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恩威並施

是勳當晚跟司馬防聊得挺晚,暗中與荀彧牘版上所寫的名字,還有自己前一世讀史所得,互相印證。魯肅跟旁邊兒乾坐着,不怎麼插得上話,只是用心記憶。

他們黃昏時分抵達,這一聊就是連續的好幾個鐘頭,直到月上中天,才終於結束懇談。司馬家的人都習慣了,沒什麼感覺,是勳可是慣常一日四餐的——在此時習俗的一日兩餐外,早晨起來先得用點兒點心,晚上臨睡前最好再來點兒宵夜——就覺得肚子裡“咕嚕咕嚕”地叫。司馬防說已經爲天使安排好了寢處,請洗漱了安歇吧,是勳心說這樣子我怎麼可能睡得着啊?沒辦法,只好腆着臉央告:“今日爲訪司馬公,夕食太早,如今腹中飢餓……還請司馬公照顧一二。”

司馬防聞言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是某疏忽了。”趕緊喚人準備些熱飯熱菜來。是勳說不必動火,有點乾糧填填肚子即可,但司馬防不肯答應,說:“家中釀得好酒,正待與侍中對飲幾杯。”

他們談話的時候,司馬家兩個小子也全都跟旁邊閉嘴陪着,司馬懿始終正心誠意,儀態端莊,司馬孚大概因爲年紀還小,卻已經用袖子遮着臉打過好幾個哈欠了。是勳身爲“八卦王”,自然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這一切全都瞧在眼裡。

談話的過程中,他也時不時瞟兩眼司馬懿。現在可以直面這小夥兒的眼神了,就見他瞳仁漆黑,頗有神采。此外也與哥哥、弟兄們沒啥兩樣——“鷹視”何在?再一琢磨。貌似史書上光寫司馬懿“狼顧”來着。“鷹視”應該是後世添加的作料。可是怎麼才能瞧明白他的“狼顧”呢?找個機會從後面喊他一聲兒?似乎不大禮貌,也不怎麼好找機會。

此刻既然正事兒基本上說完了,就等酒菜上來,大家飲上三杯,填填肚子,然後各自安寢——這年月無論貴族還是庶民,全都習慣兩餐,就算家裡再有錢。酒海肉山,也只偶爾夜間加餐而已,否則會被目爲奢侈,尤其司馬防這種儒學大族子弟,不可能臨睡前真跟是勳喝個酩酊大罪,也就意思意思罷了——所以是勳就琢磨啊,不如趁這個機會,打探一下你們父子的出仕意願?

當下對司馬防拱拱手:“今日受教,獲益良多。然而李、郭肆虐,京兆屢遭兵燹。如司馬公所言,大族子弟或徙關東。或南下荊襄,未知尚存幾何,可出而爲朝廷牧守地方?況依例不官本郡,雖然事急從權,亦不可濫。未知河南、弘農,有否賢才,願與勳共赴關中,以抒國難者乎?”

司馬防低頭想了一想,微微搖頭:“河南之地,亦迭遭踐踏,恐無人也,即我河內,仰賴張大司馬鎮守,才得免難。吾聞弘農董季直或在段煨軍中,此人勤於學而專於經,是郡縣之才。”

是勳記下了董季直這個聽上去很生疏的名字,隨即就問:“勳既北渡,則溫縣之俊才亦欲尋訪,未識有諸?”司馬防捋捋鬍子:“縣內趙君初,與我兒伯達(司馬朗)爲至交,忠厚勤謹,侍中或可徵辟之。餘者未知也。”

是勳心說這老滑頭,我從關西說到關東,從弘農說到河南,最後直接點明河內溫縣,問你有啥人才沒有,你跟這兒便秘似的一個一個往外努,好象真想不出什麼人來似的,你們司馬氏這一大家子難道就全都不是人嗎?!罷了,罷了,我乾脆把話直接給挑明瞭吧。

“司馬公前牧京兆,率以儉約,躬刻農桑,百姓慕之,朝廷稱之,實勳所敬服者也。未知可肯再度出山,與勳共往關中一行否?京兆之政,仍需仰之司馬公。”乾脆你再做一回京兆尹,如何?

