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

董承心裡也正在打鼓,不知道這麼大的事情,是不是天子親自策劃的。如果是,那自己該如何佈置。正亂想間,忽然聽得天子問話:“董將軍意欲何爲?”

董承聽了,心中便是一驚。天子對自己向來信重,所以自己才能得以外戚身份執掌兵馬值衛宮禁。多少年了,天子何曾喚過自己董將軍?再聽這口氣,似乎很不好。

董承便擡頭看去,只見方纔還和顏悅色的天子,此時臉上已經陰雲密佈了。皇帝畢竟是皇帝,天下之共主,海內之至尊。再怎麼柔弱,十年天子做下來,這身上的氣勢一釋放,也是董承所不能抗拒的。

董承腰身一蹋,伏在地上,對道:“臣收到此信,心中惶恐,便來見陛下,驚擾聖駕,臣死罪。”

天子聽了,便知董承沒有參與其中,於是心中一寬,口氣放鬆,道:“朝廷有如此局面,頗爲不易,董卿能識大體,何罪之有。快快起來。”

既然董承沒有參與其中,天子也便不擔心劉備震怒之下懷疑到自己身上了。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有如此局面來之不易,天子實在是不想破壞他與劉備兩人之間的互信。大業未成便君臣相忌,這大漢還有救?

天子沉吟一會,便遣了侍者出去,密召太傅楊彪、執金吾伏完、衛尉盧植等人來見。想了想,又使人往請荀彧。

不一會兒,諸人齊至,到了之後,天子以信示諸人。道:“大將軍於國有大功,朕豈能容此等言辭以污之。朕欲命有司徹查此事,諸卿以爲如何?”

衆大臣紛紛站了出來,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言辭激烈的指責了一番造謠者。然後便不再多言,卻是把眼光,投向了班列最後的一人。

荀彧見衆人看向自己,便站了出來,奏道:“陛下,此事既然涉及大將軍,不如便將此事交予臣來處置。”

天子聽了,笑道:“合該如此。準卿所奏。”他說要讓人查,不過是爲了向劉備表明自己的態度,證明自己沒有參與進來針對他的意思。荀彧知趣,把這事給攬了過去。他自然樂意。

諸臣見荀彧出面,他們心中也長吁一口氣。荀彧主動攬事,證明此事大將軍府一直在關注跟進。若是荀彧不聞不問保持沉默,那搞不好就是劉備要藉機大搞株連了。

在這裡的幾人中,太傅楊彪剛與劉備妥協;伏完與董承是外戚,沒有天子的指使他們不會擅自行動;盧植就更不用說了。既然這裡的幾個人都是可信的。荀彧就直說了:“府中已有安排,還請諸位對此事暫時保密。”

這種涉及到帝位的流言,從來都是很忌諱的事情。諸人唯恐牽連到自己身上,連忙答應下來。天子見此事已經說開,便命諸人各自退去。

諸臣退後,天子入內闈,伏後迎住,憂道:“陛下,聽聞外間流言四起,傳大將軍欲奪位,不知是真是假?”

天子眉頭一蹙,責問左右道:“是誰胡嚼舌頭,惑亂宮中?”左右跪伏一地,莫敢對之。天子此時雖然掌控不了天下,但要杖斃幾個奴婢,那還不是隨意?

伏後性格柔順,天性慈惠,見天子動怒,忙勸道:“陛下勿怪,是本宮無意間聽見宮牆外傳來的聲音。”齊王宮雖大,卻怎麼也比不上洛陽與長安的帝居之所。齊王府一牆之隔,便是市井,雖有改建,但要說完全隔絕人聲,卻也不可能。

天子聽了皇后的解釋,方纔展眉,對伏後笑道:“皇后且放寬心。大將軍對大漢一片赤血丹心,此時仍領兵在外爲朝廷征戰。外間所傳,不過是一羣跳樑小醜所製造的無稽之談罷了。”

患難夫妻,感情總是要比普通人家來得深厚一些。伏後聽了,稍散憂愁,陪着天子細聲說了一會話,這才一齊就寢。

不止董承,張繡也接到了密信。不同於董承接信之後往見天子。張繡卻是徑往賈詡府中去了。張繡勇武過人,但在大事上,卻很依賴賈詡。在荊州的幾年相處間,兩人彼此信任、默契配合,一直到了今日,仍是如此。

張繡剛來青州的時候,也曾經猶豫過,面對着青州集團這個龐然大物,是不是要與朝廷站在一塊來抱團取暖。結果還沒來得及把思路理順,就被調至前線。與冀州一場大戰下來,徹底明白劉備實力的同時,也熄了心底那蠢蠢欲動的小火苗。

賈詡在給他的信中說得很明白,是要擠上一條腐朽的、必沉的舊船。還是舒舒服服的做一個新王朝的開國功勳?張繡不傻,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之前有那種想法,只不過是他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懼怕被吞併的那種不安全感的體現罷了。幾番接觸下來,劉備有能力有手段,也能容人,張繡也便就逐漸的放下心來。現在只是還沒有正式表態,定下名份罷了。

這次接到密信,其不往見荀彧,而是先來賈詡這裡。一是他的習慣使然。二是他對事態的發展,頗爲不明,面對眼前的迷霧,他只好前來請教賈詡了。

賈府,賈詡與張繡二人分主賓坐定,然後張繡便開門見山,把信給拿了出來,道:“賈公,此事該如何是好?”

賈詡也不接信,臉上似笑非笑,道:“文錦,老夫早已看過信了。昨晚天子密召太傅、文若等入內奏對,便是爲了此事。天子已將此事盡託予文若矣。”

張繡心中一跳,他來賈詡府中,就是不知道這事到底是不是如信中所言,是奉了天子密詔而行之。誰曾想一來,便聽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賈詡問張繡道:“文錦,若信中所言是真,汝欲從天子乎,從大將軍乎?”這話問得,直接把張繡一下便頂到了牆壁之上了。

張繡臉色一變,稍作猶豫,便斬釘截鐵的道:“吾既奉大將軍之將令,本部兵馬自然受大將軍節制!”不愧是從軍多年、戰場之上廝殺出來的男兒。一旦作了決斷,便是刀山火海、萬劫不復,也再難動搖他的意志了。

張繡生長在涼州,那裡百餘年來,便是秩序全無的混亂之地。以下犯上的事,本來就多如牛毛。在見識過涼州諸將把長安朝廷玩弄於股掌之中後,他對朝廷與天子的敬畏,便瞬間降至了最低處。現在就像涼州諸將當年選老大一樣,既然張繡自己沒這能力當帶頭大哥,那麼就選一個力量最強大的人好了。而朝廷,在張繡看來,力量弱得很。大義也好,名份也好,沒有實際具現的力量支撐,也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三十章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
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三十章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七百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