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可遽廢

吳質當庭釋放,是勳將其接回自家,使與戴氏夫人相見,不勝唏噓。完了是勳就跟吳質說,你這回幫了我大忙啦,我必有以報也——你是願意留在朝中呢,還是入仕相府呢,要不外放做個郡丞、郡尉啥的,我都可以想辦法給安排。

然而吳質卻搖頭,表情誠摯地說道:“質本單家,鄉中爲繳,若非是公引拔,安有今日?是故以此相報是公之大恩也。吾欲仍歸廣衍……”

吳質覺得,赤手空拳自己打出一片天下,把個原本靠近胡虜,導致田地荒蕪、人口稀少的縣給發展起來,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具挑戰性的事情,況且是勳讓他跟鮮卑互市,如今也確定了這條策略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搞,那前途是一片光明啊——“比及三年,必使廣衍不輸於畿縣也!”

而且吳質說了,他剛跟是魏他們搭上線,結果縣長做了還不到半年就突然離職,拓拔部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倘若因此而心生疑忌,就此離心離德,那便有悖是勳的本意了。是勳因而就問啊,你被校事捕拿之事,鮮卑那裡知道不知道?吳質說流言是肯定會有所聽聞的,但他在被捕之時,曾經關照過縣丞,說我此去有是司直作保,必然無事,你對外只說我是入京述職便可——

“只須質返回廣衍,則流言自息,是魏等再無疑心矣。”

是勳聽了這話挺感動——這小傢伙是一門心思抱自己的大腿啦,他的政治嗅覺實在敏銳得令人髮指啊!轉念想想也是,出身單家,能在門閥世家捲土重來的魏文帝朝當到振威將軍、假節鉞都督河北的高官。除了吳季重還有誰人?那就是多年報曹丕大腿的回報啊。倘若不是比曹丕晚掛了幾年,估計死後的尊榮還會更高。

史書上評價吳質“放誕不羈,怙威肆行”,就是勳目前還瞧不大出來,或許等吳質官兒做得高了。纔會露出豺狼尾巴。然而也說不準,那是世家門閥對單家出身的吳季重的污衊——因爲大靠山魏文帝比他先掛嘛,不是還特意諡了他一個“醜侯”嗎?要等司馬昭掌權的正元年間,估計才瞧在他曾跟自家老爹齊名的份兒上,給改諡了“威侯”。

想到這兒,文帝四友除了陳羣、司馬懿、吳質。還有一個朱鑠啊,估計也是政爭的高手,不知道現在在哪兒了?

當晚是勳設宴爲吳質壓驚,關靖、諸葛亮、郭淮等門人、弟子,也都喚來相陪。酒過三巡。關靖突然開口請辭,說經過這回的事兒,估計沒誰再敢來觸主公你的虎威了,我正好功成身退。是勳說別介啊,政壇之上,風雲激盪,就算能夠嚇阻某些人一時,也不可能嚇阻他們一世。我還需要關先生留下來爲我謀劃啊。

終究有些事情,關靖瞧得很明白,但有些事情他便不明戲了。他能瞧出來曹氏政權中以譙沛、汝潁兩個小集團勢力最強。而是勳是比較傾向譙沛集團的,但他瞧不出來,是勳一門心思要遏制世家的發展——即便是勳透露過一二,他也料不到主人家的決心會有那麼大。倘若只是想保全身家性命和名聲,同時維持自己的權勢不墮,以是勳的才能、智慧和背景。基本上不會再起什麼大的風波;然而若想對付世家,日後可能遭遇的驚濤駭浪就可能多了去了……是勳哪兒敢讓關靖這就離開啊?除非曹宏趕過來接手。

是勳苦苦相勸。諸葛亮也幫着勸,說我近日得聞關先生所言。受益良多,希望能夠繼續聆聽您的教誨。關靖卻不過情面,只好說我只是不願在府中再吃閒飯而已,反正家就在許都,有事主公可以隨時來找我嘛。是勳問道,我給你請個官職如何?關靖笑道:“且待主公有開幕的一日,則關某必仕矣。”

這邊兒剛把關靖穩住,那邊兒郭淮又不踏實了。諸葛擅文,這陣子都在太學中充實自己的學問,郭伯濟長於武,不願入太學,呆在許都又沒仗打,實在閒得蛋疼。他跟是勳商量,說能不能給我謀個官職呢?不必多高,但求在紛亂之地,或者是邊疆,讓我好有用武之地。

是勳掐指一算,微微而笑:“伯濟休急,且待來歲。”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明年袁紹就要死了啊,則曹操必伐幽州;就算曆史已經改變了,袁本初還能多蹦躂幾年吧,曹家也不可能一直這麼按兵不動,若不北伐,便要南征——小傢伙,還怕沒有你上陣的機會嗎?

