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

營中,劉備與夷陵令分主賓而坐,劉備道:“營中數千俘虜,皆婦孺老弱,大多爲賊軍家眷,無奈席捲而入賊營。陛下仁心聖德,此等人皆在赦免之列。我軍中糧少,不日又欲轉戰他處。實無他法,是以交予縣令妥善安置。可使人看管,待荊州平定,則可使其屯田開荒,好生安居。日後敘功,軍功簿上少不得書上一筆縣令後方協助之功。”

夷陵令大喜,收些免費的勞動力,充實縣中戶口也算是政績,更何況還有劉備承諾的輔助之功。於是拜謝過劉備後,出營而去。

劉備又領了衆將至俘虜營,集衆而後道:“爾等殺官造反,禍亂地方,乃十惡不赦之罪,本欲皆斬首示衆,然天子垂憐爾等,赦爾等從賊之罪。然如今天下紛亂,爾等只怕再難回故籍。本將已委託夷陵令就地安置爾等。日後安生在此,不可再生事端。若有青壯願從軍者,可自薦之,大好男兒豈可揹負賊名見祖宗於地下乎?若不畏艱險,捨得性命,便可隨吾廝殺搏個功名,此男兒所爲也!何去何從,汝等仔細思量。”

便有俘虜鼓譟而呼道:“將軍!若能得活,我等良人豈肯造反?如今能逃得一條賤命,又如何再肯造次!我等願隨將軍征戰四方,以洗身上污名!”

於是遂命張飛嚴顏負責選拔青壯以充營中。

中平元年四月,薊縣城破,廣陽太守以身拒賊,戰死城頭,幽州刺史郭勳被賊所圍,於府中力戰,門客家丁死傷殆盡,於是闔府家小舉火自fen。

盧植率北軍精銳出司隸,直抵魏郡,守住鄴城後直趨鉅鹿,目前已複數城。

皇甫嵩與朱儁部將數萬精銳,掃蕩汝南,與穎川黃巾周旋對峙。

劉備大軍於夷陵休整數日,然後順水直取夷道。夷道黃巾守軍不多,見官軍大部來攻,主動棄城往走江陵。

劉備督軍,不數日至江陵城下。江陵,後世的荊州市,自楚文王遷都於此(郢城),歷代爲南方重鎮。秦以後爲南郡郡治,漢以後爲荊州治所。城高垣厚,又有大江圍繞,以爲藩屏,向來爲兵家必爭之要地,易守難攻。劉備率了衆將觀看城防,默然半晌,然後回營,一語不發。

他心中思來想去,覺得強行攻城絕不可取,這無疑是以卵擊石。江陵城中黃巾軍無數,自己這麼點兵力,給他們塞牙縫都不夠。又如何能夠攻城。只是如何把賊軍誘出來野戰?這真是一個問題。

江陵城中,黃巾賊將十數員,聚在郡守府,也在商討方略。漢軍來了,不過看樣子軍隊不多。於是有人想出城把這股漢軍吃掉,有人想據城堅守。吵來吵去吵個不休。於是主將黃廣把案几一拍,怒道:“吵什麼吵?”

見衆人安靜下來,便道:“一羣廢物,讓你們加強戒備,多派探子,一個個的只知道搶錢搶女人,居然他孃的讓漢狗摸到了江陵城外!”衆人鴉雀無聲,一個個垂頭不語。

“現在還敢出城把這股漢軍給吃了?真是無知者無畏啊,你們知道主將是誰?部隊戰力、裝備如何?具體人數?都清楚嗎?什麼都不清楚便敢口放狂言?是不是真覺得這天下就是我們黃巾義軍的了?是不是覺得天老大你老二了?我呸!”

一個細細的聲音冒了出來:“天老大,天公將軍老二……”

黃廣怒不可遏,暴躁的起身,在廳中走來走去,而後道:“傳我將令,遣人仔細打探城外漢軍來歷,就真他孃的奇了怪了,荊州漢軍不都退往南陽了麼,這支軍又是何處冒出來的?”黃廣心中真的很怒,眼看張大帥就要打破宛城,佔據南陽了,到時進可出司隸,退可守荊州。多快活?可如今卻居然有一支漢軍出現在江陵城外,黃廣不通兵法,卻也知道自己的老巢不能給官軍給奪去了。自己沒地盤容身不說,要是漢軍再從背後捅張大帥一刀,荊州義軍就完了。

想到此處,黃廣努力鎮定心神,又道:“江陵城四門緊閉,嚴加盤查,若有奸細,一個不留!”

劉備本來想趁天黑,城防懈怠之時遣勇士槌上城去,然後內應外合,打開城門一鼓而下江陵。結果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晚上三更時分派了勇士偷城,結果黑夜中那高高的城牆便如噬人的怪獸般,上去一個便消失一個。到了白天,黃巾軍將漢軍屍首懸於城牆之上,大肆取笑城外漢軍,一個個的笑喊道:“狗官軍,再多派幾個來偷城,來一個爺爺殺一個,來一雙爺爺殺一雙,最好全派來,爺爺全收下了,哈哈哈哈哈!”

劉備見了自家軍士屍首被繫於城牆之上示衆,心中難受之極,旁邊關羽忿怒道:“好賊子,且待我進了江陵城,哼!”

