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君臣博弈

“百萬啊!即便是我大明朝的子民又有多少個百萬?咳咳!”萬曆帝心情激盪之下,忍不住咳了出來,半晌才止住,說道:“如此,你們還認爲礦政之事,是與民爭利嗎?那些混賬如此荼毒我大明子民,他們算什麼‘民’,不過是一羣官商勾結的混賬!”

方從哲皺眉說道:“礦政之事糜爛至此,卻是不得不下手整治了,只是若是派出礦監,恐怕非但無法達成目標,而會適得其反!”

萬曆帝眼睛一瞪,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重新收礦稅的理由,卻仍然有人反對,而反對者居然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方從哲。

原本內閣首輔沈一貫去職之後,葉向高便擔任了首輔,不過內閣卻只有他一個而已,偌大的一個帝國,又怎是他一個人玩得轉的,他多次上書增補閣員,都沒有受到回信,直到方從哲出山,萬曆帝纔將吳道南以及幾個尚書侍郎調入內閣。

方從哲出山之後,雖說想學張居正做個救時宰相,因爲爲人才具不足,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爲,不過也因爲內閣的完善,戰事消弭,方從哲又不參與黨爭,總算是阻止了國勢進一步衰落,這一段時期是萬曆後期稍有發展的一段時期,若不是後金成立和薩爾滸大敗,或許明朝還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中興。

葉向高眯着眼睛,說道:“皇上,此事是福王爺提出來的,不如聽一聽福王有什麼高見!”

葉向高並不認爲朱常洵能有什麼解決辦法,他認爲之所以朱常洵提出這個來,不過是老生常談,讓皇家有藉口派出礦監去斂財而已。

朱常洵卻馬上站了出來,說道:“父皇,兒臣的確有些想法!”

萬曆帝慈祥地說道:“我兒倒是長進了不少!”

朱常洵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兒臣只是用心做事,準備得充分而已!”

萬曆帝笑道:“不錯,不錯,用心做事,若是所有臣工都能夠用心做事,我看我們大明也就能垂拱而治了!”說着,萬曆帝眼睛卻看向了葉向高,萬曆帝是何等人,在皇帝位子上做了幾十年的老傢伙,葉向高剛剛那點心思豈能瞞過他的眼睛。

葉向高被萬曆帝看得冷汗直冒,他心中也明白,皇帝是在表達對他的不滿,萬曆帝對東林黨一直很討厭,東林黨自認張居正傳人,認爲張居正是真正的救國之才,那豈不是說萬曆帝勤政之後對張居正一家的處置是錯的。

而且東林黨這個黨派太獨,認爲自己是清流正派,其他人都是腌臢不堪的,實際上他們卻沒什麼理政的才能,卻把精力都用在了黨爭上面,皇帝對他們不滿那也是應該的,否則怎麼葉向高出任首輔的時候,要求增添閣員,萬曆帝置之不理呢!

“洵兒,你說吧,讓我們聽聽你有什麼好辦法!”

朱常洵說道:“兒臣也沒什麼其他好的辦法,不過礦監在民間斂財無度,民間百姓深受其害,的確是不宜再派礦監了,兒臣想到了三個具體去做的辦法,第一就是要立法,礦業安全律法,召集一些熟悉律法和熟悉礦業的官員一起修訂,這樣做起事來,也能夠有法可依。不過在修訂初期,最好將實施的效果返回來,好讓我們進行修改!”

這一項並沒有觸犯到官員和大戶的利益,大臣們都默不作聲,萬曆帝則捋須微笑。朱常洵見此,膽子也大了起來,說道:“第二,則要在戶部之下成立大明礦業管理衙門,職責就是負責處理整治國家的礦業,在中樞設立總衙門,在各大礦區也要設立分部支部,要將整個國家的礦業都納入這個衙門管理當中!”

李汝華說道:“王爺,這個衙門單是個架子就不小啊,不知道這開支又從哪裡出?具體管理辦法又是如何?”

朱常洵笑道:“自然是從礦稅當中出。”

葉向高冷笑道:“民間礦稅之禍,王爺難道就沒有一點耳聞?”

朱常洵笑道:“我們古代有句話說得好,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王土卻非我們皇家一人之土,而是大明兩萬萬子民的土地,皇家不過是代替子民管理這莫大王土而已。這土地既然是兩萬萬子民之土,一家一戶開墾良田須向朝廷繳稅,而一家一戶從土地當中開掘礦藏,獲得利益,與百姓種糧又有何區別,難道就不須繳稅?