宴罷各自歸去,是勳卻還不能睡,挑燈疾書,把幾份給曹操的上奏給寫得了。一封上奏,是彈劾趙達羅織罪名,冤屈忠良;二封上奏,是請曹操下令修訂律法,這既於國家有利,又必能彰顯曹操的威勢;三封上奏,是關於外族問題的,請求與拓拔等鮮卑六部互市,並且不禁鐵、錢。

翌日起身,關照吳質不必着急,先在都中暫歇幾日,再赴任所不遲——你給揍得身上、臉上不少烏青,先讓許大夫給治好了再說。然後是勳即前往相府上班,循正常渠道呈遞了上奏。

日將當頂,是勳命人熱了盒飯上來,開始午休。這年月習慣一日二餐,但是勳始終改不了前一世的習慣,自打自己成家立業以後,便恢復了一日三餐——甚至晚上還要再加一頓宵夜。他在家裡當然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想吃幾頓就吃幾頓,而在班上,只好跟同僚說:“吾有隱疾,易飢也。”大家夥兒也都司空見慣了。

本來以是勳的身份,是可以在班上起火開小竈的,但一來他的飯點兒跟旁人不同,二來麼——受曹操生活簡樸的影響,前幾年連三公都自帶盒飯了,這在官場上已經蔚然成風,是勳就在曹操眼皮子底下。自然不好太過於特立獨行。

是勳的盒飯都是甘氏夫人親手烹製的,內容很不錯,既有營養,口味也佳,導致他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有同僚路過請蹭這麼一兩口。今日打開飯盒,只見是一份醪糟燴肉、一份菌菇炒蛋、一份素炒豆苗,外加兩段鹹魚,剛隔水蒸過,熱氣騰騰的,芳香撲鼻。逗人食慾。

主食呢,是兩個大饅頭。

是勳前一世就是北方人,喜歡麪食過於米飯。這一世穿越過來,基本活動範圍也在黃河以北,麪粉自然是吃得上的。別說疙瘩湯和蒸餅了,就連麪條他都很發給“發明”了出來。問題這年月沒有饅頭……說白了,沒有發麪,而只有死麪。是勳不知道,其實他要再晚個幾十年穿越,就有機會得着發麪了,《晉書》上始見“蒸餅”之名,那就是發麪饅頭。

至於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云云。那都是民間傳說啦。即便諸葛亮真的在瀘水邊用麪糰來假充首級,以祭亡魂——首先,那玩意兒南方纔叫饅頭。北方叫包子,因爲有餡兒;其次,肯定也是死麪的,正經說起來,應該是餡兒餅(雖然並不扁)。

是勳研究了很長時間,終於利用酒糟搞出了發麪來。於是乎饅頭、包子一起出爐,很快便風行都內。不僅如此。他“發明”的食物還多得很呢,除前面提過的麪條外。還有餛飩、餃子、蒸餃、烙餅(原有的餅多爲烤餅)、湯圓、燒麥……甚至麪包!以致於上回曹昂跟曹操說姑婿好名也,曹操幾乎脫口而出:“非也,其好異食也!”

這天是勳的午飯就是如此豐盛,當下左手抓起一個饅頭來,右手提筷,想先夾塊燴肉來油油舌頭,突然小吏急報:“丞相召見。”

是勳輕嘆一口氣,擡眼望望天色,心說老曹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習慣這點兒吃飯?你是已經吃飽了啊,我這兒還餓着呢。乾脆,不管那麼多,先往嘴裡塞兩塊肉,再啃兩大口饅頭,墊墊底再去見他。

等到是勳把滿嘴的食物都挺挺脖子硬嚥下去,又從袖內掏出手巾來擦乾淨嘴巴,報名而入相府正堂,就見曹操案上擺着一厚摞的奏章,正跟那兒沉着臉運氣呢。是勳察言觀色,心中瞭然,於是邁前兩步,深深一揖:“主公喚勳來,不識何事?”

