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

太學中,劉備高立於臺上,臺下諸人密集,皆是太學生中頗有令名之輩。臺上,劉備聲音清亮,揮灑自如:“承諸位之盛情,劉某不才,便在此與諸位兄臺分享吾受學以來之心得。

劉備魯鈍,自問經學入門尚淺,比不得在場諸位賢達。今天,劉備便不與大家談經,想與大家聊一聊我們的儒學……”

今年,天下越發的不太平,正月裡,交州亂成一團粥。合浦、交恥烏滸蠻反,引九真、日南兩郡民衆攻沒郡縣。二月又有日食,連罷太尉和司徒。沒過多久,又地震了。還好死傷不算多。皇帝一見不好,立馬大赦天下,把熹平的年號又改爲光和。

改年號也沒用,四月接着又地震,皇帝又換太尉。然後就不管了,見太學生議論紛紛,心中有氣。便於鴻都門內置學,敕州、郡、三公等舉召能爲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有千餘人至。這些人都是些無行趣勢之徒,憙陳方俗閭里之事,以此媚上。皇帝偏偏喜歡這些雞零狗碎的八卦,於是甚悅之,還一個個的封官,甚至封侯爵者。當時士林一片譁然,皆恥與此等小人同列。

劉備入了太學,倒如魚入水。這裡都是同輩之人,往日裡相處也甚相洽。只是一點不好,就是憤青特別多。劉備不排斥憤青。因爲憤青都是愛國者,大多都是愛之深,所以恨之切。他以前也是一個憤青。但他不喜歡那種只知消極反對,言辭尖銳的去批評一切而不知努力樂觀,去積聚力量的完全沒有一點理性的人。同理,他也不喜歡太學生裡那些整天喊口號,罵大臣、罵閹宦然後什麼事都不去努力的人。每天都只知高談闊論,這裡不對,那裡不好。但又提不出什麼建議性的好意見。

太學裡面的“座談會”特別多,幾乎每天都有。劉備也喜歡去參加,他就帶着耳朵去,希望有些意見能對他有所啓發。可惜次數多了,他卻越發失望了。這些熱血青年們,每天無非就是要誅閹宦,開黨禁,罷小人,納賢臣等口號翻來覆去的喊來喊去。等問及如何去實行,不是束手無策,就是推到朝中三公九卿身上,說是他們的責任。

劉備很無語。於是也按耐不住,加入討論之中。他這一加進來,便顯得讓注目了。他論據嚴謹,雄辨過人,在很多次會議上把諸多人駁得啞口無言,這時候的學生們,還是很崇拜有能力的人的。文人相輕的臭毛病有,但沒有後來那麼嚴重。加之劉備又是能格物能飛天的奇人,於是他一時之間,聲名大震。

這不,太學諸子中的幾個頭領,便邀了劉備來主持一場專門的“座談會”。劉備剛開始不幹,他不是沒經驗,以前在大學裡主持晚會辯論會不說,在東萊的時候也幹過這活。但他實在不想和衆人去談經學、談政治。他覺得毫無意義。但推了幾次,實在推不過,便精心準備了今天的話題。

“什麼是儒呢?哪位可以告訴我?“

太學諸子開始沉吟不語,劉備問這個問題,意義何在?儒是什麼?我們不都是儒嗎?但劉備應該不會問這麼簡直的問題吧?那到底什麼是儒?衆人開始深思起來。

這時周君吉便站了起來,向劉備拱手,道:”玄德,吾以爲,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者爲儒!“

衆人低頭接耳一會,紛紛頭點稱是,覺得這就是儒。因爲這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的: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爲最高。

這應該是儒的最佳解釋了。但是劉備緩緩搖了搖頭,道:”班孟堅此言,只得其一也!“

衆人譁然,什麼,班固說得這麼精準了,還只得其一,沒說完?不會吧?切看你如何解釋。此時衆人皆屏息凝神,靜聽劉備高論。

劉備侃侃而言:”許叔重曰:儒,柔也,術士之稱。此也只得其一也。“好嘛,《說文解字》裡的解釋,也只是其一了。大家繼續聽。

”何者爲儒?吾意以爲有三:《說文》曰儒者術士也,太史公《儒林別傳》亦云:秦之季世坑術士,而世謂之坑儒;司馬相如言: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趙太子悝亦語莊子曰: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儒者,人之需也。道、墨、名、法、陰陽、小說、詩賦、經方、本草、蓍龜、形法,此皆術士,亦爲人之所需也,何遽不言儒?此爲術士之儒也。

又曰儒者,知禮樂射御書數。《天官》曰:儒以道得民。說曰: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地官》曰:聯師儒。說曰: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此則躬備德行爲師,效其材藝爲儒。

其三,方爲班孟堅所言之儒。以上三者,皆可稱儒。然儒之名於古通爲術士,於今則專爲師氏之守矣……“

劉備洋洋灑灑,把後世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原儒》一文大段引用到自己的談話中。下面的太學諸生聽得呆了。這個時代,哪裡有人針對這個問題做出過如此深入的研究?

