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

劉備也不是雷鋒,他上疏爲宋皇后和王美人喊冤一是出於對兩位弱女子的同情心,二是王美人是劉協他娘。他想着萬一以後和劉協還有打交道的時候呢,不如現在留一段香火情。於是便抱着有棗沒棗打兩竿的態度,上疏了。

盧植卻不同,他是憤而上疏,宦官猖狂,時局黑暗,他本來連官也不想做了的人,所以心中也無所懼,除了替宋皇后和王美人喊一嗓子,他還強烈要求開黨禁。說如今遭到禁錮的黨人,大多數都是無辜遭受牽連的,皇帝既然有憐憫之心,爲何數次大赦天下都不赦黨人?這於情於理說不過去。另外當年誣衊宋皇后一家的人,應該論罪受到大漢律法的制裁,雖然首惡王甫死了,還有個程阿呢。這裡盧植就有點小心思了,他記仇呢,程家人和曹節勾結一起把他女婿弄益州去了,當時可是把他給擔心死了。最後盧植又數言政事,直指弊端,比如察舉人才的問題,比如考覈官員的問題等等。

皇帝正處於情緒低落期,寫着纏綿悱惻、如泣如訴的賦來懷念王美人,一見劉備和盧植的奏章,深有觸動,又想到以前的宋皇后,夢裡依稀也想起過她的溫婉,於是便準了,着大臣議追封王美人和改葬宋皇后諸事。至於盧植奏章裡其他的東西,嗯,他心情不好,暫時就擱着吧。

自我調節了好久才緩過來的皇帝,或許是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無常,於是覺得應該要今朝有酒今朝醉,要趁早行樂,別到時候人一死,什麼都是空了。皇帝開始變本加厲的玩樂起來,種種荒誕之事層出不窮。

光和四年,皇帝於**中立市肆,然後自己來當掌櫃賣東西,讓宮女嬪妃們來當買家。市肆中放的都是天下進貢的奇珍異寶,擺在那裡,結果就遭了賊,嬪妃宮女們你拿一件,我拿一件,都拿了去賣。皇帝也不聞不問只顧恣意**,飲酒作樂。

皇帝還引領了京師的一種時尚潮流,帶動了一種東西物價飛漲。他駕使着輕便的驢車,在上林苑內得意洋洋的到處轉,結果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於是京師大家都不坐馬車,改乘驢車了。天子都乘這個,顯得我們講究吧?結果這麼大個洛陽城,一驢難尋,從而導致洛陽驢貴……外地來的馬販子沒一個不罵孃的,辛辛苦苦出塞走一遭,回來了一看,我去,什麼時候馬兒都比不上驢了?

皇帝越玩越過份,在西園養了一羣狗,給狗帶上進賢完,掛上印綬,然後教狗來行禮,稱呼狗爲愛卿。若是有哪一隻狗能人立而行,皇帝便大樂,拍手道:“好一個狗官!”宦官那是隻顧着和皇帝逗樂,卻不知道滿朝大臣已經怒火沖天,到了爆發的臨界點。還有人更是心灰意冷,徹底對皇帝失望。

劉備知道了,哭笑不得的同時卻又怒了,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骨子裡說白了還是一個徹底的文人,書生意氣還是挺重的,當即就上疏,指責皇帝:“……三公九卿等臣,坐而議政,用於百事,而地方州郡之官,爲天子牧守一野,各有徒屬職分。大臣乃國朝基石,非天子之家奴也。且百官羣臣無有不忠君奉國者,君何以狗官二字見辱之?自古以來,未有聞天子愛衣冠之**者!若天子視百官爲**,聖人曰士可殺而不可辱,臣不能受此辱,且求放還山林!”

劉備是真的火大了,尼瑪,老子辛辛苦苦的替你打工,轉着心眼死着腦細胞拼命的想着如何挽回大漢的頹勢,你就是這樣回報的?君若待我如草芥,那便莫怪我待君如仇寇了……

劉備的奏章,就如同一個導火線,朝中這個火藥罐,於是轟的一聲便炸了。百官也怒,但他們出於習慣,只是在等一個領頭的。等來等去,三公和宿老都沒發聲,卻等到了邊地一個小縣令的憤怒吶喊聲。於是這下大家也不管了,一個個的上書,紛紛自請求去,三公也壓不住了。於是某一天打着呵欠上朝的皇帝便被羣臣給嚇住了。就像後世裡一家企業,一兩個員工說不幹了公司老闆無所謂,心裡指不定還在說快滾,但要是超過一半的員工要請辭,老闆只怕是要面如土色的向大家做檢討了,陪着小心的說兄弟姐妹們,我哪裡做得不好?皇帝也是這樣,被滿殿請辭的大臣給嚇住了。這,這是要幹嘛呀?

