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修仁之戰

沮授爲什麼請袁紹下令收兵,不肯深追呢,因爲他深切地感受到了,這時候的袁軍已經不是當年連戰公孫瓚,界橋完勝的河北勁旅啦,素質已經陡降了好幾個層次。

一方面,官渡戰敗、林慮無功、青並二州大半喪失,使得袁軍的士氣低迷,好不容易打了個勝仗,低迷的士氣瞬間反彈,必生驕惰之心。更重要的是,河北生產尚未恢復,就被迫連歲出徵,糧草物資捉襟見肘,士卒們大多是半飢半飽的狀態,所以訓練強度就不可能加大,時間久了,越發散漫。

這樣的兵,陣而後戰,尚有一搏之力,忙着追擊,很可能就亂了——更別說淳于瓊還沒腦子,郭圖還缺乏統御力。沮授指點袁紹觀瞧,就見除了自己麾下幾部兵馬被勒束住了,原地不動外,其餘袁兵全都撒開了歡兒,一邊跑一邊搶輜重、撿乾糧——他們餓呀,又久不得賞賜,見了糧食、錢帛,那還有不搶的道理嗎?

袁紹那也是久經戰陣之輩,見此情景,不由得大驚失色,趕緊下令鳴金收兵。可是已經晚了,就見一票騎兵沿着河岸呼嘯而來,當先一將躍馬挺槊,所向披靡,身後一杆大旗,上書六個大字——“領軍將軍夏侯”!

“夏侯淵!”袁紹見此,不禁肝膽俱裂。他已經五十多歲啦,暮氣漸生,早不復當日在界橋擲鍪喝罵,不肯避入牆後的英雄氣概了,見到夏侯淵的旗幟,腦袋裡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敗了,逃吧……”

這從勝利走向失敗的道路是如此短促,時光如此短暫,心情瞬間從高空跌落塵埃,那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得起的打擊!

沮授也知大勢已去,但他的腦筋仍然清明,急忙一推袁紹的馬頭:“主公速渡漳河,退保營壘,即焚浮橋,使敵不能追也。吾在此阻遏夏侯!”

袁紹拉着沮授的手,兩眼通紅:“子輔,仰仗卿了。哎,今日才知過往之謬也,若將全軍委卿,何至於此。”沮授苦笑道:“請主公善保貴體,必可復振。”轉過頭去關照許攸:“主公便託付子遠了。”許攸咬牙切齒地答道:“若得生還,必斬淳于瓊、郭圖……審配的首級!”說着話,簇擁着袁紹就上了浮橋。

沮授就覺得一顆心直往下沉——袁家謀士當中,論及智謀,他只佩服田豐和許攸兩人,如今田豐已死,自己殿後阻敵,估計活不成啦,那就只能把袁氏復興的希望寄託在許攸身上。可是你聽許攸臨走前說的是什麼?淳于瓊、郭圖妄追失機,你說斬他們的頭很正常,可這關審配什麼事兒了?都到這個節骨眼兒上了,你們還不忘內鬥哪!

罷了,罷了,今日某便戰死在此處,袁氏之事,與死人又有何關!

夏侯淵就差一步,沒能衝上浮橋。袁紹、許攸、張南等人才領走了兩千多兵,一瞧曹軍近了,趕緊的放火燒橋,還在橋上未能得渡的數百袁兵縱身躍入漳河,很快就被激流給捲走了——河北會游泳的人還真是不多,沮授訓練那支舟師,就不知道花費了他多少精力、多長時間。

剩下的袁兵一見浮橋燒斷,過河無望,全都四散逃躥,也就沮授、朱靈等部數千兵馬還能勉強穩住陣腳。夏侯淵的進軍速度迅捷如風,短短一頓飯時間,即將敵軍殺散。朱靈單槍匹馬,逾石井崗而走;沮授欲待自刎,卻爲部曲所阻,隨即曹軍團團圍住,將其撲下馬來,按翻在地。

