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城頭箭書

戰爭,主要拼的是實力,既包括軍事實力也包括政治實力,而不能過多寄希望於什麼奇謀妙計。比方說原本歷史上袁紹的失敗,必須在正視其軍力佔優的前提下,同時也注意到他內部政治格局的腐朽,要不然就不會有許攸降曹;而曹操的勝利,在考慮到曹兵數量居於劣勢的前提下,也不可忽視其內部的團結一心和軍隊素質相對較高——五千軍奇襲烏巢,被敵人逼到身後仍能頑強作戰,直至攻入壘中到處縱火,估計袁軍就很少有部隊能夠做到這一點。故而官渡勝負,源自於總體實力的對比,而不是簡簡單單地一條燒糧之計。

而就目前在太原南部五縣的戰鬥來看,是勳各方面全都居於明顯的劣勢,又何來妙計可以挽回?首先是兵數不足,其次是初得五縣,人心未附,並且他要以河東一郡對敵幷州一州,前有高幹,後有郭援,在既沒有外援,河內曹仁又指望不上的前提下,就算天降諸葛孔明,那也難有勝算啊!

除了撤退,還有第二條道路可走嗎?

召集將吏們商議的結果,也是如此——終究包括曹性在內,目前是勳的部下之中並沒有瘋子。然而問題在於,該怎麼撤呢?

高幹親率兩萬大軍來攻祁縣,對於祁縣城本身的防禦力,無疑他要比初到貴地的曹軍清楚多了,即便不計傷亡地猛攻,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便即攻破城壁,收復城池。所以高幹一定會寄希望於上黨郭援的從後夾擊,在郭援尚未抵達的時候,他一定會希望能夠牢牢地牽制住是勳,不使其全身而退。

包括此前派遣商曜來勸是勳退出五縣。承諾不會追擊,曹營中沒人信高幹的話——要是追則必勝,傻瓜纔不追哪。

所以是勳想在敵前撤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措置不當。就很可能導致全軍崩潰。然而不撤也是不可能的,僅僅在高幹面前撤退,起碼不致於全軍覆沒,要是等郭援從後面趕上來了,那時候想撤都撤不動啦,肯定會被包了餃子。

曹性的建議是。再守兩日——根據距離和通訊來判斷,郭援還不會那麼快就來——等高幹先來攻城,然後他便率領麾下騎兵,找準一個合適的機會發起一次強力反攻,要是能夠暫且逼退幷州軍,就有機會全師而返。張既曾建議召喚呼廚泉、去卑東進策應。但一來通訊聯絡很難保證同步,二來對於南匈奴也不可過於信賴,故而這條意見最終被否決了。

肯定要派人去聯絡南匈奴的,要是是勳撤了,他們不撤,就必然被幷州軍抄了後路。呼廚泉、去卑的死活,是勳並不在意。但他們在平陽等四縣還留下了數萬族人,要是主力被殲滅,甚至被迫轉投袁氏,那幾萬匈奴人就會變成河東郡內巨大的隱患,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爆炸。因而,是勳雖然不寄望於呼廚泉前來相救,卻也希望他起碼能夠自保。

曹仁東援官渡的消息還沒有傳到祁縣的時候,是勳盼着高幹越晚攻城越好,但如今卻反倒希望他趕緊發動攻勢,己方好尋隙反擊。然後棄城閃人。當然啦,曹性的反擊是不是能夠成功,能夠奏效,那也還在未知之數,並無十足的把握。

是勳再次登上城樓。手扶城堞,眺望着忙忙碌碌做攻城準備的幷州軍,心裡急得火燒火燎的。但他本無統率大軍之能,更無臨陣機變之才,想得越多,反倒越是沒底,最後只好狠狠地一拍城堞:“喚仲達來!”

