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

不過很顯然,菲爾德被邵傑的提議吸引住了:“噢,我的上帝啊,邵,您的那位親王殿下簡直是比上帝還要可愛的人!這個絕對沒有問題,我們都是希望和平的商人。”

荷蘭是一個商業國家,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這位海上馬車伕,他們的國家所有的一切,包括議會、軍隊、國家**都是在爲商人服務,他們沒有政治理念,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道德約束,他們的頭腦中所想的只是利益。

無論是進攻澎湖,還是佔領臺灣,這些荷蘭人的根本意圖,就是想要從中國獲得商業利益而已,而不是想要從中國獲得什麼領土,荷蘭那麼一點人口,而且並沒有什麼紡織工業和發達農業,實際上他們並不需要什麼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他們需要的只是一條商路。

因爲南海艦隊的武力威懾,雙方都十分的配合,除了在馬六甲海峽方面的要求,荷蘭人有些微詞之外,《馬六甲條約》的簽訂十分的順利,不過一個下午的和談,雙方就已經達成了協議,並且簽字。

畢竟在馬尼拉可是有着六艘隨時都能南下的鐵甲艦作爲威懾,如果荷蘭人不同意,他們可以隨時來取,這次跟荷蘭人談判,不過是朱由崧不想讓東西方貿易陷入停頓而已,如今西班牙國力衰退,英國人還沒發展起來,能夠涉及遠東貿易的人也就是荷蘭人,而大明本土的海商最多也就是進入印度洋而已,至於歐洲貿易還遠得很呢。

一、大明皇帝和朝廷、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議會和**意存睦好不絕,約定依照各邦國和好常規,派遣秉權外交大臣,分詣大明北京與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海牙。

二、大明外交欽差大臣與其隨員等人,皆可任其來往,收發文件,行裝囊箱不得有人擅自開啓拆卸!

三、兩國**官員,辦公人員往來,各隨各位高下,準用平行之禮。

四、中國開放膠州、海州、松江、寧波、馬尾、廣州等地作爲通商口岸,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可派遣商業人員在口岸開設商業辦事處。

五、巴達維亞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總督府予以撤除,武裝戰艦和尼德蘭士兵不得進入馬六甲以東,其房產土地仍然由東印度公司繼承。

六、南洋航運安全,由南海艦隊負責,荷方可以申請艦隊護航,需繳納一定數量的財物,數量由交易雙方協定。

七、馬六甲由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和大明帝國同時駐軍,過往船隻稅率由雙方協商,以保證雙方商業利益,關稅收入則按照平等的原則平均分配。

總體上算起來,這是一個令雙方都能夠滿意的“平等條約”,雖然荷蘭人是在朱由崧的艦隊威懾之下,才讓出了那五成的馬六甲海關關稅,不過相比起來,中國開放口岸之後,能夠帶來的巨大財富,這種讓步絕對是值得的。

條約簽字之後,邵傑對菲爾德笑道:“菲爾德先生,其實我們大明帝國一直對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心存好意,畢竟你們歐洲國家需要我們的瓷器絲綢和茶葉,而你們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則是如今唯一能夠進入東方與我們交易的人,不過葡萄牙如今早已經沒落,他們的交易量遠遠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而荷蘭作爲海上馬車伕,將會擔負起促進中西交流的任務,所以我想我們大明帝國與荷蘭的友誼將會隨着貿易的進行而加深!菲爾德先生,就爲我們財富和友誼,我們乾一杯如何?”

菲爾德笑道:“邵,你說的太對了,你們是世界最大的原產地,而我們則是世界最強大的商人,我們原本就應該是天生的合作伙伴,而不應該是敵人!”

菲爾德高興的不僅僅是他們協議的達成,而是他們在東印度公司當中的派系,也就是他們勞合費利所代表的和平貿易派,因爲這次所得到的利益,將會完全壓過科恩所代表的強硬派。

菲爾德也明白,科恩那傢伙說的也沒錯,如果能夠在巴達維亞建立一個殖民地,那麼與東方的貿易主導權就會在他們自己手中,而如今他們卻需要仰人鼻息,只是科恩那傢伙根本沒有看到大明與荷蘭的軍力差距,他們荷蘭雖然有錢,要是算起艦隊實力來,卻未必比得上西班牙人,既然西班牙人都被打得落花流水,連美洲艦隊都賠進去了,他們要是跟大明的艦隊死磕,下場也未必就會比西班牙人好。