晚上軍帳議事,簡雍獻策道:“與其順城牆而上偷城門,不若夜間掘地道而入。”張飛關羽等眼神一亮。

黃忠卻阻道:“不可,某久在荊州,江陵地處江邊,地溼多水,不比北方。地道未掘成江水必然倒灌,且黃巾賊子既有防備,又豈想不到掘地道一策?依某想來,欲破江陵城,易爾,掘開江堤,引大江之水灌之,而後我等伐木作筏,順水而擊之,一鼓可下也!”

衆將一聽,皆拊掌稱善,劉備卻是搖頭苦笑。黃忠不愧是南陽人,對荊州之事瞭如指掌。可是這幫傢伙也太兇殘了吧?掘江堤引長江之水攻城,也虧他們想得出來。這一搞不好,周圍數縣就成水鄉澤國,誰來善後?

劉備於是搖頭道:“漢升此計雖可破江陵,然得不償失也。江陵城中,除黃巾賊外,尚有我大漢百姓無數。若江陵城破,江水淹城,還有幾人能得活命?”

張飛在一旁不以爲然的道:“玄德哥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只要滅了黃巾……”

張飛話還沒說完,劉備便怒道:“益德,滿肚子的書都白讀啦?聖人的仁義都不講了?爲了破黃巾賊便淹沒滿城百姓,天下如何看我等?我們是官兵還是匪賊?我們是救困扶危的王師,不救百姓於水火,卻要害死他們,此等行徑,與黃巾賊有何異哉?此議休得再提!”

劉備一發作,衆將便不敢再吱聲了。沉默了一會,劉備揮手道:“都退下罷,容我再想一想。”衆將躬身一禮,依次而退。

劉備支着頭,苦惱不已。麾下這些人哪,一個個都是武夫,實用主義至上,原本以爲張飛有性格缺陷,不愛惜體恤士卒部下,以致飛來橫禍,不過以剛纔的形勢看來,這些傢伙一個個的,都不怎麼把人命當回事啊。這個習慣可不好,得改。昏黃的燈光中,劉備陷入了深思。

接連數日,劉備只是派遣大量斥候分赴各處,打探消息。營中卻是高掛了免戰牌。張飛大覺無趣,便引了親兵,直至江陵城門處,在弓箭射程之外停了下來,然後翻身下馬,一邊飲酒作樂,一邊命親兵罵陣。污言穢語,連綿不絕,罵累了又換一批人。城牆之上原先無人理會,後來實在是受不了,便開始對罵起來。龜兒子、日你先人、死潑賊之類的各種惡毒之詞在城上城下往返傳遞。張飛玩得不亦樂乎,劉備也懶得去管。

城上一將見張飛喝得興起,居然脫了衣甲,光着膀子臥於馬腹之上,不由大怒,道:“好狗官,竟然如此小瞧我等,還請將軍下令,末將願去取了這狗官首級,以壯我義軍聲威!”

黃廣擰着雙眉,道:“且住,莫中了那狗官兵誘敵之計!”

那將執意要去,道:“將軍如何鼓他人之氣,墮我義軍之威哉?此賊距城門止有一箭之地,末將率了兒郎,疾馳出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此賊於馬下而還,漢軍欲救而不可及也。”

黃廣看了看張飛的位置,又看了看漢軍的大營,再看左右將領士卒一臉熱切,心知不好再阻,不然就真的傷了將士之心,墮了士氣了。再者,那城下之漢將行徑,也着實讓人惱怒。便點頭允道:“也罷,汝且去,一切小心爲上,若不可敵,便速速返回,吾於城上,以弓箭手策應!漢軍人少,必不敢追也!”

營中禁酒,張飛好不容易討了這誘敵之策,於城下喝得微薰,心中暗罵賊軍都是無膽鼠輩。然後打算小歇一陣便率軍回營。卻不想只聽一聲號角,城門大開,當先一將,手執長槍,率了一彪兵馬徑自出城,直趨自己而來。

張飛不由大喜,赤着膀子,翻身上馬,摘下馬鞍上的馬槊,右手微擡,雙腿一夾馬腹,便迎了上去。那將持着槍,卻見張飛光膀迎了過來,暗道一聲來得好快,右手長槍疾刺的同時,左手一翻,亮出一把小弩,在嘣卡的扣絃聲中,一枝小弩化作一道惡風,疾往張飛胸前而去。

怪不得這員將領敢請戰出城,卻原來是藏了後手的。他憑這手神出鬼沒的弩機,不知射殺了多少漢軍軍官。此時見得弩箭疾射,而張飛似未察覺,不由嘴角浮現一縷微笑,此番又建功了。

張飛聽得一股怪風,知道不好,便突然把身子一滑,整個人側懸於馬腹,可惜距離太短,弩箭太快,雖然躲得及時,那弩箭還是擦着左膀而過。張飛左膀傳來一陣火辣,不由大怒,上次受傷還是什麼時候?他自己都記不清了,卻於此處被無名鼠輩所傷,等會回營,還讓雲長、漢長等人看笑話。簡直是不能忍!

感謝liukai198308和江湖過客,,,,,兩位書友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等會還有一更。

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八百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八百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