是勳乾脆把軍事指揮的全權都委託給司馬懿了——即便那還是年輕識淺、初上戰場的司馬仲達,他也覺得肯定比自己靠譜。對於自己不熟悉、無天分的領域,與其無原則地自信,還不如干脆放權,信賴他人哪。

下城後返回衙署,天色漸暗,是勳乾脆把成敗勝負全都拋去腦後,默默數着綿羊,蒙起頭來睡了一大覺。第二天一早起身,就開始指揮小吏們整理公文,琢磨琢磨什麼東西必須帶走,什麼東西先帶在身邊,情況不對的時候可以扔掉。

一整天就這麼着晃過去了,相關公文、行囊早就準備完畢了,然而是勳閒不下來,一閒下來就難免心裡發慌,所以到處沒事兒找事兒,甚至還裝模作樣地指揮着僕役,把衙署內外都打掃了一遍:“主人將返,豈可零亂以對?”他這種行爲反倒無意中增強了屬下的信心——主公如此篤定,此番後撤,定然是無虞的。

忙到天黑,又打算去洗洗睡了,突然有兵從城上下來,遞上一支羽箭。是勳接過來一瞧,箭簇後方綁着一卷素帛——“高使君又來勸我走麼?我倒是願走,可惜……”解下來,展開一瞧,卻見上面是一筆銀鉤鐵劃的隸書:

“牛馬走陽曲郭某,再拜言,死罪死罪。侍中閣下:曩者兩國交鋒,家嚴客寄於閣下……”

啊呦,原來是郭淮派人射進來的箭書。

不想郭伯濟便在城外。是勳趕緊坐直了,就着燭火仔細閱讀,原來郭淮的意思,晉陽城防守嚴密,你要我奪取晉陽——臣妾實在是辦不到啊。但他說願意在高幹攻城的時候,煽動雁門兵作亂,城內趁機揮師殺出,可極大地挫折幷州軍的銳氣。到時候他願意進城,以身代父,希望是勳不要傷害了自己的父親——要是能把郭縕給放了那就更好。

是勳讀完了信,趕緊招呼:“速請仲達等前來議事!”

另一方面,城外雁門軍的大營之中,兩名少年亦在燈下密談。一個問:“伯濟,卿已定計降曹了麼?”

郭淮把胳膊肘撐在書案上,五指張開,扶着額頭,彷彿腦袋不堪其重一般,聞言輕嘆一聲:“家父爲是侍中所羈,吾又能如何?”

同伴憤憤地道:“是侍中既獲伯父,以此挾卿,本題中應有之意,然大可招之往歸,卻命卿奪取晉陽——這般強人所難,吾甚不齒!”

郭淮苦笑道:“我年方弱冠,又是白身,如何能奪取晉陽?是侍中若真寄望於此,是妄人也。然聞其素日所爲,定非妄人,不過以此試我耳。”我要真聽了他的話,不自量力地想要謀奪晉陽城,則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一個莽撞的小夥子,死了就死了,難道他會在意嗎?

同伴聞言,也不禁輕嘆一聲:“如今袁、曹相爭,互爲拮抗,勝者可席捲天下。吾等必有所附,得者命也,失者數也,降曹原無不可。然而,河南相距遙遠,只此祁縣,未知是侍中能否安守?”

看起來,郭淮早就對這個問題考慮過很多遍了,當下答道:“是侍中定已傳書河內,使曹子孝羈絆上黨郭府君。上黨軍不至,則固守祁縣半載,當可無虞。半載之後,吾料河南必有決戰,則高使君不得不揮師往援也。然是侍中本突出不意,破我之謀,將計就計,其兵力非能抵禦高使君者。以小制大,須遊擊而動,困守孤城,非良策也。吾明日若得入城,必要相諫。”

同伴連連點頭:“設祁縣守禦得法,或可制敵,然若無外援相救,終非了局。應以一部守城,餘部暫退,逡巡於河東、太原之境,亦可詭作奇襲上黨以呼應曹子孝之勢,自然滿盤皆活。唉,但望是侍中名實相符,能聽卿言。”

郭淮一把抓住同伴的手,誠懇地說:“伯道,是我累卿,卿其恕我。”那“伯道”不禁大聲笑道:“你我情同兄弟,何出此言?況我絕不願與卿爲敵也,卿有奇謀,又深知我,爲敵則我必死,哈哈哈哈~~”

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這一對涉世不深的少年也便毫無畏懼了。翌日清晨,高幹擂鼓聚將,宣佈今天就要發起大規模攻城戰。北中郎將王柔提出異議:“祁縣城高,急攻必然損傷慘重,何不待郭府君來襲其後,彼等無戰心時,再極殺傷之?”

