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行海索

在黃縣歇足三日,易貨完畢,是勳、是峻即辭別了是儀、是著,返回船上。繼續揚帆起航的時候,就見艦隊後面陸陸續續又跟上來十多條規模較小的海船。

原來那些都是東萊本地,或者途經東萊的海商,聽聞有官家的船隊要繞過膠東半島,南下海、徐二州,專門等在港口,尋機跟隨。這年月海上還算太平,沒有太多海匪——雖說海商逮着機會也往往會撕破臉充一兩回賊寇——但結伴而行,終究多點兒保障啊。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撞見狂風大浪,自家的船小翻沉了,人家官船大還能繼續漂着,那也有機會把自己打撈上來吧。

是勳在甲板上遠遠望見,不禁微微冷笑,當即吩咐劉煦,說逮個機會,你把這些船全都給我扣下,調爲官用。這些商船雖然形質較小,也不能打,終究可以幫忙充充門面啊,真的航到吳會沿海去,這年月誰能瞧得出來戰艦和商船的區別?誰能瞧得出來船上有沒有載兵?

自家的艦隊足二十條“巨”舟,放諸今日東亞,乃是無敵的存在,問題根本沒人會湊過來跟你海戰啊,簡直是身負屠龍之技,毫無用武之地。此番遠征,主要目的是威嚇孫權,那麼多一條船便多一分威嚇的力量——誰叫汝等湊將上來的?官家的便宜是那麼好佔的麼?

一路無話,不日即繞過半島,航至不其縣境內,是勳按查粗糙無比的海圖,詢問劉煦附近地形,劉煦就說啦,前有一灣極大,若遇暴風。乃可入灣避之。是勳猛然省起,我靠那不是膠州灣嗎?當即吩咐是峻,說你幫我記下來。此處可闢良港,必生財源。得着機會要稟報伯父知曉。

經過登州和海州交界處的時候,船隊遭遇暴雨狂風,好在衛循這條海路也跑過三五回了,麾下更有那積年的水手,走了十回還不止,當即指揮船隊靠攏附近小島暫避——也就是後世的靈山島,此時尚未有名。

風浪止息後繼續南下。琅邪國琅邪縣靠近海邊,有一小港可以暫泊。船隊就又在這裡歇息了兩日,補充食水。是勳前一世也是乘過船的,並無太大不適,但手下這些參謀——諸葛亮、郭淮等人——才上船便頭昏氣悶,隨即嘔吐不止,好些天才勉強緩了過來。如今又經風浪,眼瞧着幾個年輕人面色蠟黃,整個兒瘦了一圈下去。是勳雖想盡快趕到廣陵,好與陳登一起策劃對東吳的戰事,但也不能坐視他們病弱——要跑這一趟把郭伯濟、諸葛孔明給累死了。那纔是千古大悲劇哪!

故此在琅邪又歇兩日,下一站是鬱洲山——即後世的連雲港,這年月陸地半沉。還只是一個海島——再下一站鹽瀆,又各歇了兩三日,等進入廣陵境內的時候,都已經十一月份了。這一趟海上遠航,即便沿岸算是側風、順流,也足足走了一個月的時間。

其間消息閉塞,不知道荊、揚兩州的戰事究竟如何了。是勳心說要是等我到了廣陵,曹操那邊兒已經被火燒了赤壁,狼狽逃回中原。而孫權也把主力調歸了吳會,那可就搞笑啦……

這時候的廣陵郡大致等同於後世江蘇省的江北地區。但面積要小很多——因爲後世的海岸線往東延展了一百公里還不止,都是淮河、長江及其支流兩千年來攜帶泥沙沖刷出來的。如今海岸線內縮。沿海地區多爲灘塗,並且礁石密佈,本來並無港口。近年來因爲是勳鼓吹海貿,在幽州任上也多次派遣船隊打通前往廣陵的商路,故而在長江口北側的大島上新開闢了一個小港。

此島亦無名也,其西端恰好是後世京杭運河的河道,東端則爲南通市如東縣城所在地。

若非有這個小港在,是勳還真不敢行此遠襲之計,因爲那就必須把基地設立在海州鹽瀆縣啦。開玩笑,從鹽瀆直指吳會,五六百里的海程,一來一去再加騷擾作戰,起碼得連續在海面上漂半個月,就這年月的航海技術、食水儲藏技術,根本就是拿自己和水兵的性命在冒險撞大運哪!

