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

利用雙方都做着打鬥準備的空閒時間,我們來說說這個女真族是怎麼回事,爲何爭鬥不止。

要說起這個女真族來,話有點長了。

大約是在唐朝的時候,在東北這疙瘩,有個名叫粟末靺鞨的民族,分爲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均臣服於高麗國,受高麗國的保護。

高麗國即現在的朝鮮,歷史上被稱呼爲“高麗”。

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出兵征伐高麗。

高麗國見大唐來徵,慌忙籌集兵力,以迎戰唐朝軍隊。

當時,高麗國忙於和唐朝打仗,無暇顧及其他,粟末靺鞨趁機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渤海國。

粟末靺鞨脫離高麗獨立建國,必然要遭到高麗國的征討。爲了藉助大唐的力量抗衡高麗,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遂認唐朝做宗主國,它自己做唐朝的的藩屬國。唐朝爲了利用渤海國牽制高麗,唐太宗李世民加封渤海國首領大祚榮爲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府都督。

渤海國和唐朝的這種關係一直延續了十餘代,將近二百年的時間。

渤海國政權在發展的過程中,創立了自己的文字、禮樂、官府制度,史稱海東盛國,國力很強。

在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的時候,位於更北部粟末靺鞨另一分支的黑水靺鞨,仍然忠實於高麗國,認高麗國爲宗主國,受高麗國的保護和指使。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派兵攻打高麗國的時候,黑水靺鞨也派出部落人馬,幫着高麗國和唐朝軍隊打仗。

連高麗國都打不過唐朝,把個黑水靺鞨這麼個部落算個啥?!

唐朝軍隊是正規的野戰軍,武器裝備精良,兵多將廣,戰鬥力強大。

黑水靺鞨的人馬,除了馬術比唐朝軍隊略強外,要說戰鬥力,基本上不在一個檔次上,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像樣的武器,使用的全是木棍、石簇。

見黑水靺鞨自不量力,胯下騎着馬,手中掂着木棍,挎着石簇,就洶勢勢地幫助高麗人打仗來了,唐朝大將、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大怒,命令部將道:“衆將聽令,先把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始人給我滅了再說!”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唐軍受令,組成陣列,一陣衝殺,刀砍槍挑箭射,只殺得黑水靺鞨狼狽逃竄,死傷無數。

經過這一仗,沒見過世面,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黑水靺鞨,終於知道自己的半斤八兩了,不敢再臣服高麗國了,轉而向唐朝軍隊投降,開始臣服於唐朝政權。

到唐玄宗李隆基時,唐朝在黑水地區設立了黑水都督府,由黑水靺鞨首領出任都督府都督,開始在大唐的統治下,實行民族自治。

李隆基後期,因專寵於楊貴妃,朝政日非,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國勢轉衰,對黑水靺鞨的管轄顯得鞭長莫及。

黑水靺鞨趁機轉投由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

時間又過了百十年後,也就是到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的時候,正是契丹崛起之時,那耶律阿保機趁機揮師北上,一舉滅掉了渤海國,將其改名東丹國,由其的大兒子耶律倍爲國王。

渤海國被滅,遠在黑山白水間的黑水靺鞨見勢不妙,又轉而臣服於契丹,並改族名爲女真,受契丹統轄。

到了遼興宗耶律宗真的時候,爲了避耶律宗真名諱,就把女真的“真”字下兩點給弄得找不着了;所以,有的史書上,又把“女真”記載爲“女直”。

耶律德光改契丹國爲遼國後,爲了更好地限制女真人的發展,開始對女真族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政策。

耶律德光治下的遼國朝廷,把遼寧境內的女真族編入戶籍,徵收稅賦,稱作“熟女真”;而對遼寧以外,吉林、黑龍江及俄國遠東地區的黑水靺鞨,只需給遼進貢,卻不入戶籍,將其稱爲生女真,任其自生自滅。

除此之外,遼國還在吉林境內建立了黃龍府,用來監督生女真,並在寧江州設立榷場,名義上是跟生女真做生意,實際上是賤買貴賣,甚至勒索。

遼國人將此稱爲“打女真”,主要目的就是不讓女真獲得發展,以免因女真強大而危及到自己的統治。

而女真人大多是遊牧人羣,自然也沒有中原王朝那麼發達的文明,只是逐水草而居,以族爲羣,過着遊牧生活,因此對契丹人的盤剝,也只能聽之任之。

也是因爲遊牧的原因,女真族除了部落酋長有固定的住址外,其他部衆並沒有固定的住址,今天在這裡,明天又到了那裡,走到哪裡就駐紮在哪裡,並將駐紮的地方視爲自己的地盤。

由此一來,女真各部落之間,常常因爲一小片草場、一處水源、一塊林地、或是攪不清楚是誰打死的一隻野兔子而大打出手,人腦子都能給打出狗腦子來,那個蠻橫勁,沒得說。

當然,打鬥嘛,自然會有傷亡,偏遊牧民族把此看做全族羣的恥辱,一旦爭鬥一方有人員傷亡,對方就全族羣找來報仇。

在中原王朝,一方的人殺死殺傷另一方的人,另一方的人會到衙門門前擊鼓,叫做擊鼓鳴冤,將對方告到衙門去,由衙門主持公道,做出判決,對殺死人者判處死刑,對殺傷人者判處勞役或充軍。

