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

劉備一行直趨城外,見了張飛等,不由大喜道:“賢弟來得正好,我於營中,收拾兵器,正恨無馬可乘,真天佑我也。”

卻原來張飛一行,還驅了數百匹北地良馬而來。張飛輕巧的翻身下馬,施了一禮,笑道:“卻是子敬叔父聞兄長拜將募兵,便託了中山蘇、張二位叔父,爲兄長籌備了些馬匹,讓我等一路驅趕南下而來。”

劉恭當年爲了蘇、張之事,遠赴扶余,事情完美解決之後,三人感情更篤。這次幽州黃巾也起,商途阻隔,於是蘇、張二人索性把這些馬匹轉與劉恭,反正養在家中每日也要消耗馬料無數。

劉恭又與黃忠、簡雍一一敘話。最後,走到關羽跟前,欣然道:“這位便是河東關壯士罷?”關羽這賣相,果真是好。眉梢眼角皆顯英豪之氣。

關羽一打量,見身前之人比自己略矮,一身儒雅卻偏又氣勢凜然,笑容親切,眼蘊神威,知道這人便是自己以後的軍主,名揚四海的劉備劉玄德了,當下也不多言,抱拳一拜,道:“河東關羽,拜見主公,亡命之徒,還望主公不以羽卑鄙,憐而納之。羽願爲主公效死。”

有漢一代,養士之風仍然不絕。關羽亡命江湖以來,託庇樓桑時日已久,早就以劉家門客自居,如今見了樓桑劉家當之無愧的話事人,自然是納頭便拜。

劉備一把扶起關羽,道:“雲長何出此言哉。我等大好男兒,因緣際會,聚於一處。便當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此乃備平生之志也,當與諸君共勉之!”

張飛、黃忠、簡雍以及嚴顏,關羽均轟然應諾:“某等願追隨主公一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於是便入太守府中,設宴置酒,痛飲一場。劉備得關、張、黃、嚴四將,又有簡雍在側,喜不勝喜,飲得多了,不禁大醉一場。

第二日,劉備引了衆人至軍營。關羽張飛黃忠等見了劉備軍士一個個列陣校場,宛若石俑,動也不動,一股森然氣息瀰漫。不禁心中暗贊,主公果非常人也,短短時日,士卒便訓練有素。兵挑將,將挑兵,衆人自然是一個個磨拳擦掌,心喜不已。於是劉備便命關羽、張飛、黃忠、嚴顏、沙摩等五人爲軍中司馬,各領一部。嚴顏兼掌軍法,簡雍爲軍中書記官兼糧草官。職責已定,劉備便又正色道:“既在軍中,便須守軍紀,若有敢犯我軍令者,無論親疏遠近,必定不饒。”

劉備板着臉一字頓極其認真,饒是衆人膽大,心中也不禁有些發寒。

一切收拾妥當後,一聲號砲,三通鼓響,大軍如潮水般涌出營外。關羽爲先鋒自領一部於前,斗大的劉字號旗迎風飛舞。關羽跨坐於馬上,手提長刀,顧盼自雄,心道,大丈夫生於此世,當縱橫天下,名留青史,這纔不枉此生。現在,新的人生路程開始了。

劉備自領中軍,黃忠壓後,大軍一路出了江州,城外無數百姓士紳垂淚相送。蜀中子弟出征,歸來又能有幾人?

一路出了巴郡,到了荊州地界。劉備便令七千子弟紮營歇息。而後命衆將於中軍帳議事。此時荊州七郡,長沙、南郡、江夏先後陷落,可謂一州之精華盡喪敵手。至於武陵、桂陽、零陵三郡,雖有黃巾,便地處偏遠,劉備暫時還沒空去管。最最要緊的是,此時張曼成就率了數萬精銳在南陽郡肆虐。

南陽郡,離洛陽七百餘里,緊鄰司隸,三十七城,近六十萬戶,二百餘萬人口。可以想象,若南陽全境落入黃巾之手,京師將受到怎樣的威脅。

劉備仔細分析過黃巾軍的戰略,就是拼命的佔據中原腹地,然後不管不顧的向京師進軍。若是在朝廷沒有反應過來、內應還在的情況下,或許能一鼓作氣,攻入京師。可如今洛陽城內應死絕,人人談黃巾色變的情況下,還不停下腳步,消化戰果,還埋頭往京師猛衝,這就是在犯蠢了。京師周圍八關,都有禁軍嚴陣以待,虎視眈眈。在這沒有遠程炮火覆蓋的情況下,去攻這險惡關隘,不是找死是幹什麼?

