛首須得出示血契。”

“這血契,原本是對西陲諸部的,自然應你。”

“其二,若我等尚未回程而咸陽有變,大牛首得立即發兵。”

“啪!”大牛首雙掌一拍,“我義渠與秦人有五百年血仇,用得你說?一言爲定!”

在義渠盤桓了一夜,甘成、杜通又詳細詢問了義渠的兵力與可聯結的同盟部族,爲狡黠的老牛首出了許多主意,第二天早晨方纔離去。

一路上,杜通對留下血契有可能引發的後患憂心忡忡,絮叨幾次。甘成又氣又笑道:“你是昏頭了?不知第二步謀劃麼?”杜通怔怔道:“第二步?第二步是何謀劃?”甘成劈手一鞭,甩斷了一根粗大的攔路枯枝:“掌權之後,立即剿滅戎狄!秦國後院有此等鳥國,談何穆公祖制?他留下血契,鳥用!”

杜通恍然大笑:“甘兄儒士,粗話卻忒妙。直娘賊!走!”

二人大笑,揚鞭催馬,向西去了。

(本章完)

楔子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名將_蒙恬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名將_蒙恬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諸子百家_儒家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戰國七雄_齊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名將_王翦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
楔子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名將_蒙恬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名將_蒙恬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諸子百家_儒家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戰國七雄_齊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名將_王翦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