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封侯之賞

建安二年十月既望,是勳持節督諸將克復長安,李傕授首,旋即諸將內亂,呂布殺馬玩、成宜、張橫等,逐馬騰於右扶風,關中復亂。是勳乃使賈詡率軍平定關中,並北上左馮翊衙縣,討伐不肯從命的樑興,斬首以獻。

十一月中,呂布於渭水、吳嶽山兩敗馬騰,馬騰遂西遁涼州,呂布亦循跡追去。到了十一月下旬,關中終於徹底平定了下來,是勳打算要凱歌還朝了。

是勳此前已經署了遊殷爲左馮翊、韋端爲京兆尹、蘇則爲右扶風,此外尋訪地方大族、儒家名士,任爲各縣令、長,此皆爲題中應有之意。他光留下了司馬懿、張既、韋誕三人在身邊,打算帶回許昌去,直接推薦給曹操。

司馬懿還想抽身離開,返回河內,卻被是勳強自留了下來——開玩笑,已經出來了,你還想逃嗎?

就中忙裡偷閒,是勳終於有機會讓韋誕領着,去訪那會造紙的匠人。在此之前,韋誕就先獻上了兩斤好紙,是勳抽出一張來瞧瞧,不禁大喜過望。

在他原本想來,這年月的紙張質量再好,又能好到哪兒去?可是瞧手裡這張麻紙,長一尺四,寬八寸,比普通的牘版略大一圈兒,色澤微黃,隱約可見纖維縱橫,但是質地就挺柔軟、勻稱。取了韋誕進獻的自造新墨,提筆寫了幾個字,就幾乎找回了前一世少年時代用廉價生宣練書法的感覺。

想不到東漢末年的造紙術就有這麼發達……不過再想一想也挺悲哀的,就是說此後將近兩千年,其實工藝的進步都極其有限,還不如二十世紀十到二十年間的發展速度快哪。

當下就兩指拈起這張紙來,詢問韋誕:“何價也?”韋誕答道:“五十錢一斤。”是勳掐着手指頭心算一番——這種算法還是他穿到這世以後才學會的呢——哦,合着差不多一錢一張啊,這成本還得往下降才成啊。

當即要韋誕領自己前往造紙作坊去。原來那地方距離長安不遠。就在新豐以東的戲亭,百餘里地,二人快馬加鞭。才半天就抵達了。戲亭境內有一大戶姓錢,家世不高。但三代經商,家財殷富,招募匠人,開了這麼一家不大的作坊。

韋誕是錢家作坊的老主顧,跟錢氏家主是很稔熟的,當下通報一聲,便有一個肥敦敦的傢伙跑出來迎接。口稱:“小人錢銖,拜見侍中。”是勳心說又是錢又是銖(重量單位,但這年月最常見的錢即名爲五銖)的,你老爹得有多貪財纔給兒子起這種名字啊!

兩人的身份高低。有如天壤之別,所以是勳也不跟錢銖客氣,馬鞭輕搖:“吾欲觀汝紙坊,可引吾去。”錢銖聞言愣了一下,滿心的納悶兒。要說這位侍中大人喜歡用紙吧,那好辦,自己每年進獻個七、八斤的,也還浪費得起,要是朝廷想要用紙呢。更是財源滾滾的好買賣。可是韋誕也經常來買紙,這附近愛用紙的儒士也不少,來了也就瞧貨,誰會去關心紙是怎麼造出來的啊?

於是轉過頭去望望韋誕,韋誕朝他一瞪眼,那意思:你別管上官是何用意,他若想瞧,你攔得住麼?快快前面帶路。

錢銖沒有辦法,只好領着是勳、韋誕二人往紙坊而去。是勳知道造紙的大概流程,就是把麻或者別的什麼原料給搗碎了,漚爛了,再加石灰,也不知道怎麼一搞,就弄成了紙漿,然後用模具把紙漿給漂成紙。可是明白道理,並不見得就能實際做出來,他多年找不到造紙工匠,閒來無事的時候也在自家莊院當中撿了些舊麻布來做試驗,可是那名爲“失敗”的女人,始終就沒能懷上“成功”的孩子……

