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羣雄並起

“爲何是此地。”袁紹求問。

“天將亂矣。南陽新帝並洛陽少帝,叔侄之爭。絕難速決,亦難善終。玄德,行合縱連橫。屢用『反·遠交近攻』之計。去年立冬,揮師南下。一戰滅林邑。闢江表十港,鑿頓遜海渠。南州風物,大行其道。獲利豐厚,難以估計。青州臨海,諸如蓬萊等良港,海客往來。既有漁鹽之利,又得海運之便。你我與玄德,相交莫逆。南州航道,必不會對你我藏私。青州與兗州接壤,據守大河上下,斷淮泗八國,通連河北。再加豫州牧孫堅,集三州之力,當可保關東無虞。”好友當面,曹操吐露真言。

“新帝受禪登基時,加封徐州刺史陶謙,揚州刺史劉繇,青州刺史劉岱,益州刺史劉焉,爲州牧。此時再去青州,恐不及也。”袁紹言道。

“無妨。劉岱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本初此去,可暫領北海相。先籌軍資,採買薊國艦隊。而後攻城拔寨,鑄山煮海,興海運之便。不出數載,兵精糧足。那時,可請下一道詔命,調劉岱入朝爲官。青州唾手可得。若劉岱不奉詔,本初興兵討不臣,亦師出有名。”曹操言道。

袁紹輕輕頷首:“北海富庶,當可一用。”

“然也。聞徐豫七國,後加魯國,暗中結盟,號淮泗八國。時曾密邀北海入盟。然北海國主卻並未裹挾其中。且亦與冀州七國,若即若離。正因不上不下,常恐爲南北所挾。本初,累世公卿,聲名在外。此去輔君,必受優待。”

“原來如此。”袁紹心領神會。北海國,扼守大河之尾(膠東半島)。夾在幽冀八國並淮泗八國間。唯恐惹惱雙方,故行騎牆。看似兩不相幫,左右逢源。實則腹背受敵,惴惴難安。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又是南陽外戚。其爲國相,北海國主足可安心。

“董卓之事,又當如何。”打定主意,袁紹又問。

“先靜觀其變。”曹操言道:“董卓密信,可是送與公路。”

“正是。”袁紹不做隱瞞。

“如此,便讓公路與其暗中往來。”曹操笑道:“待時機成熟,再行將計就計。此事,萬勿令公路早知。”

“也好。”二人這便定計。

曹操,袁紹,皆是梟雄。亂世將至,唯擁一州之地,可與諸侯一較長短。先前徒有虛名。坐視叔父滿門慘死,二袁卻毫無作爲。甚是生父安危,亦無從顧及。若非薊王出手相助,舉家接入函園暫避。又使人尋醫問藥,好生照顧,恐已撒手人寰。

痛定思痛,大徹大悟。

當如曹孟德,孫文臺,據擁一州之地。亂世之中,方可全,身家性命。

誠如曹操所言。豫、兗、青,三州,據大河上下,首尾相顧。再加飛雲、蓋海二艦隊,縱橫馳騁。另有淮泗八國,同氣連枝,足可保南陽無憂。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若無南陽新帝,分庭抗禮。洛陽少帝單憑一道詔書,便可將關東羣雄,打成反賊。再驅薊王,奉命討賊。滿門橫屍,延禍三族。爲期不遠矣。

又因是同室操戈,叔侄相爭。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天下宗王,皆如薊王,不偏不倚,作壁上觀。

事不宜遲。袁紹來去匆匆。一路風塵,重返南陽。與新帝密談,遂外放爲官。領三千部曲,順下淮水,自不其港登岸,赴北海上任。

洛陽,南宮,玉堂殿。

“袁本初出爲北海相。”少帝暗忖片刻,這便問道:“意欲何爲?”

“莫非行遠遁避禍。”史夫人嗤鼻一笑:“世家公子,色厲膽薄,多半如此。”

少帝不置可否,轉而言道:“速請太傅。”

“喏。”黃門令左豐不敢怠慢,親出傳命。

少頃,太傅楊彪,入宮相見。

“袁本初,出爲北海相。敢問太傅,北海國有何不同。”少帝開門見山。

得黃門令先行告知,楊彪亦有備而來:“北海據大河之尾,渡海可逆入淮泗。夾於幽冀諸國,並徐豫諸國間。富有漁鹽之利。未受黃巾襲擾。國治劇縣,領十八縣。十五萬八千餘戶(158641),計八十五萬口(853604)。且青州百姓,困極來投,亦不在少數。時至今日,恐不下百萬之衆。”

“果然富庶。”少帝又問道:“然袁本初何意?”

