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郭永

呼延庚喝完了一圈,每人都是三個大海碗,這時他坐回原位,假裝不勝酒力,身體歪歪斜斜的,覺得大腿邊兒一熱,扭頭看,不知何時,跪了個半裸的女子。只裹了件輕紗,幾近透明,貼在身上,曲線曼妙。瞧見客人看她,那女子粲然一笑,道:“奴給將軍斟酒。”海碗大,酒壺小,不夠斟倒,擺了個酒罈在案邊。她一俯身舀酒,露出豐腴的胸脯。

張益謙鼓掌而笑:“美女斟酒,呼延將軍不要推辭。”

張益謙今天的安排,本想是灌醉呼延庚,然後讓他來個“酒後失言”或者“酒後失儀”,但剛剛定下了要呼延庚去攻打河北各州縣,從而毀掉爲河間府解圍的主要任務這樣一條毒計。

但這個變動沒有通知執行的女婢,這女婢按照原先的安排,給呼延庚斟酒。

呼延庚心想:如果這是個燕子的話,安排也太粗鄙了些,我一個武夫,倒要藉此強化下粗豪的形象,他一把摟住女婢。突然就聽見大堂門口一聲怒喝:“前日賑濟流民,運使不許放糧,卻在這裡大擺酒宴。”

張益謙聞言,臉色大變,站起來迎下堂去:“郭倉使,今日例外,是呼延刺史的接風宴,呼延家國朝勳貴,不可怠慢呀。”

呼延庚聞言也站起來了,從剛纔的對話來看,這個郭倉使看來就是提舉常平使,管着糧庫和商業事務,以後若是在河北作戰,倉使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這郭倉使走到呼延庚面前,上下打量了呼延庚一番,問道:“朝廷負將軍乎?”

“何出此言?”

“河間被圍,已十餘日不通消息,將軍何故在此安坐飲宴?”

“待運司備齊糧草,庚立即帶軍北上。敢問可是常平使相公?”

“相公二字不敢當,某是提舉常平使郭永。糧草三日內爲君備齊。”郭永看了呼延庚邊上跪坐的女婢一眼,“將軍好自爲之,勿負李相宗丞厚望。”說完哼了一聲,又對張益謙拱拱手:“皆民膏血也,以資觴豆之費可乎?脫不獲命,令有投劾而歸耳。”說完拂袖而去。

這宴會再辦下去也沒意思了,而且張益謙已經定下讓呼延庚拖延解圍河間的毒計,酒後失言就是小事一樁,沒必要了。

張益謙草草敷衍了幾句,結束了宴會,說呼延庚醉了,送他回去。

呼延庚和宣贊兩人回營,心中疑惑,這郭永哪裡蹦出來的。他前世讀書,只注意武臣,其實這郭永也是名列忠義傳的人物。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剛明勇決,身長七尺,鬚髯若神。歷任丹州司法參軍,清河丞,大谷知縣,東平府司錄參軍,燕山路轉運判官,素有官聲,移河北西路提舉常平。

去歲會金賊趨京師,所過河北諸城皆一戰而下。是時天寒,城池皆凍,金人踏冰越過護城河,不攻而入。郭永正在大名,聞金人來,先放開護城河捕魚的禁令,百姓鑿冰取漁,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所以守住大名,也是郭永的功勞。

待張益謙待衆人都散去後,專門往郭永府上遞了帖子,請他過府一敘。

張益謙對郭永道,常平倉的糧食緊張,還要賑濟流民,不能給呼延庚,郭永今天答應三日內給呼延庚備齊糧草,是太過孟浪。

郭永卻反駁說:“常平倉裡的糧食已購大名府和周邊一年食用,現在恢復河北是大事,某定要想辦法供應周全。”宋代安撫使、轉運使、提刑使、提舉常平使四個官職,各自分立,張益謙的品級雖比郭永高,卻不是郭永的上級。

張益謙着急了,叫着郭永的字:“嗣業,你我,還有宗左丞,黃右丞,都是打上了康王印記的人,而呼延庚這小子卻和張叔夜一般,有擁立之功。”他把話已經講得很白了,呼延庚和他們這些康王的人根本不是一路,讓郭永不要幫助呼延庚。

郭永大怒,他性子火爆,曾經在燕山路大罵郭藥師,白刃加身面無懼色,更不會害怕一個搞陰謀詭計的文官:“河北州縣,俱是大宋的疆土,怎麼因爲我等推戴過康王,就破壞新皇的命令。”兩人不歡而散。

就在郭永籌備糧草的當兒,呼延庚又見到了一個人:石行方。在給汴梁守軍買冬衣的過程當中,呼延庚非常守信用,石行方正在慢慢回收十萬兩銀子(一共支銀十五萬兩,其中五萬兩走的曹正名下,其餘十萬兩走的石家名下的商鋪),石行方非常滿意,和呼延庚的關係改善不少。

在趙諶登基後,呼延庚把河東市舶使史秉義放了出來,三人對好了口供,才把呼延庚私扣六十萬貫軍資的事情糊弄過去。

呼延庚在大名見到石行方,邊和他閒聊起來,問他爲何到了大名。

“吾家在大名有生意。”

“什麼生意?”

