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受傷

長期以來,賈瑚說話做事,都是很具有預見性的,而且隨後的事實還會證明,他說的和做的,通常都是正確的。因此他對倭寇犯境的反應如此激烈,不可能不引起司徒景的重視。

等到詹事府衆人散去之後,司徒景留賈瑚在宮裡用午膳,順便問他有何應對良策。賈瑚挑眉道:“景曄,倭寇神出鬼沒,守株待兔不是辦法,要想永絕後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打回老家,打得永遠不敢再出來。”在賈瑚看來,單是打敗東瀛人還不夠,還要把他們變做大夏的殖民地,讓他們既能爲大夏所用,又永遠沒有經濟發展的可能,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司徒景做事一向不手軟,有人膽敢進犯大夏的邊境,他的意思肯定是要回擊,但是直接打到東瀛去,他還真沒這樣的想法,不由詫異道:“永瑜,貿然向海外出兵,是否太過冒險了?”

賈瑚淡然道:“怎麼會呢?英王殿下還有簡明他們,在海上不是沒跟西洋人交過手,大夏的海軍豈是區區東瀛小國可以對抗的。”近些年來,隨着海上貿易的發展,大夏的造船技術日益高漲,蒸汽機改良成功以後,更是有人打算嘗試,把蒸汽機用到輪船上去,有了這麼大的動力,船速不知要提高多少。還有就是火炮,司徒律在西班牙人手下吃過虧,知道荷蘭人、英格蘭人更厲害,回國後一刻不敢放鬆,一邊盯着工部改進火炮彈藥,一邊利用西洋各國間的矛盾,從歐洲挖人、挖技術,這兩年也是頗有成效,這兩點加在一起,賈瑚對打到扶桑島,是一點擔心都沒有的。

他見司徒景還有些遲疑,又勸說道:“景曄,據我所知,扶桑島上的白銀儲藏量可是很高的。”別的東西也就罷了,說起銀子,司徒景不可能沒興趣,賈瑚話音未落,他的眼神就亮了。

聞及此言,司徒景沉吟道:“縱是如此,我們也要有個合適的理由才行。”自古以來,中原各朝就講究仁義治國,以前地盤小的時候還有心思開疆闢土,可是大陸以外的土地,卻是少人問津。

就說倭寇犯境這件事,要說打跑他們,朝上肯定一片贊言之聲,誰也不會反對,可要說打到扶桑島上去,朝中大臣十有七八都是反對的,說是勞民傷財,有傷天和,說服他們可不容易。

“還要什麼理由,我們是被人打了哎,典型的自衛反擊,只是倭寇狡猾,不打到他們的老巢,怎能斷了他們的奢想。”賈瑚一心想要控制東瀛,並不完全是爲了所謂的復仇,而是從長遠出發,在他生活的年代,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從日本羣島到臺灣島,再到東南亞諸國,第一島鏈牢牢鎖住了我們發展的方向。大殖民的時代已經開始,大夏不趁這個機會走向海洋,更待何時。

在賈瑚的設想裡,東亞、東南亞還有澳洲大陸是大夏必須在未來幾十年之內控制下來的,至於非洲和美洲,歐洲人近水樓臺,他們能分一杯羹就很不錯了,獨佔什麼的,根本沒有可能。

“自衛反擊?”司徒景喃喃念道,決定好生在這幾個字上面做文章,讓人先把檄文寫出來。

“沒錯。”賈瑚重重點頭,借用了一句他喜歡的電視劇臺詞說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就是憑着這句話,賈瑚說服了司徒衍,他生來體弱多病,卻是個有大抱負的帝王,賈瑚列舉的一條條論據讓他心服口服,司徒景更不用說,還在旁邊幫腔,出征東瀛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突然要對外用兵,朝上不是沒有爭議,司徒景讓蘇怡寫的那篇檄文就發揮作用了。蘇怡很聰明,落筆的重點不在此戰勝利會帶來什麼,而是重點描述了前朝至今,倭寇屢屢犯境給東南沿海百姓帶來的傷痛,以及給朝廷帶來的巨大損失。他文筆華麗,字字生輝,有理有據,內容詳實,相當部分立場不堅定的大臣就被他說服了,覺得打過去沒錯,這纔是一勞永逸的最佳做法。