司馬防聽了這話,捻着鬍子微微一笑,也不說答應,也不說不答應,只是將手輕輕一擡:“詩中請先用膳吧。”是勳這才發覺,感情宵夜已經做得了,幾名奴僕正擡着食案往堂上走呢——總共三份,分別放置在是勳、魯肅和司馬防的面前,卻沒有司馬懿哥倆的份兒。

瞥一眼案上,食物很簡單,但也很精緻,分別是一碗麥粥、一碟醬菜、一碟新炙的肉脯,還有一小甌酒。當下司馬防斟了酒,舉起杯來就敬是勳,是勳面帶微笑,跟他乾了杯,心裡卻在說:“你想趁機糊弄過去?哪兒那麼簡單啊,也未必太小覷某了!”

他端起麥粥來,三下五除二扒了大半碗進肚子,然後又和司馬防幹了一杯,重提舊話:“勳奉朝廷詔,持節鎮撫關中,守、令皆可先闢,今欲任司馬公爲京兆尹,未知肯俯允否?”

司馬防剛纔藉着上飯打了個岔,其實是在暗中斟酌,權衡利弊,此刻聽是勳再次問起來,就先搖頭:“張子敬在京兆,亦有令名,何不留任?”他所說的張子敬名時,乃是李傕、郭汜任命的京兆尹。

是勳心說李、郭任命的三郡長官,我一個都不想留,各縣令長,也最好能免就免——“張子敬爲京兆三歲,內不能制李、郭以安地方,外不能睦友鄰而貢朝廷,安可留任?”

“防已屆知天命之年,且有風痺之症,逢天行雨即不良於行,實難當此重任——侍中美意,防心領了。”

是勳心說耶,你有風痺之症?也不知道是裝病託詞呢,還是……要麼你家老二後來裝風痺,其實是從老子處得到的靈感?他瞧司馬防的意思,是真不想去淌關中那趟渾水了,於是也不再勸,只是問道:“然則誰可付託此任?請司馬公教我。”

估計剛纔向是勳介紹關中各郡縣大族、賢才的時候,司馬防就有腹稿了,當即回答道:“馮翊徐伯濟或可。若不以本郡爲忌。京兆韋休甫最佳。”徐伯濟名英。現任本郡左馮翊的郡功曹。是勳對此人毫無瞭解,估計就是一個史書上都留不下名字來的醬油衆(其實搜檢《三國志》本傳及疏,還是能夠搜到一處的);韋休甫名端,此人是勳倒有印象,在原本的歷史上,他跟兒子韋康二人先後擔任過涼州刺史,後來馬超作亂,韋康被殺。於是藉着扒飯的機會想了一想。要是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這位韋端先生吧。

放下空碗,是勳瞟一眼司馬家哥兒倆,乾脆也不跟司馬防商量,卻直接問他們:“卿等亦皆一時俊彥,號爲八……”剛想說“八達”,突然想起來,這兄弟八個裡面還有五個沒成年呢,沒成年就沒有字,怎麼可能產生“八達”的美譽呢?估計那是好幾年以後纔出現的說法吧。趕緊咳嗽兩聲。把話給嚥了——“八人皆勤學而純孝,郡內稱之。何不代乃父隨勳西行。立功於王事,彰顯貴家之令名呢?”他特意加重“代乃父”三字,那意思,要麼你們跟我走,要麼讓你們爹跟我走,選擇吧小子!

是勳當然不可能把司馬家的誰綁起來帶走,這種事兒終究不好強迫。但他現在跟司馬父子商量,成不成的都無所謂,但若是直接代天授命,當場徵辟,對方要沒有合適的推辭理由,難免就會影響到家族的名聲。我不是讓你們跟着去關中享福的,不是推了官職還能落個“淡薄利祿”的美名,如今國家動盪、西京蒙塵,身爲士人而不肯出來拯危救難,光跟家縮着,說不定就會被人罵是“求田問舍”的鄉愿。

司馬家兩兄弟聽了這話,表情各不相同。老三司馬孚皺皺眉頭,有點兒惶惑,而老二司馬懿就跟沒聽見一樣,眼觀鼻,鼻觀心,絲毫不爲所動。他們還沒答覆,司馬防先說話了:“犬子年輕識淺,所學亦不精深,何能當此重任?”

