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

別看董卓走得瀟灑,其實他心中憋屈死了。這麼多人馬,打了半天,沒搞定一個丁原,反而讓劉備出來做和事佬。

衆將見自家軍主臉色不好,也一聲不吭,跟着董卓身後入了軍營。

營中,董卓提着酒罈猛灌了一口,紅着眼珠子瞪着衆人,道:“丁老兒麾下那將,是何人?”

衆將面面相覤,愣了一陣,便見李儒出列道:“主公,此人我識得,姓呂名布,字奉先。乃五原人氏,自幼習武,善騎射,臂力過人。有萬夫莫當之勇。爲丁原所闢。如今乃丁原軍中主簿。”

董卓一愣,忽然仰首哈哈大笑起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衆將心道,莫非主公敗了這一陣,得了失心瘋?於是連忙進勸,好言開解。

董卓冷哼一聲,道:“丁老兒有眼無珠,如此健勇之士,竟然使其爲主簿,可惜呂奉先,正乃明珠暗投也。”

董卓環顧諸將,緩緩道:“誰與我說呂布來投,我必待其爲上賓!”

衆人又是一愣,抄傢伙打架行,讓他們挖牆角,這專業不對口啊。衆人只好又把眼光落在李儒身上。李儒見董卓和小夥伴都看着自己,心中也是壓力陡增,額頭上汗水涔涔而下,拜道:“主公,末將願爲主公效力,然末將舌笨口拙,恐難見其功。”

董卓一揮手道:“無妨,文優,你且去,錢財珠寶,任汝自取,成與不成,我亦不怪。”其實董卓也沒想真能把呂布給挖過來,他就是想噁心噁心下丁原,再看看能不能挑撥下兩人關係。

就在董卓在商量着挖丁原牆角的時候,百官公卿們終於憤怒了。先帝在時雖然朝政黑暗,但也沒人敢在京畿引兵自相攻伐吧?怎麼先帝新喪,屍骨未寒,天下就變了個樣?

這董卓也實在無法無天,不行,洛陽城中,不能這樣下去了。太危險了。必須把不相干的軍隊清退出去,然後使北軍盡屬天下。以衛京城。

於是第二日朝會,便有尚書謂董卓曰:“有詔卻兵,還請董使君引兵鎮幷州。”

董卓大咧咧的道:“公諸人爲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先帝病重時他便敢抗旨不遵,先帝既去,能奈他何?

尚書氣得個半死。這時百官終於徹底認清董卓的可憎面目了。心中把死了的何進,和仍在朝中的袁紹罵個半死,兩個無謀的蠢貨,把這頭狼給召來了,現在人家不走了,怎麼辦?

董卓的無賴,其實在他剛入洛陽城時,大家便有所領略。當時百官公卿在前太尉崔烈的率領下,於城外迎接歸來的天子,而董卓引軍在前,崔烈見了,便讓他速避,好讓百官拜迎天子。

當時董卓就怒了:“晝夜三百里來,何雲避,我不能斷卿頭耶?”當時衆人只以爲是他大軍遠來勞累,說得是氣話。如今看來,這傢伙品性就如此啊!

未幾,故大將軍何進曾遣騎都尉泰山鮑信回郡募強弩兵,如今鮑信引兵歸來,卻發現朝中已物是人非。又見董卓跋扈,乃私謂袁紹道:“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爲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擒也。將軍可與東中郎將劉君侯共商大事。”

袁紹本來就怕董卓,最近又聽不得劉備之名,於是婉言拒之。鮑信見如此,不禁心灰意冷,棄官歸還鄉里。

朝中紛亂之時,閹黨宗族已盡徵還京中。此時劉備正在宮中,向太兵求情:“張讓死時,私謂我曰,勢已至此,悔無可救……唯念世受皇恩,無面目見先帝於九泉之下。歷年所積並先帝所藏,讓我轉奉太后,以供宮中使用。還望太后顧及昔年之情,留他等數人一縷香火以繼宗族,來世再結草銜環,以報太后與天子恩德……”

沒錯,劉備打算與太后分贓了。這事他一個人出面,不太妥。能不能搞定不說,光他一個歷來與閹宦作對的士大夫,突然爲閹黨求情,徒讓士林質疑不說,名聲也受影響。便索性拿出一部分好處來,再和太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基本上應該就差不多了。

果然,說了一大通,太后動搖了。她久居深宮,素來與張讓等中常侍關係親密,又還有姻親。要不是自家兄長何進與士人們咄咄逼人,事態也不至於如此。

張讓等雖然殺了兄長何進,但畢竟沒有爲難她與天子。他們真有歹心,只怕自己與天子早就魂歸九泉了。想來他們也是無路可走才逼不得已吧?

張讓死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自己和天子,把歷年積攢下來的錢財還有先帝存在他們那裡的錢財一併上交,足見忠心。

如此,每家留下一兩個男丁,以此來繼嗣,又有何不可呢?