至於剩下的少部分頑固派,他們人數有限,也就不足畏懼了,再說還有強硬的主戰派呢,一半是寂寞多年想撈軍功的,一半是研究出了新式武器正愁沒地方用的,這些人都是支持開戰的。

決定了要打,下一步就是選擇主帥了,如果司徒律在國內,帥位非他莫屬,因爲大夏的高層軍官裡,就屬他的海戰經驗最豐富,可惜他去了美洲,還帶走了褚爲和簡明,短期內回不來。

於是司徒衍就選擇了卓雲,撫順侯也是戰功赫赫,雖然對海戰不如司徒律熟悉,可他戰場經驗豐富,兼之大夏的船隻和武器比起東瀛人都有巨大優勢,大勝而歸問題不大,關鍵還是要穩妥。

因爲是打日本,賈瑚有心跟着去看熱鬧,他是不懂軍事,可他了解幕府時代的日本,知道天皇和幕府將軍的矛盾,等到戰事告一段落,雙方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他可是能發揮大作用的。

不過賈瑚的想法要付諸實踐,有兩關需要過,一是司徒景,他是他的男朋友兼頂頭上司,他說一個不字,賈瑚就什麼都不用想了。還有就是賈赦和張氏,他們肯定不希望他上戰場的,再說勝券在握也不是沒有風險,而且他的婚事已經讓他們傷心了一回,賈瑚也不忍心讓他們太爲自己擔心。

正如賈瑚所料,他第一關就卡住了,司徒景不放人,他說什麼都沒用。司徒景說了,大軍還沒出發,說什麼停戰的事,他真有心幫忙,等卓雲打完了再過去也不遲。賈瑚忙道,戰場風雲變幻,瞬息萬變,他待在京城隔得太遠,對前方的戰事不瞭解,起不到什麼作用,要臨場觀摩了戰局才行。

司徒景蹙眉思索道:“你想觀摩戰局,這倒也不難,去前線指揮營即可,不必出海。”海戰不比陸戰,不是隻有海軍就可以的,尤其這次是要隔海打到扶桑,在東南沿海設立前線指揮營,籌備物資調度後勤是必須的,除了隨船出海的軍官,就屬那裡的消息最靈通了,司徒景稍作讓步。

賈瑚原本不甘心的,可他轉念一想,卓雲是自家姑父,自己跟他的感情一向不錯,到時候說幾句好話,上船也不是多難的事,而且只去東南的話,賈赦和張氏那關也好過,不需要他再傷腦筋。

就這樣,賈瑚和司徒景各退半步,雙方達成了共識。由於不用親上戰場,賈赦和張氏那關賈瑚過得也還算容易,張氏還跟賈瑚說了,最近有家上門打聽消息的姑娘不錯,儘管家世比起前面那位差了些,可是人好,身體好,八字更好,她都讓人合過了,說是沒問題,等戰事結束,她就讓人提親去。

賈瑚聽得一身冷汗,搞錯沒有,怎麼還有這麼大膽的,而且家世好到張氏可以接受,簡直是要逼得他走投無路。好在他馬上就奔赴前線,還有時間思考對策,無論如何得把這件事給推了。

賈瑚的算盤打得很好,他跟卓雲是親戚,他肯定讓他上船,誰知他的話還沒說出口,卓雲就先來找他了,說是太子殿下吩咐過了,讓他老實留在前線指揮營就好,不得有其他非分之想。

賈瑚忙陳懇道,說自己雖然擅長刀馬騎射,可從來沒坐過海船,真要上了船,說不定還會暈船呢,能有什麼想法,肯定老老實實留下,他能做的事情,都在戰後,現在就是做點準備工作。

