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延之日升

是勳前一世是三國控,陳壽《三國志》連裴注就反覆閱讀了不下十遍,其中很多精彩篇章幾乎都能背得出來——當然不包括這篇很可能純粹西貝貨的《令州郡一時罷兵詔》。對於這篇詔書,他也就勉強能夠記得開頭和結尾的幾句而已,所以這回寫給曹操的,六成以上文字都是臨時創作。

創作是創作,但也未必是自創,中間化用了蔡琰《胡笳十八拍》裡的幾句,結尾又加上“禮樂征伐,皆自天子出,州郡不得專也”這種慣話、套話。是勳的意思,並不僅僅要求各州郡全都遣散多餘的兵馬,還要求他們不得再自相攻伐,要打仗,那都得聽朝廷的命令。

朝廷是啥?說白了,以後只有曹操可以打着朝廷的旗號打別人,別人不能再互相打。

曹操讀了這篇文章,就不禁萬分疑惑,猶猶豫豫地說道:“此無益也……”發這東西有啥意義了?有哪路諸侯真肯奉詔啊?他們傻的啊?是勳卻微微一笑,提醒曹操說:“此詔有三用,不爲無益。其一,申朝廷之命,定王者之分,壯我軍聲威……”從此以後,只有咱們曹軍纔是正經的官軍,其餘諸侯兵馬全都是不合法的地方武裝啦。

“其二,明太平之策,收士人之心,從百姓之望……”咱這是一個統一天下、恢復和平的態度,這態度擺出來,爲亂世所苦的百姓和士人自然望風景從,你還怕手底下人才不夠多嗎?

“其三,使州郡人各自守。抑篡僭輩之慾。”原本那些還尊奉漢室的各州各郡。會覺得天高皇帝遠。不把咱們放在心上,說不定一個動搖就從了各路諸侯了,詔書一下,讓他們知道朝廷還顧着他們,就能比平常多點兒信心防守。而各路諸侯以後再想兼併、奪佔領地,就不免先猶豫一下,哪怕表面文章,也得先上表跟朝廷擺擺理由。

是勳這三點說出來。曹操不禁撫掌笑道:“宏輔所言是也,確爲有益,是操所慮不深也。”這詔書是沒法讓諸侯們全都俯首聽命的,但哪怕只是讓他們出兵前先假模假式跟朝廷編一下藉口,讓各地士人們有理由抵拒他們的招兵買馬,那就不算白髮。

只聽是勳繼續說道:“昔天子在長安,使太傅馬公(馬日磾)、太僕趙公(趙岐)等持節以撫安關東,令諸侯罷兵,今可循此例,明發此詔。遣使以說各州郡。使者所爲,非僅宣詔也。亦可以此收攬民心,舉薦賢良。”

曹操想派他往江東一行,他就琢磨着我得掛個天使的名頭,纔不怕被“小霸王”“咔嚓”嘍,順着這個思路,突然就想起這道《令州郡一時罷兵詔》來了。唉,咱就齎着這道詔書南下,名正言順,又可趁機收取江東的人心,豈不是好?

要知道孫家雖出吳郡,但出身不高,加上孫堅早年間就離鄉他往了,所以在江東是毫無根基,“小霸王”雖然殺回了老家,但以吳郡顧、陸、朱、張四家爲首的江東豪門世族卻並不買他的帳,孫策爲此而殺了不少人,即所謂“誅戮英豪”——比方說前吳郡太守許貢、餘姚大儒高岱,以及烏程鄒他、錢銅,等等。四家的代表人物顧雍、陸遜、朱桓、張溫,也都要等到孫策死後,孫權改變了殺戮政策,才肯出仕。

