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節 劉汲

於是吳革從正面,呼延庚從南面,一起進攻金兵東面的鎖城聯營。爲了在完顏斡離不回來之前解決掉東面的聯營,呼延庚動用了新武器。只見用投石機將金兵都壓制到大營中去以後,宋軍先是在營牆下刨出坑來,一隊隊的宋軍搬運棺材,放到這些坑裡。只聽見一連串震天動地的巨響,金兵的營牆飛上了天,吳革和呼延庚各兩萬人衝近金營。

東面離粘罕的青城大營最遠,留守的兵力也最少,大半天時間,金兵東面的聯營就被完全摧毀。

粘罕趕緊向斡裡不告急。呼延庚想辦法勸說折彥質,儘快解決北面的金兵聯營,但折彥質是個滑頭,他絕不肯擔起違旨出擊的責任。二月四日的下午,呼延庚又私下裡去找姚友仲,讓姚友仲以都虞侯的身份,指揮神武北軍出擊。

姚友仲想了想,說道:“神武北軍沒有折大帥的軍令,是不會出擊的。”看到呼延庚苦惱的樣子,又補充說:“不若我等讓開道路,由龍捷軍來攻打北面的金賊。”

呼延庚有些疑惑,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神武北軍是折彥質主導,但姚友仲帶了一些姚家的老底子,沒有折彥質的命令,姚友仲就只能指揮自家的老底子上陣,姚友仲捨不得。也難怪姚友仲,姚古的熙河軍在隆德以北被打得全軍覆沒,姚平仲劫寨也是全軍覆沒。名列西軍晚期四大將門的姚家所剩下的骨幹,就剩下姚友仲身邊的一千來號人了,這是姚友仲甚至姚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難怪他捨不得。

呼延庚與吳革合兵,再找姚友仲借了部分兵力,進攻北面的金營,但北面是斡裡不的劉家寺大營所在,守軍頗爲雄厚,呼延庚等人沒有打下來。

靖康二年二月八日晚間,斡裡不帶着大部分金兵返回,宋軍錯過了摧毀北面聯營的機會。

但他回來,也沒功夫再把東,南兩面的聯營再立起來,於是局面變成和金兵第一次南下時有些類似,金兵在汴京城外集結重兵,但並沒有把汴梁四面圍死。但這一次在西面金兵攻入了城內,這就是宋軍的局面不如上一次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攻破金營後,與營中的繳獲文書覈實,金兵兩部在分出守潼關的五萬人後,總計不過十五萬人,與宋朝守軍人數差不多。

第二天,秦時親渾身帶血,孤身一人從南面入城,他顧不得自己的傷勢,立刻就向呼延庚稟報:“劉汲力戰殉國。”呼延庚找來寶器和尚,給秦時親包紮了傷口,詢問了詳細的情況。

原來,完顏斡離不帶着八萬金兵與劉汲部接戰,劉汲部背城結寨,完顏斡離不一時打不下來,只好又從汴梁聯營中再調去七萬人,以十五萬金兵攻打劉汲部。

劉汲所部大部分是新招募的民壯,難以抵擋金兵巨大的攻勢,三萬餘人向南潰逃,劉汲終於支撐不住,帶領一萬餘人退入潁昌城。

秦時親建議劉汲:“不若向南暫退,向高總管請了援兵再戰。”

劉汲道:“這是棄城啊。我要讓敵人知道有不怕死的文臣,敢於死戰在此,使金虜明白宋人不會盡降!但是爾等俱死無益。爾等擇機撤退吧。”

劉汲召集城內諸將,包括韓滔,彭玘,對他們說:“吾受國恩,恨未得死所,金人來必死,汝有能與吾俱死者乎?”衆人都道:“願共赴國難。”

劉汲命令:“城中有材武願從軍者聽留,餘從便。”有兩千人留下,又令曰:"凡仕於此,其聽回其家,寅出午反,違者從軍法。"衆軍漢都回去安頓家裡人,到午時的時候全都返回了。下午,金兵開始攻城,衆人皆死戰。韓滔、彭玘、秦時親等人最終突圍,韓滔彭玘去與宣贊匯合,秦時親隻身返回汴梁報信。劉汲在官衙自盡。

五萬援兵,就這麼沒了。呼延庚心中慨嘆,若是在得知劉汲到來的第一時間,汴梁就抓緊行動,和劉汲內外配合,也許就能減小損失,並且獲得更大的戰果。

趙桓的戰和不定,把大家的鮮血都浪費了,包括太原,整整將敵人拖住了十個月,但這十個月,朝廷幾乎什麼準備都沒做。

呼延庚突然想起河東安撫使張孝純,他在太原城中,多次向王稟和其他下屬表明以死殉國的志向,城破時,除了餓死者以外,活下來的文武將吏已爲數不多,大部分也已奄奄一息。安撫使張孝純和他的兒子文字機宜張浹、轉運副使韓總、轉運判官王苾、提舉刑獄單孝忠、廉訪使狄流、通判方笈、張叔達、統制官高子祐、統領李宗顏等,都被金軍所俘。

粘罕誘降張孝純,張孝純拼着一股“濁”氣,起先表示不降,還諷刺粘罕說:“我兵飢乏,故城爲爾所得,何足道哉!使我有糧,爾豈能逞其志乎?”張浹也大聲說:“我不負朝廷。”父子相約殉節而死。不過這種勇氣堅持不到半天。不久韓總以下的文武官員都不屈被殺了,張孝純的態度開始軟化,父子兩一起投降了金國,現在不知道被金國安置在哪裡。

