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

皇帝病得越來越重了,哪怕是接連來的喜訊,也沒讓他振作起一絲精神。@

或許是上蒼有感帝王之殤,中平六年的前幾個月特別的順利。

春二月,左將軍皇甫嵩與董卓分兵,使董卓爲後拒,自己率軍獨與王國戰,連戰連捷,最後大破王國於陳倉,斬首萬餘級,王國死於亂軍之中。

三月,幽州牧劉虞發佈懸賞,高價購漁陽賊張純、張舉、丘力居等人首級。河北綠林道上各路遊俠兒聞風而動。張純、張舉等無奈,遠走塞外,最後張純爲門客王政所殺,首級送詣劉虞處。張舉不知所蹤。

一時之間,涼州與幽州,賊衆兇焰不禁爲之一頓。不復之前囂張熾烈。

夏四月,日有食子,太尉馬日磾罷,幽州牧劉虞爲太尉。

宮中,皇帝已經沉痾難起。宮外,大將軍府,卻是高朋滿座,何進,袁紹,袁術,曹操,鄭泰,荀攸……滿座纓冠,皆爲一時之選。

皇帝病重已不是什麼秘密,所以他們商量的也不是別的,而是皇帝駕崩之後的政治局勢。

士人與宦官勢同水火,有你沒我,這已經是天下皆知。而大將軍何進一家,有如今之權勢地位,卻頗多仗閹黨。這一次,便是士大夫聯合起來,向大將軍何進施壓,希望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誅盡閹黨中人。

只不過,效果不太好。何進自己左右搖擺不說,士人中也分爲兩派。一派是以袁紹爲主的激進派,他向來主張,只要是宦官就要誅絕;另一派是以曹操、荀攸等爲主的溫和派,他們主張,把亂政貪污的奸佞誅之即可。這麼多宦官也不可能全都是壞人吧?

這樣的會議已經連續好幾天了,每次都是以爭吵而告終,卻又沒商量出個最後結果出來。若是劉備在此,便會冷笑着嘲諷他們的執行力了。

何進在送走衆人後,不禁在書房撫額長嘆。他發達之前,不過是一普通人家,這些年雖然憑着妹妹何皇后飛黃騰達,權勢熏天,但本質還是有些柔弱。在經過內心多次掙扎權衡之後,他還是下不了決心盡誅宦官。

別的不說,十常侍中的郭勝是他的鄉黨,當年就是請託了他,他才能夠將妹妹何氏送入宮中,繼而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母儀天下。

還有張讓之子太醫令張奉,是自己妹婿,取了自己另一個妹妹,這,讓何進如何是好?

何氏爲皇后,給家族帶來的好處,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父親何真早死,追封爲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封爲舞陽君;何進從侍中一路高升,直至如今秉政的大將軍、慎侯;而何苗,則爲車騎將軍、濟陽侯。可謂是一門盡顯貴。而於中,得宦官之力頗多。

除了郭勝帶何氏進宮這等大恩德,還有當年何氏因爲嫉妒而毒死生了皇子劉協的王美人那次。當時皇帝龍顏大怒,差點就又要廢后了,幸虧張讓等人又磕頭求饒又出錢,說盡了好話才讓皇帝回心轉意。

做人要講良心,這等大恩德,不說去涌泉相報了,反而要從背後捅刀子。無論是做爲一個普通人還是做爲大將軍,何進都備受良心的煎熬。當然,合格的政客不在此列,但無疑,何進不是。

要誅宦官,障礙重重,除了何進內心這一關過不去,他還要面對何皇后、面對弟弟何苗。妹妹何皇后是婦道人家,只知道誰對她好,她就要對誰好。深居宮中多年,除了爭寵無師自通,對於時局政治一概不懂。宦官圍繞她身側,耳濡目染,她又怎能硬起心腸對朝夕相處的人下手?

至於何苗,何進冷哼一聲,對於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他向來覺得頭疼。他打小母親死得早,父親便又娶了個**,後孃又買一送一,還帶了個弟弟過來,就是後來的何苗。至於兩個妹妹,則是後孃與何進父親生的,與何進、何苗都有共同的血緣關係。

也許是童年有陰影,反正何苗從小到大與他這個大哥不對付,不管何進如何對何苗好,尤其是父親何真死後,何進更是一力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何苗還是不領情,何進說東他就說西,何進說攆狗他就要抓雞……

何進傢俱體是幹什麼的,只有范曄說過一句:“武生蛇祥,進自屠羊……”,說明何進家是屠羊的,家中從事屠羊的,並不代表自己就要操刀上陣親自爲之,更不是後世磚家們所說的殺豬屠戶。

相反,何進樣貌反而頗爲俊美,要是一副粗鄙上不得檯面的相貌,他也不會在注重風姿的大漢官場坐到大將軍的位置。他的妹妹憑美貌母儀天下、他的孫兒何晏容貌俊美,傅粉何郎的典故流傳後世,可見他一家基因之強大。

