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四月份時,長安還在極力宣揚匈奴遇災大亂即將瓦解,對北方鄰居幸災樂禍,“匈奴崩潰論”喧囂塵上,從民間到官府都興致勃勃,大有今年北上伐匈一舉滅亡之勢。

而到了五月份時,當關東大地震的消息傳來時間,長安朝野一時鴉雀無聲,全都懵了。

這場可稱之爲“壬寅地震”的災害,波及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國,殺六千餘人,主要傷亡集中在琅琊郡東武城,民間屋舍垮塌經濟損失不可計數。

你說巧了不巧,去年剛立的孝武廟也是四十九個郡國,雖然地域並不完全重合,但這數字太讓人浮想聯翩了。

更糟糕的是,去年剛投入巨資在北海、琅邪修築的孝武廟,在地震中轟然崩塌!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而祖先宗廟,更是各種祭祀禮儀中的核心,宗廟墮毀,乃是重大的政治事件,皇帝劉詢得知後,便身着素服,避正殿五日。

倒是朝堂之上,立刻展開了一場甩鍋大賽。

得知關東地震兩廟墮毀後,丞相、昌水侯田廣明率先發難,上疏稱:“山陵崩竭,川穀不流,五穀不植,草木不茂,則責之司空!”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問題是大漢沒有司空這官啊!

田廣明也知道這點,於是舉了個例子:“孝昭時,太常江德坐孝文帝廟郎夜飲失火免。”

周時的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恰好與太常重合,他的意思是,如今的太常,蒲侯蘇昌應該爲此事負責。

田廣明很希望蘇昌能接下這一口大鍋,因爲算起來,蘇昌還是他的老部下。

孝武晚年,關東流民二百萬,地方動盪,田廣明以酷吏手段上位,被任命爲淮陽郡太守,恰逢淮陽城父縣令公孫勇與門客胡倩等謀反,假稱朝廷繡衣使者督捕盜賊,想要發動兵變殺了田廣明。

幸得田廣明發覺,將作亂之人擊殺,但主謀公孫勇卻逃了,跑到附近的圉縣,當時縣中廄嗇夫江德、尉史蘇昌一起拘捕了此人。

因爲這是破天荒的官吏謀反大案,所以事後漢武將出力的江德、蘇昌都封了侯,倒是田廣明沒混到侯位,只提拔做了大鴻臚,掌握了實權,故江德、蘇昌等都依附於他。

如今出了這等大事,田廣明不甘就此下臺,故希望蘇昌能主動站出來分擔責任。

蘇昌或許是記起好友江德因孝文失火而被廢除侯位,覺得此事與他無關,心存僥倖,竟不顧舊主情誼,反咬田廣明一口,上疏稱: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所以若是陰陽不調,四時不順,你這作爲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否要承擔一點責任呢?

天人感應已深入人心,出了這麼大的事,朝廷肯定要問責大臣,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三公。

而三公之中,大司馬大將軍暫時無人膽敢指摘,御史大夫杜延年在末尾,天塌下來個子高的頂着,田廣明遂成爲衆矢之的。

而更讓田廣明絕望的是,大將軍這次似也不打算保他,將田廣明和蘇昌相互攻訐的奏疏一起留中。

叫田廣明膽戰心驚的是,他的姘頭,那個帶着兒子來投靠他的受降城都尉寡婦,說早上收到了大將軍府送來的禮物——一口近年來長安十分流行的炊具“任氏鍋”。

“鍋者過也,大將軍這是想要我主動攬過啊。”

而若是不從,光是與寡婦通姦一事披露出去,也足夠田廣明身敗名裂,到時候毀掉的,就不止是政治生涯。

田廣明長嘆,他自從投靠大將軍快二十年來,兢兢業業不曾有過,如今卻如同用舊的靴子般被摒棄,不由想起了好友田延年因爲區區三千萬錢,而被逼自刎而亡的下場。

“這地震,爲何偏偏就被我遇上了?”

他只能含着淚寫下辭程:“廣明無能,幸得備員宰輔,奉職不修,不能宣廣教化,陰陽未和,災害未息,咎在陳臣……”

田丞相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丞相沒了,侯位只怕也要不保,下半輩子頂多就是個富家翁,書罷,田廣明只憤然擡頭道:

“大將軍,你也太無情了!”

……

五月初,地震消息傳來次日,田廣明便火速攬過辭相,但輿情並未因此而宣告結束,一股暗潮在長安城的士人中涌動。

經常藉故不去上班的左曹楊惲對這股浪潮最清楚不過。

楊惲自從結束軍司馬的職責後,便爲其父守了幾個月的孝,而後將楊敞留下的數百金一散而空,統統給了族人,他則奉養母親,居家著述。

首先是二十年來未得流出的《太史公書》,因爲天子喜好此書的緣故,終於能重見天日,楊惲的主動工作便是將其整理公佈,時常入宮朝見。只是皇帝與他還是處不來,沒有西安侯和張敞在場時,楊惲甚至會與皇帝爭吵,常常不歡而散。

