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馬場

“哎呀,大郎,你闖禍了,毆打朝廷命官。”高家姐兒看這呼延庚額頭上的烏青說。

呼延庚道:“沒事,沒事,紈絝子弟嘛,毆打朝廷命官常有的事。”

他這麼一擠兌,高寵臉上掛不住了。高寵的確沒把打兩個小官兒當回事,但高家一向自詡家風甚嚴,若是因此被人當做紈絝,他可不樂意,於是他一抱拳:“高寵冒犯虎威,願受軍法。”

高寵這是小孩兒心性,你越是叫他紈絝,他越是要擺出將門虎子家教甚嚴的樣子來。

呼延庚心裡可高興了,故意用手按住頭上的烏青:“軍法從事,回去自有軍法參軍拿你問罪。”

高家姐兒走到呼延庚身邊,給他額頭上呵了呵氣,有用手給他揉了揉:“將軍恕罪,舍弟鬧時一時失手,傷了將軍,高鷺給您賠罪了。”

她呵氣如蘭,小手清涼,呼延庚閉着眼睛感受了一會,故意板着臉說:“高寵,罰你軍前效力,明日到滄州府衙報到。”

高寵正要回話,就聽見一陣馬打鳴的聲音,龐山諾趕着跑散的幾匹小馬駒跟了過來。

“這位壯士,你幫我把馬駒收攏,謝謝你了。”高鷺把套索還給龐山諾。

呼延庚問:“吾奉宣撫司令,接收滄州馬場,你們知道馬場在哪嗎?”

“這些馬駒都是滄州馬場的。今日我帶它們出來散散蹄子。”

四人趕着馬駒往滄州馬場去,見到滄州的管營和差撥,管營道:“河北各地送來的戰馬確有三千餘匹,只是多有病損,馬料也不足,爲節省馬料又殺掉了一些劣馬。故而現在只有牡牝各一千匹。”

因爲滄州馬場是臨時馬場,故沒有羣牧司的人,只有個牢城營的管營帶着一干人犯在管着。

“山諾,今日就將馬場接收了吧。”

龐山諾領命。管營也非常樂意。滄州馬場是因爲河北西路戰亂,各馬監的軍馬避戰才遷過來的,朝廷也沒有爲此撥下銀錢來,他代管着馬場,沒有一文錢的好處,卻擔着好大的責任。他樂得將這責任交出去。

呼延庚又找管營要了紙筆,任命龐山諾爲河北牧馬監掌印太監。牧馬監和都水監一樣,都是普通的官衙名號,當時太監的稱號還未流行起來,呼延庚這麼做也不算逾越。

龐山諾道:“末將還需要一些幫手。尤其是牧馬監的各類文書,還需儘快辦理起來。”

“好辦,明日派林茗來助你,由他擔任秉筆太監。”

文字交割完畢,管營道:“今日天色不錯,讓差撥帶着監司到馬場和草料場點驗一番。”

呼延庚道,我也去看看。他想先挑幾匹好馬,又一回頭:“高寵你也隨我去,給你挑一匹好馬,往後隨你上陣。”

於是高家姐弟都跟着去。

在馬場看完了,天色已晚。差撥道:“上官是要先回城歇息嗎?”

呼延庚問高寵:“今日可以在高家莊借宿嗎?”

“哼!”

“那今天一天,把草料場也點驗了,明天再回城。”

於是差撥帶路,衆人先到草料場附近的一個小酒店吃晚飯。

酒店店小二見到這幫客人,招呼得很熱情,待呼延庚等人都在吃飯的時候,小兒對着櫃檯說:“大姐,我去草料場一趟。”

呼延庚看這小二出門去了,心中忽然一動:“滄州城外草料場啊。”他不由得想起史進說過的一件事情來,王進臨死前,讓史進找林沖學習河朔大槍,可史進到了汴梁,卻沒有找到林沖,後來汴梁圍城日緊,呼延庚就把這事忘了。

但王進的遺言透露了一個信息,真有林沖這個人,而且槍法極好,現實中的梁山規模沒那麼大,而且宋江也不認識林沖,那林沖會不會還在滄州草料場呢?草料場邊上的小酒店……這一切場景真是太符合了。

呼延庚漫不經心的問:“現在什麼人管着草料場啊。”

“是一個配軍兩口子,帶着一個丫鬟。”

高寵插嘴說:“這配軍身板可好,臂長手大,一看就是好武藝。”

呼延庚心裡有底了。

晚上在草料場看過,草料場的配軍一直陪在旁邊,等都看完了,呼延庚漫不經心的問一句:“節級,你貴姓。”

“賤名不敢有辱清聽。”

呼延庚心想,這有九成就是了,不然哪會這麼講話。便道:“林教頭,你知道麼,高俅已經死了,高家都被人抄了,他的兩個弟弟都做了配軍。你大仇得報。”呼延庚沒說高俅家是徐秉哲抄的。

聽到這話,那配軍驚駭不已,一來是對方點破了自己身份,他就是林沖,二來高俅家破人亡這消息也太過震撼。他愣了好一會,突然跪倒撕心裂肺的哭喊起來。

待林沖情緒穩定一些,衆人又交談了一會,呼延庚請林沖出山。

林沖道:“我已經心灰意冷,就在這草場了此殘生。”

呼延庚心說,不急,須得慢慢勸慰。他說:“林教頭是我心中敬仰的英雄,今夜先到酒店痛飲一番如何。”林沖現在還只是一個配軍,這個面子不能不給,於是答應了。”

待林沖去收拾準備出門,呼延庚對高鷺道:“今夜去不成你家了,明天和你弟弟一同隨我出發吧。”

“我也去?”

