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再會梟雄

是勳自河東而至弘農,弘農而抵河南,在雒陽拜會了司隸校尉鍾繇。鍾繇告訴他,等到河內的戰事結束,曹操有意將司隸校尉治所遷往長安,由鍾繇統轄關中之事。

離開雒陽,自伊闕三關而至魯陽,直下宛縣。途中嚮導遙指:“其東即博望也。”

是勳聞言,微微點頭——可惜,自己沒機會去憑弔古戰……曾經可能的後日的戰場了。

他想起了歷史上的“博望燒屯”一事。時爲曹操兵伐袁尚,底定河北之際,劉表使屯駐新野的劉備北侵,直達南陽、潁川交界處的葉縣,曹操乃遣夏侯惇、李典拒之,雙方對戰於博望。劉備燒屯僞退,夏侯惇從後追趕,遂爲伏兵所敗——這就是演義上“博望坡軍師初用兵”一節的原型。

由此可見,劉表在袁、曹大戰之際,並非完全沒有向北方用過兵,派劉備出葉,或許目的便是想趁着曹操還被絆在河北的時候,奇襲許都,挾持獻帝。然而他缺乏孤注一擲的勇氣,雖然在博望獲勝,但考慮到曹操已有準備,便悻悻然下令退兵了。

不過也很難說,因爲劉備最遠纔到葉縣,還在荊州境內,終究並沒有越界。張繡降曹以後,先後跟隨參加了官渡之戰和鄴城之戰,最終在征討遼西烏桓的途中病逝。張繡既去,宛城很可能又落回了劉表手中,所以才能使劉備饒過宛城,而進至宛城東北方的葉縣、博望。而且後來曹操南征,史書上也說:“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衆去。”劉備是可以跑去宛城歇腳的。

故而也有可能,劉表從來都只想坐鎮整個荊州而已,派遣劉備到葉縣,只是防守邊境罷了。誰想反啓曹操之疑,使夏侯惇、李典討之——也不能怪曹操,葉縣距離許都實在太近啦,輕騎一日多即可抵達。

可是。若說劉表純採守勢,毫無進取之心,他北邊兒確實沒怎麼動,爲啥南邊兒又派賴恭等深入交州呢?人心真是複雜,難以揣度啊……

實在想不通,在這條時間線上,劉表此次派遣劉備屯新野,文聘屯平氏,究竟是想在曹操背後插上一刀,以呼應袁紹呢。還只是簡單地要防備張繡?

一路沉思,不得要領,不日即至宛城,張繡出城相迎。二人本是老相識,裝模作樣地拉着手互訴別情。然後並騎入城。是勳這才知道,敢情老丈人曹豹還沒有到——他是輕騎簡從而來,曹豹可是要領着兵來的,以這年月的軍隊組織力,長途行軍且得先做上好些天的準備哪。

張繡即在郡府中設宴款待是勳。酒過三巡,是勳詢問目前南陽郡內的情勢,趁機施放技能。又開始套話。張繡並非一個思維縝密的人,口風也不夠緊,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真話給套出來了。

原來張繡屯駐宛城,所實際控制的範圍也只有半個南陽郡而已,北、東均抵郡界。西面纔到析縣,南面纔到育陽——正好在新野之北。他雖然被朝廷封爲南陽郡守,但有一半兒的縣鄉仍然聽從劉表的指令,他根本就指派不動。當年是勳獻計,任其爲守。原意是想讓他跟劉表起齟齬,甚至火併的,然而因爲曹操先後徵淮南、定關中、攻袁紹,根本不可能派兵來給他撐腰,所以張繡也不傻,並不敢跟劉表真的見仗。雙方也就圍繞着交界處的兩三個縣城,偶爾起點兒小衝突罷了。

去歲南陽大旱,收穫很少,張繡曾經一度向曹操求糧,但可惜曹家也不富裕,再加上正準備着要跟袁紹見仗呢,所以只象徵性地送了他不五千石糧食而已。今夏,張繡軍就幾乎斷炊,全寄望於秋季能有個好收成,可誰想“船漏偏遇頂頭風”,九月間連場大雨,耽擱了收麥,所得竟然比去年還要慘。

