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長沙張羨

劉表劉景升,在諸侯之中論起名望來,這時代僅次於袁紹,曹操都得排在他後面,論起勢力來,亦列於袁、曹之後,排位第三。所以劉表是完全有能力參與中原爭霸的,曹操對他也相當忌憚。孔融就曾經勸過曹操:“劉表桀逆放恣,所爲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雖昏僭惡極,罪不容誅,至於國體,宜且諱之。”

表面上說,因爲他是宗室,明宣其罪而伐,恐怕會影響到朝廷的威信,故此“宜且諱之”,真實的用意是:打他太麻煩啦,兵危戰兇,還是以羈縻爲上。

但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劉表最終卻並沒有摻和到中原的亂局中去,即便袁、曹相爭之時,袁紹遣使聯結,劉表都始終沒有真向曹操動過兵。究其緣由,曹操說:“我攻呂布,表不爲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爲後圖。”賈詡說:“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爲也。”郭嘉說:“表,坐談客耳。”

那意思,劉表就是一個只會說空話,沒有宏圖大志的庸人,完全不必要擔心他。如今曹操提起劉表來,照理說是勳只要抄抄這些故智,背背這些書上的文字就得,可是他仔細想了一想,覺得還是算了吧。

劉表敢於郊祀天地,不能說他沒有野心;想當年他單騎入宜城,瞬間平定北荊州,不能說他沒有能力。他之所以不趁着袁、曹大戰之際在背後捅曹操刀子,可能存在着多種原因,對其所作所爲的認識不能過於簡單化。“坐談客”也未必就真一輩子坐談,得看你給他多大的刺激——在原本的歷史上,刺激明顯不足,而在如今這條時間線上。那就誰都沒法拍胸脯打包票嘍。

史書上評價劉表的那些話,誰知道是真是假?是不是事後諸葛亮,或者危急之際,純說出來安曹操之心的?

官渡之前。袁強曹弱。劉表動兵是弱,劉表不動照樣弱。那還能怎麼辦了?要麼乾脆投降,要麼就幻想荊州兵不會北上,自己好悶頭去擋袁紹,賭這一票大的。要是因爲害怕劉表從後夾擊。猶猶豫豫、閃閃縮縮,不敢跟袁紹拼命,結果是必死無疑啊。

在如今的時間線上,曹家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當然啦,要強大到不怕袁、劉夾擊,可以坦坦地以一打二,那徹底是幻想——有力量預先在南線做比較穩妥的安排。因而是勳就不能再用那些空話來安慰曹操啦。不過還好,因爲歷史的改變,袁、曹大戰的時間可能提前,那麼劉表……他還有一道坎兒要過哪。

“欲羈絆劉表。須籠絡張羨!”

長沙太守張羨,倨傲倔強,乃爲劉表所忌,原本的歷史上,大約就在這一兩年內,他將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向劉表豎起反旗。劉表發兵攻打張羨,連年不下,後張羨病死,劉表乃破其子張懌,徹底平定了南部荊州,並順便將勢力伸入交州。官渡之戰後期,劉表確實坐觀成敗,顯得毫無大局感,但戰爭前期,你還真怪不了他,他總不能把後背空給張懌,自己跑北方去幫袁紹的忙啊?

所以是勳建議,咱們可以籠絡張羨,使其牽制劉表。

曹操點點頭,往長沙郡內投下一枚白子,順口就問:“張羨可說乎?”

是勳最近有點兒“受迫害妄想症”,曹操一提遣使出行,遊說諸侯,他就本能地認定這差事要落到自家頭上——開玩笑,長沙多麼遙遠啊,而且大半疆域蠻夷縱橫、尚未開發,要我跑趟長沙?那不跟充軍一樣嗎?!所以趕緊擺手:“勳不往也!”

這句話脫口而出,完了才覺出不對來——領導面前,你怎麼敢是這種態度?就算領導安排了什麼活計你不想幹,那也得找個理由出來,拒絕也得再委婉一點兒吧。腦筋一轉,趕緊補充:“行將入夏,長沙卑下溼熱,勳是北人,實不耐也。”

臨時編出來的理由,當然滿身都是破綻,他生怕曹操一開口就是:“不急,且待秋後。”不過沒想到的是,曹孟德竟然狡黠地一笑:“非宏輔不耐熱也,恐乃眷戀新納之妾吧?”

是勳趕緊一板面孔,大表忠心:“豈有此理?若主公遣勳往中原各處去時,必不辭也!”

好在曹操並沒有糾結這個話題,只是又在南陽郡內投下一枚棋子:“張繡在北,張羨在南,或可羈絆劉表。”是勳盯着地圖,瞧了好一會兒,突然間又有所闡發:“劉表、孫策,皆勁敵也,尤有大江相隔,易守而難攻。今我既得廬江,何不在彭蠡訓練水師,以爲異日南征之用?”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始終沒能徹底平定廬江郡,南線疆域挨不到長江,所以滅袁以後,只好在鄴城郊外掘玄武池訓練水軍。這就是一徹底不靠譜的決策,估計因爲曹操一輩子呆在北方,而那時候通訊又不發達,所以纔會犯這種在後世看起來完全是常識性的錯誤——在無風無浪池子裡練出來的水兵,真的能夠去大江上跟人作戰嗎?

是勳提出訓練水軍的建議,曹操一拍桌案,說這是個好主意——但問題我麾下全是北方人,就沒幾個會水的,派誰去辦纔好呢?是勳當即推薦:“魯子敬淮南人也,近於長江,或可。”他倒是真想瞧瞧,魯肅跟周瑜要是真掐起來,究竟誰勝誰負?