女真並不懂得這麼多的道道子,也沒有專門給他們判定官司的衙門。

像這種情況,女真人怎麼辦?

好辦!女真人實行的是最原始的一種辦法,那就是你殺死我一個人,我就殺死你兩個人;反過來,被殺死兩個人的另一方,也照此辦理,你殺死我兩個人,我就殺死你四個人。

反正是不能讓對方佔便宜,也不能丟了自己的份兒。

讀者諸君可想一想,那女真人本來就沒多少人,如此殺來殺去也不是個事兒,他也殺不起呀,畢竟還得留下人來繁衍後代,好在偌大的草原上放牧不是?

所以,女真各部落的頭領,都爲不停地去復仇,去殺死對方的人,反過來又被對方殺死自己的人,自己再去殺死對方的人,如此這番、沒完沒了的事情,給搞得疲憊不堪,煩不勝煩。

現在,完顏冒得面臨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在女真人糾纏不休,打鬥不止的這個時候,從高麗國來了一個人,來到了完顏部落。

這個高麗國來的人,已經有六十多歲了,看上去頭髮已經花白,滿臉的皺紋,像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縱橫交錯的溝壑一樣,乾枯荒蠻。

但是,這個從高麗國來的人,年紀雖然大了,六十了,但人卻長得高大,看上去精神飽滿,每日裡駕着小船,嘴裡唱着“花兒河水長又長,清澈的水裡遊着歡樂的魚。綠水載白帆,兩岸花萬朵。拱橋跨南北,游龍如穿梭……”老頭一邊唱着歌兒,一邊把漁網撒入河中,心情歡快地飄蕩在花兒河上,靠打魚養活自己,一天到晚無憂無慮,活得瀟灑安逸。

這個人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那個函普。

函普自來到女真完顏部落後,就發現了女真人常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糾纏不休,打鬥不止,且沒有辦法處理好這個事情。

這個情況讓函普發現了在完顏部落立穩腳跟的竅門,那就是在最關鍵、最需要的時候,由自己去出面,從根子上解決女真人糾纏不休,打鬥不止的老大難問題。

函普知道,這需要智慧,而自己什麼都缺,包括缺個和自己一起過日子女人,但唯一不缺的,還就是滿腦子的智慧。

函普想着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以實現自己落足女真族完顏部落的目的。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函普常常徹夜不眠,處心積慮,琢磨着解決問題的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辦法終於被煞費苦心的函普給想出來了。

函普想到的辦法就是先去親近女真各部落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個有德行的人,以便在關鍵的時候,在最需要的時候,讓女真人像劉備三請諸葛亮一般地恭請自己出面,到那時候,自己說話就有了分量了。

所以,自那時起,每日打完魚,吃過晚飯,或閒下來時,函普便四處逛女真人的房屋、帳篷,去和女真人嘮閒嗑。

函普從高麗國來,乃是見過世面的人。在女真這片土地上,函普絕對算得上是經多識廣的人。如果說女真人都會算術了;那麼,函普老頭就等於是連高等數學都會了。那女真人又沒見過世面,平日裡連百十里遠的門都沒出過,哪裡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故此,聽什麼都覺得新鮮。

函普又是個極善談的人,講起故事來,娓娓道來,繪聲繪色,場面性很強,能帶給人極大地享受。

閒下來時,函普每到一家帳篷,都被女真人讓至上座,一邊吃着女真人的羊肉,喝着女真人的奶茶,一邊搖動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從天上到地上,從神仙到凡人,就是個神吹亂侃。滿屋子女真人,全都是聽樂呵的,只有函普氣定神閒,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手舞足蹈着,就雲遮霧罩,口若懸河,高談闊論,侃侃而談起來,那個牛勁,似乎給他一掛鞭炮,他能把契丹的皇宮給炸了一樣。函普說得一套一套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語連珠,金句不斷,極具感染力,惹得滿屋子女真人哈哈大笑,興奮的不行。

故此,完顏部落的女真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從高麗來的名叫函普的老頭。

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
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