另一處戰場上,曹洪從側翼殺出,奮戰修仁鄉,淳于瓊、郭圖等部追兵立潰。袁軍赴漳水而死者不下千人,只有郭圖等數百騎遊過河去,勉強逃得殘生;淳于瓊在亂軍之中身中數箭,隨即被于禁追上,一槊捅下馬來,命部曲割取了首級。

是勳立馬矮坡之上,瞧得是目瞪口呆——這就贏了?袁軍的組織性也太差了吧,這就跟後來被小日本兒追得滿地跑的某些國軍所部有一拼啊……不過轉念一想,剛纔曹軍敗得也很難看,這年月的所謂軍隊也就這樣了,在後世看起來,其實跟黃巾流寇屬於同一檔次……

曹操得意洋洋地捋着鬍鬚——他徹底忘記自己連金盔都丟了,髮髻都散了,如今的相貌其實也挺狼狽——詢問荀攸:“當追否?”荀攸沉穩地答道:“是否當追,即可由妙才、子廉二位將軍自擇。我等尚須嚴密防守,以備審配。”

是勳心說對啊,還有審配呢,我差點兒把他給忘了。一方面,按照戰前的判斷,袁紹肯定會派一兩支遊軍兜個大圈子,去襲擊本方的圍城部隊,而如今曹洪、夏侯淵所部都已從城下調來攻打袁軍主力,那麼袁氏遊軍得手的可能性就很大;另方面,這戰鬥就在鄴城能夠瞧得見的地方展開,審配沒道理不加以呼應,開城殺出啊。倘若此時不加防備,被審配會合了遊軍,徹底擊破己方圍城部隊,繼而驅趕敗兵,一路殺將過來……說不定勝敗的天平又會瞬間倒轉。要真那樣,曹軍先敗後勝,勝而又敗,就會成爲軍事史上最大的笑話了。

於是他急忙問道:“鄴下可有所報?”我剛到,你們已經來了一陣子了,有沒有得到圍城兵馬傳回來的消息呢?敵方遊軍有沒有殺過去呢?戰況如何?

郭嘉一攤手:“計點時辰,敵遊軍當至城下矣,卻無所報……此事甚怪,須防有變。”

曹操笑道:“吾料彼等恐懼而不敢前,今已退去矣。我即於此列陣佈防,便圍城軍破,審配殺來,又有何懼?”等於完全認可了荀攸的謀劃。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探馬來報:“袁軍數千,已殺向城東去也!”

曹操聞報,小小吃了一驚:“如何不襲城南,倒襲城東?”他原本猜測,袁紹會派出遊騎來突襲自己圍城的兵馬,最可能的襲擊方向就是城南,一是因爲路程較近,二是距離主戰場的距離也短,方便配合。誰想到袁軍遊騎卻放棄了城南,反攻城東——這就算審配殺出城來呼應,也沒法再威脅到自己的主力啦。當然,自己也來不及往救。

他低頭瞧了一瞧還在亂哄哄列隊的那些敗兵,不禁搖頭:“此際列陣而戰,不懼審配,然亦無力往援矣……”看起來,城東那些圍城兵馬是敗定了啊。罷了,就算攻破袁紹主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陳羣輕輕嘆了口氣:“今雖破袁,若圍城軍潰,惜乎糧秣輜重,都將損毀。”荀攸安慰他:“無妨,吾前已命董公仁將黎陽之糧暫緩前輸,今營中唯五日糧而已……”就算這五天的糧草全都給燒了,還能從黎陽現運過來,不值得可惜;就算這五天的糧草都被審配擄走,他城裡那麼多軍民呢,又能夠多吃幾天?

曹操瞟了一眼是勳:“所惜者,宏輔所造新礮,子陽所造轒轀等,恐皆難免譭棄矣……”是勳緊緊皺着眉頭,心說礟毀了也就毀了,咱還能重造,只怕一旦軍破……諸葛亮還在城東哪!這小年輕不會那麼倒黴吧,纔出山幾天啊就要完蛋?!

他早就知道圍城兵馬將會遭到袁軍遊騎的襲擊,還可能同時遭到審配的前後夾擊,所以待在城下,危險係數挺大——要不然他也不會率領部曲,跟隨曹操出戰了,而必要留在營內——郭伯濟弓馬嫺熟,故置之於易受攻擊的城南,諸葛孔明並無武勇,故置之於不易遭受攻擊的城東。可誰想到袁軍不按常理出牌,偏偏就去打城東了……亂軍之中,“臥龍”能夠逃得掉嗎?