所以是勳就想趁着這個機會,去江東會會這些世家大族,要是能夠煽動他們明着暗着造孫策的反,就能把孫家軍給牽絆在長江以南,無力北上抄曹操的後路。他要是曹操的使臣,那去了只能見孫策,沒理由見那些世家,要是朝廷下詔罷兵的使者呢?那就可以用視察地方爲名,去接觸那些傢伙啦。話說陸遜多大了?要是能夠阻止這小夥兒上孫家的賊船,我這一趟就不算白跑——貌似他十二歲就爲從祖父陸康“綱紀門戶”了,應該早熟得很吧。

所以當曹操問起,宏輔你剛纔說要我答應三事,才肯去見孫策,我明白了,這第一事就是朝廷下此罷兵詔,派你持節去撫安江東,那麼另兩事又是啥了?是勳就回答了:“其二,郭奉孝爲主公偵探各方形勢,請允勳與其相談,以明江東之情。”曹操說這個簡單,我跟奉孝說一聲,相關江東的情報,讓他備悉靡遺全都告訴你。“其三,勳欲先往廣陵見陳元龍,元龍爲主公守江,亦應深知江東風物也。”

曹操全都答應了,完了問你啥時候動身哪?是勳心說唉,我剛跟你講了那麼多,就是請你彆着急,這會兒詔書還沒下呢,怎麼能夠決定幾時動身呢?——“且先退兵返都,吾料袁、孫必不敢追也,且待朝廷下詔,勳便啓程。”

曹操跟是勳懇談了整整一個下午,第二天就頒佈命令,各部整理行裝,準備班師。這天也是樊阿約定的三日之期,午前樊大夫又去給典韋行了一回針,典國藩果然悠悠醒轉。曹操這個高興啊,差點兒抱着典韋,激動得淌下淚來。可是典韋雖然醒了,卻還不能說話,也不能動,樊阿說還得等三天,我再行鍼纔有效果。曹操說行,那咱就定四日後班師。

這些天曹操在壽春,當然也沒閒着,他一方面派太史慈領兵南下,跟合肥境內耀武揚威了一回,以威嚇袁術,同時派毛玠進入合肥城,跟袁術說明了退兵之意,要他從此感念天恩,畏懼天威,好好跟合肥、浚遒兩縣呆着,就別再想着擴地盤兒了。另方面,曹操還廣爲招攬本地以及從中原避難而來的士人,很快就給他找到了劉馥,與之相談,大爲欣喜,當即就按是勳所說,任命劉馥爲揚州刺史,駐守壽春。

意料之外的,一位人才自動找上門來,乃是成德人、漢宗室劉曄劉子揚。是勳對這位劉先生非常感興趣——那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曹家班主要謀士之一啊——拖着病體親自跑去見了一面。相談之下,才知道巢湖賊鄭寶等人曾經想挾持劉曄,以他爲號召,劫持百姓渡江南遷,劉曄因此才趕緊跑曹操這兒來找靠山。

是勳聽了這話就不禁一皺眉頭——對啊,在原本的歷史上劉曄就是曾經在酒席宴前殺了鄭寶,然後去投的劉勳,劉勳被孫策所破後才歸曹操,這事兒我怎麼給忘了呢?這麼說起來,這位劉子揚先生確實跟鄭寶有聯繫,後來勸魯肅去投鄭寶的,難道真是他嗎?也不對,劉曄自己都跟鄭寶不對付,怎麼會給魯肅出這餿主意呢?再說時間上也不是很合得上榫……是不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所謂劉子揚來信勸投鄭寶云云,都是魯子敬自己編造出來的,爲的是要挾周瑜:“你趕緊推薦我吧,要不然我就跑路啦!”

啊呀,自己對魯肅還得多留個心眼兒,還是早點兒把他推出去當官兒爲好……如此英傑,豈甘久寄於他人門下?

