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陽平之戰

其實比起趙雲來說,是勳本人更看重另外一員蜀將,那就是在原本歷史上投了孫吳的“錦帆賊”甘寧甘興霸。關於“甘寧百騎劫曹營”之事,雖然聽起來有點兒荒誕,卻並非演義虛構,史書即有記載。此外,甘興霸守夷陵曾退曹仁,守益陽留下“關羽瀨”的地名,此人能攻善守,劉備故使之鎮定巴中也,實乃勁敵——就不知道甘寧現在站在哪一邊兒?

根據郭綏的介紹,馬超是從了劉禪,自武都率軍南下,正與趙雲在陽平相持,甘寧則貌似仍在巴中並沒有動彈……

原來當日吳懿和張飛的使者幾乎前後腳趕到了下辨,求見馬超,馬孟起便集麾下諸將商議——但是特意瞞過了監軍簡雍。大將龐德認爲,咱們也不清楚皇帝是真薨了,還是如吳懿所說僅僅病重不能理事而已,更不清楚他是傳位給劉禪還是劉封,大義不明,無從取捨,乾脆,咱們兩不相幫吧。再說了,武都郡孤懸在外,直面曹魏涼州方面的大軍,倘若棄守南下,攪入兩家紛爭,就怕魏軍趁勢來奪下辨,此於國家不利也。

馬超從弟馬岱則反對龐德的意見,他說:“此天家之爭也,若不相助其一,勝者必將罪我,是我兄弟無以立足於漢。且以情論,人焉有不傳真子而傳其假子者耶?再以勢論,吳將軍以元舅坐鎮成都,又有李正平、孟子度爲輔,豈張益德、趙子龍、黃公衡可比?故弟以爲,當從新帝,奉命以向漢中爲是。”

馬超點一點頭,但他的認識卻又與馬岱不盡相同:“吾乃伏波將軍之後,關、張皆庶民老革也,爲其先遇陛下,厚得恩寵,乃名位踞我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吳子遠元舅也。自命大將軍,乃無可與爭,既授我驃騎號,又豈可不從其命?況吾若從劉封。即破成都,扶封繼位,亦必在張飛下也,甚或下於趙雲!若從新帝,進可穩得驃騎號。退可入漢中自守,豈不宜歟?”

總而言之,馬超是太垂涎這驃騎將軍的名號啦,所以當即斬殺張飛派來的使者,厚待吳懿之使,囚禁簡雍——根本沒跟簡憲和照面,那傢伙本是元從一黨,站隊分明,我就不去撞南牆、踢鐵板啦——然後整備兵馬,離開下辨。就殺奔漢中而去。當然啦,他也不敢完全放棄武都郡的守備,即命龐德率七千新軍鎮守下辨。

甘寧鎮守巴中,更準確點兒來說,舊日巴郡於今多劃出巴西、巴東二郡來,劉備使甘興霸主其事。巴西郡治在閬中,巴東郡治則在魚復(原時空更名永安),正當長江出川的要衝。甘寧率軍長期駐在魚復,以御曹魏荊州方面的駐軍,閬中防務則交給了偏將軍趙融——與漢末的趙稚長同名同姓。

甘寧首先接到了來自成都的急報。吳懿聲稱劉封、張飛反叛,望其率軍北進,以攻漢中。甘興霸不禁猶豫,與副將王平商議。說:“劉封自以爲陛下長子,合當繼承大統,今不忿新主繼位,揮師以向,情理中事也。然張益德爲陛下肱股之臣,忠誠素著。安得同劉封而反?此事大有蹊蹺。”

王平皺眉道:“得無陛下已崩歟?”

甘寧恍然大悟,說你這猜測有道理——劉備倘若不死,張飛是斷然不會反叛的,除非劉備實際上已經掛了,那麼同爲劉備之子,一個養子,一個庶子,保誰不是保啊?如此說來,張飛不是反叛,而是欲助劉封奪位啦。隨即沉吟道:“新主登基,以吳子遠元舅,拜爲大將軍,則關雲長何處?關、張情同手足,若關羽在,張飛安有南下成都之意?”