且說是勳靠港以後,即命衛循徵發島上居民,協助擴建港口——他打算把這兒當作艦隊主基地了,而就目前的規模,可根本不敷使用啊。本打算乘坐小船逆流而上長江口,在東陵亭登陸,前往廣陵去拜見陳登,同時也商議貿易和物資補給的問題。卻不料他還沒有動身呢,廣陵太守徐宣便主動尋上島來。

這位徐宣字寶堅,也是史上有傳的人物。他祖籍舊廣陵郡的海西縣——如今劃歸射陽郡——曾一度避難江東,因爲拒絕孫策的徵辟而返回故鄉,協助陳登平定了海西的民亂,被署爲五官掾。後來朝廷分徐州爲海、徐二州,陳元龍出任海州刺史,即舉薦徐寶堅出任廣陵太守。

說起來,徐宣和陳矯併爲陳登的左右手也,但這兩隻手不大和睦,誰都瞧誰不順眼,見天兒“左右互搏”。所以陳登仍然把陳矯留在州府,卻把徐宣薦爲太守,也有分開這對宿世冤家的意思。

徐宣只帶着一名屬吏,三名軍士,乘坐小舟翩然而至,跟是勳說丞相要我們配合您的公文早就到啦,吾等待之久矣。是勳這才知道,敢情曹操已經批准了他海道進兵的建議……

於是問起南方戰局,徐宣就自己所知娓娓而道,原來自九月間孫權、周瑜悍然發兵以對抗朝廷以來,戰事延綿不絕,曹家竟然未能寸進。廣陵方面,孫權率軍似欲從江乘以西渡江,陳登趕緊帶着陳矯前往抵禦,雙方遙遙相峙,在江面上打了幾場小仗,各有勝負。陳登手裡沒多少戰船,基本採取守勢,孫權要渡江而攻,可是每次出動的戰船數量也很有限,根本打不破陳登的防禦。徐宣轉述陳登的判斷,說孫權手下不應該只有這麼些江船啊。估計主力都已西進,跟着周瑜往援江夏去啦。

可是明知道孫權只是佯動牽制,陳元龍卻亦不敢不耐心應對。估計短時間內趕不回來了,所以請徐宣代他向是勳致歉。徐宣說我既爲廣陵太守。則使君駐軍本境內的一應用度,皆由宣來籌措,可無憂也。

說着向是勳介紹他帶來的那名屬吏,姓邵名壹字子元,本博陵人士,仕於廣陵爲掾史。徐宣說使君有什麼需要,都直接吩咐邵壹就成。

再說九江方面,東吳的水師假模假式開進巢湖。威脅合肥,可是並不敢真正上岸。太史慈派魏延搞了回物資封鎖,他們沒等魯肅揮師來堵口,就主動撤退了。隨即魯子敬返回彭蠡,去封堵周瑜水師東返之路,暫時並未接戰。

至於荊州的主戰場,曹操又從中原調派了多路兵馬南下,兵力逐漸接近二十萬,陳兵於漢水以東,威脅襄陽。可是劉表就跟縮頭烏龜似的。只是嚴守漢水防線,毫無反擊的意圖。間中曹操又偷着去打了一回江夏,仍舊損兵折將。據徐宣估計。最後決戰估計得在十二月甚至翌年正月纔會打響。

是勳心說得,這不又要到了火燒赤壁的季節了嗎?

不過對於西方的戰事,他遠在近千里外,終究無法對局面施加任何影響,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開展對吳會沿海的騷擾戰,迫使孫權撤兵回防。於是送走了徐宣以後,是勳便老實不客氣吩咐邵壹三事:

其一,儘快從大陸上再招募數千民夫過來。協助擴建港口——是勳是不記得小小的如東縣的,光記得後世往西一些。如今或許還沉在海水裡,應該有個如皋縣。故此便定島名和港名併爲如皋。其二,幽州的船隊,也包括途中挾裹的登州的商船,都將陸續駛往東陵亭,卸下攜帶的貨物,裝載擴建和維持港口所需的物資,希望邵壹儘快加以調配。

其三,是勳要求廣陵再出數百名水手或者善水的土兵,以作補充和調換之用。其四,將歷年來偵察所得吳、會稽二郡沿海的水文情況,以及岸上的勢力分佈,儘快整理完備,交到自己手上——這件事,便派是峻去協助邵壹辦理。