張繡沒有辦法,他麾下萬餘兵馬,靠着半個南陽郡,本來就吃不大飽,更何況連遇災荒呢?於是分派諸將,向劉表控制下的新野、朝陽、湖陽等幾個縣索糧,湖陽縣長不肯從命,竟然被張家的驕兵悍將綁縛起來,狠狠抽了一頓鞭子。

劉表聞訊大怒,行文以責張繡,張繡知道自己理虧,趕緊覆信致歉——致歉可是致歉,搶得的糧食可堅決不肯還回去。正好劉備自淮南戰敗,率殘兵窮蹙來投,於是劉表乾脆表劉備爲南陽郡守,派他駐軍新野,去跟張繡搶地盤兒。爲怕劉備不是張繡的對手,還下令章陵郡守文聘兵進平氏,以威脅張繡的側翼。

是勳探明瞭這些情況,不禁略略舒了口氣——原來不是劉表主動要打張繡,從而威脅曹家後方,而是張繡先招了人家,把個劉景升給逼急了。當然啦,雖說曲在張繡,可是不能不理,終究他算是曹家的附庸,爲曹操保障南線,若被劉備所敗,則許都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換個別人也就算了,換了劉備呆在南陽,曹家怎麼可能放心呢?在別人看來,劉備才離開袁紹陣營投了劉表,誰知道他會不會身在劉營心在袁,再幫袁紹跟曹操見仗啊;而在是勳看來,劉玄德就是得點兒陽光就燦爛的主兒,這要讓他在南陽站穩了腳跟,終必爲心腹大患!

不成,我得寫信警告曹操,萬不可小覷了那個涿郡市上織蓆販屨之輩!張繡戰力也就平平,不是後來民間評書中的什麼“北地槍王”,我老丈人曹豹就更二把刀,靠他們兩個,未必能敵得過關、張啊。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惇、李典都被劉備給擊敗過,基本上曹操一到,劉備就傻,換了別將,劉備必贏啊。

正這麼琢磨着,就聽張繡開口說:“宏輔再盡一杯,繡有一事相請。”

是勳微笑着舉起杯來,朝張繡遙遙一敬,兩口喝乾,隨即答道:“君侯但有所命,勳安敢不從?”他剛纔拐着彎兒地套張繡的話,難免夾雜一些言不由衷的諛辭,以摧垮對方的心防。這一時沒擰過來,話接話的,說得就未免有些滿了。話纔出口,心裡就想。他不是想我留下來幫他抵禦劉備吧?不成啊,我還有王命在身……況且,若能說動張羨反劉,那不比正面跟劉備相抗,對你的幫助更大嗎?

就聽張繡言道:“吾知曹……朝廷方有事於北,倘南陽再起紛爭,亦與朝廷不利,故而設宴相請劉玄德,以澄清誤會,相約盟好。宏輔既到宛城。可能同行,爲兩家解之?”

啊呦,張繡想去跟劉備談判,正好我到了宛城來,所以想把我也拉上。嗯。你老兄運氣真好,要是身邊兒有賈文和吧,定然戰不畏戰,和不畏和,可是如今沒有賈詡,手下光一票關西來的大老粗,就怕談判桌上說不過劉備。天幸降下我這麼個舌辯無雙的傑士來。

那麼,自己是不是要答應張繡呢?跟不跟他一起去呢?是勳一琢磨,左右不過宴會相請,還是張繡先提出來的,不是對方設的鴻門宴,吾又有何可懼?再說我也正想面見劉備。再探問一下他的志向哪。

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實挺奇怪的,劉備從兵敗汝南直到退經長阪,前後七年,就一直窩在新野小縣之中。似乎絲毫也沒有擴展勢力的慾望。他是一時蹉跎,英雄氣短了呢?還是暗中在收買人心,就等着劉表一嚥氣,好整個兒把荊州全都給吞了呢?倘若不是劉琮繼位,繼而降曹,那還真保不齊啊。

所以是勳想去見見劉備,探查一下他的真實想法。誰的人生都有低谷,進入低谷就難免頹唐,若非豪傑之士真不易走得出來,而就算劉備這種豪傑之士,也很難說在這條時間線上,會不會就此頹喪下去……雖說很可惜,但是爲了天下大局,是勳感情上不好接受,理智上卻非常希望能夠如此。

況且,這會兒劉備身邊兒也沒什麼人啊,只有一個智謀二把刀的簡雍……哦,對了,還有自家的老師孫乾,他連麋氏兄弟都沒能撈到哪。但逞口舌之利,是勳又何懼之有?

