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皆不可用

綠林山正當南陽、南郡、江夏三郡的交匯處——劉表曾將其北分析爲章陵郡,後省,仍歸南陽所轄。

此時在綠林山的北麓,密林之中、泉水之畔,便屯紮着南征的曹軍主力,東西連營幾三十里。而在山腰附近,景緻深幽處,新起一軒,乃爲漢丞相曹操避暑之地。

正當初秋,天氣炎熱,然而在山間林中,卻時有涼風掠過,足可消散暑氣。曹操揹人處往往不拘小節,正好摘了帽子,脫卸長衣,只着一件中單,並且連中單都敞開着,露出薄薄的胸毛和日漸隆起的腹部。他光着一雙腳,箕踞在軒中的一張楠木坐榻之上,左手輕搖蒲扇,右手端本《蔡中郎集》,正讀得入迷——直似林間隱逸,哪裡還有一些大漢丞相、宇內獨尊的風采?

話說這《蔡中郎集》,乃是這數年間,蔡琰蔡昭姬默寫其父生平文字,包括詩賦、碑、誄、銘等,然後由其夫王粲王仲宣整理完稿,經是勳的印坊刊刻而成的,共四十三卷,足足六厚本兒——比原本歷史上得以傳流下來的,要多了將近四倍。從來是家新印成的書,第一部肯定是要獻給曹操的——天子都得往後排——因而此番南征,正好帶上,以便途中解悶。

曹操是挺悶氣,原本打算拿下南陽後略加休整,便即揮師渡漢,直取劉表的根據地襄陽,可是沒想到突然間疾疫盛行,生給陷在南陽郡內挪不了窩了。好在張機及時來投,按照是勳昔日在長沙張羨府上所言:“……生者隔離。使氣息通而毒漸散。易痊也;死者及生者染毒之衣物、用具。或焚燒,或深埋,使生者不沾,則可阻疫之大行。日常但食沸湯,不飲生水;屎溺善處,與人居遠;穢物莫近,腐食勿進……”終於在曹兵病死三十來人後,暫且控制住了疫病的傳染趨勢。並且建議移營到這相對風涼的山麓林間來。

時隔不久,華佗也從許都趕了過來。華、張二人在原本歷史上都是互相聞名,卻一輩子沒見過面,如今撞在一起,當真相見恨晚啊,整天粘糊在一起,也不知道在研討些什麼。

雖說瘟疫的流行趨勢是被控制住了,但那些已經染疾的,終究還需要慢慢調理,非一日所能痊癒也。況且經過這麼一場大病。曹軍的士氣也受到了影響,不可能馬上拉出去作戰。所以曹操移營到這綠林山麓來。已經十多天了,幾乎每天都要詢問張機和華佗:“何日疫乃可全息乎?”兩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非十月既朔不可。”曹操心說那起碼還得十天啊,你們知道我跟這兒多呆一天,要消耗多少糧秣物資?眼瞧着南陽郡今年的產出都快給我吃光啦,荀彧在後方籌糧,因爲跟原本的計劃不符,臨時調派、運輸,損耗亦足驚人——早知道我等秋後再發兵了,何必偏跑這兒來度假、療養呢?

可是華佗說您來療養啊,療養對了。他說曹操的頭風病,其因在一個“燥”字,正好於山間修心養性,對於頭風的痊癒非常有好處。曹操沒辦法,只得繼續跟山間歇着,讀書避暑。

讀書正讀到通爽之際,有部曲呈上深井水鎮過的蜜瓜,切成小塊,以漆盤盛着,遞到曹操面前。曹操拋下蒲扇,取一牙來吃,不禁慨嘆道:“世間乃有此樂……”反正一時半會兒是動不了啦,那我就在這兒多享受幾天人生吧,等真打起仗來,或者戰後返回許都,怕就再找不到這麼悠閒的時光啦。

眼角一瞥,就見一名文士雙手併合在胸前,籠在袖中,躬身而入。曹操當即招呼道:“子棄,可來食瓜。”

那人正是曹操在幽州所收的劉放劉子棄,任爲主簿,主掌文書和傳達,頗受信用。當下劉放朝曹操深深一揖,稟報說:“主公,廬江太守魯子敬遣功曹蔣濟來,有緊急軍情。”

曹操聽了“緊急軍情”四個字,當即就收回雙腿,挺起腰來,把手裡的書朝身旁矮几上一擺,皺眉道:“得無黃祖敢犯吾廬江耶?!”