“吾乃防線修築使。”

“構築防線?”

“吾家有博學鴻儒石行明,獻大名府防線圖,號稱固若金湯,比爾等所謂汴梁格勒還牢固三成三。”

“故而君家攬下了修築防線的工程?”

“不可說,不可說。”

大名府防線啊。呼延庚心想,好似所有號稱固若金湯的防線,都被人破掉了。不知樞密院和宣撫司怎會答應這種事。

他其實不知道,壕壘體系在汴梁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有人看中了如何從國防工程中牟利,大名府防線就這樣被提出來了,而且還是石守信這種將門世家提出的,張叔夜既覺得有鞏固大名府的必要,又不願駁了石家的面子,於是便答應了。

石行方只是插曲,呼延庚專注在自己的任務上——爲河間解圍。

前幾日被張益謙用話套住,先去取濱州。他回營以後立即召集幕僚商議,趙伯臻,張彥橘,以及新來的參軍事王貫清都認爲並非不可行。

如果把整個河北看作一個棋盤,濱州在黃河南岸,靠近京東路。若能先取濱州作爲根基,再沿渤海北上,最終解圍河間府,倒似圍棋取了金角銀邊一般。

在收到了郭永提供的糧食之後,呼延庚就帶領全軍出發了,還是郝思文打頭,宣贊收尾。

大名距離濱州大約一千里,呼延庚所部沿河商河推進了十日,到達濱州西南面的李則鎮,濱州州城渤海已經遙遙在望了。

呼延庚取出一支令箭,頒給史進,令他帶領五百人攻取濱州。

清晨時分,濱州城守城士卒正半睡半醒之間。幾日還風聲鶴唳,說宋軍大隊已經到了濱州境內,迷糊之中士卒看到一對五百餘人的車隊,正在向城門走來。

“誰?站住!”

“我等奉都統令,知宋軍到李則鎮,特來支援。”說話的的人帶着後面的百餘人形狀兇惡,一身左衽胡衣,臉上被鬍子遮掩。遠遠看起來,彷彿一個金人。其餘人推着大車,面色委頓,好像是被臨時擄掠來的壯丁。隔着護城河,這羣人停了下來。一個頭目將手中的信物晃了兩晃,然後幫在箭上,射上了城頭。士卒不敢怠慢,立刻去稟告上司。不一會,一個將軍模樣的人在城頭探頭看了一會。吊橋就被放了下來。

前面的金人招呼了一下,車隊開始緩慢的前進。城門開了。守將滿臉帶着滿臉阿諛的笑容應了上去,這些金兵他可不想得罪。心中有些奇怪,怎麼以這種方式調動軍隊。不過他不太敢問,但金兵的兇殘,他是十分明白的。一個不好,自己的人頭就要落地。萬一是宋兵假冒的,也不要緊。投降就好了。

車隊踏上吊橋之後,立刻加速。守將彷彿看到當頭的金兵,臉上的喜色越來越濃,他正差異間,車隊已經變成了飛奔。當先的將軍,手中拿着長槍。守將立刻大悟。

“王師,我要反正……”他驚懼的叫了起來,話沒有說完,一支長矛迎面而來,將他貫穿在地。城門立刻被大車撞開。遠處騰起的煙塵正在迅速的向濱州席捲而來。

“殺”勝敗在此一舉,過河第一仗交到了他史進手中,無論如何都不能失手。陳達領着的二十幾餘人列成三列,飛快的衝向正在城門處驚疑不定的士卒。大車迅速地被塞進了城門洞子裡,將城門擋住,再也關不上。車後的壯漢們渾然沒有剛纔萎靡不振的樣子,他們抽出兵器,四下砍殺。後面的人羣,正在奮力的向吊索砍去。

“弓箭手,放。”

箭雨落在與宋軍正在搏鬥的人羣中間,但宋軍都有輕甲,受傷不多,還有更多的正在猶豫的守城士兵。

宋軍的血與降金軍漢的血流在一起,不分你我。陳達左手地盾牌上插滿了箭,右手地長刀正在奮力地格開不斷刺來地長矛。後陣裡一聲吶喊,一百多支短矛從後陣中投了出來,擁擠在城門地士卒立刻少了一半。

史進的大部向前衝過來。後續的部隊就像已經衝進了城牆地射程。“向前!衝出城門洞。”

求月票、收藏、評論

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六節 林銘第四十節 賽跑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節 郭永第三十節 襄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十四節 議和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節 圍解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四節 村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三節 廝殺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節 棣州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八節 收稅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
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六節 林銘第四十節 賽跑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節 郭永第三十節 襄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十四節 議和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節 圍解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四節 村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節 廝殺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三節 廝殺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十一節 獎懲第四節 棣州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八節 收稅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