卓雲可以說是看着賈瑚長大的,對他的性情還算了解,又見他說話懇切,就信了他的話,沒有多說什麼,不想賈瑚老實了這麼些年,這次偏偏要騙人,他化妝成個廚子,就混上了出海的戰艦。

上船以後,賈瑚就後悔自己在卓雲面前說的話了,他說什麼不好,非要說暈船,結果可好,暈得一塌糊塗,每天吐得要死不活。虧得周圍暈船的人也不少,誰也不會笑話誰,大家就這麼熬着,熬到自己可以適應。賈瑚突然就佩服上司徒律、簡明他們了,長期都在海上飄,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啊。

等到賈瑚終於適應了海船的顛簸,他們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二的航程,賈瑚覺得卓雲再怎麼生氣,也不可能把自己送回去了,就大大方方在他面前露了面。卓雲又氣又驚,好半天沒有說出話。

他能說什麼呢,只好把賈瑚帶在身邊,要是他出了什麼事,他怎麼跟大舅哥兼未來親家交待。

後來的事實證明,卓雲的擔心比較多餘,東瀛人的船隻和武器,比起他們真是差太多了。大夏的戰艦老遠就能轟到東瀛人的戰艦,而對方打過來的炮彈,卻是半途就落到了海里,根本打不到。

單方面的狂轟濫炸過後,東瀛人的戰艦徹底潰敗。至此,大夏軍隊的傷亡幾乎爲零,衆人歡欣鼓舞。賈瑚雖然也高興,可對登陸戰還是有些擔心,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候,傷亡就不好控制了。

於是他建議卓雲,登陸以後要一邊打一邊拉,打幕府拉天皇也行,打天皇拉幕府也可以,總之不能讓他們一條心,要速戰速決。否則他們跨海而來,一路連勝還好,一旦戰事陷入僵局,戰士們思鄉心切,而東瀛人抱成一團,一致對外,可就要打成拉鋸戰了,就是大夏國力強盛,支撐得起,也得不償失。

卓雲聞之有理,又發現進犯中原的和目前跟他們對抗的,主要都是幕府的軍隊,天皇不過是個傀儡,就一邊迅猛登陸,一邊派人去了京都,跟天皇帶話說,只要他們答應某些條件就能停戰。

幕府軍隊被大夏海軍大敗的消息,天皇也是知道的,他又是高興又是害怕,高興的是幕府控制了皇室這麼多年,終於被人打敗了,害怕的是□□大軍打來,會不會把他的皇位也給推翻了。

結果人家派人來說,只要答應一些條件,雙方就能停戰。天皇頓時就高興了,□□的使者跟他對話,而不是跟幕府將軍,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他們承認他的地位。天皇當然不會天真地以爲,大夏的軍隊是來給他撐腰的,不過同樣是做傀儡,當□□的和幕府的,可不是一回事。大夏跟扶桑隔海相望,他就是臣服了,也是名義上的,國內諸事均是自己做主,每年還能有豐厚的賞賜。

到底是自己的地盤,事關自身利益,幕府的軍隊抵抗還算頑強,給大夏的登陸部隊帶來不少麻煩,可惜天皇在後面扯他們的後退,扯着扯着就把雙方差距扯大了,最終以失敗投降告終。

雙方走上談判桌之前,天皇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再差也比當幕府的傀儡好,再說中原人最重面子,他們以往上貢的時候,往往可以得到數倍乃至數十倍的獎賞,堪稱最划算的生意。

誰知這一次,大夏的談判官員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上來就噼裡啪啦唸了一堆條件,主要內容就是東瀛對大夏的戰爭賠償,銀子不夠沒關係,可以先欠着,用稅收慢慢還,每年增加利息。

更讓天皇鬱悶的是,大夏打敗了幕府,卻保留了他們的存在。這也是賈瑚的意思,不能讓天皇一家獨大,只有他和幕府同時存在,雙方爭鬥不休,對大夏來說,纔是最有利的局面。

天皇有點後悔了,他不該被大夏的使者說服的,他該和幕府聯手,把這些人趕回老家去。拉弓沒有回頭箭,天皇后悔也來不及了,幕府已經戰敗,東瀛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