劉汲以身殉國,言出必行,算得上錚錚鐵骨。呼延庚睡覺之前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張孝純叛國,算不算情有可原呢?畢竟王稟突圍的時候,也沒有帶着他。但他若是情有可原,先他而死的韓總單孝忠等人豈不是更可惜了。

他擺擺腦袋,把這些念頭甩出去。現在汴梁被圍城正急,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

但他越不願意想,各種繁雜的念頭直往腦袋裡鑽,一會兒想到,自己身爲穿越者,雖然帶來了一些新想法,可是並沒有改變歷史的大趨勢,汴梁多了十萬守軍,但金兵還是打破了汴梁城牆,直逼宮牆。那自己到這個時代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些話又不能與人商議。穿越到宋朝,是因爲日軍炮擊的意外,因此呼延庚一點準備都沒有,既然來了,那自然站在宋朝一邊,竭力抗金吧。但以岳飛那樣的名將,那樣的忠誠,也不過受冤被殺,那以呼延庚不時流露出來的現代人的種種意識,誰知道哪一天就會因爲心懷不軌被砍頭了呢。

自打被“不可釁自我開”驚醒,決心先定一個小目標,做個軍閥,再來把握自己的命運,呼延庚的心思稍稍定了一些。

這兩個月來汴梁的守城戰,呼延庚感覺歷史已經被自己改變了,畢竟另一個時空的汴梁只守了二十天。但殿前司接掌裡城西城牆又讓呼延庚有點喪氣。自己穿越者的功力還未施展,就被剝奪了。

他昏昏呼呼的睡着了。第二天被親兵叫起:“宣撫司聚將。”

張叔夜的宣撫司也設在樞密院,呼延庚打馬往樞密院狂奔,總算趕上點卯。張叔夜向大家轉達聖旨:“昨夜金人又派使者催促議和,諸將要小心謹慎,既不能挑釁金人,破壞合議,又不能麻痹大意,讓金賊鑽了空子。”

衆人都不做聲,呼延庚心裡想:“那什麼叫挑釁,什麼叫麻痹大意呢?金人靠近哨位了,放不放箭,射死了金兵探子,算不算挑釁,若不動手,被金人打進城裡,是不是麻痹大意?”估計諸將都是一般心思。

退下之後,呼延庚找到王稟:“節帥,張樞密是不是迷糊了?下了這樣的命令。”

“這是聖旨的意思。”

“那官家糊塗了。”

“噤聲,哪能這般胡說。”

王稟想了一想,輕輕的囑咐呼延庚:“你和吳革、姚友仲、辛康宗、徐寧私下說下,金賊要是不對勁,還是放開膽子打,不能讓他們鑽了空子。”

“是!”

“讓龍捷軍回到崇明門駐紮,當下最危險的,是裡城西城牆。”

“遵命。”

“若是宣撫司追究起來,就說是我王稟交代的,我來擔這個責任。”

“啊?”

“你放心,我看官家仁德,只是不想啓釁罷了,真打起來自然還是會支持將士的。”

呼延庚心想,趙桓哪有你說的這麼好,“節帥,你自己要當心啊。”

“本帥省得。”

呼延庚又私下打聽了一番,看來是完顏斡離不回軍後,發現東南兩面的營壘都被拆掉了,圍城已不可能,故而想借着消滅劉汲部的勢頭講和了。

連續幾日,講和就是繼續扯皮,金國說要太上皇去當人質,宋國說,只送越王鄆王已經夠了。反覆折騰一番,後來又把燕王、景王送過去當人質,卻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

二月十日,天降大雪。

宋兵們的冬衣雖然已經借款定製了,但十五萬件冬衣,汴梁又被圍城,也不是一時之間就能齊備的,而且呼延庚直接通知曹正,接到冬衣後優先保證神武南軍,然後是東門和北門的守軍,防守西牆的殿前司還穿着爛襖和夾衣。

雪越來越大,軍漢們都躲到道路兩旁的民房裡,連同崗哨也是這般。

開遠門的城樓已經被金兵佔據,在城樓裡,粘罕對手下的將領說:“雪勢如此,如添二十萬生兵。”金兵就在這樣的大雪天,藉着雪勢和議和的掩護,發動了對皇宮西牆的突襲。

從西城牆到皇宮西牆,一共有三條大道,金輝門、開遠門、順天門各自對準一條。蒲家奴走金輝門,斡魯走開遠門、骨赧走順天門。

因爲大雪,宋兵的崗哨都躲在民居里,原本應該在屋檐上的射手也躲在屋子裡烤火。

金兵不僅走大道,每一路金兵都分出兩個小隊,爬到屋檐上,每到一間屋子上就把天窗和瓦片揭開,網屋裡射箭,或者乾脆跳下去搏殺。

金兵的確勇猛,特別是在發起突襲的時候,而宋兵全無防備,很快,半條街的宋兵就被從民居里趕了出來。大隊的金兵正在大街上等着,見到宋兵慌慌張張的出來,有的連甲都沒披,立刻開始截殺。

求紅票、收藏、評論、月票。感謝紅色精英兵書友的打賞,謝謝狗砸啊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大家

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八節 突圍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節 平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九節 束伍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節 打探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五十一節 飛火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九十節 保塞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節 廝殺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十三節 張灝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節 棣州第三十四節 結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四十節 打探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三十一節 前陣
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八節 突圍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節 平靜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十九節 束伍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五節 潰兵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節 打探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五十一節 飛火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九十節 保塞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節 廝殺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十三節 張灝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節 棣州第三十四節 結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四十節 打探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三十一節 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