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

劉備聞袁術稱帝,長嘆不已。於是上表洛陽,請許專征,以討伐袁術。表至洛陽,卻被袁紹給扣下了。袁術再不濟,也是我袁氏子弟,我袁本初的弟弟。劉備你想出兵就出兵,我也攔不着你,不過你還想以朝廷的名分興兵,那卻是休想。

劉備未見洛陽有表還,知道肯定是袁紹那裡出了問題,於是也不再等。召孔融來府,命其撰寫討袁檄文。

孔融也深恨袁術之爲漢賊。雖然他不能上陣殺敵,但讓他搖旗吶喊,這事他拿手啊。於是喊府中從事筆墨侍候。未幾,一篇墨汁淋漓的《討漢賊袁術檄》便新鮮出爐了。

“僞仲氏之袁術者,世受漢祿,累代高門。今其居高位而不思報漢恩。趁國家多難,枉顧臣節,遂竊據豫揚,而逆施倒行,僭稱尊號。其行四海共震,天下同仇。此實漢賊也……

備本漢室宗親,受先帝之簡拔,荷本朝之厚恩。聞賊窺竊神器,包藏禍心。痛涕失聲!嗚呼!嘆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漢賊。特移檄豫、揚之賢士:

公等身居漢土,世受漢恩。秉聖人之教,寄萬姓之命。文官武將,皆系漢臣。今爲時勢所屈,委質漢賊。察其本心,非所願也。倘能棄暗投明,轉禍爲福。共立除殘去穢之勳,無廢家國天下之義。爵賞之誓,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途,岐路不返。義師南下江東之日,即助紂者見誅之時。機不再舉,時不再來。佈告遐邇,移檄州郡,鹹使知聞!如律令!

漢青州牧、鎮東將軍、廣陽侯劉備。”

檄文所到之處,天下譁然。於是,幽州牧劉虞、兗州牧曹操、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等,齊齊表態,聲援劉備。

天下士人百姓也是引頸向北,觀看劉備動作。

益州牧劉璋遠在成都,亦是對袁術忿恨不已。他雖然在益州稱王稱霸,但也知道這是得益於這天下目前還姓劉。若是袁術得了這天下,他們姓劉的哪裡還有好日子過。而劉姓若是出了個強勢皇帝能挽天傾。以他劉璋的身份,亦不失諸侯王之封。是以劉璋在看了檄文之後,第一時間發聲表態支持劉備,並與諸臣道:“益州若非遠在西南,恨不能舉兵以應劉玄德也。”

劉表雖然支持的是長安天子,但長安天子也姓劉啊。於是劉表也一聲不吭的在荊州開始動作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和軍械,自長沙郡送入了豫章。以供劉繇、華歆使用。若非是江夏兵要用來監視南陽的張繡。劉表早就讓黃祖帶兵進入廬江了。

劉虞在幽州,給劉備送來了三千騎兵,轉告劉備,他爲幽州政事所累,身弱體孱,不能親來。故遣三千幽州子弟兵以壯玄德之行。

曹操在豫州,更是舉雙手擁護劉備,這樣一來,他攻打起豫州來,理由更加正當了。於是在徐州二郡方面,也不再給劉備設置障礙,去信夏侯淵,讓他派人與青州方面交接,然後交割完畢後,速速率軍來助他爭奪豫州。

短短時日,風雲變幻,讓劉備看到了天下人心,看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當然,有支持的,自然便也有扯後腿的。袁紹一聲不吭,假扮透明。但在清河國的兵力,無形中又增添了許多。劉備命令關羽,若是袁紹敢犯境一步,便立即出擊,不再隱忍。關羽得令大喜,他久屯平原,每日裡除了操練士卒,處理國中政務外,便無所事事,骨頭都有些生鏽了。如今得了劉備許可,每日裡隻眼巴巴的看着河對岸的冀州軍,恨不得他們腦袋發熱,立馬就打過來纔好。

袁紹不吭聲,公孫瓚也不表態,只是在易縣休養生息。至於涼州諸閥,他們完全沒興趣關東發生了什麼事。在涼州這個窩裡都折騰個沒完的他們,哪有精力去管遠在千里之外的事情。

九月十六日,劉備以張飛爲討賊先鋒,嚴顏爲副將,領青州第二軍、第四軍南下。自己則率中軍於後緩緩而行。劉恪、沙摩拱衛左右,盧敏、崔琰隨贊軍機,荀彧留鎮青州,順便督糧。

兵到琅琊,每過一處,士人百姓紛紛扶老攜幼,來看劉使君。但見青州大軍,盔晃晃,甲明明,斧鉞現冷色,刀劍閃寒光。軍威壯盛,所向無前。又見當先兩員大將,氣勢非凡。各跨名駒,着寶甲,雙眸開闔,顧盼生威。不由喜道:“今日復見我漢家之威儀。”

大軍過境時,劉備命大軍緩緩而行,一再讓軍法官傳令勿得踐踏田地,勿得侵害百姓。青州軍向來就是紀律森嚴。大軍到處,秋毫無犯。百姓更是喜歡,紛紛夾道相迎,又有鄉間老者,各具果酒來獻。

劉備見了這些鬚髮皆白的老者,慌忙翻滾下馬,親自來迎。無論在漢時也好,在後世也好,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早已深深融入了漢人的骨子裡,從來未曾有變。面對這些耄耋老人,劉備實在是擺不出州牧的架子。

劉備扶起這些老者,一一問好,又使左右贈之以杖、賜之以絹。老人們激動得心潮涌動,老淚縱橫。一個勁的喊道:“好,好。”

百姓們見劉備和藹敦厚,一如傳說中的仁德。紛紛下拜,口稱使君。劉備不得不一路緩步而行,時時拱手以禮示意。沿途歡呼聲不絕於耳,直到許多年以後,有幸目睹並參與此次事件的人都已經垂垂老矣,仍在家中滔滔不絕的說給子孫聽。後世有詩讚曰:“袁術爲禍亂紛紛,殺氣三時作陣雲。至今憑弔江淮地,父老猶憶劉使君。”

兵臨東海,麋竺、陳登與陶謙二子陶商、陶應出郯城三十里郊迎。劉備攜了麋竺和陳登兩人雙手,同時登車,道:“吾於臨甾,聞子仲、元龍大名久矣。今得一見,吾心甚悅。”

又令大軍屯於城外,只與衆將率數百親軍隨麋竺、陳登等人一道入城。

麋竺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歷史上劉備被趕出徐州,麋竺竟然散盡家財、拋棄祖業來追隨劉備,一路從徐州到荊州,再到益州。可謂是榮辱與共,生死相同。陳登,雖然因個人原因在自己失敗後不再跟隨,但自己在徐州時,他也是傾盡全力來相助。這兩個人,如今終於還是歸在自己麾下了。

劉備在好言安慰了陶商、陶應之後,便問麋竺與陳登道:“子仲,元龍,我方來徐州,不知此地風俗,我欲表子仲爲琅琊相,元龍爲東海相,分鎮兩地。還請二位爲我分憂,使我無後顧之患,得以率軍前向,以討袁賊。”

麋竺和陳登互望一眼,陳登開口了。

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百十四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百十四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七百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