“是啊,你一個女孩子,當然家主到哪你到哪。”

“走,大郎,我們走,不理這人了。”

高家姐弟走後,呼延庚與林沖到酒店落座,龐山諾在陪。呼延庚給林沖講了靖康年間的戰事,汴梁的一系列變動。

“我大宋差點就亡了啊。”林沖這樣感嘆了一句,看到呼延庚的神色,便道:“休得勸吾,吾意已決。”說完悶頭喝酒。

呼延庚隨口說起王進的事情:“這河朔大槍總得傳下去吧。”

三人談談講講,最後林沖答應,讓史進來找他,另外呼延庚挑選二十個年輕的軍漢,一起來學這河朔大槍。

“那還要拿一份薪餉。”

“不要薪餉,一文錢也不要。”

呼延庚心想:“不着急。”

第二天,他帶着高家姐弟回到滄州,立即把史進和林茗派到馬場去,呼延庚道又囑咐林茗,在馬場的開銷裡,專開一份錢出來給林沖。又交代史進,對林沖執弟子禮,攻心爲上。

中午的時候,張橫來報:“末將已經打探過李俊、李立兄弟的下落,他們目下不在河間,而是去了河東。”

“他們去河東做什麼。”

“說兩河義軍在威勝軍附近集會。”

兩河義軍?呼延庚想起來了,從汴梁出發前,宣撫司是兵分四路,其中呼延庚、吳革、姚友仲是到了河北,而王彥是去河東。那王彥組建八字軍也就是這段時間的事情吧。

“李家兄弟有說什麼時候回來嗎?”

“這卻不知。”

他們正說話間,突然有信使到來。王稟和楊惟忠帶領大軍到了河間,召集諸將到河間取齊。

呼延庚對張橫道:“你去河東一趟,讓兩兄弟儘快回來,就說我要給義軍發兵器衣甲,晚回來就沒了。”

“遵命。還請將主寫個手令,末將說話有個憑據。”

呼延庚在當天晚上到達河間,王稟、楊惟忠等人都借住在河北東路提刑司衙門。郭永和王稟在書房裡接見呼延庚,郭永隨意閒聊了幾句,就找藉口告退了。

呼延庚問:“節帥,此次和楊都統制總共帶了多少兵馬?”楊安撫指楊惟忠,他是高陽關路都統制。

“我和他各自統兵十萬。”

“這麼多?朝廷就不留一點預備隊嗎?這次怎麼這麼急?”

呼延庚粗粗一算,李綱帶來十萬南方的援兵,趙構帶着十萬河北兵南下,加上汴梁本身的守軍,總兵力也不過三十多萬。而南方的援軍遣散了。

而經過汴梁保衛戰之後,在汴梁宋軍中存在強烈的厭戰情緒,李綱帶來的援軍是南方人,多半思鄉情切,願意繼續反攻河北的,倒是以趙構帶來的援軍中佔多數。

王稟嘆了一口氣:“康王極力主戰,啓用了一批名臣,現在朝中一片‘迎回二帝’的聲音。所以只要願意動的軍隊,都到河北來了。”

“反攻好啊。”呼延庚心下也願意反攻,他提起出發前張叔夜和王稟定下的方略,先在河北逐次推進,待金兵再次南下時,節節抵抗,以爲疲兵,然後汴梁以生力軍反攻,伺機在河北殲滅金兵主力,隨後反攻。“現在怎麼變了?”

“新任籤樞密院事許翰,急言反攻河北,誰主張休整,誰就是怠於王事。”

喔。現在汴梁的兩派變成了激進派和休整派,看來主張先休整的張叔夜情況不妙。果然,聽見王稟說:

“張樞密主張休整,被斥爲主和,何少宰、孫中書、黃右丞、李中丞、許籤事等人幾乎一日一參,連李相公都抵擋不住,只能讓宣撫司加緊進兵。”

呼延庚知道這幾人是孫傅、黃潛善、李回、許翰。等等,何少宰是誰?

“就是以前的宰相何慄。”

他怎麼又蹦出來了?

王稟解釋了一下:現在主戰派最吃香,而何少宰以前就主戰,所以一干投機的文臣又聚集到何慄門下,把他推上了少宰的位置

求月票、收藏、評論

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四節 村落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五十八節 不定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九節 任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節 姻緣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三十節 襄垣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四十節 定製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
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四節 村落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五十八節 不定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十九節 任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節 姻緣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三十節 襄垣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四十節 定製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