“老臣竊以爲,袁紹所圖,非是北海,乃是青州。”楊彪一語破天機。

“原來如此!”少帝幡然醒悟:“孫破虜,曹輕車,已領豫、兗二州。再加青州,據大河之南,阻斷南北水陸交通矣。”

“陛下明見。”楊彪再拜。

“太傅以爲,當作何解。”

“宜當另舉賢良,授以此職。”楊彪答曰。

少帝心領神會:“太傅可有合適之選。”

楊彪言道:“前驃騎府長史孔文舉,或可一用。”

孔融乃出其父楊賜幕府。先前亦是楊彪舉薦,入驃騎府爲長史。董驃騎遠遁薊國,府事諸廢。一衆屬吏幕僚,各奔東西。唯孔融等寥寥數人,仍堅守其位。

見少帝不語。

楊彪又道:“孔融,家學淵源,爲孔子二十世孫。少時一門爭義,天下知名。必不負陛下所託。”

聞一門爭義,少帝欣然點頭:“便依太傅所舉。”

二日並天,類似一職二授,實屬平常。

依北海王騎牆做派。必不敢輕易得罪二帝。孔融此去,爲掣肘袁紹也。

滎陽縣,都亭。

袁術與董卓,如約相見。

滎陽,乃薊王瑤光貴人馬氏,湯沐邑。由薊少府屬吏掌管。薊王威赫天下。滎陽即便孤懸在外,亦無人敢犯境。又因歷爲兵家必爭之地。滎陽牆高城闊,鴻溝、敖倉,天下知名。自爲薊王所得,連年於境內大興土木。敖倉遂成中儲重鎮,稱“敖倉港”。助薊王轉運天下。

湯沐邑之承襲,有別於列候食邑。唯長公主、縣主之湯沐邑,可“母死子繼”。餘下鄉、亭封君、公主之湯沐邑,皆無襲封。死後即除。

二人落座。

董卓吐氣開聲:“洛陽一別,公路安否?”

214 後生翹楚161 內難未弭1.230 列宿歸位161 狐假虎威1.5 黃門侍郎1.99 謹慎擇友138 一席之地1.203 引狼入室164 成家立業1.94 熨斗直衣1.45 因利乘便190 並驅中原169 白玉之精103 撲朔迷離1.29 養女死士185 少不知味61 董卓獻車169 麋家小妹159 亂世之才114 貪婪無饜1.44 輕卒銳兵1.80 喜訊傳來1.97 鐘鳴漏盡1.35 苦後回甘291 無能之輩1.40 國之惡疾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11 無名之輩152 涓滴成海139 龜茲諸情140 不可思議1 末路之難1.3 亂世梟雄162 一戰揚名1.62 絕非杜撰1.80 債臺高築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48187 奪舍續命113 單耳陶杯1.92 姑息養奸181 臨時改意112 分戶析產136 和親之禮152 傳檄天下111 計程馬車165 動則滅國1.66 甕中捉鱉1.2 圈地爲邑1.229 鐵骨石心101 減矢之計1.60 權重秩卑1.33 劍器大宗1.75 後會有期165 天下至理1.82 可以爲報1.40 火雲如燒1.26 太后召見41 細數家珍108 積重難返130 南廣陽城196 少年無拘1.234 四大氐王116 孟嘗遺風1.36 計中之計169 白玉之精1.265 大有玄機1.48 不藥自愈149 鳳燃九天194 開館典禮114 先發優勢1.93 再築新城1.7 分庭抗禮162 一戰揚名1.230 列宿歸位1.237 露華勻玉1.84 清官難斷1.40 蜜蜂分箱1.32 無心插柳1.85 帝國拼圖141 投水而舂1.58 任重道遠1.206 猛將之烈135 各有奇謀158 鐵壁鏵嘴118 莫測人心119 濮陽之戰1.36 計中之計14 餘毒未了1.90 海島傳聲1.268 十日未卜128 勢不兩立1.5 唯利是圖124 獻履貢襪291 無能之輩1.79 圍湖造屋178 一門爭義1.4 四平八穩181 羣雄無首1.30 火燒雲臺
214 後生翹楚161 內難未弭1.230 列宿歸位161 狐假虎威1.5 黃門侍郎1.99 謹慎擇友138 一席之地1.203 引狼入室164 成家立業1.94 熨斗直衣1.45 因利乘便190 並驅中原169 白玉之精103 撲朔迷離1.29 養女死士185 少不知味61 董卓獻車169 麋家小妹159 亂世之才114 貪婪無饜1.44 輕卒銳兵1.80 喜訊傳來1.97 鐘鳴漏盡1.35 苦後回甘291 無能之輩1.40 國之惡疾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11 無名之輩152 涓滴成海139 龜茲諸情140 不可思議1 末路之難1.3 亂世梟雄162 一戰揚名1.62 絕非杜撰1.80 債臺高築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48187 奪舍續命113 單耳陶杯1.92 姑息養奸181 臨時改意112 分戶析產136 和親之禮152 傳檄天下111 計程馬車165 動則滅國1.66 甕中捉鱉1.2 圈地爲邑1.229 鐵骨石心101 減矢之計1.60 權重秩卑1.33 劍器大宗1.75 後會有期165 天下至理1.82 可以爲報1.40 火雲如燒1.26 太后召見41 細數家珍108 積重難返130 南廣陽城196 少年無拘1.234 四大氐王116 孟嘗遺風1.36 計中之計169 白玉之精1.265 大有玄機1.48 不藥自愈149 鳳燃九天194 開館典禮114 先發優勢1.93 再築新城1.7 分庭抗禮162 一戰揚名1.230 列宿歸位1.237 露華勻玉1.84 清官難斷1.40 蜜蜂分箱1.32 無心插柳1.85 帝國拼圖141 投水而舂1.58 任重道遠1.206 猛將之烈135 各有奇謀158 鐵壁鏵嘴118 莫測人心119 濮陽之戰1.36 計中之計14 餘毒未了1.90 海島傳聲1.268 十日未卜128 勢不兩立1.5 唯利是圖124 獻履貢襪291 無能之輩1.79 圍湖造屋178 一門爭義1.4 四平八穩181 羣雄無首1.30 火燒雲臺