而南陽,天下精華之所在,郡治宛城也是天下有數的雄城。張曼成在南陽攪得天翻地覆,攻宛數次而不能下,卻仍然戀棧不去,在劉備看來,已經是蠢得無可救藥了。

商討了一陣,衆將的意思,是直趨南陽,擊破張曼成,破宛城之危。劉備卻搖頭,表示不同意。

劉備道:“我兵少,賤兵多。破賊易,剿滅難。若先破張曼成,而後其率殘部退入汝南或江夏,又可捲土重來。若此,則成拉鋸之勢,如此一軍疲命,何日能平荊州?依我之意,先定南郡、江夏,隔絕大江,使張曼成部除汝南之外,無處可逃。而後再聚大軍,一鼓而破之。張曼成可授首爾。”他還有個心思沒說出來。他總領荊州,只要張曼成不南逃入荊州其他郡縣,他往東竄入汝南郡,隨他之意好了。他無所謂,平定荊州之後,若汝南黃巾未定,他一點也不介意再領軍去豫州掃蕩一番,除了可以練練兵,荀彧還在那呢。

衆人計較已定。便埋鍋造飯,宿了一晚,第二日便順水直往夷陵而去。

方到荊門山,便聞報有黃巾賊衆萬餘人,正在前方紮營。劉備便引了衆將,前往觀敵之營寨,只見一片混亂,旗號也分不清,黑壓壓的人羣東一堆,西一堆擠在一處,雜亂得緊。劉備便嘆道:“此等賊人,竟也能禍亂天下。諸左右,誰爲我破之?”

衆將紛紛出列,抱拳道:“主公,末將願往!”

劉備見衆人臉上一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得很,便笑道:“吾觀蛾賊如土雞瓦狗爾,不過,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且此番乃我等平亂第一功,衆將可同去,吾在營中,爲諸位擂鼓助威!”

五將臉色一喜,齊聲一諾,道:“末將遵令!”

劉備便道:“去罷,傳我將令,降者免死!”一羣活不下去的農夫罷了,劉備實在是不想過多殺戮。

便聽得一聲鼓響,五將一馬當先,率了部曲疾往黃巾賊而去。關、張馬快,到得寨前,便一聲大喝,道:“黃巾賊子,速速出來送死!”

黃巾軍營寨之中一陣大亂,在荊州縱橫慣了,誰也不曾想突然就冒出來一枝官軍,荊州官軍不是都被自家兄弟打散了麼,怎麼還敢出來野戰?

半晌,便見營寨大開,一騎躍馬而出,身後跟了無數手執長矛的黃巾賊,那賊將披頭散髮,以黃巾抹額,手提一杆長槍,縱馬大呼道:“好鷹犬,你家爺爺前來取你首級!”

關羽勃然大怒,縱馬迎上,只一合,一刀刺中賊將心窩,梟了首級繫於馬項,正欲撥馬而還。便見營中又閃出一將,疾馳而出,待得近前,一箭射出。關羽聽得身後風聲惡,便把身子往前一覆,躲過一箭。張飛在旁掠陣,見有人施冷箭,怒髮衝冠,提馬迎上,只一槊,便剌這賊將於馬下,挑了賊屍在槊尖,張飛舌綻春雷,大喝道:“誰敢與某一戰!”

諸賊見二人勢不可擋,便發一聲喊,倒拖了手中矛槍,轉身就走。此時黃忠、嚴顏、沙摩俱到,見關羽張飛拿了首功,便不多言,驅了坐騎,各執兵器,往黃巾大營中衝去。一時間,喊殺聲四起。

營中,劉備於雲臺之上,拎了鼓槌,咚咚咚咚的大力敲擊起來,隆隆鼓聲與廝殺聲,哭喊聲交織在一聲,聲震四野。

這一番廝殺,黃巾賊被殺死,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其餘皆五體投地,擲了兵器於地請降。

劉備戰後打掃戰場,此番共計斬首三千餘級,降者四千餘,其餘皆亂中逃亡散失,不知所向。己方戰死百餘,傷數百。劉備便命簡雍錄了軍功,又着軍士掩埋焚燒屍首。把己方戰死之軍士另錄名冊,待日後論功行賞。

俘虜營中,多是婦孺老弱,劉備便嘆了口氣,這麼多人,如何安置還真是個問題。若是不管,這些人不是餓死就是又重投了黃巾,若要管,自己又是客軍。交給地方官,又怕這些傢伙殺良冒功,這種事情,他們可是幹得出來的。思來想去,劉備最後還是覺得交給地方官安置爲好,自己的軍糧實在是跟不上消耗,無力再管更多人了。自己目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平叛,其他的一切,都只能押後。最多,到時自己再提醒一番罷了。

大軍到了夷陵,卻見四門緊閉,喊了半天,纔有兵士戰戰兢兢冒了個頭,確認身份後,纔有夷陵令出來接待。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被黃巾賊軍嚇怕了,死活不肯讓劉備率軍入城。張飛在旁欲怒,劉備攔下,最後,劉備也懶得入城了。還是和自己的軍隊待在一塊好了,既安全又能拉攏人心。等會就讓簡雍去宣傳自己和士卒同宿城外,同甘共苦,絕不獨自進城享受。

夷陵令聞得劉備有數千俘虜交予自己處理,不由大喜,立馬就換了一副嘴臉,烹羊宰牛,搬運美酒,送往大營犒軍不提。

多謝大家的支持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五十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七百一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八百十六章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
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七百五十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七百一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八百十六章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