曹操此前在是勳的建議下,分揚州爲揚、洪、閩三州,分以孫賁、周瑜、張昭治之,但這是指原揚州的江南地盤而言的。袁術曾經盤踞淮南,後爲曹操所破,揚州屬於江北的九江、廬江二郡早就直接歸屬中央所轄,於是單獨分割出來,定爲廬州。廬州刺史,任以是勳所薦舉的劉馥劉元穎擔任。

廬州下分三郡,東面的九江郡,由都督太史慈兼任太守之職;西部的廬江郡分之爲二,北爲安豐郡,太守爲平虜將軍劉勳之侄劉威,南部仍稱廬江,太守是魯肅魯子敬。

就此,長江下游從海口上溯直到彭蠡,分別由陳登、太史慈和魯肅鎮守,建立起一道完整的防線,以抵禦和監視江東的孫權。曹操此番南征,原本有計劃,若劉表不敢渡漢水前來平原作戰,即與魯肅、太史慈東西對進,水陸並行,先解決了江夏的黃祖再說。黃祖之子黃射前爲是勳所薦,入朝爲官,曹操多次讓黃射寫信去招降黃祖,只可惜黃祖冥頑不化,堅決不肯背棄劉表——既然不肯投降,那就只有打降你啦。

黃祖據長江之險要,若能破之,收其水軍,乃可東遏孫權——到時候就算你孫、劉兩家真的捐棄前嫌,想要聯手抗我,那也被從中切斷,根本聯絡不上啊。

所以等到曹操被迫遷至綠林山麓休養,他就琢磨着,我不妨先挑選一些精銳出來,去打江夏吧。黃祖麾下,最多不過兩萬人而已,我出個兩三萬,再加上魯肅、太史慈所部,兩面夾擊,那還有拿下不下來的道理嗎?於是遣人快馬趕往廬州,去通知魯肅和太史慈做好準備。

可是隨即魯肅就遣其功曹過來,說有“緊急軍情”稟報。曹操就奇怪啊,難道說黃祖有膽量犯我廬州嗎?他是想以攻代守,先發制人,打破我東西對進的企圖嗎?

於是趕緊整理衣衫,穿戴齊全了,便命劉放把來人召喚進來。見了面一瞧,這位廬江的蔣功曹倒是生了一副好皮囊,其年似還不到三旬,長身玉立,風神俊朗。曹操開口便問:“何人敢犯廬江?”蔣濟趕緊呈上公文,並且說:“吳中孫權、柴桑周瑜,乃並起兵也!”

曹操聞聽此言,不禁大吃一驚,心說孫權那貨纔剛派人過來找我,可憐巴巴地求我在取荊之後,不要攻揚,遣質之事可再商議啊,怎麼竟敢主動犯我疆界?趕緊打開公文來瞧,只見上面寫得很清楚:

十數日前,首先是周瑜率領水師順江而下,自春谷境內入施水,進入巢湖。周瑜的水軍原本是駐紮在彭蠡澤內的,彭蠡橫跨大江南北,周瑜在其江南部分訓練水師,魯肅在其江北部分訓練水師,三天兩頭都有衝突,但只是些小打小鬧而已。根據魯肅的上奏,他正好利用跟周瑜的衝突來積累經驗、吸收教訓;而在周瑜方面,也並沒有跟曹家大功干戈的打算,能夠看住魯肅不使渡江,那便足矣。

可誰想到一個錯眼,周瑜的水軍竟然動了,直奔巢湖而去。巢湖正位於九江、廬江二郡的交界處,在施水中游,而若沿湖而上施水上游,即可直抵合肥城下——這不是要打合肥,就是想切斷二郡之間的聯繫啊!

不僅如此,就在周瑜水軍有所行動後不久,孫權也率軍從吳郡出發,北上抵達長江南岸。當年孫策還在的時候,就曾多次妄圖渡江以入廣陵,一般選擇的渡江位置是在丹徒到江乘之間,可是這回孫權卻跑去了江乘以西,一旦渡過長江,正好切斷廣陵和九江二郡的聯繫……

曹操心說你們什麼意思?打算把我的江北三郡全都割裂開來嗎?!

