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掘地見母

《飛刀史評雜論》書友羣:66517937(1羣)53649265(2羣)68995168(3羣)83724298(聊天羣)

爲了您更方便的閱讀飛刀史評雜論最新章節,請記住我們的地址: 手機請登錄:

鄭莊公在平定共叔段的叛亂後,命臣下將其母姜氏遷往潁地安置,併發誓不至黃泉母子再不相見,世人對此多有議論。大夫潁考叔【1】,爲人正直,素來就有賢名,見此情形,於是捕得號鳥數只,假借獻美味之名,進諫莊公。莊公問:“此爲何鳥?”考叔答:“此鳥名爲號鳥,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幼時其母哺之,既長啄食其母,此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莊公心中有愧,頓時無語。恰逢宰夫進獻羔羊,莊公命割一肩,賜予考叔品嚐。考叔謝過後,只揀好肉包裹,藏入袖中。莊公覺得奇怪而問之,考叔對曰:“臣家有老母且貧,每日僅取野味以悅其心,未嘗食此美味。今有君賜,不忍獨食,故攜歸進予家母。”莊公聽後,不覺長嘆,道出了自己雖有生母在世,卻無法相見的苦衷。考叔建議莊公掘地見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內居住,並告訴其主公想念之情,主公後可在地室中與母相見,此則不違“及泉相見”之誓。莊公依計,在牛脾山下,掘地十餘丈,泉水涌出,因於泉側架木爲室。考叔進見姜氏,曲道莊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歸孝養。姜氏聽後且悲且喜,母子終在地室中相見,盡釋前嫌。莊公大喜,作賦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國人見莊公母子同歸,無不稱莊公之孝,亦贊考叔之能。這就是“掘地見母”的典故。

古時候,大臣進諫國君,不僅困難,而且風險很大。如不注重策略,觸君犯怒,輕則罷官,重則性命不保。怪不得,自古就有“文死諫,武死戰”的說法。《韓非子•說難》中講:“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意思是說,事情由於秘密而獲得成功,話語由於泄密而遭到失敗,未必是遊說者自身泄露秘密,而只是在無意間談及君主要保密的事情,如若如此,遊說者的生命便非常危險。故而,遊說者若想影響君主,又不觸犯君主的忌諱,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自己說出遊說者所想涉及的話題。爲此,春秋戰國時期的說客們發明了一種特殊的言談技巧——釣語。釣語,語出《鬼谷子》【2】“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常持其網駁之,其言無比,乃爲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現其情,隨而牧之”,即言談開始時的導引性、啓發性語言,以便引出想要對方說出的話題以及對方不願外露的思想情感,就像釣魚投餌一般,用簡單而富有引誘力的話語,結合象比的方法,引導、開啓對方,誘使其表露出自身的心意。其中,“象比”是最爲常用的兩種釣語方式,“比者比其辭”,可理解爲比喻論證,考叔以號鳥引出話題即是“比”的方法;“象者象其事”,可解釋成比較論證,考叔以己之孝觸動莊公屬於“象”的範疇。潁考叔正是有效的利用釣語,進諫成功,使得莊公母子得以重新相認,且爲後世留下了“掘地見母”的千秋佳話。

——————————

【1】考叔(生卒年不詳),春秋鄭莊公時期的鄭國大夫,管理潁地的官員,故稱潁考叔。

【2】鬼谷子(生卒年不詳),姓王名詡,一說爲春秋時代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一說爲戰國時代衛國(今江西省貴溪市)人,“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

作者題外話:“掘地見母”,已於2009年8月13日,經“草根博緣”圈子推薦至草根名博首頁“草根大講堂”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圈子、圈主和管理員姐姐的推薦與指導!2009年8月12日,新浪網【文化漫談】將本文加爲精華,飛刀在此感謝論壇和各位管理員前輩的推薦與指導!

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一 序第一 序第二 廟算第十五 易經第十 吳子第十四 周敦頤第八 魏武揮鞭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二十 後記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七 鉅鹿疑雲第一 序言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八 定撫關中第三 荀子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 謀攻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一 序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 公孫敗亡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五 獨霸西戎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 秦頌第九 孫子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一 序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八 墨子第一 序言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五 莊子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二 廟算第十三 車通三川演繹法第三三 國演義前言思維的新起點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 秦頌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 管仲相齊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 廟算第一 序言前言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五 取勢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四 周敦頤第四 大澤狂飆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
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一 序第一 序第二 廟算第十五 易經第十 吳子第十四 周敦頤第八 魏武揮鞭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二十 後記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七 鉅鹿疑雲第一 序言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八 定撫關中第三 荀子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 謀攻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一 序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 公孫敗亡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五 獨霸西戎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 秦頌第九 孫子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一 序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八 墨子第一 序言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五 莊子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二 廟算第十三 車通三川演繹法第三三 國演義前言思維的新起點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 秦頌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 管仲相齊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 廟算第一 序言前言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五 取勢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四 周敦頤第四 大澤狂飆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