除此之外,楊惲還在續寫《太史公書》,他想以略顯粗略的《大宛列傳》爲基礎,作一篇《西域列傳》將五十國都囊括進來,描述其地理和風土人情。同時還應任弘之請,寫一篇《西征記》,將元霆元年西涼鐵騎的數千裡遠征記錄於簡冊之上。

平日裡,楊惲則親自下田勞作,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他爲秦聲,妻爲趙女,二人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自得其樂,一副狂士行徑。

而這一日,他的朋友孫會宗匆匆來訪,將一份手抄的簡牘交給楊惲,楊惲讀後,不由啞然失笑。

“這羣齊學之儒,倒是將我與西安侯玩剩下的事學了去。”

雖然元霆時,上百名賢良文學和太學生叩闕被一鍋端,通通流放西域,但並不能阻止新的儒生成批進入長安,以齊魯人士爲主,雖然不再敢公然反對大將軍之政,但私底下的評議少不了。

這些人有知識、有文化,不怕風險,不怕高官,他們自認爲代表了齊魯、關東乃至天下人的利益,遂在長安激揚名聲,互相題拂,自號“清流”。

桓寬等人被視爲不畏強禦的殉道者,賢良文學們被冠以“元霆六十君子”之稱,而這些“清流”交流的方式,恰恰是任弘和楊惲散播太史公書時用過的,在士人圈子裡傳遞簡牘文章,以達到一傳十十傳百,擴大輿論之效。

而今日這篇,簡直是清流炮轟執政者的檄文!

這文章中歷數了孝昭以來的各種災異,比如去年的旱災和蝗災。

“荒,旱也,其旱陰雲不雨,變而赤,因而除。師出過時茲謂廣,其旱生!”

按照災異學說的理論,旱災和蝗災都與戰爭有關,還舉了很多例子,諸如武帝元光六年夏,蝗。對應的正是五將軍衆三十萬伏馬邑,欲襲單于。而元鼎五年秋,又蝗。是歲,四將軍徵南越及西南夷,開十餘郡。

元封六年秋,再蝗。先是,兩將軍徵朝鮮,開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從東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復蝗。元年,貳師將軍徵大宛,天下奉其役連年。

反正就是戰爭必旱,開疆拓土肯定會遇上蝗災唄,去年的旱蝗,顯然和任弘在北庭與匈奴單于開戰有關。

至於這次地震預示着什麼,文章中就更是意有所指了。

“周時賢人伯陽甫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於是有地震。今關東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易傳》曰:臣事雖正,專必震,其震,於水則波,於木則搖,於屋則瓦落!”

末尾又言:“《春秋》紀二百四十二年災異,以視萬世之君。自元鳳時開西域,用兵匈奴以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春秋》所記災異盡備!”

只差學着當初的賢良文學吶喊一句“霍光下臺,大政奉還”了。

楊惲放下手中的文章,他甚至能猜出來這一篇是哪幾個人寫的,畢竟自董仲舒後,《易》、《春秋》、《尚書·洪範》一起構成了“天人之道”的三大支柱,陰陽災異學家們師法各異,但殊途同歸。

孫會宗有些擔憂:“此文是在明指大將軍專權導致災異啊。”

“不錯,這些齊魯之儒,真是絲毫不吸取前輩教訓,說不準入秋後,西域都護府又要接受一大批儒生了。”楊惲搖頭,大將軍這兩年對儒生們並未進行打壓,但這明裡暗裡的諷喻若是被捅上去,恐怕反而會刺激了霍氏。

也能夠理解,青州刺史部在這場地震中受害最深,家鄉遭災,儒生們自然是義憤填膺,非得討個說法。

但在孫會宗提出,楊惲當年與任弘曾反駁過災異之說,如今是否要寫文章批駁時,楊惲卻打了個哈欠:

“急什麼,且再看看!”

……

事情與楊惲所料不差,這世上果然有頭鐵之人,地震消息傳來的第四天,一個名爲“嚴延年”的侍御史,在第三天時援引這篇文章,公然上疏彈劾大司馬大將軍,認爲他應該爲旱、蝗和關東的地震負責!

嚴延年固執不畏強權是出了名的,霍光剛廢劉賀時,此人就上疏彈劾過大將軍,說他“擅廢立主,無人臣禮,不道”,霍光也沒處置此人,只讓他坐了冷板凳。

今日嚴延年再度開炮:“司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災異重仍,日月無光,山崩河決,五星失行,是肱股之不良也,今司徒、司空已責,唯司馬未咎。”

嚴延年也知道這次不同上回,奏疏遞上去後恐怕會被當做“妖言惑衆”處理,於是他前腳才遞了奏疏,後腳就逃出了城,等御史大夫派人上門拿人時,嚴延年已不見了蹤影。

雖然廷尉下令從民間收繳散播謠言的文章簡牘,逮捕那些積極宣揚此事的“清流”之士們,邸獄裡關了幾十人。但輿情已起,連長安九市也在議論紛紛,覺得這些年來災害過多,或許真是大將軍遲遲不歸政於天子的緣故。