且何進入了京師,還曾拜在當時帝師楊賜的門下讀書,可見他也不是一粗鄙無文的莽夫。楊賜乃弘農楊氏之後,世代纓簪不說,自己也是以人品高潔,學問精深,性格剛烈著稱於世。不像後世一些人有媚骨,爭相把權貴收爲弟子,哪怕掛一個名也好。要沒點真本事或誠心,想拜在他門下,想也別想。

當年金商門奏對,就他和蔡邕言辭最爲激烈,結果蔡邕判了死刑,經過劉備等人的營救,改流放;而楊賜因爲曾是帝師,被皇帝網開一面,不過也罷官在家。

何進一門心思拜楊賜爲師,是爲了什麼?若是爲了學問,他大可以去拜鄭玄、盧植等學術權威,可他卻沒有。若是爲了官職,他貴爲外戚,妹妹何皇后地位尊崇穩固,也並沒有求到楊賜的時候。那他究竟是爲了什麼?

爲了身份的轉換。

何進是有着大恆心的人,否則當年也不會耗費巨資請託郭勝送妹妹入宮了。他雖然貴爲國舅,步步高昇,但他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

國朝以來,作爲外戚而得以善終的,能有幾人?高皇帝開國時的諸呂、薄家、竇家太遙遠就不用去說了,本朝的前大將軍竇武、先帝時的前大將軍樑冀,就是佐證。

何進不願步他們的後塵,他對各種政爭其實很排斥,他只願自己的子孫長享富貴,與國同休。

經過何進的研究,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外戚總會有新的,皇帝一換,新外戚就會取代舊外戚。但士人、士族卻不會,無論誰爲天子,治理天下總得依靠他們。這滿天下的世代大族就是這樣形成的,漢之前,可曾有聞楊氏、袁氏、羊氏、崔氏?漢之後,這些士族家中書香翰墨不絕,這纔有今天的地位。只要子孫爭氣,就算不能高官得做,成爲一郡之望,那做一個詩書傳家的地方士紳,應該沒有問題吧?

家中子弟沒本事,就守着田舍過日子;家中子弟有本事,被舉出仕自然是不在話下。如此進退自如,可比做一個擔心吊膽不知富貴何日而絕的外戚,要強得多了。

這纔是何進自上臺後,逐漸疏遠宦官而日益與士人親近的根本原因。

他自擔任高位之後,便不斷舉薦征辟名士大賢,如王謙、伍孚、袁紹、邊讓、劉表、董扶、趙岐、孔融、荀攸等等,雖然也有鄭玄、陳寔、申屠蟠等不給他面子的,但也足見他的誠心。

可惜他一心爲家族計,而妹妹何皇后與弟弟何苗卻不理解他的一片苦心。與宦官打得火熱不說,更是常常勸他,要他知道知恩圖報,不能驟得富貴便翻臉不認人……

何進也是真心累,親人不站在自己這邊,而自己想親近的士族,卻步步進逼,只催着他趕快下決定,好把閹黨一網打盡。

今晚,何進在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後,天平便漸漸向士人傾斜了。不爲其他,爲了自己的外甥皇子劉辨,他也得去爭一爭。

自己再與宦官密切,能密切得過天子?天子素來不喜辨兒,東宮之位空置到如今,若不是辨兒爲皇后所出,自己這個國舅又官拜大將軍,只怕東宮之位早已定奪了罷?

既然自己就算全面倒向宦官,也無法爭取宦官在皇儲之爭上的幫助,那麼,就怪不得自己心狠了。最起碼,士人重禮,他們可是最注重嫡庶之分的。辨兒爲皇長子,又是皇后所出,素無過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可天子卻因爲自己不喜歡,導致東宮之位空懸,國本不固。士大夫們早就有意見了。不若與士人合流,剷除宦官,然後保扶外甥。這樣一來,自家依然可享富貴……

何進在家中陷入沉思的時候,袁紹家裡,也在開大會。

袁紹、袁術、曹操、陳琳、鄭泰、王匡、荀攸等名士一一在座。袁紹坐在主位,他身材高大修長,面貌俊美,按此時的標準看,就是一等一的美郎君。袁紹緩緩開口道:“大將軍天性柔弱,且有皇后與車騎從中作梗。大將軍意恐難爲。時間緊張,我等不可把希望全部放在大將軍身上,否則,我等危矣!”

曹操在左側開言道:“然則本初意欲何爲?”

袁紹環顧左右,朗聲道:“如今之計,唯有召外鎮入京,誅絕宦官,方爲上策!”

此言一落,鄭泰、曹操、荀攸等紛紛大驚,開言道:“萬萬不可!”

感謝書友秋飭的打賞支持。

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七百三十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
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七百三十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