想到這裡,不禁有些心亂。正好遠遠地望見於禁陣斬淳于瓊以後,並未深追,領着兵就折回來了——他手底下除了自己和是勳的部曲外,大多是纔剛收攏的敗兵,實在不敢追太遠啊——於是朝曹操一揖,自告奮勇地道:“若不往救,恐軍心沮喪。勳請與文則率可戰之卒,前往試救。”

曹操說也好,難得宏輔當面請戰,操豈能不允?下令把于禁召喚過來,命他遴選尚可一戰之卒,包括於家的部曲、是勳的部曲等,挑了一千五百人出來。隨即是勳就跟于禁帶着這一千多兵,離開修仁鄉,小心翼翼地先往鄴城南面奔去。

到了城南一打聽,果然此處並未遇敵。曹操當初命曹洪、徐晃攻打東城,夏侯淵、呂虔攻打南城,其後秘密地把曹洪、夏侯淵調到主戰場上去了,光剩下徐晃、呂虔,各率三、四千人,虛張旌幟,擂鼓吶喊,裝模作樣地繼續攻城。是勳跑到城南瞧了一瞧,城內審配沒有出戰的跡象,於是便又問呂虔討了三百多騎兵,一起開往城東。

其間呂虔說城東確實聽到喊殺之聲,傳報有袁軍掩至,但具體戰況尚未報來,自己人馬太少,也不敢派兵去救。

是勳懸着一顆心,匆匆往城東而去,行不多遠,突然前面一片疏林中殺出一票兵馬來,高張“袁”字大旗。是勳心說完,這是已經徹底平了城東的圍城兵馬,所以轉道來殺城南啊——就不知道共有多少人。當下一拍身旁于禁的肩膀:“文則小心,可往禦敵!”自己則勒住馬,不動了。

開玩笑,我又不是武將,衝鋒對陣不關我的事兒啊!RS

第6章 雙親罹難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吾青州人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3章 誤交損友第5章 谷口設伏第4章 渾人心思第5章 谷口設伏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7章 巫山雲雨第5章 刺奸密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2章 何必當初第5章 府中密議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1章 意外重逢第6章 自編自導第6章 尊者一諾第17章 大戰序幕第8章 謀爭爲上第5章 朝鮮新冢第2章 朋友無隱第18章 蓋章生效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5章 窈窕淑女第8章 名馬金槊第1章 遼東軼聞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8章 東海傲來第34章 猛虎出柙第32章 秦失其鹿第8章 欲加之罪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0章 窮途之謀第9章 積毀銷骨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0章 變廢爲寶第6章 欲言南事第19章 卿之無學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8章 超願棄父第9章 爲國殺賊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8章 姻戚之重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9章 訓詁之師第5章 朝鮮新冢第9章 舜舞干鏚第8章 木蘭何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章 輔政安民第9章 德不可見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7章 盡屠公孫
第6章 雙親罹難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吾青州人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3章 誤交損友第5章 谷口設伏第4章 渾人心思第5章 谷口設伏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7章 巫山雲雨第5章 刺奸密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2章 何必當初第5章 府中密議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1章 意外重逢第6章 自編自導第6章 尊者一諾第17章 大戰序幕第8章 謀爭爲上第5章 朝鮮新冢第2章 朋友無隱第18章 蓋章生效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5章 窈窕淑女第8章 名馬金槊第1章 遼東軼聞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8章 東海傲來第34章 猛虎出柙第32章 秦失其鹿第8章 欲加之罪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0章 窮途之謀第9章 積毀銷骨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0章 變廢爲寶第6章 欲言南事第19章 卿之無學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8章 超願棄父第9章 爲國殺賊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8章 姻戚之重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9章 訓詁之師第5章 朝鮮新冢第9章 舜舞干鏚第8章 木蘭何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章 輔政安民第9章 德不可見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7章 盡屠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