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

福王就藩之後,東林黨也遭到了齊楚浙黨以及萬曆帝的清算,首輔葉向高也辭官歸去,方從哲就任首輔,至此大明朝局漸趨平靜,黨爭依舊,卻已經轉到了幕後,不過朱由崧對北海的移民卻在迅速進行,因爲有着大批的船隊還有大批的熟練工人,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們就重新建立了五十座大中型的高爐和三十個平爐鍊鋼車間,算是將原來的架子給重新架起來了,並且改名爲“大明北海公司”。

因爲有聯合式採礦飛船這個神器,朱由崧隨時能夠從福王府前往函館,並且能夠運輸大量的物資給這些移民,這讓函館的建設非常迅速,此時的函館已經是一個能夠容納十萬人的大型城市。

移民的主要來源就是山東河南直隸以及南方的福建等地,山東河南直隸這些地方,近些年來乾旱越來越嚴重,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厲害,這些無處可去的流民就是最好的移民來源,而福建原本就山多地少,出海墾荒那是他們的傳統,雖然北海冷了點,不過因爲是海洋氣候,還算是溫和,冬季溫度最低也就是零下十幾度而已。

如此後路總算是定下來,就算是日後甲申之變真地發生,他也有後路可退,而且此時遠離了朝廷那個鬥爭激烈的圈子,總算是能夠閒下來,是時候領略一下大明風光,好好過一下紈絝子弟的日子了,可惜的是秦淮八豔,如今老的老、小的小,大部分還未出生,這讓朱由崧不禁感嘆,自己穿越的不是時候。

夏日炎炎,這黃河洛河大堤上,春光明媚,繁花似錦,綠樹成蔭,遊人如織,風景秀麗,此時的河南還未經流民肆虐,而河南原本就是大明腹地,受黃河澆灌,是一個極富庶的大省,河南的士紳百姓也有性質,在這樣的春天裡外出踏春。

這些年來原內閣次輔沈鯉,歷經十四年,拖着年邁之軀,耗盡家財,修復古黃河大堤,兩年前,也就是萬曆四十年方纔修成。不過也正是因爲沈鯉此舉,讓河南諸縣受益匪淺,纔有了河南下游商丘一段的繁華。

在這些遊人當中,卻有着一個極爲特別的組合,前頭兩個腰挎繡春刀的彪形大漢,在前頭開路,繡春刀原本就是錦衣衛的制式兵器,這二人在前,自然無人敢打擾,而在後面卻是一老一小,老的大約五十多歲,精神矍鑠,小的卻似乎是十幾歲的樣子,年紀不大,身上肌肉卻已經鼓了起來,不見稚氣,卻十分英氣。在後面,就是兩個中年人,似乎是跟在老者後面,不敢邁前一步。

這小的自然是朱由崧,而老的就是徐光啓了,在後面的則是他們徐光啓的兩個學生——孫元化和趙鳳翼,孫元化中舉之後,因爲相同的信仰和興趣,便跟隨徐光啓學習西學和火炮技術,趙鳳翼卻是進士出身,少年之時,金榜題名,原本也是一時人傑,但是因爲爲人木訥,不懂事故,在翰林院蹉跎十年,因爲對西學的興趣便隨徐光啓一同學習。

但是因爲福王之藩,與福王有聯繫的人,也紛紛被罷黜,東林黨人如今在滿朝文武的打擊之下逐漸式微,不過對付福王的幾個“餘孽”還是很簡單的,況且在這上面還有太子的意思,齊楚浙宣昆諸黨,也不願意阻撓,因此徐光啓、高邦佐、寧永輝等人都已經被罷黜或是閒置。

對此,朱由崧也不禁有些愧疚,說道:“徐先生,這次是我們拖累了你,對不住了!”

徐光啓搖搖頭道:“無妨,這樣沒了那些朝中事務,我倒也能夠專心完善我的學問,已經頗有小成,不過如今東林黨人居然將以道賢弟和寧永輝也罷黜,以道原本是出我與王爺之外,對聯合礦業的各種技術知道最多的官員,如今以道業已被黜,聯合礦業的高爐半年內居然損壞了四座,如今還未曾修復,所謂的東林黨,盡是這些不懂實物,亦不能容人的清談之士,若是太子即位,重用這些人,必然廢弛朝政。”

朱由崧心想,聯合礦業當中他留下的那些工匠,還是能夠負擔起聯合礦業的正常運行的,不過原本的聯合礦業那完全是商業模式,現在卻變成了官有,官員的貪腐是任何朝代都沒辦法避免的,讓他們看管聯合礦業這個大金庫,他們不伸手那才叫怪了,那幾座高爐至今未曾修復,不過是想讓朝廷調款,好讓他們從中伸手而已。