又三天,樊阿行了針,典韋終於緩過來了。據樊阿所言,這回典將軍是大傷了元氣,沒有一年半載的無法徹底恢復,而就算徹底恢復了,是不是還能上陣打仗,功力剩下原本的幾成,也還要看天意。曹操還要挽留樊阿,那意思,你不如就陪在典韋身邊一年半載好了,但是樊阿竭力推辭,說自己以醫治天下疾病爲願,不可能長久留於一地,陪伴一人,而且典將軍此後也用不着我了,只要堅持服用我開的藥物就成。我爭取半年以後,再來瞧他一次吧。

曹操沒有辦法,只好重酬了樊阿,恭送他離開。

八月初,曹軍啓程北返,只留下太史慈率三千精銳,輔佐劉馥守備壽春,控扼九江。魏延來找曹操辭行,說我想要跟着師父留在壽春,就不隨您回去了,您當初說的要推薦我做郎官的承諾,不知道還能否兌現哪?曹操一皺眉頭:“既允了汝,斷無反悔之理。但汝既不肯返都,某又如何舉薦?”魏延就說啦:“請以他賞。”曹操問你要什麼?魏延答道:“延年十七,離鄉居許,家中僅有一母,並無尊長。願得曹公賜字而冠。”

曹操說這個簡單,我這就要班師還朝,便讓太史慈主持你的冠禮吧,至於字嘛——低頭想了一想:“《禮記?玉藻》有云:‘延之日升’,乃可字爲‘文昇’。”魏延大喜,急忙拜謝了,完了就去找是勳炫耀。

是勳聽聞,不禁大吃一驚——唉,唉,你怎麼能不字“文長”,卻去字蝦米“文昇”呢?你到底是不是原本歷史上那個蜀漢名將魏延呢?難道是同名同姓……不會啊,義陽人,根骨好,很能打,難道還能出第二個魏延?那隻可能是……因爲歷史被改變了,原本給魏延主持冠禮的就絕不可能是太史慈,給他起表字的也絕不會是曹操,所以……曹孟德你起的這個字不好,太文了,跟魏延不合!

可是轉念再一想,難道“文長”兩字就很威武,很武將範兒麼?只是自己魏延魏文長聽熟了而已……(未完待續。。)

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8章 子以母貴第7章 魏亦有亡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3章 陣前詭言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9章 鎮撫關中第5章 幽州之戰第9章 先實關中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4章 黑心煤窯第7章 置之美稷第3章 夷寇臨城第2章 初晤諸葛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2章 乃可擄去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6章 何言德行第32章 海船入江第8章 跨境追捕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章 據蜀自立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5章 天地之力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8章 皇族貴人第4章 豆中有膏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0章 通權達變第5章 今古不同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章 被翻紅浪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6章 我主不見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7章 命促早終第6章 平春豪強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章 破此五賊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8章 單家俗吏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9章 裸身而來第8章 一死人耳第1章 先得一驢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一死人耳第6章 仿如濮陽第6章 有如神鬼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章 飛龜舞蛇第7章 謀身謀國第19章 屈身蠻夷第7章 受人構陷第18章 先發制人第5章 鮮花牛糞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章 不務正業第30章 合圍長安第6章 嫌隙已生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4章 兗州叛將
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8章 子以母貴第7章 魏亦有亡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3章 陣前詭言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9章 鎮撫關中第5章 幽州之戰第9章 先實關中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4章 黑心煤窯第7章 置之美稷第3章 夷寇臨城第2章 初晤諸葛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2章 乃可擄去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6章 何言德行第32章 海船入江第8章 跨境追捕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章 據蜀自立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5章 天地之力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8章 皇族貴人第4章 豆中有膏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0章 通權達變第5章 今古不同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章 被翻紅浪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6章 我主不見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7章 命促早終第6章 平春豪強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章 破此五賊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8章 單家俗吏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9章 裸身而來第8章 一死人耳第1章 先得一驢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一死人耳第6章 仿如濮陽第6章 有如神鬼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章 飛龜舞蛇第7章 謀身謀國第19章 屈身蠻夷第7章 受人構陷第18章 先發制人第5章 鮮花牛糞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章 不務正業第30章 合圍長安第6章 嫌隙已生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4章 兗州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