條約簽訂之後,荷蘭人成爲合作伙伴,西班牙人成了手下敗將,一時還建造不起新的海軍艦隊,整個南洋就成了大明艦隊的澡盆,在這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艦隊能與南海艦隊相比,剩下的不過就是剿匪和護航而已,當然剿匪和護航也是海軍最喜歡做的事情,因爲這不但能夠給海軍部帶來巨大的收入,同時也能夠給艦隊水兵撈外快的機會,在剿匪的時候,軍紀不會太嚴格,朱由崧特意讓他們有發點小財的機會,等到退伍之後,他們手裡的錢足夠讓他們回到家鄉過上富家翁的日子了。

南洋風波平息,北京的局勢卻變幻莫測,自從朱由崧離開北京之後,議會的日子就越發不好過了,沒有了朱由崧撐腰,那些官老爺很多時候都不會管議會的意思,自己想起什麼方案,就直接實施,根本不會經過議會的同意,這在他們看來也沒什麼不對的,畢竟要他們把摺子交給皇上審批那是正事,卻要他們把計劃方案交給一羣奸商組成的議會審批,根本就是兒戲。

一天的勞碌之後,趙彥滿臉疲憊地回到自己的府邸,他這些日子過得雖然不算忙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當年在山東的時候,趙彥因爲首鼠兩端,得罪了朱由崧,而朱由崧看他他還是個幹吏的份上,將他帶到了北京,如今她是翰林編修,輔助內閣幾位閣老處理內閣事務,實際上他負責的事務卻是與議會聯絡,在朱由崧在的時候,議會自然能夠發揮作用,他這個聯絡員也做得有滋有味,能夠接觸到議會的民間大族,又能夠學習到內閣諸位閣老的運作國家的手段,假以時日可以說是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朱由崧離開之後,內閣和議會就開始互掐,張維賢雖然性子平和,手段老辣,爲了維持大局,多次平息了議員的憤怒,不過內閣的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無視議會的意願,這讓他也有些火大,有幾次甚至直接跟官應震和劉一燝吵了起來。

這種矛盾,實際上是一直把持着大明行政大權的文官集團與想要將政治勢力延伸到朝廷的工商業集團之間的矛盾,趙彥夾在這兩者中間,無論誰他都得罪不起,同時要應對兩者完全相對的要求,這讓他心力俱瘁。

“老爺,有個人來找老爺,說是故人來訪!因爲是一位宮裡的公公,所以我就讓他等在客堂裡了。”趙彥剛剛回到府邸,自己的管家馬上就來對他說道。

這讓趙彥心中疑竇頓起,萬曆朝雖然沒有太多錦衣衛抓人的事情,不過錦衣衛的偵緝功能卻一直都沒有削弱,而那些小王爺手下也有一支更加隱蔽的情報力量,這讓趙彥不得不小心應對。

“宮裡的公公?”趙彥懷着疑竇來到客堂,看到此人,不禁驚叫道:“徐誦,居然是你,你居然還敢出現在我面前?”

徐鴻儒挑起小指,端着茶杯,笑道:“趙大人,你我是老朋友了,何必這麼驚訝,還有,我現在叫徐鴻儒,是慈慶宮管事,趙大人,今天我找你來,絕對有好事,你不用急着卻通報外面,你應該也知道我的武功,如果你敢輕舉妄動,是絕對逃不過我的手掌的!”

趙彥冷笑道:“上一次,你害得我還不夠嗎?”

徐鴻儒笑道:“趙大人也知道?既然上一次你跟我合作了,如今王爺就真的會信任你?他不過是利用你來承擔議會和內閣的壓力而已,你認爲等他回來登上來大位,你真地能夠如願以償,進入內閣?”

徐鴻儒的話句句似一根根鋼針一樣紮在了趙彥的心頭,趙彥雖然有些奸猾,實際上的確是有一番雄心壯志的,如今朱由崧身邊人才濟濟,他與之相比也不過是中上之才,而且身上還揹負着前科,與朱由崧站在一起,他真有出頭之日?

對於徐鴻儒的話,趙彥不禁沉默了,徐鴻儒說道:“趙大人,你應該也明白,如今太子雖然有些不順,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大明太子,只要當今一旦駕崩,太子就是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你根本就沒有揹負奸佞之名,爲什麼不把你的忠心獻給太子殿下?”

趙彥明白,徐鴻儒所說的自然是要通過政變上位了,他此時也只能默然道:“王爺待我不薄,只是大明正統仍然需要維護,徐公公,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做?”

徐鴻儒微微一笑,趙彥這裡是一個破綻,只要打破了這個破綻,很多事情就變得好辦了。(今天媽要包餃子,我也要幫把手,只有每更三千了!)

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七章 新大陸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八章 成婚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八章 成婚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
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七章 新大陸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八章 成婚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八章 成婚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