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姻緣

太原新下,金兵忙着穩定太原周邊州縣,王稟帶着呼延庚等人順利的又到了發鳩山,呼延庚將兵馬藏在山上,然後跟隨王稟去隆德府拜會河東安撫使,隆德知府張確。

王稟和呼延庚帶了三十餘親衛,來到隆德城下,大白天的,隆德府城門緊閉,城上駐守的兵丁無精打采。

一名王稟的親衛打馬上前去叫城門,過了半天,城上回話:“爲防奸細入內,城門不得開啓。”

“勝捷軍都管王節帥在此。”

“太原已陷,怎知你是真的王節帥,不是奸細?”

好說歹說,衆人在城下先交了長兵器,隨後城門打開一條縫而,衆人魚貫而入。

一名兵丁引路下,王稟和呼延庚去拜見知府張確。王稟身爲節帥,張確也沒有出迎,而是端坐在知府衙門大堂之上。

無論如何,張確畢竟是安撫使,王稟壓下心頭火氣,向張確行禮。

這時,就聽張確一聲大喝:“來呀,將這喪師失地的武夫拿下!”

王稟聽到張確的叫聲,驚愕的擡起頭:“張安撫,何至於此?”

堂下的衙役面面相噓,不知道該怎麼辦,當堂羈押建武軍節度使,河東安撫使可沒有這權限。

邊上通判趙伯臻揮一揮手,讓衙役們退下。司錄張彥橘隨後也退下,將大堂的門帶上了。

此時大堂之上,只有張確,趙伯臻,王稟,呼延庚四個人。

這時,張確突然失聲痛哭:“爲救你王稟,河東河北陝西諸路,四十萬大軍盡喪,秋防已無人可用,王稟,你知罪否……”

呼延庚開口分辯:“若非太原阻住西路金賊,年初金賊第一次南下就會……”

這時,王稟喝到:“庶康噤聲。”他對張確拱了拱手:“王稟之罪,自待朝廷處置,只是眼下金賊粘罕率領二十萬兵馬,眼看就要過隆德,還請張安撫早定戰守之策。”

“戰守?如何戰,如何守?我這裡兵不見將,將不見兵,隆德城中各部,都是太原方向敗退而來,躲在城中,只知向我要糧。驚擾百姓,也無人管束。”

“王稟不才,願助張安撫守城。”

張確的情緒平復了一些。他本是哲宗年間的進士,又在西軍中做過參軍事,並非完全不知兵事。金兵第一次南下前,張確上奏摺說:“河東天下根本,安危所繫。……敵既得叛卒,勢必南下。潞城百年不修築,將兵又皆戌邊,臣生長西州,頗諳武事,若得秦兵十萬,猶足以抗敵。不然,惟一死報國耳。”

但當時朝廷哪裡有十萬西軍給他。在經歷了金兵第一次南下之後,張確對守住隆德完全不抱希望。王稟堅守太原,卻讓張確抱有一絲僥倖。今日,王稟來到自己面前,算是完全打破了張確的幻想,張確一時之間已經崩潰了。

過了半晌,張確才請王稟落座,又給呼延庚賜座:“吾昔日在烏延堡爲幕僚,與呼延灼太尉多有往來,小將軍的名字,呼延太尉常常說起。”

呼延庚一笑,應付了幾句。他是呼延守信之後,祖祖輩輩一直在西軍。呼延灼是呼延守勇之後,一直是在都門,現任侍衛親軍馬軍司龍捷四廂都指揮使。他和呼延灼面都沒有見過,要讓呼延灼把名字掛在嘴邊似乎不太可能。張確這是客氣話了。

“救援太原失敗以後,朝廷就有旨意下來,分河東路爲東西兩路,東路安撫使即老夫,統領東路援軍。”張確向王稟介紹,“西路安撫使由平陽知府林充美兼任,統領西邊來的援軍。”

林充美名林積仁,是哲宗時的進士,身高七尺,相貌堂堂,素有官聲。

王稟道:“太原已失,河東南部大郡,唯汾州、隆德、平陽,三者鼎足而立,若三城竭力堅守,互爲支援,金賊病矣,西路金賊無可爲。”

王稟的意思,就是說:汾州(汾陽)、平陽(臨汾)、隆德(上黨)三地,在太原南面鼎足而立,如果金兵南下,攻擊其中任何一城,其它兩城進行支持,則金兵就會被困住,那麼金兵的西路軍就無所作爲了。

張確撫掌笑道:“節帥妙計,隆德自然由老夫主持,汾州卻歸平陽的林知府轄制,待我修書一封,請林知府與汾陽張知府與我一同禦敵。”張確擔驚受怕了好幾個月,今天見着王稟,先是發泄了一通,隨後又感覺有王稟這樣的宿將可以依仗,便逐漸放鬆下來。

王稟又道:“隆德城小,只要糧草兵器充足,三千人足矣,城中卻有一萬餘兵卒,十餘萬百姓,若是被圍在城中,徒耗糧草,反而不美。”

這是王稟守太原得來的經驗,勝捷軍三千人加上從城中百姓中徵發的民夫,堅守太原十個月,若非糧草不濟,只怕金兵現在還未攻克太原。

“那以節帥所見,老弱百姓,請他們南遷避難,多出來的七千軍卒呢?”