錢銖領着是勳參觀造紙作坊,一邊給簡單地介紹工藝流程,原來先要把麻繩、麻布等原料浸潤、切碎,再浸泡石灰水以後加以蒸煮,然後要洗滌、舂搗爲泥,加清水配成漿液,最後再用竹編的模具來抄,晾乾成型,前前後後,總共十一道工序之多。

是勳越瞧越是歡喜,瞧完了被錢銖領進正堂,奉上酒水,他就開口問啦:“汝這坊中,用多少工匠,可產紙多少?”錢銖聽了這話,心中略喜——看起來,這位侍中大人果然是奉了朝廷之命來大批量採購的——急忙答道:“小人坊中,共有工匠二十一人,月可產麻紙二百五十斤、楮紙十餘斤。”說着話,命人將幾種紙張的樣品取來,給是勳過目。

錢家的麻紙分上、中、下三等:上品售價五十錢,跟韋誕獻給是勳的正是同一種類;中品售價三十錢,柔軟度不夠,寫、用都比較費勁;下品售價十五錢,基本上只能當劣質包裝紙來使了。此外還有楮紙,乃取楮木之皮爲原料製成,據說發明者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蔡倫,特點是顏色潔白,而不象麻紙那樣泛黃,每斤賣到百錢。

當然啦,這些都是原價,錢銖說了,一次採購百斤以上的,可以優惠。

是勳心說這產量還真是低啊,順口就問:“關中用紙者多否?汝何不再召人手,增加產量?”錢銖鞠躬如也:“小人目下所產,足夠供應關中士人、庶民所用,倘若朝廷欲購者,須得先錢後貨,小人本錢低微,若無進項,無法加人增產。”

是勳心說先錢後貨,你想得倒美!喝了一口發酸的村醪,表情和藹地對錢銖說:“朝廷自會大量購取,汝發財的機會來了!雖然,此處距離許都,路途遙遠,若再加上運費,恐一斤二百錢不止,太過昂貴了。不如將作坊搬去許都附近,汝意下如何?”

錢銖聞言大驚,跪下來就磕頭:“小人故土難離,實不願遠徙他鄉。況如今侍中掃滅奸邪,底定關中,小人正感侍中的恩德,想過上幾個好日子,如何倒要搬遷?請侍中寬恕。”

是勳本打算再費費口舌,好好勸勸他,轉念一想,我乃堂堂二千石,手中又有兵馬,面對的不過一個鄉下土財主而已,又何必對他太過客氣?當下冷笑道:“汝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將作坊折價賣於我,搬去許都,二是連家一起遷往許下。何去何從,汝自擇吧!”說完這句話,瞟一眼旁邊的韋誕:“此事便交於仲將了,毋失我望。”起身就走。

韋誕倒是挺高興,他本來就計劃着跟是勳前往許昌任職,如今能夠把造紙作坊也搬過去,那自己今後用紙不用愁啦——紙這種東西,雖然愛用的人不多,但一旦用上了,還真容易上癮,在紙上寫慣了字,再往竹、木上去寫,感覺就全然不同,格外的生澀啊。

韋仲將也是當時能吏,不是光會讀死書、寫毛筆字兒的腐儒,是勳走後,他連唬帶騙,討價還價,最終僅僅花了一萬三千錢,就把整個造紙作坊都連鍋端了走。錢銖捨不得作坊,可是既不敢得罪是勳,更捨不得離開家鄉,反正他在戲亭的產業還很多,不光是這造紙一項,所以猶豫再三,也只好被迫答應了。

他要是再不肯應允,估計韋誕就會請了郡兵來逼其就範。

完了韋誕把二十一名造紙匠人,以及部分必須用到而又容易搬遷的工具,全都無償獻給了是勳,以爲自己的進身之階——韋家雖非大富,這點兒本錢還是掏得起的。

是勳大喜過望,連聲稱讚:“仲將心思靈敏,吾得之矣!”心說我這算是受賄嗎?貌似兩世爲人,這還是頭一回受賄吧——此前曹操給的錢,劉表送的錢,當然不能算!