情況還沒搞清楚,咱們暫且不能妄動。於是甘寧就下令給駐紮在閬中的趙融,要他發一支軍北上,助守劍閣——不管你們誰有理,我先卡住交通要道,說不定你們就打不起來啦,然後找機會再試着做做和事佬看。要知道二劉相爭,曹魏得利,不管劉備死了還是沒死,無論地上、地下,那都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局面呀。

隨即數日後,張飛的書信也到了,然而甘興霸還是迷糊——“益德所云似有理也,然吳子遠安敢謀殺關將軍?”就我所知道的吳懿,就算有這心也未必有這膽啊。

王平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吳子遠或不敢爲,然李正平則不可論也。”東州派以外,就沒幾個人對李嚴有好印象,關鍵那傢伙性格太過惡劣了,生人勿近。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還是甘寧鎮守巴東、巴西的時候,與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相往來,才發現此人深沉有膽略,於是向劉備推薦,命其擔任自己的屬將。王平本人的出身不明,或者是巴夷,或者是賨民(板楯蠻),也可能是中原人,但他幼少時父母雙亡,爲同鄉何某所收養,若從何某算,也是中國名門之後了。

總之那時候巴郡漢夷雜處,你還真不好確定某一個人的真實民族成分。

且說甘寧聽了王平的話,決定繼續按兵不動。趙融寫信來勸他,說你若兩不相幫,最後不管誰取勝,都不會饒過將軍你呀。甘寧回信道:“吾主唯先帝也……”他這時候已經可以確定,劉備確實是駕崩了——“先帝囑吾守巴,以敵曹氏,若即棄守而西,若魏人趁隙來攻,恐巴東非國家之土。今且未識曲直,當從舊命,至於日後功罪,非寧所可妄度者也。”

趙融回信,說目前情況,我在劍閣,南邊兒有劉封、黃權,身後有趙雲——順便通報一下張飛的死訊——單把我夾在中間,兵微將寡,難以相抗。不管將軍你做何打算,對不起,我只好暫且歸從劉封了,否則怕是見不到將軍您論及“日後功罪”的那一天。

甘寧得信,即遣部將沈彌前往閬中,代趙融以守巴西——你個人做何打算,歸從哪一方,我管不着,也管不了,但你既有所屬,就先別回巴西來了吧。

再說是勳在長安。在分析了目前的局勢以後,即以大都督的名義快馬行文給涼州和荊州,要求儘快出兵,夾擊蜀中。涼州方面。由刺史張既張德容率隴西太守蘇則、漢陽太守姜敘、安定太守毌丘興等,聯合羌騎,進取武都。荊州方面,是勳臨行前已經奏請讓司馬懿出任南郡太守,即命其爲主將。配合水軍都督魯肅,攻打巴東——荊州刺史賈逵就不必上陣了,專心摧督運糧事即可。

是勳認爲,攻破漢中的關鍵在於曹真、張郃,而一旦拿下漢中,因爲關中糧秣不足,運道也比較崎嶇艱險,當從荊州沿沔水或者長江(倘若三巴真能拿下來的話)運送糧草物資,以支撐其後對成都平原的總攻。所以賈樑道肩膀上的擔子一點兒都不輕啊。

同時是勳還催調周邊郡縣集兵來會長安——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大後方不動,當漢中戰局有利於我。安全係數大長之後,就必須移駕前往漢中,如此才能比較準確地掌握前線局勢,進而協調三方面的軍事行動。可是目前手裡兵不足萬,他是真沒有豪膽翻越南山——怎麼着也得給我湊足了一萬人再說吧。

這時候趙雲與馬超也已經在陽平關下接過好幾仗了。想當日趙雲得聞張飛的死訊,匆匆馳入南鄭,接管了漢中防務,好不容易纔把混亂的人心暫時安定下來。隨即聽聞馬孟起來攻,他趕緊率軍西至陽平——陽平關距離南鄭不過百餘里地,一日即至——堪堪攔住馬家軍。

陽平關地勢險要。爲漢中盆地的西方門戶,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巴蜀地區的一扇北大門。《隋書》中說此關:“西控川蜀,北通秦隴,且後依景山。前聳定軍、卓筆,右踞白馬、金牛,左拱雲霧、百丈,漢、黑、燼諸水襟帶包絡於其間,極天下之至險。蜀若得之上可以傾覆寇敵,尊將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開擴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爲持久之計……”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隨即趙子龍即約馬超陣前相見,說將軍您不應該來打漢中,而應該繼續南下,相助太子去攻成都,掃平篡僭。馬超故意裝糊塗,道:“大將軍遣使來,道張益德與卿等背反也,吾故率軍至此。今新君已在成都登基,其年尚幼,何得更有太子?”

