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秦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詩經?秦風?無衣》中的一段讓人蕩氣迴腸的旋律,充滿了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氣氛,受之感染,使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豪氣飛揚、鐵血橫流的時代。

秦國,一個既樸實而又充滿神奇的國度。西周之際,其原本僅是地處西陲的附庸之國,地僻人稀,雜於戎族,爲中原諸侯所輕視,後經襄公、文公、穆公等幾代英主的開疆闢土,始霸西戎,方纔成爲春秋時期的強國。時至戰國,更有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廢除故有貴族特權,立“耕戰”國策,致使秦國自身國力和軍力產生了質的飛躍,氣宇雄冠於諸侯。此後,秦國因勢利導,張儀連橫散縱,範睢遠交近攻,發動了一系列的兼併戰爭,通過先後七位秦王的不懈努力,歷經長平、鄢郢等苦戰鏖戰,終於由秦王嬴政橫掃六合,一匡天下,號爲“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權專制社會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結束了中原長達四百餘年的東周亂世,恢復了夏商周三代以來的大一統格局,開創了封建郡縣制政體,夯實了君主制中央集權。始皇帝在一統華夏之後,奮六世之餘烈,集七國之精華,對外北攘匈奴,開直道,築長城,橫連燕趙;南取百越,輸兵勇,通靈渠,直貫兩江,形成了現今中華版圖的雛形,定鼎了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對內推行新政,令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爲中華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秦國的發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也是一首人類文明進步的無言讚歌,它的獨有魅力吸引着後世無數謀求強國之路的志士仁人。飛刀每次翻閱這段歷史,總是心血沸騰,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文字可謂是常讀常新,但又總覺得它的背後還隱藏着什麼。

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三 國志第十二 鬼谷子第三 秦國興起第六 發機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七 取捨第一 序言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三 略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 兵出函谷解空第三 荀子第六 商君第六三 家分晉第九 兗州危機第一 序第二十一 秦殤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九 桓公得位策算法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八 墨子第三 共叔謀逆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五 取勢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四 謀形第一 孔子第二十二 後記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七 韓非子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二十 崤之戰第七 取捨第十七 詩經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三三 國演義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七 詩經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三 略第七 取捨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一 序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三 國志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七 取捨第六 發機第八 楚雄漢上第十六 金剛經第五 北制之戰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 帝國斜陽第九 齊魏爭雄第九 齊魏爭雄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四 周敦頤
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三 國志第十二 鬼谷子第三 秦國興起第六 發機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七 取捨第一 序言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三 略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 兵出函谷解空第三 荀子第六 商君第六三 家分晉第九 兗州危機第一 序第二十一 秦殤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九 桓公得位策算法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八 墨子第三 共叔謀逆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五 取勢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四 謀形第一 孔子第二十二 後記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七 韓非子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二十 崤之戰第七 取捨第十七 詩經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三三 國演義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七 詩經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三 略第七 取捨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一 序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三 國志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七 取捨第六 發機第八 楚雄漢上第十六 金剛經第五 北制之戰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 帝國斜陽第九 齊魏爭雄第九 齊魏爭雄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四 周敦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