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

明朝對基層的控制之差,那是有目共睹的,朱由崧的那位老祖宗朱元璋愛惜百姓,把全國官員數額定在了兩萬多,後來經過幾朝發現這麼點人實在幹不了事,這才逐漸增多,到了現在也不過八萬多人而已,一個億數國民的帝國,居然只有八萬人,官民比例這也太低了點。

雖然後世那種四千萬的公務員數量要不得,但是明朝這就是走得另外一個極端了,地方基本是掌控在當地士紳手中,朝廷對地方的任何政策改動,都需要獲得當地士紳的支持才能夠推行的下去。

朱由崧在一開始就在培養統計人員,建立了一個由統計人員組成的礦業監督衙門,之後這個衙門當中又被內閣多次抽調人員,組成各種統計部門,有了實打實的數字,他們才能夠對症施治。這讓朝廷做事的官員多了一些,不過相比大明近兩億人的人口,這些官員還是遠遠不夠。

當朱由崧提出他的疑問之後,趙南星馬上說道:“我們打算另外成立一個大明農業公司,算是完全由我們大明官有,至於各部之間的聯絡,則另外成立一個遼東開發部,負責與地方官員聯繫,使移民工作順利進行,我們已經做好方案了!”

朱由崧不禁一愣,沒想到明朝這些士大夫居然也學會商業手段了,雖說是官有,不過這種手段可是完全都是生意場的手段,並沒有多少行政力量。

對於趙南星的計劃,朱由崧還是基本上滿意的:“既然你們都已經做好打算了,那麼就去做吧,實際上你們不用來請示我也是可以的,畢竟如今你們需要對議會負責,而不是對我!”

朱由崧雖然這麼說,不過大明朝三四十萬精銳火器部隊全都掌握在他手裡,趙南星他們也不敢真地以爲朱由崧就是甩手掌櫃了。

國家農場的事情並沒有大張旗鼓,因此在遼東也不算是受人關注,而內地的富商,有南洋大批一年三熟物產豐富的熱帶土地等着他們開墾,何必要在遼東土地上面,跟朝廷過不去?國家農場的事情,就這樣悄然進行,雖然鐵路不通,不過朝廷仍然收購了大量的牛馬,將陝西一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或者城市當中的無業者輸送到遼東,之後他們同樣沒有土地,不過卻有了工作和房子,他們將在朝廷的帶領之下,軍隊的保護之下,不斷地向北開墾,任何阻擋他們的部落,都會被掃平,如果人數多了,他們還會建立自己的集市和城池。

當然趙南星也許諾,十年後那些爲農場工作的農民,將會獲得一人三十畝熟地的回報,這是最吸引那些百姓的,三十畝耕耘過的土地,憑藉他們的勤勞,就足以讓一家人衣食無憂了,這也是趙南星招攬農場工人的手段,畢竟對百姓而言,土地是他們最渴望的東西。

不過因爲通往西北的鐵路剛剛開始建設,移民的數量並不算多,雖然在之前的交換條件當中,朱由崧提到了讓財團出錢優先建設隴海鐵路,但是到頭來,他們仍然弄出了一個齊頭並進的鐵路計劃,京滬鐵路和隴海鐵路一起建設,不過在資金投入方面,京滬鐵路明顯要比隴海鐵路多得多,京滬鐵路都快要竣工了,洛陽到西安的鐵路線居然剛剛開始。人員物資運送的困難,是國家農場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不過趙南星並不擔心,這種國家農場原本就是一個長期的計劃。

規模沒有太大的發展,也是國家農場不受關注的原因之一,現在遼東最令人關注的則是王之寀主持的戰犯公審。

公審是在山海關高大雄偉的城樓之下進行的,對女真人的那些戰犯而言,有被放回來的那近十萬受害人和目擊者,這些人自然是辯無可辯,他們燒殺搶掠證據確鑿,全部被判凌遲處死,大明律其實是一部很寬鬆的律法,上面像腰斬凌遲之類的律法都已經被消除了,不過後來朱元璋爲了震懾宵小,又發佈了幾次大誥,重申了那些酷刑。

按照朱由崧的意思,凌遲腰斬這些酷刑的確不應該再出現在律法當中,殺人不過頭點地,整那麼多花樣做什麼?不過在原告和陪審團一致要求之下,王之寀也不得不尊重陪審團的意思,將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判處凌遲處死,而另外一些就被送到了礦山當中充當苦力,他們的命運未必就比那些凌遲處死的人好到哪裡去。