好言安撫衆臣,又問三公及左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誰能告訴朕?是不是拖欠他們薪水了?最後得知真相的皇帝,也是哭笑不得了,尼瑪開個玩笑而已,用得着上升到那麼高的高度麼?皇帝也知道士可殺不可辱,自己這回是惹了衆怒了。沒看見三公也是臉色難看的很麼。於是皇帝又勸又哄,好吧,他好久沒有這麼累過了,比翻宮中美人的牌子一起啪啪啪還要累。最後在殿上當衆認了個錯,才讓大家消停下來。

大家也見好就收,皇帝自登基以來什麼時候認過錯呀?這也算是他們取得的巨大勝利了。皇帝知道劉備是罪魁禍首之後,把劉備恨得牙癢癢,卻又明白這傢伙沒錯。只好下詔好言撫之,心中卻是在哼哼道,想求去?門都沒有,這輩子就給我們老劉家做苦力吧。皇帝暗中決定,以後哪裡需要救火隊員,哪裡有又髒又累的苦差事,就派劉備去,幹得好是他的本份,幹得不好麼……

劉備在廣陽莫名其妙的打了一個冷顫,撓了撓頭,又繼續看書去了。

今年同樣也是災害連連,不是這裡下冰雹就是那裡泥石流,不是北面鮮卑入寇就是南面蠻人反叛。真是多災多難呀。不過,總算出現好消息了。草原上的英雄檀石槐,在四十五歲的壯年,一病不起,掛掉了。消息傳來,邊郡與中樞,無不歡呼。

鮮卑與烏桓,都是東胡的餘支,當年被匈奴冒頓帶人打得像狗一樣的滿地跑,和部族跑散了,在鮮卑山這塊地方停了下來,因此自號鮮卑。後來匈奴就常帶着這兩個被打服了的小弟經常來入寇漢境,像自家後花園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殺略吏人,無有寧歲。

到了後來,漢武帝大發神武,把匈奴打得一敗塗地,繼而到了光武帝時,出了個牛人祭彤,在任遼東太守時把入寇的匈奴與鮮卑給殺得乾乾淨淨,於是鮮卑人開始害怕了,由是震怖。從此鮮卑與大漢,才通驛使。到了南匈奴都內附於漢了,鮮卑人就更不敢動了,於是也入朝參拜大漢皇帝,皇帝也不小氣,封鮮卑頭人一個爲王,一個爲侯。此後幾十年間,大家一直相安無事,漢軍甚至經常帶着鮮卑打烏桓,不帶還不行,因爲鮮卑人求自效功啊。

到了和帝的時候,北匈奴被大將軍竇憲率軍出塞五千裡,大破於金微山,於是逃竄入歐,做了匈牙利人。於是這一大塊的地盤,還有殘留人口,就被鮮卑給笑納了。漢人對草原沒興趣,這裡沒田不能種地,他們也不會遊牧,就只好便宜鮮卑人了。

結果消化完地盤和人口的鮮卑人卻變得不安份了。於是連年入寇邊郡,幾十年下來,有降有叛,當然還是叛得多,降得少,把個大漢邊州攪得七零八落,甚至累有郡守死於任上。幸好還有烏桓人可以牽制一下,不然更加不得了。這裡說下塞外的形式,漢朝在這時是非常務實的,要麼帶着鮮卑打烏桓,要麼打着烏桓打鮮卑,反正誰勢大就打誰。合縱連橫用得麻溜,偏偏這些部族還肯出死力。本來是同族,見了刀子卻捅得比誰都快。

就這樣,邊地局勢就一直在糾纏中來回拉據,漢人不勝其擾,但鮮卑人也沒討什麼好。大漢這邊還有兩個小夥伴烏桓和南匈奴呢,見了鮮卑比漢人還要恨鮮卑。直到這個檀石槐的出現。

檀石槐,他爹從軍三年,回家之後老婆和他說,快來看,這是你兒子。檀石槐他爹就怒了,你tm在逗我?老子又不是蠢蛋,當下把刀一撥,就要剁了這個賤人和賤種。他老婆就立馬跪下,哭着說我真沒偷人啊,我正在走路,天上打雷,我擡頭看了一眼,長生天掉下個冰雹,掉我嘴巴里,我吞下去之後就有了他,這是長生天的旨意啊,這個孩子必定有奇異的地方,不信你就等着,把他養大了再看!

好吧,這女人也是蠻拼的,這個破理由都找出來了。不過,檀石槐他爹仍然沒相信,他哪裡相信這等鬼話,不過怒氣過了之後,也不說要殺檀石槐了,只是說趕緊讓這賤種從我視線範圍內消失,不然我就要忍不住了。於是他老婆就把這小孩子讓別人悄悄收養了。

檀石槐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確實奇異了,勇健有智略,就是武力值和智力值很高,其他部族的人來搶他們部族的牛羊,這傢伙單騎追擊,一騎絕塵,所向無前,結果又被他全搶回來了。從此部族畏服,再大一點,乃施法禁,平曲直,無敢犯者,於是就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部落大人。然後這個傢伙就彗星般的崛起了。乃立王庭於彈汗山,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扶余,西擊烏孫,掃平草原羣雄,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又分鮮卑爲東、中、西三部,各置大人領之,皆屬他管轄。

這個兇人,臣服諸部後,就帶着兵馬連年抄掠漢境,每年要來無數次,每次都是兵馬甚衆。朝廷不勝其擾,又不能制。於是遣使欲封檀石槐爲王,還想嫁個宗女給他和親,結果這傢伙壓根就不理。他自己就是這萬里草原的王,幹嘛還要你們漢人封?他自己女人無數,每夜都玩不過來,幹嘛還要你們漢女?想要的時候我自己去搶好了。

就這樣,從桓帝一直到現在皇帝,檀石槐是每年都要寇抄幽並涼三州,一年數次。大家實在是受不了,嘉平六年,朝廷發三路大軍出塞,結果被檀石槐打得落花流水,三名主將倉皇逃回,士卒十損七八,南匈奴單于都傷重得死掉了。從此以後,談檀石槐色變。

就這麼一個兇人,現在死掉了,大家怎麼可能不高興呢?有心思活的,已經在動着腦筋想着該如何分化如何挑撥離間鮮卑諸部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五十章
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