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

太子跟現在的皇帝一樣,懶惰怠政,而福王卻兢兢業業地處理政事,兩者孰優孰劣,一眼而明,在這裡不得不說,萬曆皇帝時期的大臣,可是受夠了皇帝怠政的苦頭了,中央地方官員大規模缺額,申時行、沈一貫這些傢伙當獨相,不是因爲他們受皇帝信任,而是因爲皇帝根本懶得給他們配副手,到時候廢長立幼,那裡大臣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聖旨下來沒過幾天,朱由崧也看出他父王的變化來了,以前無所事事只能抱着幾本書,在書房裡發呆,但是現在卻忙得整天見不到人。不過精神頭卻比以前好了很多,看來這位福王倒不像是歷史上那樣庸碌無能之輩。

到後期之所以會變成那種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恐怕也是因爲奪嫡失敗之後,長期失意所致,而現在他看到一絲希望,自然想要努力去做好。

後來聽他母親姚妃所說,才知道現在朱常洵被他皇爺爺乾綱獨斷,委以重任,協同方從哲處理國事,而方從哲則派他協助執掌部務的戶部左侍郎李汝華處理部務,但是李汝華卻派給了朱常洵一個棘手的任務。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見羣臣,造成了政務荒廢,國庫空虛,若不開礦稅,已經難以爲繼。但是此時那些礦山多是控制在當地富戶手中,而這些富戶與朝中大臣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明朝的大戶有個特點,就是不願意交稅,農稅、工商稅都不願意交,於是在朝中大造輿論,開礦稅便是亡國。

再有就是礦監擾民之事,無法杜絕,這也是大臣用來反對開礦稅的一個絕佳理由。

朱常洵若是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將礦稅收上來了,雖然能取悅皇帝,那必然得罪滿朝文武,皇帝原本就是站在他這邊的,做好對他的政治發展根本沒有好處,若是做不好,那必然是被認爲無能,競爭皇儲之事,也不用再提了!

“唉!這礦稅之事真是難以決斷啊!李汝華!這個混蛋!”

朱常洵一邊心中暗自衡量着,卻一邊罵着李汝華,李汝華這招狠毒啊,這便是陽謀,明知他包藏禍心,卻沒辦法破解。朱常洵也問過身邊的幾個太監侍衛,那些人大多數都是些文盲或是半文盲,根本沒什麼見識,他們能想出什麼法子來?

現在朱常洵也不禁希望身邊有那麼一個軍師來幫他想想辦法,可惜文臣都是***,武官被文臣壓制得厲害,就算結交了也沒什麼用。

此時朱常洵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兒子朱由崧,他的這個兒子自幼聰慧,或許能幫他想出個辦法來。想到這裡,朱常洵心中也不禁自嘲:“自己這是怎麼了,這種事情居然要去向一個小孩子問計,不過現在我是沒轍了,就算死馬當活馬醫了!”

說幹就幹,朱常洵才幹上面沒什麼突出,也沒什麼愚笨,只能說是中人之姿,不過討好親人的手段倒是有幾分,否則也不會讓萬曆皇帝一直想着要立他爲太子,立太子不成,在他就藩的時候,直接將張居正的房產地產以及河南、湖北、江浙、山東一帶的大批良田劃給了他,並且賜給了他大量的奇珍異寶。

對於朱由崧,朱常洵也沒做別的,只是從太**裡挑出了三個漂亮的宮女,將她們調到姚妃那裡照顧皇孫,不得不說,知子莫若父,朱由崧有着成年人的思維,對漂亮的女人自然是要比普通小孩子有好感,而朱常洵這個老爸一眼就看出了他兒子的悶騷本質。

對於這個禮物,朱常洵也是肉痛非常,也知道那幾個宮女可都是從江南靈秀之地,選過來的秀女,年紀雖小,卻已經出落得水靈無比,原本準備自己享用的,弄到兒子這裡,他是沒辦法沾手了。

“崧兒,你說,父王對你怎麼樣?”

朱由崧對自己父王的禮物那是一百二十個滿意,笑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父王,您對我不錯,可沒有這麼熱情地時候吧,究竟有什麼事情,就說吧,不用拐彎抹角了!”

朱常洵微囧,他跟兒子交鋒的時候,兒子一直是處在絕對優勢地位的,好在是在自己兒子面前,也不算是丟臉,而且他也已經習慣了這種相處方式,反而覺得這樣能夠增進感情,畢竟皇家的那對父子,能跟他們這樣毫無顧忌地隨意嘲諷打趣的,古往今來都沒有幾個。

“崧兒,我現在在戶部處理部務的時候,碰上了一個難題,父皇需要開礦稅來貼補朝廷財政,而大多數朝臣卻不贊同,戶部侍郎李汝華將這件事交給我來做,你說應該怎麼辦?”