幾個硬氣的女真人在鋼製的囚籠當中仍然大聲叫罵着,漢人懦弱,單憑火器之利,不敢跟他們快馬彎刀大戰一場,對於這些人,旁邊的警察也只能時常用硬木棍教訓他們一頓,這些女真人在關押期間,自然不可能給他們什麼好待遇,因此這些人都是又累又餓,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這些女真人再怎麼叫囂,他們的結局都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爲他們殺了大明百姓,而且審判他們的是大明人組織的法庭。不過在李永芳的審判上面,卻遇到了一些麻煩,李永芳這個叛徒,早早地投靠了努爾哈赤,將撫順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唐鈅順等十萬軍民出賣給了後金,在投靠後金之後,努爾哈赤馬上就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永芳爲妻,在攻打清河以及清河對峙之時,鞍前馬後地爲努爾哈赤獻計,卻沒想到最後居然也會被努爾哈赤送給了明朝。

此時王命印王學道他們的家屬苦主都在那裡,李永芳也辯無可辯,爲了討好新主,當時自己甚至對那些士兵的刀槍做了手腳,不過一想到自己要被凌遲處死,他就打了一個激靈,聽說那些苦主可是特意從北京請來了最好的行刑師父,三千六百刀割下去,這才斃命,在這之前三天三夜絕對死不了。

“不行,我不能就這麼死了,我需要請訟師,我要自辯!”李永芳是個怕死而且喜歡投機的人,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是投機對了,不過此時他的投機卻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王之寀皺了皺眉頭,說道:“要求訟師?”

李永芳叫道:“你們不是要審判嗎?這種沒有律師的審判怎麼算是審判?”

對於江南的那些訟棍,王之寀是沒有什麼好感,不過平民百姓對法律瞭解不多,在訴訟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因此訟師是很有市場的一種職業,而朱由崧似乎也非常提倡這種行爲,要求犯人可以聘請律師進行辯護。

不過此時李永芳這種無論對國家還是過敏都是罪大惡極的傢伙,還需要律師嗎?王之寀冷笑道:“你儘可以要求訟師,不過我想大明朝還沒有哪個人,敢給你辯護,除非他想要被大明百姓斥爲叛逆!”

李永芳似乎是被王之寀的話氣急了,叫道:“我都沒有請,你怎麼知道會沒有人願意的,你給我一天的時間,我一定會找到願意爲我辯護的律師的!”

對於李永芳的要求,王之寀居然也破天荒的答應了,這讓圍觀的百姓有些驚異,有的人不禁跟身邊的人嘀咕:“王大人怎麼這麼輕易就答應了那個漢奸的要求?”

“笨蛋,這還不簡單,就這麼一天就把人該殺的殺該剮的剮,痛快是痛快了,可是畢竟有些意猶未盡,就是要讓這傢伙有點希望,再徹底打倒,這纔夠勁!”

“仁兄說的在理!”

……

且不論這些人如何議論,因爲李永芳雖然被捕了,不過他們李家人並沒有受到官軍的騷擾,這讓他們可以爲李永芳延請律師,北方的訟師原本就不多,而且因爲李永芳的身份,更沒人願意去惹那一身騷,不過世間之大無奇不有,或者說鳥大了,什麼林子都回去,還真讓李家的人找到了這麼一位律師願意給李永芳辯護。

而且這位律師在法庭上提出了李永芳的族籍並不是漢族,而是高麗李氏,因此李永芳的罪行並不是漢奸罪,而是間諜罪,間諜雖然一樣會處死,不過至少用不着被凌遲,這也算是給了李永芳一個好點的死法。

王之寀冷冷地看着這位律師在法庭上滔滔雄辯,他知道此人不過是想利用這個案子撈取名聲,將這個案子打成的話,他在律師界可就是一等一的了,因爲流動人口的增加,讓官府治理起百姓來也是費盡心力,特別是這些日子因爲百姓當中逐利之風漸起,百姓再也沒有以往的那種安貧樂道的恬然,而是變得追逐那些新的享受,儒家義理已經沒辦法教化百姓,因此國家才需要更嚴格的法律。

等他結束之後,王之寀問道:“被告辯護律師,雖說此人被叫做漢奸,不過它的罪名卻不是什麼漢奸罪,而是叛國罪,李永芳不論其祖籍如何,既然居住在我大明,就是我大明子民,況且他還擔任大明城池的守將,這不是叛國又是什麼?”

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
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