想到這裡,不禁朝張繡微微一笑:“誠如尊命。”

第二天,甘氏的香車也進入了宛城。曹淼好不容易纔肯放甘氏到是勳身邊兒來,他可捨不得這就再給轟回去,心說有黃射跟黃祖預先通了聲氣,自己從南陽經江夏前往長沙,這一路上就未必能有什麼兇險——再說了,四百部曲帶在身邊兒,還有郭淮、孫資等人跟着,小風小浪平淌着就過去了。故而在安邑接到消息以後,就讓甘氏改道南下,前來宛城跟自己會合。

只可惜纔跟甘氏見面,尚不及互訴衷曲——更別提幹別的什麼事兒了——他就被迫要跟着張繡去跟劉備相見。宴會的地點,安排在新野城北一處鄧氏莊院之中——鄧氏爲南陽顯族,族內鄧羲曾爲劉表從事,因勸劉表絕袁紹而歸曹操,遭到拒絕後忿然辭職,回鄉隱居。既是劉氏故吏,又偏偏心向朝廷,由他做中人,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雙方各帶僚屬與百名騎兵,即於莊外相見,假惺惺地見了禮。劉備倒是挺詫異是勳突然出現的,連聲致意:“自徐州一別,忽忽已四年矣,是君風采更勝往昔,備不勝欽慕之至。”

是勳趕緊也嘮叨了幾句套話,然後轉過頭去再大禮參拜孫乾,孫乾忙不迭地避讓:“宏輔今得康成先生親授,乾安敢再以弟子目之?”雙手攙扶,是勳也就順坡下驢站起身來了。他一瞟眼,就見劉備身後還站着兩個人,一個認識,乃簡雍簡憲和也,還有一個,三十多歲年紀,身着儒生冠帶,卻肩雄體闊,英氣勃勃,不似尋常士人——“敢問此君……”

劉備舉手一招:“此備之僚屬,潁川徐元直也。元直,可來拜見是侍中。”

啊呀,劉備動作好快,這就已經把徐庶給撈到手裡啦!

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8章 光祿新丞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2章 阿承醜女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章 下車立威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章 啖肉豪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6章 是郎才盡第4章 豆中有膏第13章 行海索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0章 叔孫制禮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西走而王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0章 西行取經第7章 謀身謀國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章 官渡鏖兵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3章 乃可不歸第6章 督郵行縣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章 水力磨坊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9章 律有明文第7章 寄身豪門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7章 搖脣鼓舌第6章 王異國生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5章 又聞噩耗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0章 得無患乎第8章 驃姚之業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神鵰大俠第1章 託孤之重第9章 見性成佛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6章 **好淫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章 吏之不足第5章 不識大體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7章 道出無終第2章 隆中之對第4章 無米之炊第5章 遠之則怨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2章 尚書空臺第7章 道出無終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8章 行獵遇賊
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8章 光祿新丞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2章 阿承醜女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章 下車立威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章 啖肉豪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6章 是郎才盡第4章 豆中有膏第13章 行海索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0章 叔孫制禮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西走而王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0章 西行取經第7章 謀身謀國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章 官渡鏖兵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3章 乃可不歸第6章 督郵行縣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章 水力磨坊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9章 律有明文第7章 寄身豪門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7章 搖脣鼓舌第6章 王異國生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5章 又聞噩耗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0章 得無患乎第8章 驃姚之業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4章 人治社會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神鵰大俠第1章 託孤之重第9章 見性成佛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6章 **好淫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章 吏之不足第5章 不識大體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7章 道出無終第2章 隆中之對第4章 無米之炊第5章 遠之則怨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2章 尚書空臺第7章 道出無終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8章 行獵遇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