至於民間之事,小王自小生於宮廷,這礦稅之禍也不過是從幾位東林黨先生的門人弟子當中得知,真假都不曾確認。

說句實話,百姓民智未開,礦稅之禍或有礦監之責,恐怕民間大戶推波助瀾,朝中黨爭藉此攻訐,官員貪婪想要挖朝廷牆角,保住自己的進項,那也是有的!”

葉向高臉色通紅,他此時才發現小看了這位福王,這次朱常洵的準備幾乎把所有可能的情況都考慮到了,葉向高卻自恃黨羽衆多,甫一交鋒,便落了下乘。

方從哲卻對朱常洵的提議頗感興趣,問道:“王爺,這具體管理辦法又是如何?”

朱常洵說道:“這礦業管理衙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我們先說前兩件,第一是安全資格認證,第二則是審計!”

方從哲點了點頭,說道:“安全之事,自然是要下力氣整治的,需要有我們朝廷的認可才能夠開礦,這倒是個辦法,但是這審計又是何物?”

朱常洵笑道:“方大人英明,安全資格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條款,在我們的計劃上都已經羅列出來,如果幾位大人還有補充,儘管提出來,審計師就是我們朝廷養的賬房,不過他們的作用跟戶部的幾位大人卻又有所不同,戶部的大人主要是處理朝廷內部的財政,而審計師則是通過對賬務的監察,監督對方的財務狀況和納稅情況,這些審計師只是擁有監督的職責,而沒有強制人納稅的權力,所以並不會對當地百姓產生困擾,而我們所定的礦稅絕對在礦主的承受範圍之內!當然,如果對方不同意我們的審計師進行監督,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獲得開礦資格,對於無照開採的那些礦主,我們要做的就是封閉礦產,沒收其財產。”

方從哲點了點頭,礦業管理衙門完成審計之後,向戶部提交審計結果,戶部通過這些數字來收稅,兩者互不統屬,卻又相互監督,算是不錯的一種方式了,不過還有一個問題。

“那麼如果礦主賄賂審計師怎麼辦?”方從哲問道。

朱常洵說道:“很簡單,第一個是快速輪換,因爲我們需要的審計師不過是一些賬房,不需要苦讀十年什麼的,所以培養起來要簡單得多,因此我們有足夠的人手輪換,第二個辦法則是使用借貸複式記賬法,這是一種新的記賬方式,每一筆資金出入都要計入‘借’和‘貸’兩個賬戶當中,借是指資金來源,貸則是指資金運用,兩者必須相同,否則其中必然有假,與現在的流水賬相比,更不容易作假!”

實際上朱由崧曾經告訴他,以現在賬房的數學知識,根本不可能在複式記賬當中作假,如果有人作假成功,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個數學天才,讓他當賬房倒是有些委屈了。

方從哲不斷地點頭,臉上也露出了高興的神色,自從他上臺之後,財政便是困擾着他的一大難題,原本張居正時代積累下來的那點歲入,經過三大徵和幾十年的揮霍已經消耗殆盡,

不過此時萬曆皇帝卻又有些不滿了,他開礦稅得來的錢財大部分都收入了內帑,現在按照朱常洵的做法,礦稅絕對會被戶部掌控,這是他最討厭的,那些文官一旦拿到了這些錢,想要從國庫當中弄點外快,簡直比登天還難,動不動就要死要活的,自己一旦用強,絕對會被那些文人說成是昏暴之君。

葉向高也不喜歡這個計劃,因爲這樣的話,原本不用交稅的礦業,就不得不向朝廷繳納一部分稅賦,雖說這樣對朝廷有利,但是對那些士紳卻極爲不利,他們也未必答應,葉向高不參與黨爭,但是身在局中,也不得不爲他們東林黨的人考慮,這樣的政策一旦推出,必然損及礦主利益,那些礦主哪個不是與各大名門望族和朝中大員有着親密的聯繫,他們一活動,必然會引起朝中反應,到時候若是引起朝局動盪,後果很難預料。

葉向高說道:“王爺,此舉雖妙,只是礦稅的收入真地足夠支撐這麼大的一個局面嗎?”

朱常洵笑道:“若是以現在的礦業規模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礦業事關國計民生,冶鐵更是國家管制之事,所以第三件事,我建議成立礦業聯合公司,將那些小礦主納入礦業聯合公司的體系,將礦業集中化、規模化,這樣才能降下成本,提高利潤,其中朝廷佔三成股份,我們皇家佔兩成一點股份,其他則由民間商戶承擔,而這公司經理之職也是由民間人員擔任,畢竟我可不認爲一個讀聖賢書的官員,能夠做好商戶之事!”

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八章 成婚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八章 成婚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一章 雨中秋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
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八章 成婚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八章 成婚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一章 雨中秋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