沿江三郡,各有統屬,仨太守也沒空聚在一起商議對策,只是互通了一下信息而已。所以魯肅一方面趕緊行文向曹操稟報,另方面派遣心腹功曹蔣濟前來,跟曹操當面解釋:孫家動了,咱們合攻江夏之事,恐怕只好暫且擱置。

對於如何應對周瑜的水軍,魯肅提出了兩個方案,請曹操定奪。第一方案,就是不管周瑜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把他放給太史慈去解決,自己趁機率領水軍渡過長江,深入彭蠡澤南部,爭取攻打周瑜的大本營柴桑——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但是也有風險,就是不清楚周瑜是不是真的把水師主力調空了,倘若此乃誘敵之計,明攻太史慈而暗謀魯肅,以廬江的水軍實力而言,可很容易就遭逢全軍覆沒的厄運啊。

第二個方案,則是由魯肅率領水軍沿江而下,去春谷封堵周瑜的後路,嘗試與太史慈水陸夾擊,以破周瑜。風險則在於,倘若周瑜專心以敵魯肅,魯子敬是打不過的,只能退回彭蠡。而若周瑜實分軍二路,到時候彭蠡澤南的船隻再出,反而會把魯肅的後路給堵了。

曹操扯過幾上的地圖來,研究了好一會兒,才突然擡起頭來:“卿名蔣濟?何方人氏?”

“末吏正是蔣濟,楚國平阿人,見爲魯府君麾下功曹。”

曹操點點頭:“據卿所見,何策爲上?可直言不誨也。”

蔣濟拱一拱手,表情坦然地回答道:“若以濟之見,府君之兩策皆不可用也!”(未完待續。。)

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6章 君權相權第3章 姻不如族第18章 謀刺之謎第4章 渾人心思第6章 奢而不侈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超願棄父第4章 彼采葛兮第19章 若奸若忠第4章 使徐三事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7章 巫山雲雨第3章 出泥不染第28章 長沙張羨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章 隆中之對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兩重要隘第4章 渾人心思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章 兩面三刀第31章 江陵城下第6章 樂浪故人第6章 雙親罹難第9章 請救無辜第27章 都督軍事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空手奪刃第6章 自編自導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章 朋友無隱第2章 窮山逐鹿第9章 煮豆燃萁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1章 科考之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章 朋友無隱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4章 安所求赦第7章 道出無終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6章 甄氏佳婦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苦肉之計第5章 神鵰大俠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7章 賢卻未賢第5章 漢語拼音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先得一驢第9章 大山在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6章 臨陣三射第8章 公達三策第28章 毋失我望第8章 驃姚之業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章 九江處士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章 兄弟鬩牆第3章 益州可入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6章 舉賢任能第4章 夢中殺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8章 謀策定亂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7章 含飴弄孫第5章 賣官鬻爵第4章 攻心之計第2章 水力磨坊
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6章 君權相權第3章 姻不如族第18章 謀刺之謎第4章 渾人心思第6章 奢而不侈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超願棄父第4章 彼采葛兮第19章 若奸若忠第4章 使徐三事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7章 巫山雲雨第3章 出泥不染第28章 長沙張羨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章 隆中之對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兩重要隘第4章 渾人心思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章 兩面三刀第31章 江陵城下第6章 樂浪故人第6章 雙親罹難第9章 請救無辜第27章 都督軍事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空手奪刃第6章 自編自導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章 朋友無隱第2章 窮山逐鹿第9章 煮豆燃萁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1章 科考之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章 朋友無隱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4章 安所求赦第7章 道出無終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6章 甄氏佳婦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苦肉之計第5章 神鵰大俠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7章 賢卻未賢第5章 漢語拼音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先得一驢第9章 大山在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6章 臨陣三射第8章 公達三策第28章 毋失我望第8章 驃姚之業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章 九江處士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章 兄弟鬩牆第3章 益州可入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6章 舉賢任能第4章 夢中殺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8章 謀策定亂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7章 含飴弄孫第5章 賣官鬻爵第4章 攻心之計第2章 水力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