是勳前一世是漢末三國迷,對於這一時期的歷史地圖是頗有研究的,他知道徐、海二州的海岸線與後世大相徑庭,揚州地區的海岸線變化卻並不大,唯一可擔心的,乃是沿海島嶼密佈,若無明確的海圖,頗有觸礁之險。好在幽州的商船雖然最多隻抵如皋,登州的商船可是有幾條曾經南下過吳會的,當即把船主們全都召來,要他們趕緊獻上海圖。

這些船主本來只打算跟隨着官船前往海、徐二州貿易,沒想到一場風浪,逼得大家夥兒都在後世的靈山島上暫避,而等到風停浪息,尚未提錨之際,卻被幽州兵搶上船來,喝令說:“汝等的舟船,今皆爲官家所徵用也,敢不從者,殺!”就此落入了是勳的魔掌之中。所以他們對是勳是滿肚子的怨氣啊,串聯商量着,何時能夠返回登州,必要通過刺史向朝廷告上一狀。

商人本身地位低微,別說朝廷了,就連太守、刺史,他們也未必真能夠見得着,然而擁有偌大海船的商賈,背後必然有官家或者地方大家族的支持,那些人若抱起團來,聲勢也絕不會小。倘若是陸地上帶着幾乘、十幾乘馬車的行商,碰上官家徵用,那隻能自認倒黴罷了,便絲毫也不敢這般起上訴、告狀的心思。

是勳召喚這些船主過來,一見他們的臉色,自然心中通明。他知道海圖可是商家秘寶,輕易不肯示人——某條航線要是隻有我懂得走,那沿線物資貿易不就由我壟斷了嗎?豈容他人來分一杯羹?哼哼,他心說今日若不能降服了汝等,別提你們日後告我的刁狀了,就連海圖也必然索取不到啊!(未完待續)

ps:在微博上請求出場的朋友:你家邵壹邵子元來了,目測確實如你所願,不會領便當。

第20章 忙中得閒第9章 明察秋毫第24章 天險閣道第5章 不識大體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5章 初攻鄴城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9章 若奸若忠第4章 吾當染指第4章 人言可畏第15章 請爲紀信第4章 孤屯義士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章 曹洪之怒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章 自恃其智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0章 得無患乎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仿如濮陽第12章 讒慝小人第6章 欲言南事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1章 齊大非偶第7章 名士該殺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章 出泥不染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章 朋友無隱第2章 言不及義第8章 奇峰突起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章 世家短視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3章 行海索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2章 防微杜漸第9章 大山在前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6章 歷史慣性第8章 謀策定亂第3章 深入西域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海東來去第21章 一字長蛇第6章 華夷之辨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0章 變廢爲寶第3章 鴻鵠之志第7章 爲曹造勢第9章 見性成佛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章 自恃其智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7章 來何遲也第9章 家事難斷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7章 項莊舞劍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章 言不及義第22章 甥其無恙第5章 遠之則怨第13章 必擒是勳第7章 圓周幾何第3章 禍不旋踵第6章 督郵行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1章 暗夜驚魂第3章 天不可言第31章 不可遽廢
第20章 忙中得閒第9章 明察秋毫第24章 天險閣道第5章 不識大體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5章 初攻鄴城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9章 若奸若忠第4章 吾當染指第4章 人言可畏第15章 請爲紀信第4章 孤屯義士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章 曹洪之怒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章 自恃其智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0章 得無患乎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仿如濮陽第12章 讒慝小人第6章 欲言南事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1章 齊大非偶第7章 名士該殺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章 出泥不染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章 朋友無隱第2章 言不及義第8章 奇峰突起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章 世家短視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3章 行海索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2章 防微杜漸第9章 大山在前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6章 歷史慣性第8章 謀策定亂第3章 深入西域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海東來去第21章 一字長蛇第6章 華夷之辨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0章 變廢爲寶第3章 鴻鵠之志第7章 爲曹造勢第9章 見性成佛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章 自恃其智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7章 來何遲也第9章 家事難斷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7章 項莊舞劍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章 言不及義第22章 甥其無恙第5章 遠之則怨第13章 必擒是勳第7章 圓周幾何第3章 禍不旋踵第6章 督郵行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1章 暗夜驚魂第3章 天不可言第31章 不可遽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