是勳心說要換個人來提這建議,你靠幾句空話或許就能糊弄過去,偏偏這回來的是我——“伯達較勳年長,仲達與勳年齡彷彿,即叔達亦已冠矣,安有不能忠勤王事之理?”年紀輕這不是藉口啊。

司馬孚瞧一眼父親,轉回臉來就朝是勳深深一揖:“感念侍中之厚愛。侍中爲當世俊才,就學於鄭康成先生,通五經而曉政事,孚安得爲比?”是勳搖搖頭,開始給扣大帽子:“國家板蕩,士人皆當效力於國,勳弱冠即謁曹司空,使徐、兗合縱,非有能也,是敢爲也。孟子云:‘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此往關中,牧守郡縣而已,勳料以卿兄弟之能必辦,或不肯爲乎?有何疑議,自可言明,勳爲卿等解之。”

你們就是膽兒小不敢吧?還是有啥別的顧慮,有話就說,別跟我這兒玩虛的。

司馬父子的心思,其實是勳心裡明鏡似的,他們不是不想出來做官,只是怕亂世當中離鄉別業,性命不易保全;況且應朝廷的徵辟沒問題,但如今朝廷掌握在曹操手中,一個不小心,就要上了曹家的賊船,天下大勢如此混沌,要是曹家翻船,難保不會影響到司馬整個家族的安康啊。當然啦,是勳叫他們“言明”,他們卻是打死也不敢說真話的。

司馬防和司馬孚不約而同地想到,聽說這位是侍中口才一流,最會蒙人,果然見面勝似聞名,大帽子扣下來,這還真不好回覆。正跟這兒猶豫呢,司馬懿心說我不能再慎着了,眼瞧着老爹和兄弟一時想不出話來推搪,我要再不開口,場面一冷下來,那就很危險。是侍中剛纔說了,他不是孤身前來的,河南還屯駐着朝廷……曹家的兩千騎兵,要是把他得罪狠了,誰知道他會做出啥事兒來啊?家族名聲再響,在縣裡的勢力再大,要是不佔理,那被人整個兒抄了也沒處訴冤去!(未完待續。。)

第16章 孰輕孰重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章 禍不旋踵第2章 工商興利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7章 莒縣奇案第35章 咄咄逼人第6章 人月團圓第5章 渭水鯉膾第5章 今古不同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3章 行海索第24章 三辭三留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7章 以身爲餌第34章 猛虎出柙第9章 涼州用間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8章 驃姚之業第7章 婦人之言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4章 汝爲中行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章 曹洪之怒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0章 用武之地第7章 受人構陷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6章 同滅吳寇第8章 我等自取第2章 重振幽州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2章 觀其決斷第6章 奢而不侈第7章 吾無此癖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深入虎穴第7章 欲取先與第23章 春心乍動第5章 神鵰大俠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天下爲弈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舅傳婿也第7章 逆天出師第11章 螻蟻草芥第9章 周平王事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刺奸密奏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章 水力磨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6章 城頭箭書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9章 難從死志第9章 天子所賜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6章 紙上發明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章 天無形質第11章 成都驚變第9章 溳水之戰第10章 天降單于第9章 亂軍之計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4章 三不可立
第16章 孰輕孰重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章 禍不旋踵第2章 工商興利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7章 莒縣奇案第35章 咄咄逼人第6章 人月團圓第5章 渭水鯉膾第5章 今古不同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3章 行海索第24章 三辭三留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7章 以身爲餌第34章 猛虎出柙第9章 涼州用間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8章 驃姚之業第7章 婦人之言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4章 汝爲中行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章 曹洪之怒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0章 用武之地第7章 受人構陷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6章 同滅吳寇第8章 我等自取第2章 重振幽州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2章 觀其決斷第6章 奢而不侈第7章 吾無此癖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深入虎穴第7章 欲取先與第23章 春心乍動第5章 神鵰大俠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天下爲弈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舅傳婿也第7章 逆天出師第11章 螻蟻草芥第9章 周平王事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刺奸密奏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章 水力磨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6章 城頭箭書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9章 難從死志第9章 天子所賜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6章 紙上發明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章 天無形質第11章 成都驚變第9章 溳水之戰第10章 天降單于第9章 亂軍之計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4章 三不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