趙雲道:“將軍乃受吳子遠所欺也。”於是便將他所知道的政變真相,再對馬超言說一遍。馬超繼續裝傻:“此事難取信也,實子龍親見否?”趙雲說我當時身在雒縣,倒是沒能見着吳、李政變——“關雲長故主簿廖元儉親歷,時在我軍中,可命來爲證。”

馬超一撇嘴:“廖淳微末下將,其言如何可聽?”隨即勸告趙雲,說倘若張飛還在漢中,那估計跟我有得一打,如今傳聞張飛已死,只有子龍你獨自守備,自認能夠對抗我的西涼鐵騎嗎?還是早早下馬受縛,我將來會在新主面前說說好話,保你項上首級的。

趙雲聞言,不禁大怒,拍馬擰槊便直取馬超,兩軍就此混戰起來。馬岱先來迎擊趙雲,但戰不三合便即不支而退,趙雲一直衝至馬超身前,大槊直取馬超前胸。馬孟起橫槊遮擋,隨即反刺回去,二將馬打盤旋,廝殺良久,不分勝負。

然而趙雲尚可與馬超一戰,他麾下士卒卻逐漸落在了下風。其實單論素質,漢中軍本不在武都軍之下,而且對於劉備來說,張飛那是親生……親信的大將,馬超是後孃養……後來投效的,物資、裝備,也從來先緊着漢中軍提供。然而漢中精銳,多隨劉封、黃權南下,剩下那些又因張飛之死而士氣靡沮,趙雲費了好大心思,也只能把軍心士氣調整到普通水準而已,不可能恢復成原本高度。馬家軍雖然遠來,氣焰卻頗囂張,再加上軍中騎馬比率較高,因而陣而後戰,逐漸地便佔據了上風。

趙雲一見無法取勝,只得斜斜一槊隔開馬超,率軍後撤,退入陽平關。馬超本不擅長攻城,遠來又未攜帶足夠的器械,所面對的又是如此險關,故此一連五六日都未得寸進。其間趙雲數次親率百騎殺出城去,衝敵薄弱處,給馬家軍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可是隨即雙方各自得着消息:魏軍從北方殺來,直取自家的後路……(未完待續。)

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章 兩面三刀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無禮冒犯第5章 遠之則怨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9章 何者爲君第9章 德不可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2章 未盡善也第6章 華夷之辨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章 飛龜舞蛇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6章 心喪三年第9章 驚雷投箸第4章 豆中有膏第19章 訓詁之師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1章 慮勝慮敗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2章 兔死狗烹第5章 大國小鮮第18章 我能興鄭第3章 微末小技第3章 禍不旋踵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重修長城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1章 曹氏麟兒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8章 長生丹藥第4章 吾當染指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1章 先見神亭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章 九江處士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2章 吾亦慮及第5章 王中國死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白兔遇犬第5章 大國小鮮第7章 取撞木來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5章 初攻鄴城第9章 德容言功第18章 二將爭功第5章 觀卿者心第26章 城門射的第8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章 益州內患第1章 先得一驢第7章 吾無此癖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章 遠方來客
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章 兩面三刀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無禮冒犯第5章 遠之則怨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9章 何者爲君第9章 德不可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2章 未盡善也第6章 華夷之辨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章 飛龜舞蛇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6章 心喪三年第9章 驚雷投箸第4章 豆中有膏第19章 訓詁之師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1章 慮勝慮敗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2章 兔死狗烹第5章 大國小鮮第18章 我能興鄭第3章 微末小技第3章 禍不旋踵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重修長城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1章 曹氏麟兒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8章 長生丹藥第4章 吾當染指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1章 先見神亭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章 九江處士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2章 吾亦慮及第5章 王中國死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白兔遇犬第5章 大國小鮮第7章 取撞木來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5章 初攻鄴城第9章 德容言功第18章 二將爭功第5章 觀卿者心第26章 城門射的第8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章 益州內患第1章 先得一驢第7章 吾無此癖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章 遠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