曹操伸手一指案上的奏章:“且看。”是勳走近去,逐一展開來,一目十行地瀏覽——這些奏章,大多是紙質的,而且有是勳首開先河,部分疊成後世的奏摺形狀,部分卷着,剩下三五份還是用的木牘。是勳早就料着了,這些奏章定然是昨日吳質之案的餘波——但他也沒有料到,數量竟然有這麼多,而且不僅僅是相府屬吏,竟然還有不少朝官的上奏。

啊呀,這事兒傳得還真快啊,影響挺大的——我喜歡。

是勳昨日提了三件事,但不是人人都跟他似的,能就這三件事都做出文章來。他把這些奏章瀏覽了大半,其中就沒有一份談到外族和互市的問題,只有兩份請求更定法律,其餘的全都是彈劾趙達枉法,要求嚴懲的。而且在這些彈狀當中,有七成請斬趙達,五成順便要求直接廢了校事。

其中尚書華歆即在上奏中寫道:“設官分職,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趙達等數以憎愛,擅作威福,指白道黑,使國中深恐。宜並裁撤,並檢治之……”

是勳還在那兒一本正經地翻閱奏章呢,曹操端坐案後,突然冷笑一聲:“乃趁卿意也。”這回你滿意了吧?

是勳緩緩放下手上華歆的奏章,表情誠懇地對曹操說:“華尚書等所議,未可取也。今大業草創,衆官未備,而軍旅勤苦,民心不安,即有小罪亦不可不查,故置校事。安可遽廢耶?”

曹操聞言倒是大出意料之外,不禁一皺眉頭:“宏輔所言,果真心否?”

是勳心說我當然不是真心的,但話必須得這麼說!未完待續

第11章 財政危機第9章 察考諸子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兒女親事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4章 吾當染指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章 九品官人第15章 擾會驚吳第6章 雙親罹難第32章 曳尾泥塗第8章 公達三策第11章 借胡殺人第9章 德容言功第11章 須臾頃刻第7章 魏亦有亡第2章 雷霆手段第26章 羽扇綸巾第3章 嫌疑之地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2章 小枝槊頭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章 河北愚忠第9章 大山在前第4章 法不可廢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章 分州荊襄第2章 工商興利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章 益州內患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7章 舊相新相第6章 嚴其考法第24章 三辭三留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1章 史上有名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會稽顯姓第16章 孰輕孰重第9章 涼州用間第6章 自編自導第24章 高陵之變第7章 吾青州人第3章 蒼天不仁第2章 安貧守賤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1章 儒者之心第5章 漢語拼音第6章 紙上發明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9章 白兔遇犬第6章 督郵行縣第25章 毀於一旦第4章 赤面之疾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6章 誰人祖道第32章 暗流涌動第6章 華夷之辨第6章 仿如濮陽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9章 覆蓋攻擊第7章 名士該殺
第11章 財政危機第9章 察考諸子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兒女親事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4章 吾當染指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章 九品官人第15章 擾會驚吳第6章 雙親罹難第32章 曳尾泥塗第8章 公達三策第11章 借胡殺人第9章 德容言功第11章 須臾頃刻第7章 魏亦有亡第2章 雷霆手段第26章 羽扇綸巾第3章 嫌疑之地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2章 小枝槊頭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章 河北愚忠第9章 大山在前第4章 法不可廢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章 分州荊襄第2章 工商興利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章 益州內患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7章 舊相新相第6章 嚴其考法第24章 三辭三留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1章 史上有名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會稽顯姓第16章 孰輕孰重第9章 涼州用間第6章 自編自導第24章 高陵之變第7章 吾青州人第3章 蒼天不仁第2章 安貧守賤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1章 儒者之心第5章 漢語拼音第6章 紙上發明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9章 白兔遇犬第6章 督郵行縣第25章 毀於一旦第4章 赤面之疾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6章 誰人祖道第32章 暗流涌動第6章 華夷之辨第6章 仿如濮陽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9章 覆蓋攻擊第7章 名士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