衆人只見劉備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有理有據。頓時覺得劉備果然博聞強記,讓他們都有些羞愧了,好多書他們也有翻過,只是內容卻記不得了。哪能如劉備這般能隨口說來。再看劉備時,便覺得他好高大上!用後世的話來說,逼格頓時立起來了。

劉備見鎮住諸人之後,便莞爾一笑,朗聲道:”然則儒者當有何爲耶?“

衆人紛紛不語,悉聽劉備高論。

劉備便道:”爲儒者,當爲天地立心!“

此乃劉備之論,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此論。”天地本無心,天地止生萬物而已,不與聖人同憂。我等傳習聖道,格物致知,便是以人心合天心,大其心,以爲天地而立也!“大家點頭稱是。

劉備又道:”然則還不夠,爲儒者,應爲生民立命!民者,吾同胞也;物者,吾與也。我等爲儒者,將奉天子而理天下,應爲生民立命!“

劉備又發新論,大家激動了,他之所言是如此的新穎而發人深省,雖從未見聞卻又一切合乎情理。此時又見劉備大聲道:“爲儒者,還須爲往聖繼絕學!國朝以來,儒者孜孜於繁劇章句之間,而不知天地之大,惑溺於外道之中,而孔孟之道不傳也。故班孟堅有言惑者既失精微,闢者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從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也。是以,我等儒者,當爲往聖繼絕學!”

劉備不顧臺下的騷動,繼續大聲道:“然則猶未足也!我等儒者,當爲萬世開太平!”

“上佐君王,下安黎庶,外服夷狄,內平賊寇,開萬世太平之基業,此數事,非我儒者誰人可當?”

劉備振聾發聵的聲音在諸子心間迴響。他的聲音鏘然有力,帶着熱血激昂,直指人心!

在座諸子,誰不是熱血青年?誰不渴望建功立業,以名傳青史?有史以來,只有漢朝的士民們,從上到下,皆充滿了尚武的風氣。男兒多好功名,皆欲馬上取之。是以朝廷徵發大軍出塞時,遊俠兒,悍勇少年皆踊躍從之。而漢武帝經常徵發犯官、亡命、勇敢、遊俠等士出戰,仍能屢勝。我大漢的兒郎,皆是血性的好兒郎!崇尚軍功和榮譽的好兒郎!

劉備的最後一句話,充滿了神秘的力量,它鼓舞人心,它煽動熱血,諸子皆站了起來,激動而嚴肅的向劉備大禮拜下,而後齊聲大吼道:“我等儒者!當爲萬世開太平!

上佐君王,下安黎庶,外服夷狄,內平賊寇,開萬世太平之基業,此數事,非我儒者誰人可當!!!”大有一副捨我其誰的架式。

劉備看着被自己煽動得嗷嗷叫的太學生,滿意的笑了,這樣的精神勁兒,纔是我大漢太學生的風采麼。不然天天扯談,整個人遲早得廢。

劉備最後大聲道:“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行此四事者,方爲儒也!諸位兄臺,清談誤國,實幹興邦!從今而後,吾與諸兄共勉之!“

最後向諸人一拱手,表示講話結束。諸人恭敬的還禮,以謝過劉備今日傳道。好多人心中激動,胸中千言萬語,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是激動的看着劉備飄然而去的身影,他們都知道,因爲今天這個人,從今以後,他們的人生會更多一種色彩。

劉備出了此苑,對剛纔的效果還是十分滿意的。心中想道,論經學我拼不過你們,不過橫渠先生的四句教可是大殺器,看把你們給炸的,一個個的服了吧?你們就開始崇拜我吧。我看以後誰還敢拉我去談經,我可是有着崇高志向,欲爲萬世開太平的人!

第一更奉上。

第六百八十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六百七十章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
第六百八十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六百七十章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