“且再商議。”曹操今天跟是勳開小會,並不是說是勳已經躍升爲他的第一心腹、第一謀士了,只是趕巧了想商量商量,幫忙自己理清思路而已,所以不可能就此做出任何決斷來。

最後,曹操把目光投向了河東——呂布西遷以後,曹軍接收河東,但正如荀攸所說,河東,以及南面的弘農、河南,就是曹家勢力另一側的軟肋,很容易被袁軍自幷州而下給掏了,而原太守王邑雖有賢名,卻並非曹操麾下,亦不足以當方面之任。那麼,該當派誰去鎮守河東,進而籠絡南匈奴,與黑山賊張燕等遙相呼應,爭取轉守爲攻,反而把幷州變成袁家的軟肋呢?

他在沉吟,是勳也在沉吟。若說方面之任,曹家自有大將無數,比方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但河東太重要了,還得一能謀善斷之士輔佐——曹操是離不開荀攸、郭嘉的,荀彧要總統內務,也動不得,真可惜,自己剛把魯肅推薦去了廬江,而賈詡,則還沒能徹底得到曹操的信任……

不過話說這條時間線上,這時候的賈文和,就算曹操肯信他,是勳也完全信不過他呀!

曹操伸出手指在河東郡內輕叩了好半天,最終還是隻好長嘆一口氣:“天下才傑之士,何其有限也!”

曹家班已經在爲與袁紹的決戰做準備了,就比原本的歷史上要提前了將近兩年。曹操當然早就知道自己與袁紹必有一戰,但問題是四面皆敵,廝殺了那麼長時間,就沒啥空餘去安排人手,提前防備袁紹。一直等到袁紹平滅公孫瓚前不久,曹操纔剛滅掉呂布,有了一點兒閒空——這條時間線上,形勢卻大爲不同。

此時曹家勢力就要比原本歷史上的同時期強了不止五成,相對應的,袁家勢力還並沒有達到巔峰,曹操相信,只要能夠一舉擊敗袁紹,那麼廣袤的中原大地便可反掌而定,再往後西北、東南、中南、西南,呂布、劉表等輩,或可傳檄而降也。

是勳沒有曹操那麼樂觀,終究他是知道在原本歷史上還有赤壁大敗和漢中得而復失那兩檔兒事兒的,但他也逐漸看清了,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歷史的發展方向有所扭曲,自己穿越到此,並非一事無成。

當然啦,嚴密的佈局,不是靠他跟曹操三言兩語,擺擺地圖就能確定下來的,曹家班且得大會、小會,開上好多回哪。是勳倒是暫且將此等事拋諸了腦後,反正他能夠提的建議,也都已經跟曹操說清楚了,別以爲他是宏輔有機器貓的腹袋,掏啊掏的總也掏不空。

此後曹操又召了郭嘉和荀氏叔侄等人前來商議,最後終於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反覆磋商,在可能受到威脅的地區設置都督,負責數郡或一州的軍事,與刺史協同鎮守。

是勳曾經勸過曹操,說刺史負責制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局勢了:“孝武皇帝初設刺史,爲監察一州政務也,非牧民之官。爲州下轄數郡,山川廣袤、戶口衆多、風俗不同,以一人之力安能御守?當或廢刺史,權歸郡守,而以都督、都尉輔之;或小其州,以二、三郡爲一州,明定刺史牧民之責。”

東漢朝十三刺史部,也即俗稱的州,普遍比兩千年後一個省還要大,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區的州,比如幽州、涼州、揚州、荊州、益州,轄區實在是太過廣袤啦,以傳統的小政府形態,根本無法有效治理。

曹操認同是勳的見解,但是說咱先不必着急——“待平袁紹,乃可更制,此非其時也。”

ps:

最近思路有點兒殆滯……誰再投幾張月票來鼓勵鼓勵我?!

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8章 文章魁首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此鬍匪也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1章 藏富於山第9章 積毀銷骨第24章 所以餌敵第5章 雪中偶遇第8章 名馬金槊第2章 隆中之對第24章 續漢記事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8章 謀刺之謎第6章 寧我負人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9章 白玉美人第4章 孤屯義士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禍福所依第6章 嫌隙已生第1章 河北愚忠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8章 置之死地第6章 反攻序曲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7章 爲曹造勢第8章 願爲雲敞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2章 爭戰渭北第7章 置之美稷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雛鳳引弓第3章 嫌疑之地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1章 請教後進第6章 並無雅骨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章 益州內患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章 官渡鏖兵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0章 新式算法第9章 周平王事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章 河北愚忠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3章 口舌之間第8章 囊中羞澀第3章 世家短視第3章 出泥不染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章 沛國曹氏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6章 遣使赴倭第7章 取撞木來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8章 巨型火炬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1章 六氣之毒第5章 漢語拼音第17章 初試金手
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8章 文章魁首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此鬍匪也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1章 藏富於山第9章 積毀銷骨第24章 所以餌敵第5章 雪中偶遇第8章 名馬金槊第2章 隆中之對第24章 續漢記事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8章 謀刺之謎第6章 寧我負人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9章 白玉美人第4章 孤屯義士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禍福所依第6章 嫌隙已生第1章 河北愚忠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8章 置之死地第6章 反攻序曲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7章 爲曹造勢第8章 願爲雲敞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2章 爭戰渭北第7章 置之美稷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雛鳳引弓第3章 嫌疑之地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1章 請教後進第6章 並無雅骨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章 益州內患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章 官渡鏖兵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0章 新式算法第9章 周平王事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章 河北愚忠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3章 口舌之間第8章 囊中羞澀第3章 世家短視第3章 出泥不染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章 沛國曹氏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6章 遣使赴倭第7章 取撞木來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8章 巨型火炬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1章 六氣之毒第5章 漢語拼音第17章 初試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