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

張繡在臨洮,與臨洮羌約盟。之後在臨洮羌人的引路帶領下,大軍沿洮水而上,連下索西城、龍桑城、鄣縣、安故等地。每到一處,張繡便佈告胡、漢,朝廷大軍已至,使其等各居其所,然後便宣傳、講解朝廷的政策。又令哨探尋訪各縣、城有貪贓枉法、監守自盜、欺凌百姓等各種犯法者,收而捕之,然後於城外當衆聲明其罪行,按律或斬或囚。漢軍的威武整肅與號令嚴明,讓百姓們拍手稱快的同時,心中也暗自敬畏。朝廷的威嚴,不知不覺間,便又重新慢慢樹立了起來。當然,這一個過程,會持續很久,要以後的漢官,用心維護,公正嚴明,這才能夠將漢王朝在這裡已經被打破的威信重建。

鄣縣西北,有鳥鼠同穴山。《山海經·海內東經》曰:“涇水出長城北山,山在鬱郅、長垣北,北入渭,戲北。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山名據說是大禹取的,山南之水流入渭水,山北之水流入洮河。這名字很奇怪,鳥鼠是鳥和鼠,還是有一種動物名叫鳥鼠?歷來衆說紛紜。各種旁徵博引,尋找證據,最後卻仍然說明不了什麼。其實以劉備之見,估計這鳥鼠說的就是蝙蝠。那會大禹壓根就不知道這怪獸應該叫什麼,而蝙蝠又是羣居動物,索性便叫鳥鼠同穴山了。《山海經》中很多動物,古人都不知道叫什麼,只知道用有限的詞語來形容。然後後人一考證,哦。“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這是豪豬。“其中多駁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這是白犀牛……

宋建所部前鋒,便駐紮在這鳥鼠同穴山上。這山下窺鄣縣,左扼首陽,後面又是隴西郡治狄道。地勢實在是險要無比。不把這裡攻打下來,張繡沒法繼續西進。

看了看地形,只能仰攻,而敵軍在山上立寨,只要把滾木擂石往下扔,便可以阻塞山道了。張繡先禮後兵,仍然先使人勸降。不過宋建統治日久,枹罕兵種又素來剽悍。並不接受張繡的好意。張繡無奈,也只好舉兵攻打了。很多剛投降的羌人都在圍觀,若這一仗不能打贏,不能打出漢軍的威風。羌人們只怕也是要呼嘯而去。這種半開化的愚昧地方,就是這樣簡單粗暴,用實力和拳頭說話。

張繡整頓軍務,然後率部往攻鳥獸同穴山,暗底卻又吩咐馬岱引兵自安故襲山後。馬岱之前因嚮導之事使漢軍失陷了先鋒營,張繡上報給劉備之後,劉備就要把馬岱給砍了以行軍法。還是賈詡等人在旁邊勸住,說剛降馬騰,便斬其侄,臉面上不太好看,也恐讓馬騰等生異心。劉備想了想,覺得把馬岱給砍了確實不利於當前的安定團結,於是便打了馬岱五十軍棍,降其爲校尉,使其以校尉代副將職。于軍中戴罪立功。馬岱也知道,這次是自己命大,若再不能好好表現,到時就真的難逃一死了。於是便抖擻精神,率部從安故出發,襲鳥曾同穴山之後。

這有帶路黨和沒有帶路黨,完全是兩回事。有了臨洮羌人的幫助,馬岱早早就潛伏到了鳥獸同穴山。他沒有貿然出擊,而是打算襲擊敵軍的屯糧所在。山上運糧不易,只要沒了糧,山上的敵軍又還能堅持多久呢?

糧草從狄道源源不斷的轉運過來,先儲存於山下,然後山上的守軍再派兵卒肩扛手擡,慢慢搬上山去。馬岱把大軍藏好之後,派人去查探敵軍貯糧所在。未幾,斥候來報,告知地點。馬岱正欲率部前往襲擊,忽然一看地形,那貯糧所在,正是一個山凹處。外窄而內寬。馬岱想了想,心道何必費力出動大軍,乾脆派一夥人馬前往縱火。然後自己圍在外面,只等火起,然後截殺敵軍,豈不是更加輕鬆?

馬岱這裡準備火攻的時候,張繡那裡已經開始放火燒山了。可惜這山上,水源實在是太多。渭水都是發源於此,又怎麼可能缺水?大火一起,沒多久,就被敵軍給撲滅了。山上敵軍見火被撲滅,不禁大聲嘲笑。張繡在山下遙遙聽見,面色鐵青,心道且等你先得意,等會便讓你去見閻王。

馬岱一念既起,便着人去往谷內放火。這山後取水不易,又正值秋季,百草衰枯,落葉金黃。數夥人攜了火具,便行至谷外,正欲縱火,忽然一通鼓響,谷口涌出無數敵軍來,箭矢如雨,立時便把漢軍給射成了刺蝟一般。馬岱在另外一處見了,不由大驚。額頭上冷汗涔涔而下。要是自己沒有派人去縱火,而是率大軍貿然出擊,這會已經中了敵人的圈套了。好險。想不到敵軍是如此的狡詐!竟然在貯糧的地方設伏。自己潛行而來,不可能會被敵軍事先得知,這隻怕是敵軍早早就做了防備。

既然形跡已露,馬岱便也不再猶豫,於是便率部隊一涌而出,殺向那谷口。馬岱無比自信,在平地上,敵軍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事實上也是如此,等馬岱把敵軍一圍,然後鏖戰還沒一個時辰,敵軍便已經死的死,降的降了。馬岱衝進谷中,興沖沖的打算繳獲糧食,卻發現這只是一處空地,裡面的那些高高的架子,袋裡裝的都是泥石,哪裡又有什麼糧食?

馬岱大怒,遂召來降卒,一問才知,這就是個純粹的陷阱。這處地方險要,如果把這裡僞裝成貯糧所在,敵軍必定來攻,若不聞不問便一頭闖進谷中,到時伏在谷外的兵馬便可以圍住谷口,放火攻之了。

馬岱聽得心寒不已。要是自己中計衝了進去,人家宋建的人馬卻佔了谷口在外面放火。那真的就是要全軍覆滅了。還好自己沒有衝動。

馬岱又打探得真正的貯糧所在,命降卒帶路。等到了真正的貯糧所在,馬岱不禁歎爲觀止。這也太會隱蔽了。這處地方,在一片密林之中,挖有無數坑道,坑道內置石灰、木炭和橫木,以存放糧食。坑道上面又鋪以木板,覆以沙土枯葉。這要沒人帶路,誰知道這地下存放了大量糧食?

這時又聽那降卒言,此處因爲隱蔽無人知曉,故也不曾派人守衛。而是將護糧人馬全部放置在那處陷阱那裡,專門等敵人來上鉤。馬岱自從軍以來,只知奮勇廝殺,還是第一回知道這兵家權謀。心中不勝感慨。

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零九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五十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九章 大道之基
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零九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五十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七百十一章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九章 大道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