朱由崧一愣,他沒想到萬曆皇帝居然想出了讓皇子參與朝政的事情,想想清朝歷史上那赫赫有名的九龍奪嫡,就可以知道皇子參與朝政究竟是一個多麼昏的昏招,朝堂黨爭已經夠厲害了,再加入奪嫡之爭,那還不亂成一鍋粥了!

朱由崧想了想,說道:“李汝華一個侍郎怎麼敢把這件事交給你做?”

朱常洵嘆道:“他雖然只是一個戶部侍郎,不過卻是以侍郎銜領戶部事,其實就是實質上的戶部尚書,這個人雖然不參與黨爭,不過在反對立我爲太子的事情上面卻是個急先鋒。”

“不參與黨爭,只是抱住太子的大腿,倒是不錯的選擇!”朱由崧笑道:“這件事情,第一要做的就是讓大臣同意,改革礦政,然後在考慮怎麼既能爲國庫內帑增收,又不會引起羣臣的反感!”

朱常洵搖搖頭說道:“你這兩件事情,一個比一個難,怎麼可能完全達成?”

朱由崧笑道:“那也未必,這件事情先不着急,在發難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聽說皇爺爺的錦衣衛做事不錯,不如就讓他們去查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

朱由崧笑道:“只要這件事情查清楚了,那些大臣即便是不同意開礦稅,那也不得不讓朝廷插手礦政!”

……

乾清宮暖閣當中,久不市朝的萬曆皇帝今天卻破天荒地召集了葉向高、方從哲、吳道南以及各部尚書來暖閣議事。

暖閣當中,因爲使用了特殊的技術,冬暖夏涼,不過幾個大臣卻有些焦躁不安,相互之間不斷小聲議論着,事有反常,必有妖孽,誰也不知道萬曆皇帝這個不按理出牌的皇帝究竟有什麼打算。

“元輔,您看今天的事情,皇上這葫蘆裡究竟是買什麼藥呢?”幾個東林黨的干將圍在葉向高身邊,悄悄請教着葉向高。

這也是葉向高想要要問的,不過作爲上位者,自然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無能無知,他微微一笑,說道:“還能有什麼事情?國計民生上面,我們這位皇上是不可能召集臣子商議的,唯一能夠讓皇上勞駕市朝的人,也只有他那位愛子福王爺了!”

“難不成皇上又想出了什麼辦法,上一次皇上讓福王爺插手朝政,也算是棋高一着了,不知道這次又會有什麼幺蛾子啊!”幾個大臣皺着眉頭,他們的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明朝最不好對付的皇帝之一了,原本還能摸着規律,但是這幾次皇上出招可是越來越高明瞭。

隨着一個太監高喊“皇上駕到”,那些元輔重臣都停止了議論,肅然行禮。

此時的萬曆皇帝年事已老,身體有些虛胖,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做到龍椅上,說道:“今天找諸位過來,那是福王最近發現了一些事情不得不說,我想讓幾位臣工也聽一聽,咳咳,洵兒,你過來給幾位先生說一說你發現的事情!”

“是,父皇!”福王這次準備充分,自然不慌不忙,拿出一個摺子,說道:“這裡是錦衣衛進來查訪的一些事情寫成的奏摺……”

聽到錦衣衛一詞,下面的幾位大臣都不禁打了一個寒噤,心中卻在想着,難道又有什麼人造反了?

“樂亭縣,一共有三十個大小煤窯,十幾個大小鐵礦山,這些小型煤礦鐵礦礦主跟朝中某些大員關係匪淺吶!壬子年三月間,一共發生了五十起大小礦難,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五十七人肢體殘疾,這只是一個總體的數據,我這裡有每次礦難的詳細記錄,諸位先生可以看一看!”

葉向高接過摺子一看,摺子上除了開頭一段沒什麼文采的話之外,就剩下一些表格,詳細記錄了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責任人、受害人等等事情。

雖然沒有什麼慘絕人寰的描寫,但是這些數據卻觸目驚心,樂亭縣屬灤州,灤州、遵化州、順天府和永平府一帶那是煤礦鐵礦林立的地方,這一縣之地的數據便如此觸目驚心,那麼一州一府或者擴大到整個國家,那又是何等可怕的一個數據。

然而他剛剛想到這裡,就有人把他想的說出來了,朱常洵說道:“父皇,那些百姓被礦主送進煤窯礦山,出來的時候卻缺胳膊少腿,更有甚至根本沒辦法出來,而礦難出現之後,礦主卻對死難之人不聞不問,那些礦工都是家中的男丁,若是男丁出事,剩下的孤兒寡母,恐怕就只能逃荒,或是餓死了。這一縣之地,礦難便如此嚴重,那麼全國多少大小礦窯,又會誕生多少的孤兒寡母?我們粗略算了一下,考慮到一些無礦的州府,每個月至少有五十萬人死於各種礦難事故,若是加上因此造成的餓殍,甚至能夠達到百萬!”

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章 九千歲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
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章 九千歲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