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戰雲密佈

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各省菁英前來,同心合力建設新中國。那十年不僅是國家的黃金十年,也是我父親一生的黃金十年。

從山海關外來到南京的齊世英,受到相當的歡迎。郭鬆齡兵諫張作霖雖然失敗身死,但他要求奉軍退出軍閥的中原爭逐,回鄉厚植本土實力,抵抗俄日侵略的兵諫宣言已播報全國。所以,由推翻帝制的革命黨組成的國民政府,很歡迎這第一位由東北來的革命青年參加建國工作,他的國民黨黨員證是遼字一號。

但蔣委員長接見他時竟說:“你不像東北人!”這句話中有相當複雜的意義。在北伐期間,人們對奉軍的印象是驍勇善戰、強悍,甚至粗魯。而這位二十七歲的東北革命者卻溫文儒雅,如玉樹臨風(盧春芳評語)。他通曉英、日、德三種語言,兩年前尚在海德堡大學研究歷史哲學,是個很難歸類的人物。他向蔣先生說願意在外交、文化和教育方面工作:蔣先生答,這麼大的一箇中國,我們能做的事太多了。於是派他到中央政策委員會(當時尚未定名)做委任參議。隨鈕永建、黃乳、陳果夫、陳立夫等人工作,進而結交天下士,成爲政府中的知日派,且曾到日本步兵學校以中尉身份研究一年。

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野心,自一五年甲午之戰訂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以後,日益加劇。一九0五年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打敗了俄國,取得了鐵路控制權,以後不斷在中國各地製造事端。一九一五年強訂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一九二八年造成“山東五三慘案”,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佔領瀋陽,一年後成立僞滿洲國。這一連串的侵略行動,國民政府是清楚的,但是喘息未定之際,只能加快腳步。建軍、辦工業、組訓民衆。南京那十年,好似要拚命去增強一個百年沉痾老人的體力,那般辛勞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莽撞粗魯的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損傷了東北軍的形象,給延安日後壯大的生機,將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更集中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

一九三0年我母親萬里尋夫,帶我兄妹來到南京,看到的是一個到處在建設的、欣欣向榮的首都。我父親和他年輕的朋友們忙着向老天爺求取時間(bUyingtime)推動各種加強國力的現代化建設,因爲他們知道日本軍部正加緊侵略的步伐,日軍說:“若不快動手,中國要站起來了!”

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1節 臺中一中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8節 築夢成真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15節 渡海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4節 學潮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1節 生命之初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15節 渡海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8節 築夢成真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2節 鐵嶺齊家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5節 渡海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4節 姻緣第4節 姻緣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前言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4節 姻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15節 渡海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8節 築夢成真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8節 築夢成真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1節 溯江第4節 學潮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4節 辭鄉第8節 周南女中第8節 周南女中第1節 臺北印象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節 戰雲密佈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8節 周南女中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
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1節 臺中一中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8節 築夢成真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15節 渡海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4節 學潮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1節 生命之初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15節 渡海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8節 築夢成真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2節 鐵嶺齊家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5節 渡海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4節 姻緣第4節 姻緣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前言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4節 姻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15節 渡海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8節 築夢成真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8節 築夢成真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1節 溯江第4節 學潮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4節 辭鄉第8節 周南女中第8節 周南女中第1節 臺北印象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節 戰雲密佈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8節 周南女中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