這是霍光執政十八年來,從未遇到過的重大危機,比廢帝時更加棘手。他心心念念在執政期間解決匈奴問題,絕不可能自譴告老,但也爲輿情所擾,這幾日甚至開始落髮,那白頭是越搔越短。

從尚書檯到兩府,再到九卿百官,都十分爲難,不知如何處置此事,大將軍本人也深居簡出,而外頭的輿情越發洶涌,這是壓抑了數年的情緒,雖然霍光又下令罷免了太常蘇昌,但根本無法平息衆怒。

就在此時,在地震消息傳來的第四天,一份詔書,卻被中黃門弘恭捧着,從溫室殿送到了尚書檯。

代任丞相的建平侯杜延年接過詔書,展開一觀後情緒複雜,卻又鬆了口氣,便對因地震耽擱用兵計劃煩惱不已,面露執政危機的霍光作揖道:

“大將軍,天子……下罪己詔了!”

……

PS:第二章在傍晚。

第39章 漢字第358章 畝產又是一萬八第80章 大風起兮!第300章 右賢王庭第503章 郊迎第309章 家園第123章 演員第357章 大漢農業不發達第128章 齎錢三百萬第359章 主父直須食五鼎第154章 並且我有證據第37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第205章 退婚!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256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414章 介子棄觚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110章 挾泰山以超北海第251章 腰佩雕弓漢射聲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94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第52章 劍與鞘第260章 請良人閱兵第408章 銅鑼灣只能有一個月氏!第129章 無中生有!第136章 談,大門敞開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第391章 武能越塔送人頭第498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430章 天問第195章 衝冠有點卡文,晚上這章鴿了第156章 漢家千里駒第276章 昌邑國第490章 矛盾第384章 黑衣第445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275章 以善人則大臣安第483章 絕幕第315章 守閭者不內第142章 終軍年二十第501章 食盡鳥投林第229章 百戰始取邊城功第106章 鐵甲依然在第271章 對弈第288章 豺狼當道第488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472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550章 武功爵(換回第三人稱了)第83章 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第278章 演員請就位第56章 西出玉門(第一卷完)第268章 掃地出門第420章 登臨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14章 富貴險中求第323章 怒火燎原第221章 護羌校尉第82章 長安連空氣都是香甜的第23章 鐵衣遠戍辛勤久第245章 河湟之虎第54章 斬首行動第393章 菜雞互啄第322章 黎明第528章 大吉大利第214章 藏鉤第50章 真爽第43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119章 從其國俗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482章 胡無人第312章 只有魔法能打敗魔法!第424章 入關,入關!第351章 挽尊第24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238章 爲了部落!第263章 聞鼙鼓而思良將第202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第413章 本始五年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第463章 渾天第453章 未央宮流血夜第139章 戰術上重視敵人第343章 廢立第503章 郊迎第51章 元鳳四年春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549章 身毒都護府第295章 戰爭使者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314章 潛伏第372章 小長安第262章 成王第391章 武能越塔送人頭第460章 吾愛吾師第27章 天田裡的腳印第243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
第39章 漢字第358章 畝產又是一萬八第80章 大風起兮!第300章 右賢王庭第503章 郊迎第309章 家園第123章 演員第357章 大漢農業不發達第128章 齎錢三百萬第359章 主父直須食五鼎第154章 並且我有證據第37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第205章 退婚!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256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414章 介子棄觚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110章 挾泰山以超北海第251章 腰佩雕弓漢射聲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94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第52章 劍與鞘第260章 請良人閱兵第408章 銅鑼灣只能有一個月氏!第129章 無中生有!第136章 談,大門敞開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第391章 武能越塔送人頭第498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430章 天問第195章 衝冠有點卡文,晚上這章鴿了第156章 漢家千里駒第276章 昌邑國第490章 矛盾第384章 黑衣第445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275章 以善人則大臣安第483章 絕幕第315章 守閭者不內第142章 終軍年二十第501章 食盡鳥投林第229章 百戰始取邊城功第106章 鐵甲依然在第271章 對弈第288章 豺狼當道第488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472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550章 武功爵(換回第三人稱了)第83章 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第278章 演員請就位第56章 西出玉門(第一卷完)第268章 掃地出門第420章 登臨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14章 富貴險中求第323章 怒火燎原第221章 護羌校尉第82章 長安連空氣都是香甜的第23章 鐵衣遠戍辛勤久第245章 河湟之虎第54章 斬首行動第393章 菜雞互啄第322章 黎明第528章 大吉大利第214章 藏鉤第50章 真爽第43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119章 從其國俗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482章 胡無人第312章 只有魔法能打敗魔法!第424章 入關,入關!第351章 挽尊第24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238章 爲了部落!第263章 聞鼙鼓而思良將第202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第413章 本始五年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第463章 渾天第453章 未央宮流血夜第139章 戰術上重視敵人第343章 廢立第503章 郊迎第51章 元鳳四年春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549章 身毒都護府第295章 戰爭使者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314章 潛伏第372章 小長安第262章 成王第391章 武能越塔送人頭第460章 吾愛吾師第27章 天田裡的腳印第243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