“當自成一軍,駐紮與城外山中,所謂‘外無可救之兵,內無必守之城’,只有城外有援軍之時,城中守軍才能保持士氣。”

“這……”張確沉吟了。

其實在場之人都清楚,所謂三城鼎力互爲救援,所謂內外呼應,都只是最理想的情況,如果西路金酋粘罕發了性子,二十萬人將隆德死死圍住,隆德能守多久且不說,但外面的援軍卻作用有限。君不見太原被圍,四十萬援軍也不過打水漂兒。

在這樣的情況下,死守隆德的兵馬,就是自陷死地,無非是盡力拖住金兵幾個月而已。

王稟見到張確猶豫,誤會了張確,慨然說道:“王稟身爲戰將,自當堅守隆德。張安撫卻要退出城去,以便節制各路軍馬。”

張確道:“節帥那裡話來?張確身爲知府,豈能棄城而逃?自當是我堅守城中,節帥在城外調度。”

“王稟身爲大將,若是離城而去,只怕滿城皆潰,兵無戰心。”

“張確若是走了,城中將士同樣會離心離德。”

兩人爭執起來,卻道出一個事實,無論安撫使還是兵馬副總管離城,都會讓下屬士兵認爲隆德已成死地,從而士氣低迷。

兩人爭執良久,通判趙伯臻道:“大府和節帥都不能離城,安撫何不將調度之權委託給平陽的林安撫,而臨陣指揮,則由呼延都虞侯代節帥行使。”

王稟略一思索,便道:“庶康臨陣經驗尚且不足,不過以六百人將本將從太原救出,有勇有謀,足堪大任。只是他本是西軍,對河東境內不太熟悉,只怕各郡守臣不認得他。”

“這有何難?吾通判趙伯臻,在河東爲官十餘載,汾、晉諸軍州,上至大府,下到皁隸,無不熟識。伯臻,你就暫且調入勝捷軍中,任參軍事,以佐呼延虞候在外應援。”

趙伯臻拱了拱手,一聲不吭的領命。

張確看王稟還不放心,便又推薦一人:“吾郡司錄張彥橘,長於庶務,河東境內,倉稟、水漕、糧秣、戶籍,爛熟於心,若是缺糧,可着他去辦。”

王稟大喜,便對呼延庚道:“呼延庚聽令,着你在城中選六千兵馬,帶領出城,與城外勝捷軍合編,時時觀望隆德動靜,與府城內外相應,以御金賊。”

“調隆德通判趙伯臻、司錄張彥橘爲勝捷軍參軍事,隨呼延庚出城。”

衆人又細細商議了一番,最後張確說:“明日請節帥隨我巡城,以振士氣。”

一切議定,王稟和呼延庚要退下去休息,張確略一遲疑,對王稟道:“節帥且慢,老夫有一事相求。”

呼延庚先退,半晌,王稟回來,沒有休息,卻將呼延庚叫到自己的房間,劈頭就問:“庶康,你可有婚配?”

“尚未婚配。”

“那我有一樁大喜事給你,張安撫看你入眼,要將十四歲愛女許配給你。張安撫家一門三進士,這是我等武臣家平日難遇的姻緣阿。”

呼延庚心裡一陣激動,這樣的情景似曾相識:“古代名臣將自家女兒洗白白了雙手奉上,莫非自己也有小白書中的主角命?”

呼延庚卻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張確是《說岳》中陸登的原型,陸登身邊的子女就是陸文龍的原型,評話總不會空穴來風,自己要和將二十斤鐵錐槍舞動如飛,力戰四猛八大錘的蘿莉廝守一生?

呼延庚躺在牀上,心裡暗暗糾結,張確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武將,心中如何考慮,呼延庚也能猜出一二。對一般的武將而言,有一位進士岳父,一位進士大舅哥,對仕途是莫大的助力,如果呼延家的家主在場,肯定當場答應王稟,立馬轉頭找人提親去了。

但呼延庚不是一般的武將,他是穿越者,金兵南下,四個月後汴梁就會失守,大江以北,烽煙遍佈。到時呼延庚要麼已經戰死了,要麼在各地轉戰,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讓他如何安置?

呼延庚糾結到半夜,遲遲不能入睡,最後迷迷糊糊的想:雙槍陸文龍的原型,總有辦法自保吧。

求收藏、求紅票、求評論

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九節 阻擊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五節 潰兵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五節 潰兵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七節 明志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節 棣州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
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九節 阻擊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五節 潰兵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五節 潰兵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三十七節 明志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節 棣州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十五節 夜驚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