劉備見太后動搖了。於是又趁機插了句嘴:“最初大將軍本意,只誅中常侍中爲惡最甚者,以震宵小。我與家嶽,曹孟德,鄭尚書等皆持此論。不意事態惡化,形勢急轉而下,以致大將軍遭禍,真天意弄人也。”

何太后猛的一想,好像兄長在自己和二兄何苗的勸阻下,並沒有很堅決的說要全部誅絕閹宦,倒是袁家兄弟……

何太后知道袁紹是家兄的智囊,又親見袁紹在宮中提劍誅殺小黃門與宮女,不禁對袁氏兄弟印象大壞。忍不住的把一切因果都推到袁紹身上。

若不是他逼迫兄長,事情就不會是現在這樣子。又想起宮中老人凋零,自己再無體己之人服侍,何太心不由感覺到一陣心酸,於是閉上眼睛,緩緩道:“愛卿所奏,哀家準了。”

劉備心中一喜,太后開了口,這事就算定了。而自己也隱在幕後,不爲人知。最多是損失一筆錢財罷了。到時取出來的錢財,分一批送進宮中,若是太后嫌少,就謊報被亂兵挖掘了一部分好了。

黃昏,洛陽城中,李儒居所,呂布與李儒分席而坐,持觴而飲。酒過三巡,李儒以言語試之道:“奉先當世雄傑,奈何屈居爲軍中一主簿?若奉先受朝廷徵辟,二千石如探囊取物耳!”

呂布垂首無言。李儒便不再多語,只是勸酒。又喝了一陣,李儒又道:“世間緣份,實在奇妙,當年你我相遇幷州道上,從遊數日,相談甚歡。不意一別經年,你我卻各爲其主,彼此敵對。”

呂布長嘆一聲,道:“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李儒又挑逗道:“奉先之才,勝我百倍,然以我中人之姿,亦得校尉之職。奉先遇人不淑,位在下僚,可嘆可嘆!”

呂布紅着眼睛道:“恨不逢其主耳!”

李儒笑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古今概同。見機不早,悔之晚矣。今有我主董仲穎,敬賢禮士,賞罰分明。前番得見奉先英姿,念念不忘,乃託我來相請。我家主公有言,奉先若至,必待之爲上賓。”

呂布有些心動,董卓官拜幷州牧,又縱橫朝堂,比起丁原來,能給自己的太多了。卻又道:“奈何受丁建陽恩,不忍背之。”

李儒心中狂喜,他壓根就沒想到能說得呂布心動。誰想到七扯八扯,這傢伙居然鬆口了。李儒不禁強抑心跳,苦勸道:“丁建陽有何恩於奉先?奉先當世之傑,卻屈居爲一區區主簿,這是恩?大丈夫當縱橫天下,封侯拜相,如此方不負堂堂七尺之軀。若此,丁建陽可適奉先意乎?奉先欲施抱負,可來我主帳下,共圖大業!”

一番話說得呂布心中熱血沸騰。卻不好當面表態,只是推脫再考慮考慮。到了這地步,李儒也知道這事差不多就成了,就等主公董卓條件一開,這邊就水到渠成了。

於是便只說些風花雪月之事,兩人喝得大醉。

第二日,李儒回覆董卓,董卓聞言大喜,狠狠的誇了一通李儒。又令李儒準備數車金珠絹帛,再說呂布。

李儒便拉了數大車錢貨,送至呂布府上,又與呂布私語道:“我家主公有言,奉先若來,即拜虎賁中郎將!”

呂布聞言大喜,軍中主簿與虎賁中郎將,相差何止千里。於是乃受錢財,謂李儒道:“某若得富貴,必不忘兄之今日也。”

李儒大笑而歸。

這裡董卓聽聞呂布答應,便喜不自勝。開始運作呂布的職位起來。時虎賁中郎將爲袁術袁公路。董卓面對袁家子弟,也是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奏請以袁術爲後將軍。打算讓袁術騰位置。

袁術也不傻,如今董卓是迎風臭三裡,自己要受了董卓舉薦的官職,在百官心中,自己豈不成了董卓一夥?

想拒絕,卻又沒這個勇氣。思來想去,於是袁術心中一動,想道還有個臂援在荊州,不若辭了官,星夜下荊州去。

於是袁術畏董卓之禍,出奔荊州。

董卓得知袁術棄官逃跑,大怒,卻又無可奈何。便暗暗把袁家給記恨上了。

老董是很記仇的。在皇甫嵩那裡吃了幾次虧,他記到現在呢。

劉備冷眼旁邊。坐待事態發展。他也不知道董卓現在派人去挖呂布沒有。反正他該做的都做了,之後又數次示警丁原。若丁原再不上心,死了也不能怪他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