談判的結果火速傳回京城,饒是賈瑚早就對司徒景說過自己的想法,也把他給震住了。

他從來不知道,一場戰爭打下來,戰勝國在經濟上有這麼多的好處,東瀛人的白銀會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慢慢流向中原。這讓接到賈瑚私上戰場的消息震怒不已的司徒景心情稍好了些。

不料司徒景還沒高興完,另一個壞消息就傳了來,說是賈瑚等人準備離開東瀛的時候,不慎遇上刺客。更不幸的是,賈瑚還被刺客刺傷了,司徒景手一抖,薄薄的一頁信紙就飄落到了地上。。.。

第18章 逼迫第49章 退婚第7章 退讓第27章 秋狩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11章 上學第16章 難產第44章 欠債第4章 瑚璉第40章 作死第14章 初見第63章 化解第6章 較量第18章 逼迫第30章 回鄉第2章 偏心第25章 打臉第47章 悲喜第72章 完結第57章 流言第34章 許願第58章 弊案第48章 阿福第31章 奇遇第10章 攀比第19章 伴讀第9章 因果第25章 打臉第52章 選擇第28章 斐然第71章 薛家第52章 選擇第64章 改向第66章 戰事第6章 較量第9章 因果第67章 受傷第10章 攀比第35章 禪位第2章 偏心第59章 約會第20章 面試第14章 初見第35章 探病第54章 表白第9章 因果第32章 劫數第51章 重逢第17章 兄弟第44章 欠債第69章 主線第46章 還債第65章 安排第32章 劫數第3章 清理第59章 約會第63章 化解第11章 上學第6章 較量第12章 添妝第3章 清理第21章 進宮第49章 退婚第7章 退讓第44章 欠債第20章 面試第67章 受傷第23章 赴宴第13章 嫁女第35章 禪位第40章 作死第5章 抓週第31章 奇遇第35章 禪位第61章 糾結第20章 面試第65章 安排第41章 畫像第34章 許願第23章 赴宴第40章 作死第1章 穿越第51章 重逢第31章 奇遇第15章 再遇第5章 抓週第14章 初見第63章 化解第38章 心意第6章 較量第51章 重逢第22章 賜福第43章 寶玉第1章 穿越第46章 還債第10章 攀比第25章 打臉第46章 還債第52章 選擇第10章 攀比
第18章 逼迫第49章 退婚第7章 退讓第27章 秋狩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11章 上學第16章 難產第44章 欠債第4章 瑚璉第40章 作死第14章 初見第63章 化解第6章 較量第18章 逼迫第30章 回鄉第2章 偏心第25章 打臉第47章 悲喜第72章 完結第57章 流言第34章 許願第58章 弊案第48章 阿福第31章 奇遇第10章 攀比第19章 伴讀第9章 因果第25章 打臉第52章 選擇第28章 斐然第71章 薛家第52章 選擇第64章 改向第66章 戰事第6章 較量第9章 因果第67章 受傷第10章 攀比第35章 禪位第2章 偏心第59章 約會第20章 面試第14章 初見第35章 探病第54章 表白第9章 因果第32章 劫數第51章 重逢第17章 兄弟第44章 欠債第69章 主線第46章 還債第65章 安排第32章 劫數第3章 清理第59章 約會第63章 化解第11章 上學第6章 較量第12章 添妝第3章 清理第21章 進宮第49章 退婚第7章 退讓第44章 欠債第20章 面試第67章 受傷第23章 赴宴第13章 嫁女第35章 禪位第40章 作死第5章 抓週第31章 奇遇第35章 禪位第61章 糾結第20章 面試第65章 安排第41章 畫像第34章 許願第23章 赴宴第40章 作死第1章 穿越第51章 重逢第31章 奇遇第15章 再遇第5章 抓週第14章 初見第63章 化解第38章 心意第6章 較量第51章 重逢第22章 賜福第43章 寶玉第1章 穿越第46章 還債第10章 攀比第25章 打臉第46章 還債第52章 選擇第10章 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