喟嘆之後,徐光啓問道:“王爺,不知道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我曾經到他家鄉尋訪,想要讓他跟我一起辦個教授實學的書院,卻聽人說以道是被福王府的人請走了……”

朱由崧笑道:“高邦佐啊,他現在已經在北海了,因爲今年河南直隸和山東幾個縣府遭了旱災,出現了不少流民,我便鼓勵這些流民出海墾荒,正好前些日子,魏進忠這個傢伙在東瀛之北發現了一個極爲廣闊的大島,大概有半個河南大,氣候溫和涼爽,西南沿岸氣候溫暖的的地方,可以種植冬小麥,而北方之地,種植一季春小麥也容易得很。高邦佐認爲既然那個大島是大明發現,便是朝廷的領地,他身爲大明朝的進士,理應對那裡的臣民負責,於是他自告奮勇,到北海幫助百姓,墾荒置業!”

一說到這裡,朱由崧便想起了當時的情況,高邦佐是那種極爲死腦筋對大明朝死忠的人,原本朱由崧怎麼說他都不會同意。

最後朱由崧只能說,他打算在海外立國,號稱海明王國,把那些流民都送到煤礦去挖煤。在遵化和永平府的時候,對於那些挖煤的女真人過的日子,高邦佐也是有所瞭解的,在礦井挖掘當中,因爲此時的保護工作還遠遠不到位,各種瓦斯爆炸、礦坑坍塌時常發生,每次到井下,都是一次生死考驗。

當時高邦佐一聽就急了,自己大明過敏怎麼能跟那些女真野人一樣成爲煤黑子?他跟吃了槍藥一樣,紅着眼跟朱由崧大叫:“你敢!”朱由崧卻說了,要是你去,就讓你帶領他們墾荒,並且給他們提供棉衣、良種、耕馬,以及水泥鋼筋,並且幫助他們建設房屋!你要是不去,對不起,我就要把他們變成煤黑子。

最後高邦佐還給了朱由崧一個條件,那就是在合適的時機,讓北海成爲大明朝的一個海外府縣,對此朱由崧自然應承,北海與大明朝距離不遠,若是這裡成了漢人的放牧耕種場所,讓大明納入版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幾人都不是那種四體不勤的書生,邊走邊談,已經沿河走了許久,這裡算是洛陽西郊,只見面前一片山巒,人聲喧譁不止,卻不知其來源,經山間入口,進入才發現,那些山巒居然形成一個口袋,將一片淺谷囊括,而由入口進入便豁然開朗,這淺谷當中已是春花絢爛,因爲此地向陽背風,池溪交錯,各種花木遠較谷外早開,此時外面楊柳不過剛剛抽綠,此地已然是桃花朵朵,柳絲依依。

在這些花木之間,依稀可見,那殘存的人工建築痕跡,這裡就是曾經的洛陽一絕,金谷春晴,而且因爲綠袖和石崇之間的情愛故事,這裡也成了諸多才子美女最喜歡的遊覽場所。

趙鳳翼是個進士,史學經學都是不錯,面對此景不禁喟嘆道:“早就聽說洛陽金谷春晴,那是一絕,如今所見,古人誠不我欺,只是想那石崇之時,西晉一統三國,集結中原之人才物力,不知勤修甲兵,卻攀豪鬥富,將財富用在這些無用之地,以致五胡亂華,中原漢文明幾乎斷絕!”

朱由崧笑道:“趙先生此言差矣,人家石崇的錢是他自己的,他自己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石崇雖然有錢,卻沒有權勢,國家的衰亡,跟他沒什麼關係吧?”

趙鳳翼眼睛一瞪,要不是看在朱由崧小王爺的身份,恐怕已經開始怒斥了,說道:“天下之財,原有定數,將之用於爭巧鬥富,與國計民生甲兵修戈上自然就少了投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石崇怎麼除外?”

朱由崧搖了搖頭,自己只是隨意一說,趙鳳翼居然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都提前喊出來了。

“說得好!”只聽一聲清脆的叫好聲,一個十六七歲的翩翩少年走上前來,這少年身形頎長,脣紅齒白,倒是一副好相貌,而且不像其他人一樣手拿紙扇,反而在腰間懸着一把鑲玉的寶劍。

朱由崧看着此人,心中不禁想道,這傢伙居然比本少爺長得帥,不過身上沒半兩肉,像是個兔爺,還是本王有男子氣概。

那少年上前對趙鳳翼鞠躬行禮,說道:“先生妙論,在下佩服之極,若是這天下之人都能有先生這樣的認識,何愁大明不興?”

趙鳳翼聽到此言,得意洋洋,看了朱由崧一眼,心想:“看到沒有,自己說得對,自然就有人來捧場!”

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四章 九千歲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章 九千歲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
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四章 九千歲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章 九千歲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