本年年底,是勳率領夏侯淵所部、賈詡所部,凱旋而返許昌,太尉楊彪親自郊迎,錄其功勳,天子封其爲關內侯。隨即又任命賈詡爲執金吾,禁衛帝都,拜尚書程昱爲河南尹,治書侍御史衛覬爲弘農郡守——可憐巴巴的段煨竟然吊着一口氣還沒有死,只好擡回來跟許都榮養。

是勳帶回來幾個人才,司馬懿入司空府爲掾,張既、韋誕皆願暫留爲是家賓客,待畿內有令、長缺時可補。魯肅因功升爲治書侍御史,吳質薦爲鄢陵令——鄢陵就在許都北方,算是畿內大縣了。

是勳原在關中所署諸官,三名郡守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各縣長、令亦僅替換了其中二人——是勳估計那是曹操爲了彰顯自身的存在,倒並不是對自己的任命有何不滿。曹操從司空府中選取兩名屬吏前往關中就職,是勳所任兩人也沒有就此罷免,而是徵入司空府爲掾,來了個走馬換將。

是勳腹誹了曹操一番,可是下來仔細琢磨琢磨,不得不承認曹操做得還真對。自己所署的關中諸職,就幾乎全都是本地人(頂多是臨郡),以本地人做本地官,時間一長,難免會削弱朝廷的影響力,曹操是由此爲開端,要一步步地往裡摻砂子。

隨便你摻吧,這些人都由我薦舉、選拔,受我之恩,將來就是天然的黨羽後備,不管放在地方,還是召來都中,一樣能夠增強我自身的實力和發言力。是勳倒是沒啥野心,也不是真想拉幫結派——在曹操眼皮底下要這麼幹,是嫌自己活得不夠長嗎?然而官場就是如此,隱性的影響力不可不追求,否則自己就會被逐漸地邊緣化,最終被踢出核心圈子。你以爲人人都能跟賈文和似的,特意不結黨還能一直高官得做,駿馬得騎?

是勳前一世是半拉書呆子,這一世在亂世中見得多了,在官場上混得時間長了,卻也便不再天真了。

(陽晨被紫闕卷之七終)

ps:

熱烈歡迎單章龍套千豬(錢銖)登場及退場!

第17章 含飴弄孫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章 夏侯仲父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鄠縣落鳳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4章 首山之戰第4章 漁陽豪強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9章 何者爲君第9章 大山在前第6章 王異國生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章 輔政安民第5章 刺奸密奏第5章 今古不同第2章 夏侯仲父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1章 家國國家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光祿新丞第4章 海東來去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章 據蜀自立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1章 安排香餌第5章 朝鮮新冢第4章 西走而王第6章 竊玉老賊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3章 刺客奇才第3章 出泥不染第30章 少年怪誕第6章 反攻序曲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6章 城下轒轀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4章 未之聞也第9章 驚雷投箸第16章 飛來乾醋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章 九江處士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章 行獵上林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8章 曹氏之強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章 禍不旋踵第10章 揮斥八極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誰堪伯仲第5章 賣官鬻爵第1章 分州荊襄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皆不可用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章 洛陽僧人第14章 無奈竊國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章 軍中校事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9章 天子之威第8章 謀爭爲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8章 便有如何第7章 雷澤詩會第7章 謀身謀國第3章 微末小技第30章 攻心爲上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1章 六氣之毒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燙手山芋第9章 爲國殺賊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5章 戲中有戲
第17章 含飴弄孫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章 夏侯仲父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鄠縣落鳳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4章 首山之戰第4章 漁陽豪強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9章 何者爲君第9章 大山在前第6章 王異國生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章 輔政安民第5章 刺奸密奏第5章 今古不同第2章 夏侯仲父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1章 家國國家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光祿新丞第4章 海東來去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章 據蜀自立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1章 安排香餌第5章 朝鮮新冢第4章 西走而王第6章 竊玉老賊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3章 刺客奇才第3章 出泥不染第30章 少年怪誕第6章 反攻序曲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6章 城下轒轀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4章 未之聞也第9章 驚雷投箸第16章 飛來乾醋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章 九江處士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章 行獵上林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8章 曹氏之強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章 禍不旋踵第10章 揮斥八極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誰堪伯仲第5章 賣官鬻爵第1章 分州荊襄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皆不可用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章 洛陽僧人第14章 無奈竊國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章 軍中校事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9章 天子之威第8章 謀爭爲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8章 便有如何第7章 雷澤詩會第7章 謀身謀國第3章 微末小技第30章 攻心爲上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1章 六氣之毒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燙手山芋第9章 爲國殺賊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5章 戲中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