高幹搖頭道:“是勳既敢深入我境,憑堅而守,則我料上黨兵必爲河內曹仁所撓也,何日能至,尚未可知……”

“既如此,”王柔又道,“不如遣軍以擾其背,阻其運路——前者哨探來報,數百車乘滿載糧秣,入於祁縣南門,則是勳欲爲久守之計,明也。若能斷其運路,或不必疾攻,困之可也。郭府軍不來則罷,若來,則命其自綿上聚轉向河東,以克敵之歸巢。”

高幹還是搖頭:“呼廚泉尚且蹂躪西河,吾又豈能長圍祁縣?是勳欲走,吾可困之,他欲死守,吾必疾攻,如此方能制人而不受制於人。”

王柔乃是太原王氏晉陽分家的家長,數世爲宦,門客衆多,那是真正的地頭蛇。高幹知道此人文過於武,不欲死戰,故而雖然心中惱恨,卻也不得不仔細分析局勢,好言相勸:“今我軍銳氣正盛,不如急攻,試敵深淺,再做決斷。”是發起猛攻還是長期圍困,他倒也並沒有拿定主意,但必須趁着士氣還旺盛的時候先嚐試一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探明敵方的戰鬥能力和戰鬥意志。

當下排斥了王柔的意見,定計而攻,郭淮當即站出來,氣勢洶洶地請令:“請使君命我雁門之卒先陣,淮必破此城,取是勳首級爲父報仇,雖死無憾!”

PS:一會兒要帶孩子出門玩兒去,今天這章提前更了。

第21章 火中取栗第5章 二得二失第25章 萬人敵也第6章 奢而不侈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7章 初試金手第8章 驃姚之業第1章 南征袁術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0章 爲小兒欺第7章 逆天出師第25章 遷胡入幽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0章 海隅神威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先帝遺詔第10章 兒女親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章 分州荊襄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章 東郡英豪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1章 軍中之樂第5章 幽州之戰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單騎闖陣第32章 太阿倒持第9章 反逆蟊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章 重振幽州第2章 佈防關中第2章 是儀北上第10章 爲彼等耳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2章 讒慝小人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東吳驍將第6章 嚴其考法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面折梟臣第8章 謀爭爲上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4章 孱陵驚魂第7章 比干直諫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9章 請救無辜第19章 婦誦夫錄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冢子監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章 帝后對泣第8章 選士之策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4章 偃師御胡第6章 仿如濮陽第2章 水力磨坊第1章 東郡英豪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章 朋友無隱第7章 事後諸葛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1章 衣錦榮歸第5章 神鵰大俠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章 先得一驢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章 天無形質第7章 何必日正第1章 兩面三刀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秦因何亡
第21章 火中取栗第5章 二得二失第25章 萬人敵也第6章 奢而不侈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7章 初試金手第8章 驃姚之業第1章 南征袁術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0章 爲小兒欺第7章 逆天出師第25章 遷胡入幽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0章 海隅神威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先帝遺詔第10章 兒女親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章 分州荊襄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章 東郡英豪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1章 軍中之樂第5章 幽州之戰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單騎闖陣第32章 太阿倒持第9章 反逆蟊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章 重振幽州第2章 佈防關中第2章 是儀北上第10章 爲彼等耳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2章 讒慝小人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東吳驍將第6章 嚴其考法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面折梟臣第8章 謀爭爲上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4章 孱陵驚魂第7章 比干直諫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9章 請救無辜第19章 婦誦夫錄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冢子監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章 帝后對泣第8章 選士之策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4章 偃師御胡第6章 仿如濮陽第2章 水力磨坊第1章 東郡英豪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章 朋友無隱第7章 事後諸葛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1章 衣錦榮歸第5章 神鵰大俠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章 先得一驢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章 天無形質第7章 何必日正第1章 兩面三刀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秦因何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